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茶商机     
茶是中国的国饮,人们日常生活中就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在这一传统行业中,能找到哪些新的掘金点呢?“茶”里乾坤来自茶叶行业协会的调查显示,中国茶叶消费市场的规模每年约120亿元人民币,并以3倍的速度递增。随着茶饮品种的  相似文献   

2.
程艳斐 《农业考古》2021,(2):150-153
茶与竹子,同是中国人从古至今在日常生活中几乎须臾不可或缺的物品,也各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风格独具的文化形态。茶是特殊的,茶无限地丰富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同样,竹子在千百年的时间里深深滋养着中国人尤其是文人的心灵,在古代文人眼中,竹子俨然成了一种高雅的象征。在茶的世界里,竹的影子几乎无处不在。一部古典茶文化,常常是茶竹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谣》儒释道茶礼中的茶具与道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儒释道三家茶礼是中国茶谣中主要的茶礼表演,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宗教文化与茶、儒家思想与茶的结合,而茶具和道具则是这种外在体现的主要载体,因此在舞台艺术表现中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就三家茶礼的茶具和道具作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文化起于全民尚茶,根植于中国的传统哲学文化;英国茶文化起于王室贵族的社交活动,二者有不同的茶饮起源和习惯,体现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及哲学思想。通过中英茶文化的比较,可以得到对中国茶文化海外传播的启发:发展作为精神载体的茶出口贸易与输出中国茶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诗的总体走向--在日本京都演讲提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余悦 《农业考古》2005,(2):130-141
京都是日本的古都,文化积淀很深。棚桥先生要我谈谈中国茶诗。在这简短的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要详细全面地谈中国茶诗几乎不可能,因为中国茶诗同中国其他文化一样博大精深,所以我在这里只能略微谈及中国茶诗的总体走向。棚桥先生对汉诗素有研究,我也曾有幸得到他吟咏而且亲笔书写的汉诗。在行家面前谈中国茶诗,无异于班门弄斧,需要冒着极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正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全球产茶国和地区达60多个,饮茶人口超过20亿。2019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茶业可持续发展。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也将于2020年7月24~27日在杭州举行。本期策划共同关注小茶叶里的大世界。  相似文献   

7.
《农业考古》2002,(4):272-272
中国茶叶艺文丛书》(一套 5本 )为填补空白之作 ,由江西省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编 ,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出版后许多读者纷纷购买该书 ,还有的询问有关情况 ,现统一答复如下 :1、《中国茶叶艺文丛书》内容如何 ,有何特点 ?《中国茶叶艺文丛书》分别以现当代茶诗茶词、茶事散文、茶事小说、茶歌茶曲、茶论新说各一册 ,全面系统地展示了茶叶艺文的精华之作 ,并每本书前都载专文对有关艺文的流变、特色、影响作了深入的介绍。丛书由著名茶文化专家、江西省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余悦研究员任主编 ,一批有影响的诗人、作家、作曲家和研究专…  相似文献   

8.
茶,原产自中国,后来被日本僧侣带回日本,并结合禅宗思想和日本传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通过考察日本茶道的内容可以发现,在茶礼、茶仪和茶精神当中,中国元素普遍存在。日本茶道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结晶,能够充分体现东方哲理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茶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对茶为国饮的内涵和意义做了一定的探讨,通过论述茶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作用,把饮茶的意义与人的发展相结合;把中国茶文化的精髓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结合,倡导全社会形成爱茶、懂茶、饮茶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之茶文化,乃中国饮食文化之分支。发展至今天,早已形成一门具有独特形态与功能的知识密集型学科,而且相应地编织出一个和谐协调之文化环境氛围,以其无可抗拒之融和力,不断增进着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间的交流和友谊。有鉴于此,势必引动更加广泛的社会成员去密切注视着这种古老文化传统之积累与流向,并据之逐步建立起茶史、制茶、茶疗、茶俗、茶民族、茶宗教、茶艺文、茶资源等学科,以促进社会的安定、繁荣和发展。一“汉文化基本上是农耕文化”。茶为古代重要农产品,其发展正植根于这种深厚的汉文化基础之上,是可谓源远流长。茶之为用,大别可分蔬食、药疗、汤饮。《诗经·豳风·七月》有“采荼”之载。陆羽《茶经·六之饮》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相似文献   

11.
据史料记载,早在我国唐代就开始了向世界输出茶叶,茶树以及茶的种子,甚至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茶的发音也来自于中国的茶的音译.茶是中国文明的象征之一,也是世界认识并且了解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特别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茶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关注,茶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停留在用水泡茶、喝茶的阶段,品茶用茶的形式逐渐多样化,甚至将茶推广到保健、化妆品的多个领域,茶文化更是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元素从中国走向世界,我们研究茶的文化,使茶的文化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升华,在传承的同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封建帝王的生活方式多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其中乾隆皇帝《御制诗集》收录有近 2 0 0首茶诗 ,为中国历代茶诗之最者。文章从乾隆皇帝茶诗说起 ,纵论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开拓了中国茶诗与茶学研究的文化视野 ,认为茶诗是中国诗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文人饮茶之习的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的诗化 ,是中国茶文化美学的艺术结晶与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3.
茶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很紧。元曲《玉壶春》中就写到:“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元代就已经获得了与人们日常必需品同等重要的地位。今天,茶依然是招待亲朋好友的必备品,是馈赠的最佳礼品。还有一些如藏族、蒙古族等肉食民族还依然过着“宁可一日无油盐,不可一日缺茶”的游牧生活。中国从古至今如此。除此而外,茶还被今天的世界承认和肯定。茶已经同咖啡、可可并列成为世界三大饮料。在日本已经形成了茶道文化。总之,茶已经是很普遍但又非常重要的日常必备品。虽然日常生活中的条既普通又重要,但是茶更重要的意义及价值还是体现在文化层面上。文化意义的茶  相似文献   

14.
邹勇  何舒婷 《农业考古》2015,(2):210-213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作为中国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茶诗数量多,内容广泛,而茶诗中对于茶艺、茶道的描写,又有助于我们了解、研究中国古代茶文化,因此,在现代茶文化旅游开发中,可以将茶诗及其文化蕴涵运用进来,在营销宣传、旅游产品设计等方面发挥茶诗的作用,使茶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从而促进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佛茶与中国茶文化四川省新津县人大常委会徐金华四川省新津师范学校姚定瑛佛茶作为一种物质精神,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但反映了佛教的思想,而且从佛茶的产地、茶名、培育、管理、采摘、炒制、品饮和吟诵等,都带有佛教文化的浓厚色彩,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佛茶...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与茶     
郭沫若先生生前喜爱饮茶、品茶。博学多才的郭老先生,对中国名茶的品质特征:色、香、味、形都十分熟悉,讲起名茶的历史典故来简直是如数家珍,娓娓动听。据说,当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招待外宾时用的洞庭“碧螺春”茶,就是由郭老先生“引见介荐”的。郭老先生早就以为中国的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而是一种有着丰富内涵的文化,“酒、茶与中国的诗人关系尤为密切”,是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他对祖国传统历史名茶的恢复和生产十分关心。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茶的故乡,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本研究以茶和文化为主题,探讨建设集茶叶研究和生产示范、技术培训、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新兴的现代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研究内容包括:设计及建设茶科普长廊,茶科技、茶文化演示厅,茶产品展示厅,茶树品种园、资源圃、高产茶园,茶叶茶树繁育、采摘、加工体验区;设计与实施茶艺、茶餐厅;整理形成一套茶产业、文化科普教材.旨在探讨休闲农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河湟回族的罐罐茶与盖碗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普天同饮的茶在其茶的栽培,茶的加工,茶的饮用,乃至于与茶有关的一切文化均源于中国,在神州大地上传颂着各种各样的茶故事,同样也流传着各种各样至真至情的饮茶习俗。  相似文献   

19.
千两茶,顾名思义,茶重千两,原料是黑茶.《中国茶叶大辞典》有"千两茶"辞条介绍:"产于湖南安化白沙溪茶厂的黑茶紧压茶.由'茶卷茶'演变而来.'花卷茶'生产有百余年历史……"我青少年时就在离家五华里的这个白沙溪茶厂见过,是故乡茶农独创的.而要说清千两茶的来龙去脉,必须先了解黑茶.  相似文献   

20.
瓷、茶同为我国国粹,历来为西人推崇。唐宋时期瓷、茶已影响海外,明清之际。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进一步交流,瓷、茶的外销数量大增。以至于使用中国茶具泡饮中国茶成为当时西方的风尚,瓷、茶的外销址也达到历史上的顶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