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2.
3.
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甘蓝型油菜白花和金黄花突变体及正常黄花亲本为材料 ,研究油菜花色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 ,白花对黄花由一对不完全显性基因 WW控制 ,杂合体 Ww表现为乳白花 ;黄花对金黄花是由二对具有重叠作用的显性基因 Y1 Y1 Y2 Y2 控制 ;白花对金黄花有三对基因差异 ,其中白花基因具有上位性作用 ,只需一个白花基因 W存在 ,即可抑制黄花与金黄花性状的表达。因此 ,油菜花色性状是由不同的等位基因控制的 ,而不是由复等位基因控制。 3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白花亲本为 WWY1 Y1 Y2 Y2 ,黄花亲本为 ww Y1 Y1 Y2 Y2 ,金黄花亲本为 wwy1 y1 y2 y2 。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主茎无柄叶性状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甘蓝型油菜主茎无柄叶有戟形,剑形,鞋形三种,戟形叶和剑形叶单叶面积均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82.60%,77.68%。戟形叶,剑形叶单叶面积与单株产量遗传相关系数为0.8880,0.837达极显著正相关。通过对单株戟形叶,剑形叶叶片大小的选择,可望获得高产的株系,在1%强度正向选择下,可使原群体单株严重平均产量15.89g提高3.88-4.05g。 相似文献
5.
6.
简述了我国甘蓝型油菜资源在国内的分布及油菜适宜的生态环境,总结了我国甘蓝型油菜高油分品种的选育概况,包括用连续单株选择、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手段选育出的高油品种。综述了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基础和高油分形成机理,以及适当的栽培措施对含油量的影响。提出通过黄籽、薄皮与杂种优势利用、基因分子调控等途径相结合来提高油菜含油量。 相似文献
7.
8.
甘蓝型油菜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o1CMS、S2A和MICMS三种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油菜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主要农艺性状表现负效应趋势.但不同来源的胞质在不同性状上的遗传效应有明显的组合特异性,其遗传效应不仅与不育胞质的类型有关.还和保持系、恢复系的核基因及其互作有关。在所研究的核背景下,Po1CMS不育胞质的遗传效应明显优于S2A和MICMS。通过选用优良不育胞质和合理选配组合,可以把不育胞质的负效应降到最小限度。 相似文献
9.
从1994 年起,通过杂交、回交、测交等方法,对CMS恢复系选育后代中出现的具有桔红花色的变异株R18 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变异株系的桔红花色性状属于隐性突变,受2 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其花色性状能随配子有性传递,但携有隐性桔红花色基因的雄配子生活力较低,在各花色分离世代中,桔红花色分离株低于理论预测值。由于该材料的桔红花色能够稳定遗传,性状特征明显,可作为恢复系纯度鉴别的理想标记性状。 相似文献
10.
为指导千粒重遗传改良,挖掘甘蓝型油菜千粒重显著关联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及相关候选基因,以300份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千粒重进行一年两地表型考察,结合该群体前期开发的201 817个SNP标记,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和混合线性模型(MLM)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对性状显著关联SNP位点两侧100kb区域内相关候选基因进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300份甘蓝型油菜千粒重在两地均表现出广泛的表型变异,筛选出6份千粒重较高的油菜种质资源。基于GLM、MLM模型分别检测到24个和10个与油菜千粒重显著关联的SNP,其中有8个SNP在2个模型中均被检测到,位于第C02号染色体上Bn-C02-22853028的表型贡献率最大。6个位点附近找到HWS、DA1、DA2、CPL3、bZIP、CSPs、PTR2、ARF2、TRM61等9个拟南芥已报道粒重基因的同源基因。 相似文献
11.
引进我国长江流域甘蓝型半冬性双低品种(系),在陕西关中生态条件下连续多年进行适应性选择,选育出适宜关中的双低自交系;用这类自交系与不育株测交和回交,育成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5%以上的不育系212A、218A、159A等。用多亲本复合杂交改良的单、双低恢复系116C、1102C与不育系测交,育成了陕油6号、陕油8号等品种。2000年陕油6号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陕油8号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油菜种子油体的观察和大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油菜种子树脂半薄切片和超薄切片,发现胚子叶细胞被蛋白体和油体所充实,蛋白体为球状晶体蛋白体,油体大小差异较大,小油体呈球形,大油体呈椭球形。油体经分离和统计分析,表明小油体数量较多,平均直径为0.57 μm;大油体数量较少,平均直径为2.39 μm;不同大小油体的数量随着油体体积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3.
应用低含油量甘蓝型油菜品系1064与高含油量品系H105杂种F1花蕾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了两个种植地点的油菜小孢子产胚率的影响。对长度在0.4cm~0.6cm,0.6cm~0.8cm以及0.8cm以上的胚分别培养,并比较了秋水仙碱悬浮处理离体小孢子、浸根和滴芽3种染色体加倍方法的加倍效率。结果表明,种植在西宁的材料小孢子产胚率比南京高,为8.6枚/皿;0.6cm~0.8cm大的胚转接到B5固体培养基,其成苗率高达48.53%;3种加倍处理方法中以50mg/L秋水仙碱悬浮小孢子48h染色体加倍效率最高,达到46.23%。本研究构建了含有123个株系的DH群体,可用于油菜含油量性状的QTL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212A的选育与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Ledos字兴?号后代材料中发现5株雄性不育株,经与中双2号自交系212B保持,育成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2A和保持系212B.通过人工套袋自交、剥蕾授粉自交及镜检观察,认为不育系212A属稳定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产生的原因可能与低温时期的死蕾现象有关.恢保关系的研究表明,212A胞质雄性不育系与pol CMS、陕2A CMS恢保关系相同.遗传研究表明,测交F2育性为可育与不育3∶1分离;用恢复系回交(BC1)后代全可育,无育性分离;用保持系回交,后代育性为可育与不育1∶1分离.初步认为控制不育系的基因为S(rr),保持系基因为N(rr),恢复系基因为N(RR)或S(RR),属1对核基因控制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油菜MI CMS系统育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利用MICMS细胞质雄性不育双低下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研究MICMS系统育性的遗传、育性恢复基因的等位性和恢复系的细胞质育性。结果表明:(1)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F2符合3:1,BC1符合1:1,不同组合间分离比例同质,MICMS系统育性恢复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2)恢复系宁R1、宁R3和宁R4的恢复基因属同一位点;(3)恢复系宁R1和宁R4的细胞质是可育细胞质,P 相似文献
16.
空间条件对没菜诱变效果的研究——突变类型的观察与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返回式地球卫星搭载甘蓝型油菜种子的试验表明,空间条件对油菜种子具有诱导性状变异的作用,许多由空间条件诱导的性状变异能够传递给后代。通过对变异后代进行田间筛选,获得早熟、丰产、黄色种皮等突变类型,为油菜品种改良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变异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20118A的遗传与利用探讨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测交试验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核不育系20118A的不育性由2对隐性重叠基因和1对隐性上们基因控制,具有广泛的恢复系。当2对基因为隐性纯合体(aabb),另1对互作基因为显性(RfRf或Rfrf)时,植株表现不育(aabbRfRf或aabbRfrf),其相应临保系的基因型为3对隐性纯合体(aabbrfrf)。两型系中不育株与可育株连续兄妹交和可育株连续自交,后代可育株和不育株育性分离比分别为1:1和3:1,利用纯合两型系 AabbRfRf或aaBbRfRf中不育株和可育株成对兄妹交可生产纯合两型系和不育系20118A,不育系和临保系杂交生产全不育系(aabbRfrf),全不育系与恢复系(AA-或-BB)杂交生产杂交种,从而使隐性核不育系20118A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