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紫斑螽蟖Gampsocleis sp.是为害柞蚕的螽蟖中的优势种之一,它分布广、数量多、害蚕严重。为了配合防治研究,我们进行一些野外调查及小区饲养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收集为害桑树的昆虫,按其发育顺序(卵、各龄幼虫、蛹、成虫等)以及与此种昆虫有关的材料,如为害状、天敌等。制作成标本,同时放入一种特制的盒子里,形成一套完整的某种桑树害虫生活史标本,使人们随时随地都能直观地观察到它的一生概貌及其同外界的关系,它将有助于我们对某一害虫的认识,开展对其生活史、生活习性、生  相似文献   

3.
柞蚕害虫直接取食柞蚕卵及幼虫,种类较多。每年的发生种类及发生量不同,对柞蚕的危害程度也不同。重度发生年份短时间即可将柞蚕幼虫取食殆尽,严重影响柞蚕茧产量。本文简要介绍了辽宁地区柞蚕害虫的种类、柞蚕害虫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提出了黑广肩步甲、凹翅宽颚步甲、四星埋葬虫、乌苏里螽斯、疏纹星花金龟以及螳螂类、蚂蚁类、蜘蛛类、蝽类害虫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花蠕形蚤(VermipsyllaalakurtSchimkewitsch)广泛存在于世界高原与高山牧区,是一种动物体表寄生虫。在我国,新疆、青海、西藏等高海拔牧场的的绵羊、牦牛、马等家畜的感染率逐年上升,患病动物可产生消瘦、贫血等症状,甚至死亡P[1]P。只有研究清楚花蠕形蚤的生活史,才能从根本上消灭花蠕形蚤。研究发现花蠕形蚤的发育模式为完全变态发育,其生活史包括4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目前本蚤生活史的部分基础内容已研究清楚,但部分关键的生活史阶段仍没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1生活史肝片吸虫与大片吸虫的生活史相似。在发育过程中,都需要通过中间宿主椎实螺。成虫阶段寄生在绵羊和山羊的肝脏胆管中。虫卵随粪便排到宿主体外,在温度为15~30℃,而且水分、光线和酸碱度均适宜时,经过10~25天孵化为毛蚴。毛蚴周身有纤毛,能借着纤毛在水中迅速游动。当遇到椎实螺时,即钻  相似文献   

6.
兴安盟扎赉特旗位于兴安盟北部,北接呼伦贝尔扎兰屯市,东临齐齐哈尔市,是兴安盟的北大门,交通发达,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其经济来源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非常单一,农民经济来源少,收入低。由此,发展柞蚕业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良好、蚕农增收、做强产业、特色富民、和谐发展”为主题,发展柞蚕业。  相似文献   

7.
<正> 柞蚕害鸟种类较多,危害很重,其危害损失率一般达到30%左右,重者达50%以上,且近些年危害日趋严重。当前,防除害鸟已是柞蚕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至今为止,国内、外尚无系统的研究报道。 柞蚕害鸟种类及其生态的研究,是害鸟防除研究工作的基础内容之一。 延边地区位于吉林省东部,东南与朝鲜,苏联相邻,属于古北界东北区长白山区亚区,大多数柞蚕场的无霜期为110~130天,柞蚕放养技术多采用二化一放。稚蚕期为7月中下旬,3~4龄期为8月,5龄期至茧  相似文献   

8.
鞍象(Neomyllocerus hedini Marshall)是汉江沿岸桑园新发现的食叶害虫。田间调查和实验室观察表明,该虫在陕西省汉中地区1年发生1代,其中:幼虫在土中越冬,生活期长达8~10个月;成虫自从5月上旬至8月下旬食叶危害桑树,危害期长达80~100 d,并从6月中旬至8月中旬产卵于土壤中。化学防治采用40%辛硫磷(phoxim)1 000倍液,于春蚕期结束后在桑园喷雾杀灭成虫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述了广州地区家鸽之间流行的一新种疟原虫。因该虫形成蜘蛛形滋养体阶段,故命名为蛛形疟原虫。红细胞内发育成熟裂殖体最终产生6 ̄12个裂殖子及其包含丰富细胞质和长形配子体,无疑是隶属于齐粤虫亚属。它的主要特征容易与近似种,即Guindy et al(1965)^[3]在埃及戴胜鸟记载的甘汉氏疟原虫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柞蚕育种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在柞蚕生产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概述了柞蚕育种研究进程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柞蚕种质资源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柞蚕育种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及内容。  相似文献   

11.
间作是现代化果品生产、无公害果品生产和水果有机化栽培的一项耕作措施.常见的果园间作物包括芳香植物、绿肥植物和牧草等.实施果园间作,果园植被多样化,可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果树害虫天敌提供适宜的生态条件,改变果园节肢动物栖息环境,有利于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优化和果园生物多样性改良,促进果园微域生态体系良性循环,提高果园自身生态调控能力,有效地实现果园害虫的生物控制,为果树绿色、安全生产,提高果实品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蜜蜂孢子虫病是蜂群的一种侵袭病害。是由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原生动物——蜜蜂孢子虫,寄生在蜜蜂中肠上皮细胞内引起的,是普遍发生的一种成年蜂病,它给养蜂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能引起蜜蜂群势的削弱或全群死亡。  相似文献   

13.
王建科  盛利民 《蚕业科学》1998,24(2):128-129
家蚕杂种优势利用已近70年,柞蚕至今尚不普遍。尽快选配出柞蚕好养高产、优质的杂交组合,实现柞蚕良种三级繁育,具有重要意义。1试验方法及经过1·1试验方法采用顶交测定法,同时进行相互测定,利用地理差异较远、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差异较大的品种间杂交测定,每一杂交组合放养15蛾区、每3蛾为一个试验小区,重复5次,加之6个对照区,总计17个试验组合。顶交测定交配图:为了局部控制、减少环境条件误差。试验小区布置随机排列、试验区叶质,技术处理尽可能一致。1·2试验经过1991年至1992年进行小区试验。1993年至1994年在黑龙江省的…  相似文献   

14.
小蜂螨(Tropilaclaps clareae)最早发现於菲律宾,1960年前后在我国的广东发现并逐步传播蔓延至全国各地,调查表明,近几年来,小蜂螨危害程度剧增,已成为我国养蜂生产发展的严重障碍。小蜂蜻主要寄生在蜜蜂的封盖子脾巢房内,直接危害蜜蜂幼虫及蛹,极少寄生在成蜂体上,而且它具有繁殖速度快,行动敏捷等特点,因此小蜂螨对蜂群的危害超过了大  相似文献   

15.
比较蓖麻蚕幼虫、家蚕幼虫和蛹及柞蚕蛹的血淋巴及中肠的蛋白水解酶的活力表明,家蚕幼虫中肠的酶活力较高:幼虫的酶活力高于蛹.测定了柞蚕蛹中几种组织和体液的蛋白水解酶活力,仅发育后期蛹的中肠有蛋白水解酶的活力.脂肪体及血淋巴均来测得明显的蛋白水解酶活力.柞蚕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蛋白水解酶活力不同.成蛹初期,抑制剂活力较高,酶活力很低,随着蛹的发育,抑制剂活力逐渐下降,酶活力逐渐上升.此抑制剂对热稳定,既能抑制胰凝乳蛋白酶,也能抑制胰蛋白酶.将发育后期蛹的中肠匀浆进行层析,可粗分得两种蛋白酶组分,其一能被慈姑抑制剂抑制,而不能被柞蚕抑制剂(由蛹血淋巴中提取,属胰蛋白酶的抑制剂类)所抑制,推断此蛋白水解酶可能是胰凝乳蛋白酶的类似物.  相似文献   

16.
柞蚕微孢子虫生命力及抵抗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桂梅  丁杰 《北方蚕业》2002,23(4):31-32
柞蚕微孢子虫是(Nosema Peryi)是柞蚕微粒子病的主要病原,其各发育阶段以孢子生活力较强.将被其寄生的柞蚕各个变态、脱离物、排泄物及提纯的孢子放置不同环境中,经过不同时间进行提生测,同时测定不同剂量孢子对日光及各处理因子的抵抗力.试验表明:新鲜寄生提纯的孢子对蚕的传染力较强,但衰减快;以蛹中孢子存活时间最长,黑暗处经16个月才全部失去传染力,而其它带毒物中孢子经半年基本全部衰减;明亮处孢子比暗处衰减快;孢子在日光直射下8h完全失去活性;对干热抵抗力比湿热强;对化学药剂浓度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7.
赵云吉 《北方蚕业》2006,27(2):41-42
西丰县现有柞蚕场面积4万hm^2,每年放养柞蚕5000把左右,全省五家国有柞蚕母种繁育场,有三家在西丰,是我省柞蚕母种生产基地。目前全县已形成从柞蚕种繁育、原料茧生产、收购及绢纺、缫丝及深加工的柞蚕产业化链条。每年蚕业产业化收入1.3亿余元,每年安排就业7000余人。柞蚕生产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了使这一主导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全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强蚕场管理力度,依法规范生态蚕场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于静 《北方蚕业》2009,30(3):48-50
对庄河市柞蚕生产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论述了柞蚕生产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提出了养蚕与生态保护兼顾的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19.
茶黑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又名茶茸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国内1979年安徽省黄山茶林场最先作了报道,此后浙江、贵州、福建等地也作了报道。笔者于1984~1986年在江西省婺源县进行了观察研究。初步研究结果整理如后。  相似文献   

20.
牛羊东毕吸虫,五十年代流行于榆林地区。而榆林地区又以榆林县为严重,给畜牧业造成极大危害。为此,我们曾组织力量,开展对东毕吸虫病流行病学、诊断、治疗的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