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比较表型差异的林麝肺源铜绿假单胞菌ZP-1株(不产绿脓菌素)和BX-1株(产绿脓菌素)的毒力表达情况以及在小鼠急、慢性肺部感染时的致病性,为林麝化脓性肺炎的治疗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比较ZP-1株和BX-1株的毒力因子表达差异,利用无创式气管插管滴注和制备琼脂糖包埋株的方法,建立ZP 1和BX 1株的小鼠急、慢性肺部感染模型,并检测小鼠急性、慢性感染肺脏残留铜绿假单胞菌数、白细胞总数和细胞因子含量,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在体外培养条件下,ZP-1株的脓青素和胞外多糖表达量显著高于BX-1株(P<0.05);BX-1株的胞外蛋白酶(LasA、LasB)活性高于ZP-1株,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BX-1株鼠李糖脂表达量显著高于ZP-1株(P<0.05);ZP-1株与BX-1株的脂多糖结构具有明显差异,特别是核心多糖处。小鼠急性肺部感染12 h时,ZP-1组小鼠肺组织铜绿假单胞菌残留数、白细胞总数和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BX-1组小鼠;感染24 h时,BX-1组小鼠IL-1β、IL-6含量超过ZP-1组。随着慢性肺部感染时间的延长,ZP-1组和BX-1组小鼠肺组织铜绿假单胞菌残留数、白细胞总数和IFN-γ含量均逐渐降低,IL-1β和IL-6含量均逐渐升高;除感染后第3天外,其余感染时间段ZP-1组小鼠肺组织白细胞总数均高于BX-1组;除感染后第14天外,其余感染时间段ZP-1组小鼠肺组织IL-1β、IL-6含量均高于BX-1组;在同一感染时期ZP-1组和BX-1组小鼠肺组织IFN-γ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林麝肺源铜绿假单胞菌ZP-1株对肺部感染的小鼠致病性更强。  相似文献   

2.
从陕西镇坪、四川宝兴两个林麝养殖中心共采集124份样品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耐药情况。结果显示,共分离出6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镇坪34株,宝兴26株。两个养殖场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伤口脓汁>死亡林麝组织器官>伤皮>鼻拭子>土壤>粪便>尿液>空气,且镇坪比宝兴的总检出率高。所分离的60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趋于一致,都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敏感,对亚胺培南中等敏感,对多西环素、四环素、磺胺异恶唑严重耐药。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认死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的蟒蛇致病病原,对死亡蟒蛇的肝、肺组织及心血进行病原分离培养,获得1株分离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性测定及动物致病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是本病致病病原;对分离菌株进行2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氟苯尼考、妥布霉素、氯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对红霉素、氟哌酸、氨苄青霉素、头孢拉定、新霉素、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罗红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四环素等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且呈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丁香假单胞菌3个致病变种基因组内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为病菌SSR标记开发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有用信息。【方法】基于公共的基因组数据库资源,对3个菌株的完全重复SSR和不完全重复SSR的丰度和组成类型等进行分析。【结果】3个菌株完全重复SSR的分布规律较为相似,其中单碱基的短重复SSR均占绝对优势,多碱基和长重复SSR则较少;菌株B728a、1448A和DC3000的不完全重复SSR总数也较相近,分别为562、529和567,其中数量最多的均为六碱基重复。但3个菌株以四、五和六碱基为基序的SSR在基序组成和数量上则表现出较高的变异性,完全重复SSR中,除AGCC、ACCTGC等基序在两个菌株中同时出现,绝大多数基序仅在单个菌株基因组内出现;不完全重复SSR中,部分基序如CCCTG、ACGCA等的出现频率在不同菌株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3个菌株的不完全重复SSR在数量和结构类型上均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而菌株间的完全重复SSR在数量和组成上则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毒力因子变异情况,对鸡场分离、鉴定的7株PA分离菌外毒素A(Exotoxin A,ETA)基因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鸡场分离鉴定的7株PA分离菌成熟的ETA结构蛋白基因长1 824和1 839 bp,编码608和613个氨基酸;7株分离菌ETA基因与27株PA参考菌株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8.9%~100.0%,98.5%~100.0%。7株分离菌成熟的ETA结构蛋白基因共有多处碱基位点发生了变异,其中包括PA-47株第106~110位15个碱基的连续缺失和10处错义突变。7株PA分离菌ETA蛋白共有6种不同的氨基酸变异位点模式;第426位(H)、第440位(H)、第470位(Y)、第481位(Y)、第553位(E)和第558位(W)氨基酸残基均未发生突变,均为有毒形式。本研究结果可为PA致病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发生率及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性的变迁。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2005-2007年间IRPA检出率(40.2%)明显高于2002-2004年(29.5%)(P<0.01),其中痰标本中分离的菌株最多。2002-2004年IRPA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甙类均耐药,2005-2007年IRPA对庆大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显著上升(P<0.01)。结论IRPA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也有上升趋势,提示在临床上合理应用抗生素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重要的院内感染条件致病菌,常感染癌症患者、烧伤患者等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它对多种不同理化性质的药物高度耐药,其主动外排系统在耐药性中起主要作用.主要研究了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泵的类型、组成及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广东省七彩山鸡养殖场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流行特点、耐药性、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及遗传进化背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广东省3个规模化七彩山鸡养殖场收集孵化死胚及周围环境样本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试其对2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MLST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特点。将各ST型的7个管家基因序列按顺序拼接,用MEGA7软件对拼接好的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在采集的514份样本(死胚样本405份、环境样本109份)中共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145株(分离率28.2%),其中,24株来源于环境样本(分离率22.0%,24/109),121株来源于死胚样本(分离率29.9%,121/405)。145株铜绿假单胞菌除对氨苄西林、卡那霉素和萘啶酸天然耐药外,对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性较强,耐药率分别为100%、80.0%和77.2%,其次为头孢噻肟(耐药率23.4%)。除天然耐药外,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占比达73.1%(10...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貂源铜绿假单胞菌流行株基本特性,对分离的2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血清型鉴定、ToxA基因检测、强毒株筛选及绝对致死量(LD_(100))测定。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头孢唑林和四环素不敏感,对妥布霉素敏感率为95%;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的血清型为G型和B型,分别占85%和15%;20株铜绿假单胞菌均能检测出毒素基因ToxA;小鼠致死性试验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之间毒力差异很大,少数菌株如ZHDL9、ZHDL6等均表现出较强的毒力。以菌株ZHDL9为代表株建立小鼠鼻腔感染模型,采用建立的感染模型测定得菌株ZHDL9对小鼠的LD_(100)为5×10~7 cfu。由此可见,分离的2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对妥布霉素的敏感率为95%,提示该种抗生素可用于临床治疗水貂出血性肺炎,而菌株ZHDL9可作为生物制品研发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0.
植物根际促生菌对促进作物生长及减排农田土壤N2O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具有良好的促生及减排农田土壤氧化亚氮特性的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NRCB010,通过试验分析其促生特性、反硝化能力及耐干旱胁迫性能,并采用三代Pacbio Sequl和二代Illumina Novaseq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NRCB010具有较强的硝酸盐还原能力,对于无机难溶磷酸钙和磷酸锌具有较好的利用效果,产生铁载体,耐受6%的盐浓度,在10%~20%的PEG6000浓度下较好生长;其基因组大小为4 570 338 bp,编码4 182个基因;含有反硝化代谢的相关基因及铁载体、细菌素等次级代谢产物的基因簇,并含有阳离子抗菌肽(CAMP)在内的多种环境适应相关基因。本研究初步揭示了NRCB010促进作物生长、减排农田土壤N2O及其适应复杂环境能力的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株疑似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及全基因测序分析,并对发现的新基因kp05372编码产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采用传统的细菌鉴定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别对采自麝粪便的1株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RNA序列进行测定;以小鼠感染试验和半数致死量(LD50)测试该病原菌的致病性;用全基因组测序方法对病原菌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并对发现的新基因编码产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经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RNA序列分析发现,分离菌株为肺炎克雷伯氏菌,命名为GPKP,其对小鼠致死的LD50为6.3×107CFU/mL。该菌基因组大小为4 879 707bp,包含5 490个开放阅读框,共注释到22组COG功能。kp05372基因编码产物由302个氨基酸组成,无信号肽,是一种不稳定的、在细胞内发挥生理作用的亲水性蛋白。【结论】分离的细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kp05372基因编码产物属于典型的LysR家族转录因子(LTTR)。  相似文献   

12.
旨在分析养殖鱼塘水体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耐药性及其可能机制,为保障水产食品的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使用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研究所的标准纸片扩散法,以及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PA分离菌株进行了抗菌素耐药性,以及毒性、固有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的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受试PA分离菌株的50%为exoS+/exoU-侵染型分子型,无临床分离菌株的exoS-/exoU+的细胞毒型分子型。PA菌株对6大类9种抗菌素的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甲氧胺苄嘧啶和利福平的耐药率最高为100%,其次是氨苄西林、卡那霉素和四环素,分别为90%、90%和80%,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低为10%。多药抗性PA菌株均含有MexAB-OprM、MexXY-OprM和MexVW-OprM外排泵系统,其中20%菌株检测为β-内酰胺酶基因(ampC)阳性;而MexEF-OprN、MexJK-OprM、MexCD-OprJ和MexGHI-OpmD外排泵基因全部或部分缺失。此外,在PA菌株中均未检测到Ⅰ~Ⅲ类整合子的整合酶基因(comINT),但是整合接合元件(ICEs)保守模块功能基因(ICEint、soj、pilS2、pilD)均检测为阳性,提示PA菌株携带的ICEs具有潜在的转移活性,为进一步探讨PA多药抗性的散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林麝同期发情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30头林麝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在4个试验群中,根据处理药物不同又分为孕酮片(MAP)处理和氯前列烯醇(PG)处理组。MAP处理组采用MAP高(20mg/头)和低(10mg/头)2个剂量处理;连续用MAP8d后,一次肌肉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600IU/头。PG处理组采用PG高(0.2mg/头)和低(0.1mg/头)2个剂量处理;首先一次肌肉注射PMSG600IU/头,48h后,肌注PG0.1mg/头(或0.2mg/头),6d后,再次肌注PG0.1mg/头(或0.2mg/头)。结果表明,MAP高(20mg/头)与低(10mg/头)2个剂量处理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62.5%(5/8)和75%(6/8),差异不显著(P>0.05);而PG组高(0.2mg/头)和低(0.1mg/头)2个剂量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28.5%(2/7)和71.4%(5/7),差异显著(P<0.05);MAP组与PG组间同期发情率尽管差异不显著(P>0.05),但MAP处理组同期发情率(68.7%,11/16)明显高于PG组(50%,7/14)。  相似文献   

14.
铜绿假单胞菌对龙葵中Cd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Cd胁迫下铜绿假单胞菌对龙葵中Cd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影响。盆栽实验中Cd浓度设为0、25、50、100 mg·kg~(-1),采用差速离心法、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对龙葵中的Cd进行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接种铜绿假单胞菌处理中龙葵叶的Cd含量为未接种的1.14~1.60倍,促进植株中的Cd由根部向茎叶的转移。接种处理可提高根中细胞壁组分的Cd比例,及叶中可溶组分的Cd含量,降低植株根和叶中细胞器组分的Cd比例高达45.74%。此外,接种铜绿假单胞菌可提高龙葵叶中低活性形态Cd的比例。因此,接种铜绿假单胞菌可通过促进龙葵中Cd向地上部分的转移,改变植株中Cd的分布和形态比例,加强龙葵对Cd的耐受性。这些结果有助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植物-微生物共生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三黄地榆散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首先制备中药含药血清用于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然后建立烫伤大鼠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模型,分别给予西药硫酸庆大霉素和中药三黄地榆散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容量的无菌生理盐水;在给药后的第3、7、10天检测血液中炎性细胞和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 体外抑菌实验显示,三黄地榆散含药血清与庆大霉素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MIC、MBC均为512 μg/mL。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显著下调大鼠血清WBC、IL-1β、TNF-α的水平(P<0.05)。结论 三黄地榆散能抑制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烫伤大鼠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机制可能与调节IL-1β、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从林麝粪便中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物种鉴定的可行性,为林麝野外调查工作以及分子粪便学在林麝保护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林麝粪便,采用改良的CTAB抽提基因组DNA;按常规PCR法对mtDNA D-loop区和Cyt b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后,用DNAMAN 6.0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在不同温度存放不同时间,研究林麝粪便基因组DNA的提取与mtDNA D-loop区和Cyt b基因PCR扩增的时效性。【结果】以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均能特异性地扩增出mtDNA D-loop区和Cyt b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产物为林麝的mtDNA D-loop区和Cyt b基因。时效性分析结果显示:常温和4℃条件下保存96h以内的林麝粪便所提取的基因组DNA能有效扩增出mtDNA D-loop区和Cyt b基因。【结论】自然条件下林麝粪便中林麝自身体细胞DNA保存时间较长,通过在野外采集林麝粪便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物种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桂万弟  李怡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7,37(10):1128-1131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对美罗培南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增效作用。方法 回顾性调查128例确诊为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住院患者,对照组为美罗培南组,试验组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美罗培南组,两组各64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体温、咳嗽、咳痰)缓解时间、实验室指标(WBC、影像学)恢复时间、细菌学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温、咳嗽、咳痰)及实验室指标(WBC、影像学)改善时间比较,试验组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细菌学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对美罗培南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