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种水稻全包穗突变体的发现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恢复系T893群体中得到一全包穗突变体,通过鉴定与分析,探讨水稻全包穗性状的遗传基础与生理机制,发掘水稻新的功能基因;对全包穗突变体的农艺特性、遗传基础、幼穗分化Ⅳ-Ⅷ期茎秆激素含量及对赤霉素敏感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突变体具有全包穗特性,并表现茎秆节间缩短,植株矮化,每穗颖花数减少,花粉育性部分降低;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包穗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突变体与T893茎秆内源激素含量比较:突变体幼穗分化Ⅵ期、Ⅷ期时的GA4含量较野生型低,ABA含量高,IAA和Z的含量无显著差异;幼穗分化末期突变体对赤霉素反应钝感;初步研究表明,突变体的产生与水稻茎秆内源激素合成及代谢途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水稻抗纹枯病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从抗性鉴定技术、抗性机制以及抗病育种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水稻纹枯病的研究新进展,并分析了水稻纹枯病抗病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水稻纹枯病改良新抗源YSBR1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从籼粳交后代群体中筛选到一份抗纹枯病水稻新种质YSBR1。多年的大田和温室接种鉴定以及立枯丝核菌毒素对水稻胚根伸长抑制率试验结果均表明,YSBR1的抗性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参试品种(系),且稳定、可靠,在大田接种试验中的纹枯病平均病级为2.39±0.23级(按0~9级评价标准),达“抗病”水平。YSBR1的株高为(102±4.32) cm,叶片稍内卷而挺拔,株形优良,生育期适中,在水稻抗纹枯病遗传育种中可有较大研究价值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水稻纹枯病抗性关联分析及抗性等位变异发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苗期微室接种鉴定法,用144个分布于水稻全基因组的多态性标记,利用TASSEL软件GLM (Q)、MLM (Q+K)和MLM (PCA+K) 3种模型对456份水稻材料组成的自然群体进行纹枯病抗性关联分析。结果发现,有13个标记位点至少在两种模型中均被检测到与纹枯病抗性显著关联,单个位点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84%~8.42%;其中10个标记位点位于以往报道的连锁定位的抗纹枯病QTL附近,3个标记位点(RM1036、RM5371和RM7585)是未曾报道的新的抗病相关位点。抗性等位变异RM7585-150对纹枯病发病病级减效效应最大;有259份材料携带抗性等位变异RM5371-129,占供试材料总数的56.8%,只有26份材料携带抗性等位变异RM1036-82,占供试材料总数的5.7%。水稻纹枯病发病病级与其含有的抗性等位变异数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本研究结果将为水稻抗纹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获得抗稻瘟病和纹枯病的转多基因水稻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将多个抗真菌病基因连同筛选基因hpt一起导入一水稻品种中,共获得49个独立的整合有1~4个抗真菌病基因的转基因植株系。转基因植株中几丁质酶的酶活均高于非转化对照植株,且转多个几丁质酶基因或与β-1,3-葡聚糖酶基因一起的转基因植株较转单个几丁质酶基因的植株有更高的酶活性。抗病试验表明,这些不同组合的R2代转基因  相似文献   

6.
水稻纹枯病药剂筛选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水稻的水稻纹枯病药剂,选取目前用以防治纹桔病的7种药剂,进行不同药剂种类和浓度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0%纹氟和27% FILIA II对水稻纹枯病防效较好,水稻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聚合及其遗传效应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徐建龙  赵新立 《作物学报》1996,22(2):129-134
以全生育期抗水稻白叶枯病的早粳G38为抗源供体,以成株期抗性的晚粳品种秀水11为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转育出全生育期抗白叶枯病的晚粳品系D601、D602和D603。遗传研究表明,3个晚粳品系都聚合了来自双亲的xa-5和Xa-3抗性基因,聚合的抗性基因可能具有抗性累加效应,其抗性水平和抗扩展能力强于双亲,抗谱宽于秀水11。同时评价了3个晚粳稻抗病品系对我甸白叶枯病病原型的抗性及主要农艺性状。认为D  相似文献   

8.
2008年在湖北恩施、2009年和2010年在海南陵水分别采取自然诱病和人工接种方法对158份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和137份“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亲本材料进行了抗纹枯病大田鉴定和评价,未发现免疫材料,抗病和中抗材料的比例分别为0.3%和13.9%;大多数属于感病范围,中感、感病和高感材料的比例分别为40.0%、25.8%和20.0%.其中BR24、Hnankar、解放籼、秕五升、赤壳糯、红旗5号、泽谷、寸谷糯和旱麻稻在3年2地的鉴定中均达中抗水平;Serendahkuninmdaysia、SAI-BUI-BAO、Giza14和香稻在个别年份中达抗病水平.在海南2年试验中测定了各材料的纹枯病病级、相对病斑长、相对病斑高、抽穗期和株高,通过分析,发现纹枯病病级与相对病斑长和相对病斑高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抽穗期和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对病斑长和相对病斑高可以作为抗性鉴定和评价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环境因子对黑龙江省水稻品种抗纹枯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氮肥施用量、不同地区病菌致病力、同一地区品种发病率等角度明确了环境因子对水稻品种抗纹枯病的影响,明确了氮肥施用量与纹枯病发生程度的关系、不同地区间病菌致病力的差异以及同一地区品种间发病率的差异,为解决生产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水稻抗纹枯病种质资源、抗性遗传和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稻纹枯病以其常发性和对水稻产量造成的巨大损失而越来越受到重视,长江以南许多省份已将其列为水稻生产上的第一大病害。本文就水稻纹枯病抗病种质的资源发掘与利用、抗性遗传方式以及水稻纹枯病抗病育种进行了综述,认为目前水稻抗纹枯病研究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缺乏高水平(免疫)抗源;没有一套比较客观、准确和简便的抗性鉴定标准;有些高抗材料表现为部分抗性;分子遗传研究和抗病育种脱节;以及高抗亲本配制的杂交组合在生产上抗性不高等。结合本课题组所进行的工作,认为当前水稻纹枯病抗病遗传育种研究应着重于以下方面:继续筛选、创制抗源;抗性鉴定中宜将Rush的0-9级标准和相对病斑长、Groth指标以及叶片蜡质含量结合使用;遗传研究群体和育种群体宜尽量为同一群体;聚合杂交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应用,培育多基因抗病品种。同时展望了今后水稻纹枯病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1.
转Xa23基因水稻的白叶枯病抗性及其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分离克隆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研究中获得大量转基因水稻材料。为了系统研究转Xa23基因水稻的抗病稳定性和遗传模式, 本文通过逐株进行抗白叶枯病接种鉴定、PCR和Southern blot分子检测, 对一批转Xa23基因水稻植株进行了T0代到T2代的跟踪分析。结果表明, Xa23基因的整合和表达, 使感病受体品种牡丹江8号获得抗病性。由于Xa23基因插入受体基因组的位点不同, 同是单拷贝插入的转基因T0代抗病植株, 其抗病程度有明显差异。T0代植株的抗病程度, 可以准确、稳定地遗传到T1代和T2代。单拷贝转基因植株分离群体的抗感植株分离比接近3∶1, 表明转Xa23基因遵循孟德尔单基因遗传模式。已获得2个纯合的单拷贝转基因抗病株系, 它们的抗病程度稍有差别, 将用于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效应分析和杂交稻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