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史动态     
农牧渔业部召开农史研究生培养方案会议(本刊讯)为了加强农史研究生培养工作,农牧渔业部教育司于今年12月上旬在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召开农史研究生培养方案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华南农业大学(原华南农学院)农业历史研究室、南京农业大学(原南京农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浙江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等有关单位。会议对几年来农史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经验进行交流和总结,并对今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农史研究是从农业古籍整理起家的。五、六十年代,老一辈农史学家辛树帜、石声汉、万国鼎、王毓瑚等先生循清儒创通的门径,从古农书的校注作起,开展农业古籍整理,蓄农史学科之底蕴。一九七九年郑州农史会议以后,积十数年之功,农史研究已呈方兴未文之势,厕身当代学科之林,在农史队伍的培养、农史学科体系建设、农史研究领域的拓展、农史专著的撰著、农史文献检索、农史研究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均获重大进展,开辟出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业思想史、农业古籍整理四大研究方向。近年来,当代农业史研究异军突起,农史研究重心有…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中国农史研究动向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磊  卜风贤 《农业考古》2007,(1):39-44,65
农史研究是科技史学科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运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农业科学与历史学相互结合的方法,探讨农业产生和发展的动因、动力、影响及规律,它是以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的观点来研究农业生产与技术、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发展及农业思想历史演进及其规律性的一门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4.
张静宜  陈洁 《古今农业》2013,(1):112-118
2012年10月22日,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当代农史学科建设20年回顾与展望座谈会"。2012年正值当代农史研究室成立20周年,会议围绕着20年当代农史学科建设走过的历程,对当代农史学科的现状、特点和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与会者肯定了农研中心当代农史研究室在农业史料征集与整理、农业大事记编撰、农史研究和"三农"政策研究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提出要进一步重视当代农史研究、积极抢救和保护农史资料、加快推进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史编纂工作等建议。此外,多位学者在会上提交了农史研究论文,涉及中国传统社会秩序与乡村社会、集体经济的历史演进、乡村治理结构变迁、近年土地制度创新、农业剩余及分配机制、"闯关东"移民回流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张静宜  王欧 《古今农业》2019,(2):114-119
2018年12月1日,2018年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当代农史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潍坊科技学院等单位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农村改革四十年历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魏琦主持会议,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晓华致辞讲话。会上,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王思明、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教授龙登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郑有贵、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辛逸、原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郭书田、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秀清、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分别作了题为《衰落中的“增长”与增长中的“衰落”--明清以来中国农业的历史变迁》《土改前夕地权分配的检验与解释》、《四十年农村改革发展:历程、成就、经验》《路径依赖:新时期乡村史研究的新路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中国农业转型:成就与挑战》《1978年以来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与创新》的主题报告。会议还对当代农史的学科发展和研究工作开展交流讨论。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农史动态     
徐州是我国古代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气候温和、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开阔,历史上产稻仅次于荆扬二州,蚕桑也很发达。为了总结农业历史经验,发挥本地优势,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政协徐州市农业组从一九八五年十月起,组织市直机关六十多位农业专家和有关部门,分十六个专业编写《徐州农史》,现在已写出《徐州古代农业概述》和有关专业,为古为今用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去年夏天,《农业考古》编辑部寄来卜凤贤同志《农史学科发展方向刍议》一文校对稿。因作者放假不在,时间紧,为不误事,我替其校好寄出。文章立意新颖,行文酣畅,我先睹为快。此后几日,我以其写作目的为线索,认真地思考了农史学科发展方向问题。关于农史学科的发展、体制建设,西北农大古农室张波、樊志民二位先生多次著文研探。正是奠基于此,卜凤贤提出了农史研究与农业现代化这一新的研究方向。虽然入农史研究领域时间不长,理论与学术水平不高。但是,通过读书学习、搞研究,基本熟请了农史学科的发展历程,其中不免亦有些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8.
中国素称以农立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农学遗产极其丰富。近年,农业出版社连续推出了几部重要的关于我国农史方面的图书,如《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图说》……其中,《中国农史系年要录》(科技编)(以下简称《要录》)就是一部较好的值得推荐的农史参考工具书。该书编者闵宗殿同志长期从事农史研究工作,造诣较深,发表不少论著,成绩斐然。他于1980年在参加中国农业科技史展览中,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在我国的高等农业院校中,农史教学工作还十分薄弱,不少院校尚属空白。据我们了解,目前还没有哪所学校在本科生中开设农史课,这不但与我国悠久的农业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不相符,也与高等农业院校的内在要求不相适应。事实上,高等农业院校开设农史课,向学生传授农业历史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开设农史课,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学农爱农意识。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有着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农业历史,大约  相似文献   

10.
简短的前言 江西是重要的农业省份 ,农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并在较长的一个时期中 ,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 ,不了解当代江西的农史 ,也就不足以对江西当代史有清楚、全面的认识。本课题在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 ,考察江西农业在全国、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发展的条件、特点、进程、规模及其基本经验 ,农村社会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影响 ,科技成果与科技进步在江西农业中的运用及其结果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与现状 ,三农问题对全省社会经济进步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转变及其制约因素等问题 ,力图科学地说明在向现代化转变…  相似文献   

11.
冯丹萌  王欧 《古今农业》2021,(1):116-120
2020年12月5日,2020年当代农史研究座谈会暨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当代农史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博物馆、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新农村文化建设管理委员会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余名当代农史相关专...  相似文献   

12.
《农业考古》编辑部:寄来《农业考古》已分发有关同志,大家嘱我代向你们致以感激之意。《农业考古》的出版问世,无疑地在推动我国农史研究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农史研究这领域,不仅要在文献方面下功夫,而且要在文物方面深入地发掘,只有把文献和文物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解决研究中的许多疑难问题。我国过去的农史研究工作,多偏重文献方面,对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惠寄《农业考古》均已收到,你们决心大干劲足,成果显著,为农史研究披荆斩棘开辟道路,非常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华南农学院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彭世奖《农业考古》编辑同志:我是湖北宜昌地区科委的工作干部,是《农业考古》刊物的热心读者。我认为这个刊物  相似文献   

14.
黄淑美 《农业考古》2005,(3):243-243
1991年,伍慕仪女士应《农业考古》编辑部之约,编纂了《〈中国农史〉、〈农业考古〉、〈农史研究〉、〈古今农业〉论文资料索引1980-1990》一书,并于当年八月在南昌召开的“首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由《农业考古》编辑部印发给参加会议的代表及有关农史研究单位,这给农史研究工作者及其他读者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5.
主编同志并转《农业考古》编辑部:从已出三期看,《农业考古》在编辑方针上体现了“古为今用”和“大农业”观点,发表的文章体现了学术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又密切联系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际,加以图文并茂,还有普及性讲座《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讲话》、《农史人物介绍》等,在农业院校师生中很受欢迎。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进行了学农爱农和热爱祖国的丰富文化遗产的爱国主义教育,突破了纯学术性论文的框框,作到了研究农史与普及农业史知识相结合,取得很大成绩,谨向贵刊表示祝贺。我这两年从事农业区划工作,感到农业区域形成的历史很重要,必须从空间布局与时间演变两方面进行研究。贵刊的任务之一是研究我国古代农业资源和区划,是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史是一门交叉学科、横断学科。为了这一学科的发展,几代人曾作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在经历了那场为时十年的恶风凄雨之后,又经厉了十年生聚。如今的农史界赫然树起了一面大纛:农史研究为农业现代化服务! 这是农史界崛起的信号,也是农史研究深入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农学会农业历史学会、中国科技史学会农史学科委员会、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联合举办的全国农史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20日至25日在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80余人,收到论文近百篇,会议围绕农史研究如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史》作为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的会刊,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农史研究的现状。而论文的引文是一篇科学论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学术动向和理论来源的基本线索。通过对《中国农史》1998-2004年7年间所发表456篇论文附的12931篇引文的文献的数量类型、语种、年代和自引率等指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我国农史文献引文的一般规律,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科学意义上的农史研究,即以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指导进行的农史研究,酝酿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才真正出现。自此至新中国成立前,农史研究仍是自发的、分散的、初步的,农史研究作为一个学科仍然处于萌芽时期。而辛树帜先生作为农史学科的创始人之一,研究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透视、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以农立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研究我国农业历史传统,察古知今,绸缪未来,对指导当代农业发展,坚持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有不可或缺的史鉴作用。我国农史研究是个有成就的领域,五十年代起就组织古代农业遗产整理,大规模收集农史资料。文革之后农史研究全面兴起,全国性大型农史著作相继面世,有关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和农学各专业史的论作大量涌现。近年来又根据农业地域性特点,开辟出地区农史这一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拓宽了农史领域,使农史学科更显得生机盎然。西北农业大学的同志在地区杞史领域动意早,开发意识强,立题规划先行一步,已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论文;而张波同志编写的《西北农牧史》,则是一部系统的宏观性的西北农史著作,更能反映他们在这一大课题中已获取的初步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