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飞  韩彬  张才 《养猪》2023,(1):76-79
猪流行性腹泻病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以严重腹泻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为:仔猪呕吐、腹泻、脱水、死亡率高(严重时,产房仔猪可达到100%死亡率),成年猪感染亦能引起腹泻,但死亡率较低。由于PEDV毒株易变异,疫苗免疫效果不佳,因此,该病在猪场时有发生,冬春寒冷季节更为严重。尤其是规模化猪场,一旦发病,损失巨大。本文对一起规模化猪场发生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病例进行了简要阐述,供大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主要引起猪水样腹泻、呕吐和伴随脱水为主要特征,对不同品种和不同年龄段的猪群均易感,但对哺乳仔猪,尤其是新生仔猪危害更严重.近年来,猪流行性腹泻在我国规模化猪场呈现爆发趋势,且流行性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规模化猪场重要的传染性病原之一,给广大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近年来猪流行性腹泻在规模化猪场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特点,结合临床防控实践,重点论述了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原体,诊断以及流行性防治措施做了详细的阐述,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哺乳仔猪腹泻病是养猪生产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严重影响仔猪的成活率和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涉及云南省陆良县5个规模化猪场的152份发生仔猪腹泻病的病料,检测了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圆环病毒(PCV)和猪伪狂犬病毒(PRV).结果表明:陆良县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是大肠杆菌和PCV,5个猪场中,有2个猪场混合感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1个猪场混合感染大肠杆菌、PCV和PEDV,1个混合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PCV,1个混合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PCV和PEDV.综上所述,引起云南省陆良县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病的主要病原可确定为PCV和大肠杆菌,同时部分猪场存在大肠杆菌、沙门氏菌、PCV、PEDV的混合感染,必须引起相关部门和猪场业主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养猪》2019,(6)
为了调查稻城县规模化藏香猪猪场仔猪腹泻的原因,采集了3个暴发仔猪腹泻的猪场共50份样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4种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50份样本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δ冠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A群轮状病毒4种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60%、0、0、0,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3个猪场的阳性率为64%、50%、60%。试验结果表明,PEDV是引起3个猪场腹泻的主要原因,为稻城县仔猪腹泻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6,(9):116-118
为了查清山西省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情况,对山西11个地市的30个规模化猪场的仔猪腹泻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对采集的253份病料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检测。结果:共有5 158窝、52 533头仔猪发生腹泻,死亡40 059头,死亡率为76.25%;病料检测PEDV阳性率为73.26%,TGEV阳性率为7.36%。表明山西省猪群发生的腹泻,主要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6.
正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具有急性、接触性、高度传染性;以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为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其中,以哺乳仔猪受害最为严重。猪流行性腹泻(PED)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猪轮状病毒病是目前危害我国猪群最严重的三种病毒性腹泻病,临床症状都是以腹泻为主,很难区分。本研究以河南某暴发仔猪腹泻的猪场为例,分析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相似文献   

7.
为了弄清三峡库区仔猪传染性腹泻病原的感染及流行规律,本试验于2013-2015年从三峡库区的18个规模化猪场采集了180份发生腹泻的病料进行猪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猪流行性腹泻病病毒(F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病毒(RDV)4种病原的检测,结果表明,三峡库区6个地区4种仔猪腹泻传染性病原检出率由高至低顺序为PEDV、RDV、TGEV和EPEC,依次为22%、12.7%.5.5%和3.8%,表明三峡库区规模化猪场PEDV和RDV感染广泛,且三峡库区规模化猪场存在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贵州省规模化猪场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从5个地区9个规模化猪场采集的腹泻仔猪的粪便和病死猪的肠内容物及肠系膜淋巴结共66份,采用PCR或RT-PCR方法,分别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PEDV、TGEV、RV和PCV-2检出率分别为72.72%、1.52%、12.12%和3.03%;PEDV/PCV-2、PEDV/RV、PEDV/TGEV混合感染率分别为3.03%、15.2%和1.52%,总混合感染率为19.70%,其中5个猪场为PEDV单独感染。结果表明,贵州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发生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为PEDV,其次是TGEV、RV和PCR-2,且存在混合感染,为贵州省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正>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感染后的主要特征为呕吐、腹泻和脱水,各种年龄的猪都能感染发病,仔猪感染后危害最严重,死亡率最高。目前该病在我国猪场中的感染非常普遍,是危害仔猪健康的重要病毒性肠道传染病,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PEDV感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双流区某商品猪场的5~10日龄仔猪暴发腹泻,且传播迅速,为查明病因,我们采集腹泻仔猪肛拭子15份,用RT-PCR分别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A群轮状病毒(GARV)、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Delta冠状病毒(PDCoV)。结果显示:样本的总阳性率为14/15,其中PEDV、GARV的阳性数分别为11、8,双阳性数为5,而TGEV和PDCoV未检出,说明该猪场仔猪腹泻由PEDV及GARV感染引起,且PEDV和GARV混合感染的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广西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广西6个市的6个规模化猪场进行了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对其中4个猪场统计,在11090头猪中,患流行性腹泻的猪4658头,发病率为42%;死亡265头,病死率为5.69%。对6个猪场的170头份血清检测,阳性血清14份,阳性率为8.24%。结果表明广西的一些规模化猪场有猪流行性腹泻存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在非洲猪瘟背景下山东聊城附近规模化养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流行性腹泻(PED)、猪瘟(CSF)、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感染和猪伪狂犬病(PR)等重要疫病感染情况及其免疫抗体保护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聊城附近的6个规模化养猪场的血液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PCV-2、PRRSV、CSFV、PRV-gB、PRV-gE的总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9.64%、87.76%、74.17%、87.10%、77.04%。由该试验结果可以得出,PCV-2、PRRSV、CSFV、PRV-gB的抗体阳性率与往年相比有上升的趋势,说明猪场已经开始重视疫苗防疫。但PRV-gE阳性率达到70%以上,PRV野毒感染仍存在较大隐患,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2020年齐鲁合作的第三方实验室对猪场送检的样品进行抗原、抗体检测,其中病毒性疾病以猪蓝耳病、猪流行性腹泻、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圆环病毒3型感染检出率比较高;而抗体检测结果以伪狂犬病gB抗体、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猪瘟抗体相对比较理想。但各种疾病表现不同的特点。综合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看,猪蓝耳病、猪流行性腹泻、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伪狂犬病防控相对较差,猪场还是需要查漏补缺,提升群体健康度。  相似文献   

14.
李化东  陈昌林 《猪业科学》2021,38(1):102-104
自2018年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报道至今已经两年多了.为了快速扩繁猪群,许多清空场及新建场不得不大量外购来源复杂后备猪进群.因此,猪场在对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上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文章介绍了病毒性腹泻暴发的原因、防控难点和综合防控措施,期望为养殖业同人在实际生产中,科学防控猪流行性腹泻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中国规模化猪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流行情况。【方法】 利用RT-PCR检测方法对2018-2020年采集于全国11个省市318个规模化猪场的2 391份样品进行PEDV核酸检测,对30份阳性样品进行S1全基因扩增与测序,并利用MegAlign、Mega 7.0等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20年,猪场PEDV核酸阳性率分别为48.57%、10.96%和4.72%,样品PEDV核酸阳性率分别为28.97%、8.27%和7.50%,猪场和样品PEDV核酸阳性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S1基因相似性分析显示,获得的30株毒株全部为GⅡ基因型,其中17株毒株为GⅡa基因亚型、5株毒株为GⅡb亚型、8株毒株为GⅡc亚型,GⅡa基因亚型毒株为2018-2020年流行的主要毒株类型;30株毒株S1基因序列之间核苷酸相似性为93.0%~99.5%, 氨基酸相似性为91.7%~100%,其中22株毒株与2017-2018年流行的GⅡ基因型毒株相比S1氨基酸序列表现出特征性插入和缺失。【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监测和分析中国PEDV的变异和演化提供了临床数据,为猪流行性腹泻防控和疫苗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仔猪所吮乳汁中IgA抗体水平与乳汁中PEDV感染情况,探讨母猪免疫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后乳汁与血清中IgA、IgG抗体水平的相关性,临床采集多家规模化猪场母猪群乳汁、血清样品以及发病仔猪所吮母猪乳汁样品。采用实验室已经建立的IgA、IgG抗体ELISA方法,检测临床上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免疫后IgA抗体与IgG抗体的相关性,同时采用RT-PCR方法检测发病仔猪所吮乳汁中PEDV感染情况。结果表明,免疫猪流行性腹泻活疫苗后母猪乳汁中IgA抗体水平与血清中IgA、IgG抗体水平呈现很好的正相关性;当发病仔猪所吮母猪乳汁IgA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时,其PEDV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乳汁IgA抗体检测结果趋于阳性样品临界值时,其PEDV抗原检测结果亦为阳性。结论:乳汁中低水平的IgA抗体很难有效地保护仔猪抵御PEDV感染;乳汁中IgA抗体与血清IgA、IgG抗体呈现很好的相关性,且乳汁中IgA抗体水平远远高于血清;通过IgG抗体水平可以间接反映乳汁中的IgA抗体水平,在初乳样品采集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可用于间接评估猪流行性腹泻免疫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7.
猪流行性腹泻病,是造成养猪业经济损失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本文是针对某养猪场的病死猪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通过病毒的分离培养及RT-PCR鉴定,确诊病死猪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应加强对猪流行性腹泻病的诊断及监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安徽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遗传变异情况,采用胶体金试纸条检测安徽省境内发生疑似猪流行性腹泻病的病猪粪便(2013—2017年);对PEDV抗原阳性猪样品,利用RT-PCR方法扩增其PEDV N基因,并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经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确认了6个猪流行性腹泻发病猪场;对来自该6个猪场的病料样品或病毒传代培养物进行RT-PCR扩增和测序,共获得6株PEDV流行毒株的N基因序列,其序列全长均为1 326 bp,将其分别命名为N12、N22、N32、N42、N52和N62。核苷酸同源性分析显示,6株PEDV分离株N基因之间序列同源性为94.8%~99.8%。其中,5株PEDV分离株(N12、N22、N32、N52和N62)与PEDV疫苗株、经典毒株、2011年之前的我国分离株(LZC、CHS)的同源性较低(94.1%~96.3%),亲缘关系较远;与2011年后国内外PEDV分离株存在较高同源性(96.9%~99.2%),亲缘关系较近;而N42正好相反。该研究表明,近年来安徽各地猪场以PEDV新变异毒株的流行为主。  相似文献   

19.
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腹泻、呕吐,哺乳仔猪患病后死亡率高,对猪群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该病诊断时与传染性胃肠炎较难分辨,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准确、快速地诊断该病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用于该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病原检测技术、血清中和试验、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荧光定量PCR技术、反转录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法、多重PCR技术、胶体金免疫技术等。  相似文献   

20.
2019年猪病流行情况与2020年流行趋势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结合实验室的监测数据,概述了2019年我国非洲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腹泻等重要猪病的流行状况,着重总结了非洲猪瘟疫情发生情况。分析了2020年非洲猪瘟等疫病的流行趋势,同时提出了坚持生物安全、严格处置非洲猪瘟疫情等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