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味觉受体 I 型(taste receptor type I, T1R)家族在对环境营养物质的识别中发挥关键作用。为理解鳜(Siniperca chuatsi)味觉受体 I 型家族成员数目、表达特征与其肉食性之间的关联, 利用基因家族分析从鳜基因组数据中鉴定了 T1R 家族成员基因, 荧光定量 PCR 测定了孵化后 0~30 d (0~30 dph, days post hatching)、驯食饲料后 T1R 家族成员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显示, 鳜 T1R 家族包括 4 个基因: t1r1、t1r2a1、t1r2a2、t1r3, 4 个基因序列、结构域完整; t1r2 基因出现了复制(t1r2a1、t1r2a2), t1r2a1、t1r2a2 外显子结构一致, 结构域相同, 仅第 3、4、5 内含子和 5ʹ 端 UTR 长度不同。选择压力(dN/dS)分析表明, 鳜 t1r1 正向选择, t1r2s t1r3 负选择, 鲜味受体基因 t1r1 进化压力可能与其独特食性(终生以活饵为食)有关。4 个味觉受体 I 型基因 t1r1、t1r2a1、t1r2a2、t1r3 自开口前开始表达, 20 d 后表达增加, 其中鲜味受体基因 t1r1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甜味受体基因 t1r2s; 饲料驯食养殖后, 4 个 t1r 基因表达量下调, 其中鲜味受体基因 t1r1 表达下调最为显著。研究结果为鳜味觉受体基因对其肉食性形成与适应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中国蛤蜊的家系建立及早期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摘要:于2008年7月,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建立了中国蛤蜊家系(7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21个全同胞家系:A1、A2、A3……G1、G2、G3),并对各家系的卵径、受精率、孵化率及生长、存活和变态等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家系蛤蜊的卵径、受精率、孵化率及D形幼虫大小均无显著差异(P>0.05)。 就其生长而言,不同发育阶段各家系的个体大小不同,生长速度不同,受父本效应、母本效应及雄内雌间作用的影响。幼虫浮游期,G1壳长最大,生长速度为10.04±1.67 μm•d-1;A2壳长最小,生长速度为6.07±1.32 μm•d-1。幼虫匍匐期,B3生长最快,其生长速度为29.93±3.67 μm•d-1;D1生长最慢,其生长速度为16.72±2.73 μm•d-1。稚贝期,G3壳长最大,生长速度为83.14±5.85μm•d-1;A2、A3的壳长较小,其生长速度分别为57.78±5.44μm•d-1,55.86±4.48μm•d-1。就其存活而言,幼虫浮游期,A2、C1、E3、F2、G1、G2的存活率较高(>85%),B2、D1存活率最小(<35%);稚贝培育期,G1存活率(70.40%)最高;A1(23.40%)、C2(20.90%)、F1(19.30%)的存活率较低。变态期间,各家系的生长速度不同,G1、G3生长速度分别为7.94±1.53 μm•d-1、7.96±1.52 μm•d-1;D1生长速度最小,仅为5.23±0.75μm•d-1。各家系的变态率不同,B1、E1、G2变态率均在80%以上,E2(41.24%)、F1(43.25%)变态率较低。各家系的变态规格存在差异,随着变态时间的延长变态规格小型化;G1、G2、G3变态规格最大(240μm),变态时间最短(13d);D1变态规格最小,仅为226.65±5.65μm,变态时间最长(17d)。综合各家系生长、存活等早期表型性状,G3生长最快,F2存活率最高,G1产量最高,可进一步作为中国蛤蜊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3.
研究超低温(-196℃)冷冻保存对大黄鱼(Pseudosiaena crocea)精子内总ATP酶、肌酸激酶(CK)、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酶活性的影响。运用试剂盒分别测定了冷冻前后大黄鱼精子内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超低温冷冻保存后,大黄鱼精子的活力下降,精子内GR活性从(4.42±0.29)U·L-1增加到(58.93±2.26)U·L-1(P<0.05);其它几种酶的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总ATP酶、CK、SDH的活性分别从冻前的(60.16±5.88)U·mL-1、(11.91±0.76)U·mL-1和(51±2.16)U·mL-1下降到(3.54±0.37)U·mL-1、(10.22±0.32)U·mL-1和(31.5±2.08)U·mL-1;LDH、SOD和CAT活性从冻前的(7 806.44±110.11)U·L-1、(42.65±1.56)U·mL-1和(119.91±8.10)U·mL-1下降到(2 654.13±70.06)U·L-1、(31.99±1.57)U·mL-1和(55.87±2.32)U·mL-1。超低温冷冻保存对大黄鱼精子活力和精子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七种常用水产药物对梭鲈幼鱼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1℃、溶氧5.00mg·L-1、p H8.1的静水条件下,探讨强氯精、高锰酸钾、氯化钠、氯氰菊酯、敌百虫、辛硫磷和硫酸铜7种常用水产药物对平均体质量(8.2±0.5)g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强氯精对梭鲈幼鱼的24h、48h、96h LD50值分别为3.48mg·L-1、1.74mg·L-1、1.41mg·L-1,安全浓度为0.141mg·L-1;高锰酸钾的24h、48h、96h LD50值分别为2.11mg·L-1、1.66mg·L-1、1.53mg·L-1,安全浓度为0.153mg·L-1;氯化钠的24h、48h、96h LD50值分别为7348.47mg·L-1、4898.9mg·L-1、4165.53mg·L-1,安全浓度为416.55mg·L-1;氯氰菊酯的24h、48h、96h LD50值分别为0.45mg·L-1、0.17mg·L-1、0.15mg·L-1,安全浓度为0.015mg·L-1;敌百虫的24h、48h、96h LD50值分别为2.14mg·L-1、1.41mg·L-1、0.93mg·L-1,安全浓度为0.093mg·L-1;辛硫磷的24h、48h、96h LD50值分别为0.09mg·L-1、0.06mg·L-1、0.04mg·L-1,安全浓度为0.004mg·L-1;硫酸铜的24h、48h、96h LD50值分别为6.86mg·L-1、2.60mg·L-1、1.21mg·L-1,安全浓度为0.121mg·L-1。这7种药物对梭鲈幼鱼的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辛硫磷>氯氰菊酯>硫酸铜>强氯精>敌百虫>高锰酸钾>氯化钠。  相似文献   

5.
紫贻贝和厚壳贻贝杂交及F1代杂交优势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年-2007年对紫贻贝和厚壳贻贝种间进行了杂交生产性试验,通过亲贝强化培育、确认雌雄亲贝、改革育苗水体交换方法、投喂混合单细胞藻类、流水培养附着稚贝等技术,获得F1代。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生长特性,正交F1代﹥紫贻贝﹥厚壳贻贝﹥反交F1代。其中正交F1代获附着稚贝3.77亿粒,平均壳长为1.13 mm、平均壳高为0.78 mm,育苗成活率达35.57%。正交F1除在孵化率上低于紫贻贝、厚壳贻贝外,在壳长、壳高、成活率等方面指标具有一定杂交优势,而反交F1代的杂交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五种常用水产药物对白斑狗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白斑狗(EsoxLuciusLinnaeus)~幼鱼的急性毒性。使用常温静水试验法,探讨了溴氯海因、高锰酸钾、氯化钠、敌百虫和氯氰菊酯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白斑狗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分别在试验24h、48h和96h后记录白斑狗鱼幼鱼的死亡尾数和试验药液的安全质量浓度。结果表明,5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10mg&#183;L^-1、1.37mg&#183;L^-1,3309mg&#183;L^-1、0.57mg&#183;L^-1和0.0080mg&#183;L^-1,这5种药物对白斑狗鱼幼鱼毒性依次顺序为氯氰菊酯〉敌百虫〉溴氯海因〉高锰酸钾〉氯化钠。  相似文献   

7.
2010年7 ~ 12月,通过水培盆栽试验研究了桐花(Aegiceras corniculatum)、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和无瓣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设置了3个浓度梯度,即N1P1(TN 为3.96 mg• L-1,TP为 0.47 mg• L-1),N2P2(TN为 19.8 mg•L-1,TP 为2.35 mg•L-1)和N3P3(TN为 39.6 mg•L-1,TP为 4.7 mg•L-1)。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培时间的增加,水体盐度、总氮和总磷含量显著下降(P <0.001)。桐花、海莲和无瓣海桑对生活污水总氮去除率达74.5% ~ 97.4%,总磷去除率达72.3% ~ 95.7%。栽培有红树植物的系统对氮磷的去除率显著高于无植物系统,分别为无植物的1.28倍 ~ 3.2倍和1.24倍 ~ 2.71倍。红树植物氮磷质量分数分别为6.81 mg•g-1±0.85 mg•g-1 和 1.41 mg•g-1±0.46 mg•g-1。当污水浓度低时(N1P1),红树植物主要是通过累积作用去除水体氮磷,占总去除效应的42.2% ~ 63.3%和46.1% ~ 85.8%。当污水浓度高时(N3P3),红树植物氮磷累积量仅占4.5% ~ 10.4%和6.7% ~ 14.9%。  相似文献   

8.
雷芳萍 《畜禽业》2011,(10):17-18
试验结果表明:萨寒F13月龄断奶重、6月龄育肥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边寒F1、杜寒F13月龄断奶重、6月龄育肥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萨寒F1这些性能比边寒F1、杜寒F1都要好,边寒F1、杜寒F1无明显差异。育肥屠宰结果表明:平均屠宰率、平均胴体净肉率萨寒F1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边寒F1、杜寒F1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萨寒F1比边寒F1、杜寒F1都要好,边寒F1又高于杜寒F1。  相似文献   

9.
探究不同规格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差异,实验以野捕的 3种规格黄鳍金枪鱼J1 (4.2±1.2) kg、J2 (22.5±2.5) kg和J3 (50.8±3.9) kg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金枪鱼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元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 J1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J2、J3组;J2、J3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J1组(P<0.05);J3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J1、J2组(P<0.05)。(2)检出19种常见氨基酸,氨基酸含量最高的为谷氨酸(3.04~ 3.25 g/100 g),必需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为赖氨酸(2.02~2.15 g/100 g),最低的为色氨酸(0.31~ 0.45 g/100 g)。非必需氨基酸含量J3>J2>J1 (P<0.05);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J1组显著低于J3组(P<0.05)。依据氨基酸评分(AAS),缬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以化学评分(CS)为评分标准,J1、J2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J3组为苯丙氨酸+酪氨酸。(3)各组共检出25种脂肪酸,以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为主,含量最高的为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7.46%~39.18%。DHA含量J3组显著高于J1、J2组;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J2、J3组显著高于J1组;DHA∶EPA比值J1组显著高于J2、J3组(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J3>J2>J1;PUFA含量J3组显著高于J1、J2组(P<0.05)。PUFA/饱和脂肪酸(SFA)、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n-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n-3/n-6)比值J2、J3组显著高于J1组(P<0.05)。h/H比值J3组显著高于J1、J2组(P<0.05)。(4) J2、J3组Na、Ca含量显著高于J1组,J1组K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J2、J3组(P<0.05)。4种重金属元素均低于食品中建议的最大允许限量,其中Fe含量最大的为J3组,且J3>J2>J1 (P<0.05);Cu含量最大的为J3组,且显著高于J1组(P<0.05)。综合分析,大规格黄鳍金枪鱼具有更好的营养质量,本研究为居民膳食的选择及黄鳍金枪鱼人工配合饲料的配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周一兵 《水产学报》2002,26(1):28-34
饵料密度实验表明 ,在 2 8℃下 ,当草履虫密度分别为 10 0cell·mL-1(77mg·L-1)、2 0 0cell·mL-1(15 4mg·L-1)、30 0cell·mL-1(2 31mg·L-1)和 4 0 0cell·mL-1(30 8mg·L-1)时 ,卜氏晶囊轮虫在群体培养条件下的最大持续产量 (MSY)、水体容纳量、种群增长期的平均生产量和增长率均以饵料密度 30 0cell·mL-1组为最高 ,分别为 :6 .4ind·mL-1·d-1(35 5mg·L-1·d·-1)、13.7ind·mL-1(76 0 .6mg·L-1)、5 5 (mg·L-1·d·-1)和 1.4 4 96 (d-1)。实验结果还表明 ,在饵料密度 10 0~ 30 0cell·mL-1范围内 ,种群的最大持续产量 (MSY)、达到最大持续产量时的生物量 (CSC)和达到MSY及容纳量的时间均随饵料密度增加而提高或延长。但是 ,当饵料密度达到 4 0 0cell·mL-1时 ,上述指标反而降低或缩短。以草履虫为饵时晶囊轮虫的日粮为 14 6 %~ 70 7% ,饵料系数 19.8~91.7。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虾青素对锦鲤体色、生长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量的虾青素对红白锦鲤幼鱼进行了饲喂试验。试验鱼的初始体质量为7.31±0.12 g,饲料中虾青素的添加量分别为0、100、400、700、1 000、1 300、1 600 mg·kg-1,表观饱食投喂60 d。结果表明:随着虾青素添加量的增加,锦鲤皮肤和背鳍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升高,700 mg·kg-1组的类胡萝卜素显著高于添加量为0的对照组,最高值出现在1 600 mg·kg-1组,但1 600 mg·kg-1组背鳍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1 000、1 300 mg·kg-1组间差异不显著;在促生长方面,100、700 mg·kg-1组的体质量增长率(BWG)、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对照组,虾青素添加量对锦鲤的肥满度(CF)、肝体指数(HSI)、脏体指数(VSI)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说明,在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可有效改变锦鲤的体色。综合考虑经济效益,饲料中虾青素的适宜添加量为700 mg·kg-1。  相似文献   

12.
确立了离子色谱法检测琼胶中硫酸基含量的样品处理方法和检测条件。样品前处理采用灰化降解琼胶粉中的有机成分,超纯水溶解定容、过膜后测定;检测时利用戴安ICS-3000型离子色谱仪、电导检测器、ASRS 4mm抑制器和IonPac AS23型分离柱,淋洗液组成为9.0mmol&#183;L^-1Na2CO3溶液和1.6mmol&#183;L^-1NaHCO3溶液,流速1.0mL&#183;min^-1。此方法硫酸根(SO4^2-)在1.0~15.0mg&#183;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5),检出限为0.01mg&#183;L^-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9.0%-102.0%,分析快速准确。离子色谱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操作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3.
2009年5~11月测定了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花园湾村两口主养草鱼池塘的水温(T)、透明度(SD)、溶氧量(DO)、pH、电导率、盐度、总氨氮(TAN)、亚硝态氮(NO2-N)、硝态氮(NO3-N)、磷酸盐(PO4-P)、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钾指数(CODMn)、叶绿素a(Chl-a)以及浮游植物的种类和密度。结果表明:池塘内的TAN为1.372~1.664 mg·L-1,NO2-N为0.072~0.076 mg·L-1,NO3-N为0.139~0.144·L-1,PO4-P为0.038~0.062 mg·L-1,TN为2.267~2.828 mg·L-1,TP为0.274~0.277 mg·L-1,CODMn为15.46~15.51 mg·L-1。池塘内浮游植物优势种为蓝藻和绿藻。所检测的池塘水化学指标与20世纪80~90年代长三角地区高产鱼池相比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和规律,分别对10-14月龄的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及其杂交F1 3个群体的体长、体重、生长指标、肥满度、超亲优势率等主要生长参数进行测定、比较和分析,并对3个群体的生长模型进行方程拟合。结果显示,在体长和体长生长指标方面,依次为杂交F1>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10-11、13月龄时,累积体重值依次为杂交F1>七带石斑鱼>云纹石斑鱼,体重和体重生长指标方面,增重依次为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F1;七带石斑鱼的肥满度始终最高,杂交F1次之。研究表明,杂交F1体长生长速度最快,且在11月龄前的体重生长速度最快;云纹石斑鱼在11月龄后体重增长速度加快并超过其他两个群体;每月体长、体重生长值的超亲优势率分析显示,杂交F1在14个月的生长中表现出杂种优势。云纹石斑鱼为等速生长类型,七带石斑鱼与杂交F1同属于异速生长类型。  相似文献   

15.
杂种肉羊3月龄、6月龄的生长发育测定结果表明:萨寒F13月龄断奶重、6月龄育肥重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德寒F1、陶寒F13月龄断奶重、6月龄育肥重都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萨寒F1这些性能比德寒F1、陶寒F1都要好,德寒F1、陶寒F1无明显差异。育肥屠宰结果表明:平均屠宰率、平均胴体净肉率萨寒F1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德寒F1、陶寒F1都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萨寒F1比德寒F1、陶寒F1都要好,德寒F1又高于陶寒F1。  相似文献   

16.
利用RACE-PCR技术,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肝脏组织总RNA中克隆得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1, IGFBP-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cDNA全长为1070 bp,开放阅读框为729 bp,编码242个氨基酸。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牙鲆IGFBP-1与鱼类IGFBP-1基因聚为一支;通过同源性比对,牙鲆IGFB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大菱鲆同源性最高,为95%,而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鱼类如大菱鲆、五条鰤、黄金鲈、红点鲑、鲤鱼和斑马鱼的同源性分别为89%、89%、84%、79%、67%和67%。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牙鲆IGFBP-1基因存在母源转录本,合子基因在孵化前的胚胎阶段及早期仔鱼中仅有较低水平的表达,在后期仔鱼中表达逐渐增高;牙鲆IGFBP-1基因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在胃、脾、肠、性腺、肾、鳃、脑、心脏和肌肉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摘要:  Dorsalin-1 是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MPs)家族成员,  在调控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发
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  国内外有关脊椎动物 Dorsalin-1 的研究报道十分有限。本研究克隆了半滑舌鳎
(Cynoglossus semilaevis) Dorsalin-1-like基因的cDNA序列,  并分析了Dorsalin-1-like mRNA在半滑舌鳎成鱼的组织
表达差异及其在早期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  半滑舌鳎Dorsalin-1-like基因cDNA全长为1 961 bp,
包括了 153 bp 的 5′非翻译区(5′UTR)、 编码 419 个氨基酸的 1 260 bp 的开放读码框(ORF),  以及 548 bp  的 3′非翻译
区(3′UTR)。 同源性分析和分子进化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半滑舌鳎 Dorsalin-1-like 鲀 与红鳍东方 (Taleifugu rubripes)、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等的同源性最高,  并与之共同聚为鱼类 Dorsalin-1 分支。此外, Dorsalin-1-like
mRNA 在半滑舌鳎成鱼的 13 个组织中具有广泛的分布,  并在心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  在肝、脊髓等组织中次之。
在半滑舌鳎早期发育阶段(卵期、仔鱼、稚鱼、幼鱼)中, Dorsalin-1-like 在卵期中的胚胎期表达量最高,  其次为前期
仔鱼期。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Dorsalin-1 在调控卵期和仔鱼期的早期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并可能通过调节神经系
统的发育进而参与心脏、骨骼等组织的发育调控。本研究旨在揭示 Dorsalin-1-like 基因在调控半滑舌鳎早期神经
系统发育的重要作用,  并为筛选半滑舌鳎骨骼发育的调控因子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患粘孢子虫病的大头鲤分别用食盐、亚甲基蓝、硝酸亚汞、敌百虫、硫酸亚铁和孔雀石绿几种药物进行治疗。结果表明 ,敌百虫与硫酸亚铁合剂以 1mg·L- 1 :0 2mg·L- 1 溶液治疗效果最好 ,治愈率 80 % ;1mg·L- 1 敌百虫溶液的效果次之 ,治愈率 5 0 % ;用0 1mg·L- 1 硝酸亚汞溶液的治愈率为 1 0 % ;用食盐溶液、亚甲基蓝溶液与孔雀石绿溶液处理无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研究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面临盐度胁迫时的分子应答机制, 本研究克隆了青海湖裸鲤葡萄糖调节蛋白 78 (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 kD, Grp78)基因, 并采用 qPCR 法检测 5‰, 10‰和 15‰盐度胁迫后 Grp78 及其相关基因的应答模式。结果显示, 青海湖裸鲤 Grp78 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 1962 bp, 编码 653 个氨基酸, 并包含 HSP70 超家族保守结构域。Grp78 在青海湖裸鲤 9 个组织中均有表达, 其中在肠道、肝脏和心脏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织(n=3, P<0.05)。在鳃组织中, 随着盐度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 Grp78Hyou1Prdx1Nqo1 UBC 基因的表达先被抑制, 随后逐渐上调, 而 DNAJC2、Cu/Zn-SOD、Mn-SOD Hmox1 基因的表达则先上调后逐渐下调, 随后又上调; 在肾脏和肝脏中, DNAJC2Cu/Zn-SODMn-SODHmox1 Nqo1 基因的表达也呈现类似的先上调后下调再上调的模式。以上结果表明, Grp78 及其相关基因对盐度胁迫具有复杂的响应, 可能参与了青海湖裸鲤适应和应对盐度胁迫的过程。此外, Grp78 及其相关基因 Hyou1、DNAJC2、Hmox1、Nqo1、UBC、Prdx1、 Cu/Zn-SOD Mn-SOD 参与了机体抗氧化应激调节, 在减少盐度损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haraldi)生长、形体指标、营养利用和肠道结构功能的影响,在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1×104、1×105、1×106、1×107、1×108 cfu/g丁酸梭菌饲养幼鱼8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丁酸梭菌对七彩神仙鱼生长和形体指标无显著影响。1×105 cfu/g添加组鱼体粗蛋白含量增加,对蛋白质的消化率显著提高。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中肠肠道绒毛高度和宽度,且1×105 cfu/g添加组肠道酸性黏多糖分泌量显著增加。对于肠道消化酶和抗氧化能力,1×105 cfu/g添加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1×106 cfu/g添加组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肠道内容物短链脂肪酸分析显示,1×105 cfu/g添加组的乙酸和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总酸含量在该添加组达到最大显著高于其他组。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七彩神仙鱼饵料中添加1×105 cfu/g丁酸梭菌可以改善肠道结构,提高肠道消化和抗氧化能力,增加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分泌和营养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