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进一步改善HCCI的燃烧状况,并拓展其运行范围.【方法】对缸内直喷与进气道喷射结合下的复合HCCI和仅进气道喷射模式下的HCCI发动机的燃烧特性及运行范围进行了对比.【结果】复合HCCI的峰值缸内压力、峰值缸内温度和峰值瞬时放热率均有所升高,且对应的曲轴转角有所提前,表明燃烧时刻有所提前.其中,峰值缸内压力较单纯进气道喷射时升高了0.6 MPa,峰值压力对应的曲轴转角平均值提前了1.2°CA,燃烧持续期也缩短至10°CA左右.【结论】缸内直喷正庚烷可明显改善正丁醇HCCI的燃烧状况,降低HCCI的循环变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正丁醇HCCI的燃烧相位,使得平均指示压力和指示热效率有所提高,并且使得HCCI发动机的运行范围得到拓展.  相似文献   

2.
汽车发动机直喷稀燃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汽车发动机技术,它可以让发动机的运行更加节能。针对汽车发动机直喷稀燃技术的应用,具体阐述其优点和缺点,分析其工作原理,并指出了在应用直喷稀燃技术在应用时需要对空气和燃油供给系统的修改,以及尾气的排放系统应该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碱性空气介质参与农用车发动机缸内燃烧的条件下,通过改变碱性空气介质浓度,分别测试农用车发动机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碳(CO2)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值变化规律。试验研究发现,碱性空气介质参与农用车缸内燃烧对发动机排放有一定的影响,发动机气缸内燃烧更趋近于完全燃烧,其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都将有一定程度地提升。其中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量有所减少,碳氢化合物(HC)排放有少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在发动机的进气道按一定比例掺混入碱性空气介质参与发动机缸内燃烧,通过碱性空气介质对燃料的催化助燃作用来改善农用运输车辆性能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农机具     
高效组合式农机有买处□李明诚吉安县农机局(343100)一、预防发动机功率下降夏季气温高,空气密度小,致使发动机气缸的充气系数较低,新鲜空气量减少,燃油与空气的混合浓度增高,造成燃气燃烧不良,积炭严重,热值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发动机功率下降。应正确调整...  相似文献   

6.
电控燃油喷射因具有改善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气有害物含量和提高动力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介绍了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阐述了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主要类型、组成部分和控制功能,并指出了车用汽油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针对增压直喷柴油机,开展了应用废气再循环(EGR)技术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的研究。研究了 不同FGR率对发动机13工况下性能和排放的影响规律,并优选了发动机13工况下EGR率。利用设计的EGR 电控系统,实现了发动机13工况的EGR率的自动控制,并通过试验对EGR系统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小型柴油机起动困难,是一种常见故障,如能及时判断和排除,不但可以消除广大机手苦恼,又可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现简述其故障原因、检查方法和步骤。一、在起动过程中,首先检查燃油系统,看喷油器能否发出"吱吱"的燃油喷射声。如听不到燃油喷射声,说明进入气缸的燃油无力。此时可将喷油泵上的放气螺钉拧松,看是否有燃油流出。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扫气压力对缸内直喷船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在通过试验数据对模型验证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容积法进行燃烧过程方程组的离散,同时采用半隐式法进行多变量耦合数值求解,分别就船用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不同扫气压力对发动机缸内压力、缸内温度、缸内湍流和排放产物的影响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扫气压力的提高可导致缸内最大爆压增大,缸内最高温度与缸内湍流动能峰值降低;同时NO和CH~4排放量均随扫气压力的提高呈下降趋势;扫气压力每提高0.25 bar,缸内最大爆压平均升高5%,而缸内最高温度平均降低2.5%,缸内湍流动能峰值平均降低6.9%,NO排放量减少7.8%,CH~4排放量减少10.9%,扫气压力对CH~4排放的影响比对NO排放的影响更明显。研究表明,船用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应在发动机热负荷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采用高的扫气压力,以降低未燃CH~4和NO的排放,从而提升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正一、存在的原因1、燃油质量不符合要求。不同品质的燃油其三大指标各不同,即影响燃油燃烧性能的指标,影响燃烧产物的指标,影响燃油管理的指标各不同。如果燃油的质量不符合要求时,会使燃油在气缸内燃烧不完全而产生烟气呈黑色现象。本厂使用的燃油符合机组出厂说明书的要求。因此,排除了这方面的原因。2、喷油泵定时太迟而发生后燃。在柴油机中燃油是在压缩冲程的未期喷入气缸并散布在气缸内被压缩了的空气中的。而燃油的喷射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是准确地提供  相似文献   

11.
发动机对燃油性能的差别一般是敏感的,故大多数发动机设计时已考虑用规定品种的燃油。喷射设备的选择和工作也取决于燃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高原地区大气稀薄,空气压力相对较低,会影响发动机的过量空气系数和充量系数,同时,沼气相对天然气可燃成分甲烷含量低,会造成发动机功率下降。针对西北高原地区的特点,文章分析了几种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改装方案,对发动机供气系统、供油系统等进行设计研究,研究了一种能适用于该地区的、成本较低的柴油沼气双燃料发动机,提出了一种氢气高压直喷系统,可提高该发动机的动力性和对各种工况的强适应性,节省开发时间,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3.
电磁喷油器是一种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的汽车器件,是汽车电子燃油喷射系统最重要的执行器,电磁喷油器肩负着雾化燃油和燃油喷射的使命,并关乎着发动机的经济能动性、运转平稳性以及发动机工作是否可靠等因素。所以要求电磁喷油器的功能一定要十分精准可靠,要具备高质量的流量特性功能,高效有用的雾化效果和喷雾形状。在此基础下本文的研究核心是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希望有助于业内人士对汽车结构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4.
车用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控燃油喷射因具有改善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气有害物含量和提高动力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介绍了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阐述了电控燃不同喷射系统的主要类型,组成部分和控制功能,并批是出了车用汽油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孙涛 《吉林农业》2008,(1):39-39
1.启动前不要反复踩油门踏板汽油机反复踏油门时化油器向进气道喷汽油,可以满足启动加浓混合气体的需要。而柴油机则是靠喷油泵经喷油器将柴油喷入气缸,在启动前喷油泵不运转,踏油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1998,(1)
发动机积炭过多,主要原因是燃油在气缸内不能充分完全燃烧,所生成的过多烟尘不能完全排出气缸而聚集在气缸上口边缘、气缸盖内燃烧室、活塞顶面、气门头部、火花塞电极附近,有时也会渗透到活  相似文献   

17.
在试验柴油机上进行了柴油缸内直喷结合丁醇气道喷射的复合喷油燃烧试验,分别研究了转速1 400 r/min和1 900 r/min、平均指示压力0.5 MPa和1.0 MPa 4个工况下丁醇气道喷射比例对复合喷油燃烧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丁醇比例是柴油-丁醇复合喷油燃烧过程的重要控制参数.随丁醇比例的增大,碳烟排放降低,氮氧化物排放轻微增加,HC和CO排放显著增加.与柴油-丁醇混合燃料直喷燃烧模式相比,相对低的指示热效率和高的HC排放是柴油-丁醇复合喷油燃烧面临的主要问题,因而需要对丁醇气道喷射策略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在改装的单缸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用不同配比煤层气的试验.发动机采用进气道电控喷射阀,喷射几种不同配比的煤层气燃料:80%CNG和20%N2,70%CNG和30%N2,60%CNG和40%N2的煤层气分别掺烧10%和20%的氢气.试验表明,与燃用纯CNG燃料相比,发动机燃用煤层气的有效燃料消耗率增加,并且随着燃料中氮气浓度的增加有效燃料消耗率逐渐增大;缸内最高爆发压力降低,并且随着氮气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HC和CO的排放增加,NOX排放和排气温度降低.发动机燃用煤层气掺烧20%氢气燃料的HC和NOx排放量低于掺烧10%氢气燃料,小负荷时CO排放量和排气温度也降低,中高负荷时增加.结果表明,改制后的发动机能燃用多种配比的煤层气,且工作稳定、起动性能好,能够适应变组分低甲烷浓度煤层气的燃烧.  相似文献   

19.
1.起动困难柴油机不易着火,首先要检查气缸压力是否充足.因为,柴油机是压燃,即利用本身压缩热点火,如果气缸压力不足,会使压缩温度降低,当压缩温度低于柴油自燃温度(350℃)时,喷人气缸的燃油就难以发火燃烧.造成气缸压力不足的原因有:缸壁、活塞、活塞环磨损,气门关闭不严,气缸垫不密封,燃烧室容积增大等.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1999,(9)
1.起动前反复踩油门有的机手在起动拖拉机时模仿汽车驾驶员的启动动作,反复踩几下油门,这是错误的。汽车在启动前,驾驶员反复踩油门,是为了让汽化器和加速装置工作,从而多往气缸内喷入一些汽油,以满足启动的需要。而拖拉机所需的燃油是靠喷油泵、喷油器来供给的,启动前无论怎样反复踩油门,也不能使柴油进入气缸,对拖拉机启动无济于事,反而增加了喷油泵操纵装置和油量调节机构的磨损。2.启动时将油门置于最大位置许多机手误认为油门最大,向气缸内多供油便于启动。其实用大油门,喷入气缸内的燃油积聚过多,混合气过浓,反而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