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奶业》2005,(2):6-7
2003年6月28日,中国奶业协会于北京长城饭店召开了”鲜奶标识与奶业健康发展研讨会”,会议主张实施”鲜奶标识管理办法“,并上报农业部。2003年9月,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召开了所谓的“全国乳品专家技术研讨会”,旗帜鲜明的反对”鲜奶标识”。于是便形成了以中国奶业协会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为代表的正反两派在一些媒体上展开了一场口诛笔伐:这场口水战一直延续到年底。  相似文献   

2.
乳业信息     
人大代表建议对鲜奶制品实行统一标识来京出席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一些奶业专家认为,目前市场上的乳制品在原料使用问题上误导欺骗消费者,并对国内奶业造成了不良影响,他们建议对鲜奶制品实行统一标识。黑龙江省奶业振兴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唐修亭代表说,近年来,我国奶类总产量大幅上升,奶制品消费正逐步由奶粉消费为主转向液态奶消费为主。但是在液态奶的生产中,有些企业采取进口奶粉作原料,还原加工成液态奶:一种是在原奶中掺入近30%的奶粉,混合加工后按鲜奶销售;另一种是以奶粉为原料生产调味乳,但在标识上仍注明原料为…  相似文献   

3.
近日 ,第三届国际乳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 ,来自北方的乳业专家明显感觉到作为东道主的南方同行们咄咄逼人。“去年7月的研讨会上 ,大家就达成共识推行‘鲜奶标识’ ,但拖至今日仍没实施 ,到底还要等多久?”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急切地说。王丁棉的话音刚落 ,来自北京的一位专家就“反驳”说 ,在还原奶仍占60 %以上市场的现状下 ,推行“鲜奶标识”对整个产业并不是件好事。一位参会的乳业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像这样的争论已多次发生在全国性的乳品行业研讨会上 ,两大协会在“鲜奶标识”之争的背后 ,实际上是中国奶源企业与乳品加…  相似文献   

4.
《中国乳业》2006,(1):59
受“复原乳标识”新规定影响,哈尔滨各大乳品企业纷纷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奶农,争抢鲜奶奶源,哈尔滨市周边地区的生鲜牛奶收购价格也一路攀升。随着2006年1月15日强制实施“复原乳”标注“大限”的临近,生鲜牛奶收购最高价格更是历史性地达到每千克2.30元。  相似文献   

5.
日前,宁夏吴忠市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乳品企业、鲜奶经纪人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卫生许可证、鲜奶经营许可证的通知》,对鲜奶收购实行“三证”管理,规范市场经营行为。该市规定企业或鲜奶经纪人须有固定的鲜奶收购点,有符合规定的鲜奶贮存设备和测试仪器,日鲜奶收购量不低于1吨,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 :日前从中国奶业协会获悉 ,原定在2003年底出台的鲜奶标识规定无法“诞生”。据专家透露 ,各方利益之争使得在2003年6月达成的共识再度化为泡影 ,发展势头迅猛的中国乳业2004年还将继续笼罩在还原奶的阴影之下。据中国奶业协会有关负责人透露 ,鲜奶标识规定一旦出台 ,一  相似文献   

7.
商情新闻     
《鲜奶标志管理规定》即将出台 据介绍,鲜奶必须是一级原料奶,还原奶是用工业奶粉按照1:8的粉、液比还原出的液态奶,其成本要比还原奶高一倍,而目前在没有鲜奶标识的情况下,两者的市面售价几乎相同。新规定出台之后,消费者可以明确区分鲜奶和还原奶。鲜奶和还原奶也将依据市场规律回归各自的价格真面目。  相似文献   

8.
6月28日由中国奶业协会召集全国乳业巨头开的会注定要掀起2003年中国乳业的一场争论。在这个“鲜奶标识与奶业健康发展研讨会”结束之后 ,关于“奶业惊曝若干黑幕”的新闻不胫而走 ,其中焦点便是“鲜奶”与“还原奶”的问题 ,由此延伸的“巴氏消毒奶”、“超高温灭菌奶 (UHT)”等专业概念也引起了普通大众的关注。鲜奶标识引发论战与会者几乎达成了一种共识 :眼下市场上有很多“鲜奶” ,实际上是某些厂商用奶粉兑水后加工而成 ,业内称此类产品为“还原奶”。还原奶尽管对消费者健康没有影响 ,但却鱼目混珠 ,以鲜奶的名义大肆贩卖 ,侵犯了…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个体养牛户的鲜奶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奶中过多的微生物.是降低鲜奶新鲜度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对奶及其制品的风味、感官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保证鲜奶的新鲜度、控制鲜奶的微生物,是乳品企业和奶农、牧场的共性问题。而怎样才能控制好鲜奶的微生物,使交售、收购的鲜奶符合国家标准及企业标准呢?我们认为只要做到全过程控制。形成从奶源管理、收奶人员到奶户全员重视并持之以恒.是不难达到目的的。我们在采取控制措施前后,对四个大型牧场的牛舍空间和所挤鲜奶进行微生物抽样对比,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奶制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每一个人。国家也加强了对奶制品的生产管理 ,年内出台了《鲜奶标识管理规定》 ,但却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计划没有变化快。拿这句话来形容牛奶行业也不为过。两个月前 ,出台《鲜奶标识管理规定》的呼声还很高 ,日前却有消息说 ,由于各方意见不一 ,该规定将要推迟 ,至于推迟到何时还是个未知数。“一两年 ,或三五载 ,现在还很难说 ,这个规定出台不会一帆风顺。但是乳业的发展不等人 ,从方便老百姓消费的角度出发 ,对鲜奶的标识做出详细规定 ,还消费者知情权刻不容缓。”广东省奶业协…  相似文献   

11.
《牧业资讯坊》2005,(10):3-5
今年以来,许多地方出现了鲜奶收购价下滑、奶牛价相应暴跌的市场行情,养奶牛的众多农户由此被抛人了一个巨大的危机之中,即卖鲜奶入不敷出,贷款买的奶牛由预期的财源变成了沉重的债务。现在,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下达,限令在2006年1月15日之前,市场上的还原奶产品必须明确标识,笼罩在农民头上的这片阴云将就此消散。  相似文献   

12.
近来,我们发现一些奶户及奶站在鲜奶中掺入含有葡萄糖类物质———饴糖。经过检验证明,在鲜奶中掺入此类物质可有效地提高鲜奶密度,一般每掺入1千克饴糖可加水9千克左右,极大地损害了乳品加工企业和消费者利益。对此,我们曾采用液化试纸法检验,但由于鲜奶中乳糖和...  相似文献   

13.
【本刊辑】2012年12月13日,全国鲜奶企业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在这场名为“中国好鲜奶.新鲜盛典”的论坛上,来自中国各地的20余家知名乳品企业,如光明、蒙牛、伊利、三元、辉山、银桥、西域春、卫岗、得益、宁波牛奶集团、燕塘、香满楼、风行、晨光、绿雪、长富、亚华、重庆天友等齐聚一堂,就当前中国鲜奶行业发展的热门话题,如乳品质量安全、绿色包装、乳品营销等发表了演讲,并一致表示要各取所长,携手共建中国奶业的鲜奶价值链。  相似文献   

14.
霍晓娜 《中国乳业》2020,(10):22-25
低温鲜奶是差异化乳制重要品类,也是未来乳制品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年来,我国低温鲜奶市场保持双位数的快速增长,大型龙头乳品企业纷纷发力低温鲜奶市场,区域乳品企业也加快全国低温鲜奶市场布局。从市场规模、竞争格局、销售渠道、区域消费四个方面,分析了国内低温鲜奶市场发展现状,并阐述了当前国内低温鲜奶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市场的发展机遇与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一奶类生产情况2000年,全省良种及改良种乳牛存栏达55.92万头,其中能繁母牛36.13万头,在存栏的乳牛中,纯种荷斯坦牛约29万头。奶类总产量995227万吨,人均占有约14.2千克,其中牛奶906974吨,人均占有约13.1千克。河北省现有乳品加工企业200余家,日加工鲜奶能力约1600吨,年加工鲜奶能力60万吨。2000年全省乳品企业收购牛奶约70万吨,生产各类乳制品14.5万吨,居全国第二位。从企业规模看,河北省乳品企业日处理鲜奶在50吨以上的约30个,其余多为日处理鲜奶20吨以下的小厂。主要产品是全脂奶粉、大包装工业用粉、各种配方奶粉…  相似文献   

16.
体细胞数对奶牛临床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公认的世界难题,目前乳房炎的防治很多都是在体细胞数上作文章,鲜奶收购标准也将体细胞数列入,很多乳品企业将它作为鲜奶定价的指标之一。目前多数地方将合格鲜奶的体细胞数定为50万/毫升以下。本文主要分析体细胞数对奶牛临床状态的影响,并制定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0月16日是国务院办公厅实施《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紧急通知》的第二天,记者在呼和浩特、北京、太原等地市场上仍然不见有“复原乳”标识的液态奶产品上市,围绕“纯鲜奶”和“复原乳”之间的种种疑问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江苏某小型乳品企业发生的销售终端奶点袋装鲜奶发酸事件,以及企业所采取的追溯和分析措施。结果显示,引起鲜奶发酸的原因是企业用灌装酸奶的管道灌装180 mL的袋装鲜奶,又未做好CIP清洗。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房炎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对奶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治乳房炎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乳汁体细胞数既作为衡量奶牛是否患乳房炎的标准,同时也是鲜奶收购标准的检测项目,很多乳品企业将它作为鲜奶定价的指标之一,国内乳业巨头已全面按照体细胞数论价.目前多数地方均将合格鲜奶体细胞数定为50万/ml以下。  相似文献   

20.
《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一书于2004年8月作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统一宣贯教材”出版,其中对乳及乳制品的释义,不仅违反了现行国家标准,也不符合国际惯例,而且还下达了不准对巴氏杀菌奶标识为“鲜奶”的“禁鲜令”,至今已被两次“推迟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