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明确石柱黄连根腐病发生的生态条件、危害特点和防治对策,对67块石柱黄连地块的海拔、土壤质地类型、植被类型、坡度、荫蔽度、黄连耕作制度、生长年限等生态因子与根腐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测定了几种杀菌剂对黄连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黄连根腐病的发生程度与土壤质地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290,与耕作制度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503;轮作8年地块以3%甲霜·噁霉灵AS处理对黄连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48.38%;轮作5年地块以75%百菌清WP处理对黄连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52.07%;而连作地以50%多菌灵WP+80%代森锰锌WP(1∶1)混合药剂处理对黄连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33.34%。综上所述,选择沙壤或壤土且间隔8年以上轮作黄连,结合化学防治可有效控制黄连根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白粉病是露地甜瓜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在北林区发生比较普遍,一般病株率5%~15%,发病重的地块,病株率可达70%以上,对露地甜瓜生产影响极大。防治甜瓜白粉病,应首选安全高效的理想药剂,规范农药用量及方法,降低农药残留量,以提高甜瓜品质。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发现茄子白粉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茄子的整个生育期内,可发生多种病害。但茄子白粉病的发生和为害,不仅国内很少见,世界上报道也较少。20世纪初,乌兹别克斯坦曾发生过较为严重的茄子白粉病。在国内,于1979年西藏首次报道了茄子白粉病,20世纪90年代在黑龙江、吉林和浙江省相继发现此病。2004年10月22日在湖北省荆州市也发现茄子白粉病,随后又对其他市、县进行了调查。从茄子白粉病发生情况来看,在湖北省尚不普遍,只在荆州市、枝江县和宜昌市等郊区个别地块中的少数植株发病,发病率5%~30%,造成损失尚不严重。茄子白粉病,因地区差异及栽培方式不同,发病情况有所不同。西藏自…  相似文献   

4.
小麦白粉病是我省小麦上的主要病害。从80年代初期,呈断续严重发生趋势,1997年是连续4a轻发生后的又一重发生年。本文在分析该年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及与气候、品种、菌源及生态条件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认为:1.气候条件适宜是造成该年白粉病流行的主要因子,其次是菌源、品种和生态条件;2.今后2~3a内白粉病将偏重发生;3.病害的治理要在选用抗、耐病品种的同时,搞好测报工作,筛选推广高效低成本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5.
温室秋延晚茬番茄白粉病是我区露地,保护地及蔬菜基地主要病害.主要为害叶片,造成早期落叶,缩短结果期,降低果实质量和产量.我区番茄产区都有发生,近年棚室栽培的番茄有发病增多趋势.番茄白粉病流行性强.  相似文献   

6.
正黄连(Coptis chinensis)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因其具有抗菌、抗氧化、抗肿瘤、降糖等药用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保健行业[1]。重庆市石柱县是黄连的主产区之一,产量约占我国总产量的60%[2,3]。黄连根茎一般在4~6年采收,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黄连根腐病的发生渐趋加重,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病害在栽培第2年即可发病,主要危害根茎部位,平均发病率达40%,严重地块高达80%~90%,甚至绝收[4],严重影响黄连的产  相似文献   

7.
白粉病是露地、保护地及全区蔬菜基地黄瓜上的重要病害,在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茎、叶和果实,多从植株下部老叶开始发病.病害流行时间长,蔓延速度快,发生逐年加重,轻者减产30% ~50%,重者减产70%以上,甚至绝收,严重影响黄瓜生产.白粉病病害流行性强,在空气相对湿度52% ~75%,气温20℃~25℃时有利于此病的发生.本试验通过在黄瓜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75%百菌清WP,探讨75%百菌清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百合病毒病的发生与症状类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百合病毒病症状类型可归纳为7种类型,轻花叶型(Mm),重花叶型(Sm),矮化型(Stu),丛簇矮化型(Rstu)。黄化矮化型(Ys),扁茎簇叶型(Fsbl),花变叶型(Phy),其中轻花叶型和重花叶型发生普遍,花变叶型出现较少。病害发生的轻重与种球种龄有关,种龄越大,发病越重。前茬种植百合的地块较种植小麦的地块发病重,低洼积水地发病重。不同百合品种对病毒病的抗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云南省滇牡丹叶部病害的发生动态, 本研究开展了3个海拔区域滇牡丹主要叶部病害周年调查及病原真菌初步鉴定, 并探讨海拔高度、温度和降雨量对滇牡丹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3个海拔区域滇牡丹主要叶部病害为黑斑病、红斑病和炭疽病, 病原菌分别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枝孢属Cladosporium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的真菌。其中黑斑病和炭疽病在稗子乡(2 000 m)发病较重, 其次是梁王山(2 400 m)和香格里拉(3 400 m), 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现随海拔升高逐渐下降的趋势。此外, 稗子乡的病害发生动态与月平均温度、降雨量的变化规律基本趋于一致, 且3种病害的发病程度与月平均温度、降雨量显著相关。综上所述, 低海拔且温湿度较大的区域滇牡丹叶部病害发生较重, 本研究为滇牡丹病害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1 小麦据13个省、市、区统计,今年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7亿亩次,属中等偏轻发生年。其中病害发生面积3亿亩次,除小麦纹枯病外其他病害均轻发生,虫害发生面积4亿亩次,麦蚜、麦蜘蛛、吸浆虫均为中等发生年.小麦条锈病发生421万亩,为轻发生年。条锈病常发区湖北省仅在荆州地区局部田块见病,后期也未能流行,越夏基地甘肃省发病面积170万亩,是1991年发生面积的10%。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7832万亩,轻于去年,发生期偏晚,病指低,为害程度较轻。小麦赤霉病发病面积3867万亩,与常年相似。赤霉病今年主要在江淮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发生,江苏、湖北为中等偏轻年,四川为偏重发生年,发生面  相似文献   

11.
了解白粉病在小麦顶三叶上(从旗叶起,旗叶为倒一叶,其下位叶为倒二叶,倒二叶下位叶为倒三叶,下同)的发生规律,对于及时展开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保护顶三叶功能有重要意义。我们根据田间系统调查资料,作如下分析。 一、顶三叶间发病的相关回归关系 1.倒二叶与倒三叶发病具有同步性 从图一可见,小麦顶三叶发生白粉病趋势基本一致,从零星发病开始,病叶率逐渐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和分布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小麦孢囊线虫病是青海省小麦青稞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2007-2010年,采用随机取样方法对青海省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小麦孢囊线虫病主要分布在青海省西宁、海东、海北、黄南、玉树、海西州6个地区,在不同海拔、不同生态区均有分布,但不同生态区以及同一生态区不同地块间发生量差异较大。垂直分布调查结果表明,同一地块中禾谷孢囊线虫主要分布在20 cm以上的土层中。  相似文献   

13.
新疆泽普县小麦白粉病流行的时间动态及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2019年对泽普县春季小麦白粉病田间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 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模型拟合, 明确了当地白粉病春季发生和流行的特点?其病害春季流行曲线为典型的单峰S形曲线, 符合Logistic或Gompertz模型?在此基础上, 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了多年来该地小麦不同生育期白粉病病情指数与66个主要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 筛选出影响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关键气象因子为1月下旬平均日照时间?2月下旬平均气温?1月上旬-3月上旬平均气温和10月下旬-4月中旬平均日照时间, 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小麦扬花期?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的病害预测模型?此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主要花卉园林病害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市花卉生产基地、花卉市场及公园等进行调查,在66种园林花卉植物上发现病害103种.其中真菌病害90种,细菌病害3种,病毒病害6种,线虫病害1种,生理性病害3种.在真菌病害中,以炭疽病为害范围最广,占调查花卉植物总数的39.39%.其次是由镰刀菌引起的叶斑病和根腐病.以及白粉病,均占调查花卉植物总数的17.91%.病害发生程度以冬青卫矛和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发生最为严重;百合根腐病、月季白粉病等15种病害严重发生;山茶叶斑病等22种病害中度发生.该结果为本市花卉病害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草莓白粉病[(Sphaerothecaaphanis(Wallr.)Braum]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自1997年以来,草莓白粉病在山东省胶东地区发生为害逐渐加重,特别是保护地草莓白粉病,发生严重时,病叶率在45%以上,病果率在50%以上,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品质和效益。为此,笔者对草莓白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1发生特点1)周年性。草莓白粉病是1种周年性病害。从苗期到果实成熟采收期,草莓的叶、花、果实都能被侵染而发病。特别是果实上色后,糖度增加,给白粉病的繁殖提供了优良的培养基,更有利其发生为害。2)低温性。草莓白粉病是1种低温性病害…  相似文献   

16.
大叶黄杨白粉病在鄂西南地区4月中旬开始发病,5下旬至7月上旬病害发生较重,6月上旬为第一个发病高峰,9月中旬至11月上旬病害再发,10月上旬为第二个发病高峰。大叶黄杨白粉病由正木粉孢霉Oidiumeuongmijaponicae(Arc)Sacc所致,高温多湿是发病主要因素。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古茵清可湿...  相似文献   

17.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 ,近年来 ,小麦白粉病逐年加重 ,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因素 ,现将其发生为害情况与防治对策介绍如下 :1 白粉病发生为害特点1.1 发病始期提早2 0 0 2年 ,顺庆区小麦白粉病发病始期为 1月 7日 ,比 1998年提早 15d ,比 1999年提早 2 7d ,比 2 0 0 0年提早 4 5d ,与 2 0 0 1年相当。1.2 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为害程度加重以前 ,小麦白粉病一般年份仅在局部地方轻度或中度偏轻发生。 1981年至 1990年 10年间 ,顺庆区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平均每年为 110 0hm2 ,因白粉病损失最高年份不足 30 0t,从顺庆…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多年的田间调查,临沭县小麦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纹枯病、黄花叶病、赤霉病、锈病、线虫病。下面将这几种病害在我县的危害症状与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白粉病1.1为害症状白粉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茎和叶鞘受害后,植株易倒伏。发病严重时植株矮小细弱,穗小粒少,千粒重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冬季温暖、雨雪较多,土壤湿度较大,有利于病原菌越冬;春季降雨较多,阴天多,病害发生较  相似文献   

19.
解大明 《植物医生》2003,16(1):11-12
小麦白粉病近年来在思南县的发生程度已呈明显上升趋势 ,成为该地区对小麦产量构成较大威胁的主要病害。 2 0世纪 90年代初 ,小麦白粉病仅在一些感病品种上和常年发病的老病区发生。自 1996年以来 ,小麦白粉病在其他小麦品种上的发生程度不断加重。据我站历年资料反映 ,1992年全县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 0 .0 76万hm2 ,1998年发病面积上升到 0 .11万hm2 ,2 0 0 1年 3月下旬发病面积已达 0 .2 7万hm2 ,占全县小麦种植面积 36 .4 % ,2 0 0 2年 4月上旬发病面积 0 .5 3万hm2 ,占小麦种植面积 80 %。从 1992年到2 0 0 2年 10年间全县小麦白…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小麦产区间病害发生与损失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也  蒋沁宏  车琳  李春广  闫硕 《植物保护》2022,48(4):278-285
为系统全面地掌握我国各产区小麦病害的发生情况,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小麦五大产区(华东麦区、华中麦区、华北麦区、西北麦区和西南麦区)小麦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黑穗病、根腐病和全蚀病的发生及防控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小麦病害发生危害具有区域性特点,华东和华中麦区小麦纹枯病和赤霉病发病面积较大,且造成产量损失占比远超其余三大产区;华北麦区以白粉病发生最重;西北和西南麦区锈病和白粉病发生最重。我国小麦病害防治效果显著,华东和华中麦区赤霉病、纹枯病的年均挽回损失率均在80%以上;华北麦区年均挽回损失率最高的病害是白粉病(84.43%);西北和西南麦区对锈病年均挽回损失率分别为78.20%和85.26%;黑穗病、根腐病和全蚀病挽回损失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