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雎宁县围绕“抓住重点镇,建设基地村,发展八万亩”的蚕桑生产发展思路,按照“集中连片,重点发展”的要求,狠抓60个基地村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县共有桑园4667m2亩,90%以上的桑园集中分布在桃园、姚集、李集、凌城、双沟等五个镇。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睢宁县从2000年开始立项利用桑枝栽培香菇生产技术,香菇的生产已成为蚕桑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睢宁县桃园、姚集两镇已初步形成4个规模生产基地,有常规栽培和反季节栽培2种模式,采用集中生产菌袋,合理利用茧站房舍闲置期统一养菌,利用养蚕大棚分散出菇的生产方式,实现蚕桑资源的优化配置。现年生产菌袋40万袋,全年10个月(7、8月份除外)有鲜菇供应市场,确保了鲜菇供应市场的稳定性,新增效益160万元,增加了农民收入,稳定了桑园面积,丰富了蚕桑产业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浅谈我县蚕桑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蚕业生产现状1.1蚕茧生产现状全县现有桑园6.432万亩,其中90%的桑园集中分布在桃园、姚集两个镇。桑园面积排在全县前十位的村均有接近或超过1000亩的规模,桑园布局结构合理,蚕农抗风险能力增强,为蚕桑产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009年全县共饲养蚕种7.08万张,产茧3007吨。平均茧价  相似文献   

4.
李仕亚 《四川蚕业》2010,38(3):11-12,18
1蚕业生产现状1.1蚕茧生产全县现有桑园6.432万亩,其中90%的桑园集中分布在桃园、姚集两个镇。桑园面积排在全县前十位的村均有接近或超过1000亩的规模,桑园布局结构合理,蚕农抗风险能力增强,为蚕桑产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以来,睢宁县把发展蚕桑生产和省产业富民工作结合起来,重点打造桃园蚕桑特色小镇,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以来,桃园镇在原有基础上出台系列蚕桑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推动桑园集中连片,并配套建设桑苗繁育基地、标准化蚕舍和小蚕共育示范点,引导蚕农发展蚕桑适度规模经营。目前,桃园镇已新拓桑园1万多亩,全镇规模桑园面积达到2.5万亩。今年桃园春茧平均收购价格在54元/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6.
胡文侠 《江苏蚕业》2004,26(2):37-38
<正> 睢宁县是蚕桑生产的老区,其蚕桑发展过程随着形势的变化,历经多次反复,但自1997年以来,蚕桑生产稳步发展,蚕桑业始终呈平稳向上发展的态势,特别是1999年以来,桑园面积由2300hm2发展到4300hm2,蚕种饲养由6万张增加到近9万张。  相似文献   

7.
凡周  仝德侠 《蚕桑通报》2007,38(4):51-52
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分散零星的桑园已逐步被淘汰,桑园主要集中在重点镇、村,养蚕户数减少了,但户平均桑园面积比以前扩大了近2倍。如睢宁县双沟镇现有桑园面积180hm^2,其中单桥和孟圩两村的桑园面积120hm^2。占桑园总面积的66.7%。桑园面积3000m^2以上的户占60%以上,由于户桑园面积的扩大,单季养蚕量的增加,小蚕共育率在逐渐降低,据调查,单季养蚕5张以上的户,大多自己养小蚕。而且大部分户没有小蚕专用蚕室。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睢宁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地形和土壤条件均属黄泛冲积平原,蚕桑生产历史悠久.全县现有桑园面积4 660hm2,2005年全年养蚕10.4万张,生产鲜茧375万kg,蚕茧收入8 000多万元,蚕业生产的规模和质量位居全省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近年来该县狠抓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王爱玲  张波 《蚕桑通报》2006,37(2):60-62
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骨干产业,蚕桑业在宿豫区的大农业生产中居于主导优势地位。宿豫历史上蚕桑生产最高潮时是1994~1995年,桑园面积达13333.3hm2,年发种量达30.9万张,但自1995年以来,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桑园面积逐渐减少,至2005年,桑园面积减至2833.3hm2,减少10500hm2,减少  相似文献   

10.
何猛  李瓒 《江苏蚕业》2006,28(2):49-50
<正>蚕桑业是睢宁县特色产业之一,全县有桑园 6.5万667m2。围绕着如何巩固桑园面积、增加桑园效益,县蚕桑站组织推广在桑园中种植金丝绞瓜、莴苣等立体种植项目及利用桑枝条生产食用菌技术, 已初见成效,但因数量较少,始终无法形成规模效益。2004年秋,县蚕桑站组织规模生产桑枝香菇的尝试,在不影响茧站晚秋茧收购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茧站房舍,进行养菌,生产香菇8万袋,创造效益10 万余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