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由Puccinia arachidis引起的花生锈病最早于1882年由Balansa在巴拉圭发现,其后由Spegaziini作了详细描述并定名。尽管本世纪前期在美国、毛里求斯、中国等地有过花生锈病发生的报道,但直到60年代末,这个病害主要还是在中、南美洲流行。自1969年以来,花生锈病在世界各热带、亚热带花生产区迅速蔓延和流行,一跃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病害。在自然侵染条件下花生锈病可引起50%的减产,在人  相似文献   

2.
花生叶斑病是我国花生上常发和普发性病害。田间成害的叶斑病有褐斑、网斑、黑斑和焦斑4种,其中为害最重的有褐斑和网斑。花生受害后一般减产15-30%,严重时可达50%。花生叶面喷施杀菌剂是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有效措施。为了筛选防治花生叶斑病经济有效的新农药,对北京军区红旗激素厂研制的新杀菌剂抗枯宁进行了田间药效测定。  相似文献   

3.
花生叶部病害抗病性种质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生的叶部病害被农学家认为是减少花生经济收入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叶斑病和锈病,在没有进行化学防治的地方,荚果产量损失可高达50%,如果使用了农药防治,估计也要减少10%(Mixon and Hammons,1983)。况且大批量的施用农药,不仅投资大,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因而从遗传角度鉴定和利用抗病种质,培养抗病品种已成为日益重要的研究项目。近年来,许多科学家(Subrahmanyam,1980,1983,1985;Singh,  相似文献   

4.
花生锈病是我国花生生产上发生较严重的一种流行性病害,以南方为主,逐年向北方蔓延,南方尤以广东、广西、福建花生产区发病严重,中部的湖北安徽等省,北方的河南、山东等产区都有锈病发生。轻病年减产15%左右,大流行年产量损失少达25%,高达50%以上,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是较严重的,有碍于花生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花生褐斑病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有性世代Mycosphaerella arachidicola Tenkins)和花生黑斑病C.Personata(Berk和Curt)E11.和EV.(有性世代M.berkeleyii jenkins)是佛罗里达州花生种植者每年与之斗争的最重要的花生病害。米勒等发现,在佛罗里达州贾克逊郡灌溉和非灌溉地的花生,因受叶斑病危害分别减产20%和19%。贾克逊和贝尔例举因受这种病害,在美国减产10%,而在全世界很多产区减产15—50%。  相似文献   

6.
花生叶斑病是我国花生产区的一种普发性病害,一般减产4—15%,严重可达30%以上。花生叶斑病抗源的筛选工作,始于70年代,国际半干旱研究所及美国已筛选出了一批具有抗性水平的品种材料,并已用于抗病育种中。我国目前正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1987—1988连续两年我们对932份花生品种资源进行了田间筛选鉴定,并获得了一批抗性材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综述半干旱所花生抗性育种的成就,兼及其它研究单位的某些进展,并就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作了讨论。 叶部真菌病:晚斑、早斑、锈病是分布最广、经济上最重要的花生叶部病害。通常在花生种植地区均有发生,但其感病率及严重度因地点、季节而异。任何一种发病即可造成大幅度减产,併发则损失更为惨重。在印度,如锈病与晚斑同期发病,可致减产70%。此外,这些病害还能影响籽仁品质、粒级和茎蔓质量。  相似文献   

8.
高产抗锈病花生新品种桂花21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花生是广西的主要油料作物,年播种面积达200khm^2左右,由于地处亚热带,常年高温多雨,花生生长后期锈病严重,致使产量减收10%左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选育出抗锈病花生新品种桂花21。桂花21(原编号967春-6)具有高熟、高产、高抗锈病、抗倒伏等优良性状,1997-1999年参加广西花生品种区域试验,3年18个点次平均单产荚果3282kg/hm^2,比对照种汕同27增产29%,2000年增加广西花生新品种试验示范,平均单产荚果4750kg/hm^2,比对照桂花17增产26%,适合广西水田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9.
83001播种期和喷药起始期对控制花生叶斑病的影响 (Plant Disease,1982,66卷,No,7) 花生叶斑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花生病害,发病严重时引起大量落叶和产量大幅度下降,估计年损失量为10—50%。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在马拉维最有效、最经济地使用粉剂和液剂来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情况。还附有许多数据说明使用药剂对产量的效果。花生叶斑病由两种病菌(褐斑病和黑斑病)引起,分别形成早斑病和晚斑病。药剂防治这两种病害不但有效,而且还能使产量大幅度上升,一般能提高60%。  相似文献   

11.
花生锈病从一九六九年冬开始在我县发生,近几年来成为我县花生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花生产量。如县农科所六八年冬种花生亩产481斤,六九年发生锈病后冬种花生亩产仅得265斤,减产44.9%,生育期从原来的120天缩短至100天。 几年来,我们对陵水地区花生锈病发生的规律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一些防治试验,现将观察和试验结果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害花生的病害,现已查明的有二十多种,其中为害严重或较严重的有花生根结线虫病、茎腐病、根腐病、锈病、叶斑病等,这些病害给花生生产带来很大损失。因此,选育抗病品种是保证花生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花生叶斑病是花生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普遍,危害严重,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30%。据美国报导1984年该病是造成花生减产的主要病害。在我国花生产区,由于种植面积扩大,重茬地逐年增加,加剧了该病的扩散,目前主要靠农药防治,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看,不是一项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最经济有效的办法应该是将花生野生种的抗病基因引入到栽培种中,进行抗病育种,不少国家已作了大量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选出了抗花生叶斑病的品系材  相似文献   

14.
我省花生连作面积较大,据调查,全省每年有三年以上连作田200多万亩,个别重点产区县(市)连作田占花生播种面积的40%以上。连作造成花生严重减产,连作一年,减产10%以上,连续三年连作,减产30%以上。为此,解决花生连作障碍,成为当前花生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 长期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得知,花生叶斑病和线虫病是引起花生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叶斑病初侵染病原菌主要分布于地表,线虫主要分布于地下20~30cm土层内,据此.我们研制了“土层翻转改良耕地法”,并对其解除花生连作障碍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1992—1994年对烟台地区花生病毒病进行调查。由黄瓜花叶病毒CA株系(CMV—CA)引起的花生黄花叶病毒病是当地花生上主要病害之一,花生病株比健株减产19.4%—52.4%。大田花生CMV—CA种传率一般在0.5%以下,病害前期发生轻、扩散慢,7月底至8月初为发病高峰期。病害流行程度与5月下旬至6月中旬日平均气温和总降雨量有关。对15份花生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未发现抗病材料。采用以覆膜栽培结合苗期拔除病毒种传病苗为主的综防措施,可降低发病率80%左右,显著增加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16.
花生花叶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侵染性病害,该病在国外已有很多研究报导。近几年,花生花叶病在我国花生主要产区的辽宁、山东、江苏、河北等地均有大面积发生,其中尤以辽宁省的旅大地区发病较为严重。据调查,发病率低者20%左右,高者80—90%,重者可达100%,发病面积逐年在扩大。一般可导致花生减产20%左右。因此,花生花叶病已成为当前生产急需解决的课题。目前对此病害存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是病毒病害;另一种认为是生理病毒。为了弄清花生花叶病的发病原因,我们从1975年以来,对该病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工作,本文主要报导我们1975—1977年对本病害的试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7.
花生生育期间,为害较重的病害有花生枯萎病、根结线虫病、锈病、叶斑病;虫害有花生蚜虫、蛴螬、地老虎、棉铃虫、造桥虫、豆芫箐、象鼻虫等。由于它们的为害,往往造成花生严重减产。为此,加强防治,控制危害,是确保花生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将几年来的防治经验综合如下,供防治时参考。 病 害 一、花生枯萎病 枯萎病是个总称,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所致。共同特点:叶片萎垂,复叶下塌,维管束变色,最后整株枯萎而死,在田间发现枯萎死亡的病株,多数是这种病。我省临沂、太安地区  相似文献   

18.
我县是重点花生产区,种植面积历年在三十万亩上下,占耕地30%左右。积极提高花生产量,对于支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出口援外,保证军需民用,打击帝、修、反,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近几年花生叶斑病(黑斑和褐斑两种)的危害,致使花生叶绿素被破坏,落叶早,光合作用差,减少干物质的积累,导致减产。这是我县花生产量迟迟上不去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去我们对花生叶斑病认识不足,有的认为花生叶斑病是花生成熟的象征,说什么花生叶没斑不落  相似文献   

19.
花生锈病遗传的双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花生锈病(Puccinia arachidis Speg。)近年来是我国花生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广东普遍发生,尤其在湛江等地区较为严重,一般减产20%左右,严重时损失达50%以上,对广东花生生产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我们试图从杂交育种入手解决这个问题。亲本采用高产的珍珠豆型(Spanish type)和抗锈的多粒型(Valencia type),希望从杂交后代中选出高产、抗锈品种。在此过程中,对其进行锈病遗传的双列分析,探求该病的遗传、变异规律,以指导花生抗锈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20.
《花生学报》1995,(1):26-27
连作花生高产(4500kg/hm ̄2以上)栽培技术规范(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连作课题组,莱西266601)据试验及大量调查数据表明,花生连作,生育受到影响,植株变矮,荚果变小,产量降低。连作1年,减产8.77%~32.82%;连作2年,减产22.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