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碳是17种必需营养元素之首,但长期以来对碳营养,尤其是有机碳营养的系统研究几乎为空白,由此导致了对作物碳饥饿的忽视。虽然作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获得碳,但仅能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碳营养的1/5。实践已经证明,通过施肥补充碳营养供给是作物高产优质的有效技术途径,生产可有效提供碳素营养的肥料也为现代化肥工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为适应这种需求,迫切需要拓展现有经典的矿质营养框架,在有机营养理论方面取得突破,构建有机矿质营养理论的新体系。本文提出了有机碳肥的概念,分析了有机碳肥的特点及施肥补碳的重要性,讨论了有机碳肥在平衡施肥中的应用,指出基于有机碳概念的新型肥料研发是重大技术前沿和现代植物营养理论中富有生机的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2.
植物矿质营养的生态意义:I.植物营养,环境与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植物矿质营养生态研究发展停滞的原因,探讨了植物营养、环境与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今后植物矿质营养生态研究的若干重点。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植物矿质营养生态研究发展停滞的原因,探讨了植物营养、环境与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今后植物矿质营养生态研究的若干重点。  相似文献   

4.
切花月季的营养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红梅  张启翔  唐菁 《土壤通报》2005,36(2):269-273
本文综述了无土栽培条件下切花月季的矿质营养特性,包括叶内矿质元素含量标准与营养诊断,矿质养分的消耗,氮素营养特性及其它矿质养分的营养生理,根际营养生理。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李庆逵 《土壤学报》1984,21(3):324-332
1840年—1920年间,老一辈的土壤科学工作者,做出了四个巨大的贡献,也奠定了现代土壤科学的基础。1.十九世纪中期,李比希(Liebig)以他杰出的分析化学知识,测定了植物组成,说明植物从土壤中吸取灰分元素。并且通过最低因子律,指出各个营养元素对于植物生长的不可代替性。他所提出的土壤矿质营养理论,影响了近一百年的土壤肥料工作[40],李比希的学说推动了十九世纪末期欧洲化肥工业的发展,特别是过磷酸钙工业。尽管李比希的矿质营养学说存在着缺点,但本世纪初期欧美作物产量成倍的增加,这个学说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细胞培养技术在植物营养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植物细胞培养技术中的矿质营养效应以及有关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研究植物营养领域等问题 ,以期为细胞水平植物营养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自由基是生物体代谢产生的有氧化作用的一类活性物质,它的产生和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系统介绍了自由基在植物体内产生的过程及其对植物体产生的影响,重点对矿质养分与自由基的关系进行系统的阐述,为植物营养发展方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植物健康营养理论与健康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食物链营养的角度提出植物健康营养理论,即在不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条件下,通过调节供给植物的营养元素而生产出符合特定需求的产品,提高植物栽培的功能性和经济价值。我们把这种同时注重植物营养和产品功能的人工栽培植物的营养理论称为植物健康营养理论,这里将不具备植物营养功能,但对整个食物链特别是对人和饲养动物有营养作用的元素称为健康元素。根据矿质元素的作用对象,可将健康元素分为营养健康元素和非营养健康元素两类。营养健康元素是指它本身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同时又对食物链上端生物也有重要健康作用。非营养健康元素是指其对植物本身的生长发育没有营养作用,仅对食物链上端的生物有健康作用。把通过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以达到食物链促进健康的栽培管理方式称为健康栽培。本文还定义了植物健康营养理论的学科边界,指出:“奢侈吸收”与动物健康的关系研究,健康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代谢,健康元素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形式,植物体内健康元素的含量阈值,健康元素的高效施用与管理都是植物健康营养理论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9.
草原退化与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分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处于不同发展方向和阶段的草原土壤分组提取有机矿质复合体,并对它的质量分数、腐殖质质量分数和组成、C/N比值等的变化做了分析,试图从土壤复合体变化的角度去认识草原的退化和恢复过程。研究发现土壤腐殖质绝大部分集中于粘粒和粉料级复合体,退化草原恢复时,复合体腐殖质质量分数增加,并且组成也发生变化;而草原轻度退化时,复合体腐殖质质量分数会减少,但组成不会变化。  相似文献   

10.
袁可能 《土壤学报》1963,11(3):286-293
土壤中有机矿质复合体的种类很多,广义地说,应当包括腐殖酸和各种金属离子所构成的盐类,腐殖质与含水铁绍氧化物的复合凝胶,腐殖质与粘土矿物直接结合或通过其他媒介结合的各种复合体等。很多工作者研究了各种有机矿质复合体的組成和特性[1,6,7,8]。  相似文献   

11.
土壤有机酸与磷素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胡红青  李妍  贺纪正 《土壤通报》2004,35(2):222-229
土壤有机酸包括低分子量有机酸和腐殖酸,它们构成土壤有机组分中性质较活跃的部分。特别是低分子量有机酸,在土壤形成、养分和污染物的转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到土壤、植物营养和环境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着重从它们与磷素相互作用的角度,阐述有关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磷营养与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的特征;(2)有机酸对土壤吸附磷的影响;(3)有机酸与磷的解吸、释放与转化。旨在促进研究工作的深入,并为合理利用磷素,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Soil can be perceived as a matric system with certain compartments. The mineral, organic, and organomineral matrices can be distinguished in it. The synthesis of humus in the soil is a continuous process with an abiotic final stage. The synthesis of polymers takes place on mineral and organomineral matrices. The development of humus horizon considerably reduces the migration of organic substances in the soil.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element associations can be distinguished in the soil: the geochemical association inherited from the parent material, the biochemical association inherited from the remains of living organisms entering the soil, and the biogeochemical (or proper pedogenic) association appearing in the cours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first two element associations under the given type of the soil water regime. The inhibitors and, probably, stimulators of plant growth also exist in the soil.  相似文献   

13.
土壤生物工程──土壤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交叉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生物江程学是土壤学与分生物学,遗传工程学相互结合交叉的分支学科,是土壤科学新的生长点之一。它以土壤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利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转基因工程为手段,企图从改造植物本身来解决土遥问题。土壤生物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从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土壤植物营养和土壤微物地琢植物对土壤逆境的生理生化反应,揭示其分子机制,基因控制,创造出预目标的转基因植物。因此主要包括土壤植物营养生物工程,土壤机制,基  相似文献   

14.
土壤动物在土壤有机质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董炜华  李晓强  宋扬 《土壤》2016,48(2):211-218
作为土壤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壤动物,在土壤元素循环转化和迁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土壤动物是凋落物分解的"微型粉碎机",通过体内"特殊转换器",影响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腐殖质的形成。本文从土壤动物对地表枯落物分解入手,分析了影响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因素,土壤动物通过刺激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群落一起,加快土壤有机物的分解,促进土壤腐殖质的转化。旨在拓宽土壤动物生态功能,丰富土壤腐殖质形成机理学说,对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地力、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物营养从有机肥到化肥的变化与反思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二十世纪前,农业生产主要靠施用有机肥为作物提供营养,维持地力不衰,这一时期一般称为“有机营养”阶段。之后,化肥逐渐取代有机肥,成为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农业生产进入以化肥养分供应为主的“无机营养”阶段。化肥的连续大量施用在作物增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以致近年来出现了怀疑或否定农业生产中施用化肥的思潮。为此,本文回顾了植物营养学科的发展历程和我国化肥使用的历史,指出仅靠施用有机肥、种植豆科作物等传统的营养作物的方式难以满足农业生产对养分的需求,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正确道路。目前生产中,化肥施用存在不合理和过量问题,有机肥施用方面,主要是集约化养殖业与种植业的不合理布局,存在种养分离,难以农业利用等养分管理问题。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除采取已有的合理施肥技术及方法外,还应改变从植物营养角度只重视氮磷钾等无机养分的供应,拓宽为重视碳、氮、磷及钾等不同元素间的时空平衡关系;以农业生态系统养分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采取不同方式实现有机–无机营养的结合,应避免陷入有机与无机营养的争论;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角度看待养分利用与管理问题,关注养分在田块、流域及区域尺度的流向及对土壤、水体及大气的影响;将科技与政策等有效结合,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养分损失,保障我国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The concepts and classifications of humus forms developed since the time of scientific pedology formation are critically discussed. The concept of humus forms (types) relates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a set of topsoil organic and organomineral horizons, which reflects morphologically distinct phases of plant litter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but not to the fraction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Humus forms reflect various types of transform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soil. The stages of development and modern classifications of humus forms abroad are described. The taxonomy of humus forms in Russian literature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the mapping and evaluation of forest soils are considered, as well as its use for the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mineralization and humification.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humus form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basic soil classification of European Russia are discussed. A call for an understanding and a common language in soil science at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is underlined.  相似文献   

17.
氮素营养研究中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4  
评述了土壤中有机氮的组成、腐殖质氮更新机理、有机氮化合物的矿质固定、微生物体氮、硝化与反硝化作用以及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机理和施肥技术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植物离子组学是研究植物体内无机元素组成的一门综合学科。通过现代高通量的元素分析手段 (如ICP-MS),结合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学、数理统计学等手段研究植物吸收、养分元素积累和重金属污染物的机理及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机制,是植物营养与环境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新方向。因此,了解植物离子组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方向对于拓展人们对植物和生态系统中元素循环机制的认识,调控植物元素循环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主要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离子组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首先介绍了离子组和离子组学的概念;然后总结了离子组学的发展历程和目前从事相关研究的机构及其各自研究方向;并对离子组数据的转化和分析方法进行阐述;最后重点综述了离子组学的应用,包括从生态学角度探索生态系统中元素间的多重平衡;植物离子组与环境驱动因子、食品安全和超积累植物筛选间的关系;植物离子组结合基因组学对矿质元素吸收转运机制的探索。展望1) 从植物营养和食品安全角度出发,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果树等进行离子组学研究;2) 从系统生物学或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角度对元素在土壤–微生物–植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系统中的流动循环进行研究;3) 从学科交叉的角度来研究离子组学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及代谢组学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