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sp.)是柳绵蚧重要寄生小蜂。在黑龙江省林甸县1年两代,以幼龄幼虫在柳绵蚧2龄雌若虫体内越冬。越冬代成虫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一代成虫期为7月上旬至7月中旬。经定期观察,越冬代蚜小蜂雌成虫产卵进度是紧跟柳绵蚧雌成虫羽化而发生,第一代蚜小蜂产卵进度紧跟柳绵蚧1龄固定若虫发育进度。为了利用自然控制柳绵蚧种群,笔者建立了越冬代与第一代蚜小蜂种群增长直线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报道梨圆蚧Quadraspidiotusperniciosus(Comstock)在福建省的发生危害.福建名果黄花梨主产区建宁县此虫发生相当严重,1a4-5代,世代重叠.以2龄若虫和少数雌成虫在梨树枝干上越冬,越冬的2龄若虫于3月间开始活动,越冬雌成虫4月上、中旬开始产子.5月中、下旬为第1代1龄若虫发生高峰期,是梨圆蚧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寄生性天敌已知有13种,以梨圆蚧恩蚜小蜂Encarsiaperniciosi(Tower)和长缨恩蚜小蜂E.citrina(Craw)为优势种群,分别占寄生峰群体的47.5%和32.3%.寄生蜂对梨圆蚧的2龄若虫有寄生嗜好,其寄生率占各虫态被寄生总体的60.9%,一年中9月份寄生率最高,可达20%,一般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3.
桑白盾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白盾蚧在陕西严重危害泡桐。年发生二代,以雌成虫越冬;每年5月上、中旬为若虫孵化盛期,是化学防治最有利的时机。发现日本方头甲和榆蛎蚧跳小蜂两种重要天敌,其中跳小蜂自然寄生率可达20.45%,对蚧虫起一定抑制作用。使用40%氧化乐果2倍液、4倍液涂干,防治雌成虫,杀虫率分别可达79.3%、74.5%;使用50%杀螟松800倍液、1000倍液喷雾,防治初孵若虫,杀虫率分别可达96.9%、93.3%。  相似文献   

4.
柳绵蚧在黑龙江省林甸县主要为害行道绿化柳树,其为害高达90%,使树势生长衰弱,导致枝条枯死。一年发生一代,以2龄若虫在柳树的枝干部越冬,成虫的发生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中旬,初孵若虫出现在7月中旬。柳绵蚧有两种寄生小蜂,其中食蚧蚜小蜂对柳绵蚧的控制力最强,一年发五两代,越冬代寄生率为16.9%,第一代寄生率为50.79%。  相似文献   

5.
对苏铁甲盾蚧(Genaperlatoriapseudaspidiotus)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甲盾蚧在四川攀枝花地区1年发生一代,以雌成虫在苏铁叶片上越冬。研究制定了甲盾蚧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甲盾蚧种群消长与制约因素关系示意图,甲盾蚧关键致死因子为高温、瓢虫补食和小蜂寄生,关键虫期是一龄若虫期。4月中旬至下旬是一龄若虫涌散峰期,5~7月是瓢虫和小蜂活动的最盛时期;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瓢虫和小蜂再次出现峰期。防治指标为,苏铁叶片虫口达16头时即需防治。4月中旬用氧化乐果1500倍液防治,盾蚧死亡率达92.2%。成功的保护了天敌,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1990年以来,在黑龙江省林甸县对柳准球蚧采取了野外定期观察,室内饲养观察及人工接种。结果表明:1年发生一代;以2龄若虫在柳树的枝干部越冬,成虫的发生期为5~6月中旬,6月中旬出现初孵若虫。柳准球蚧有三种寄生蜂,其中跳小蜂的控制力最强,一年发生两代,越冬代寄生率为12.1%,第一代寄生率为65%。  相似文献   

7.
柿绒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柿绒蚧(Eriococcus kaki Kuwana)在灌阳1年发生6代,以若虫和成虫在树干裂缝,1、2年生枝条轮痕、芽基、芽鳞片及干柿蒂上越冬。次年柿树萌芽期开始活动,第1代至第6代低龄若虫高峰期分别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初、5月下旬末至6月上旬初、6月下旬末至7月上旬初、8月上旬至中旬初、9月上旬到中旬初、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初。各虫态历期:卵9-15天,若虫22-136天,成虫6-140天。用99.1%敌死虫(机油乳剂)或融杀蚧螨清园喷杀,然后在第一代若虫高峰期用40%氧化乐果800倍液加25%扑虱灵1500倍液喷雾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褐圆蚧[Chrysomphalus aonidum (Linnaeus)]是贵州省遵义市园林植物上的主要害虫之一,2012—2013年对其危害情况、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遵义市1年发生3~4代,大多以第4代二龄若虫在寄主叶片上越冬,少量以第3代雌成虫、蛹越冬。第1代若虫盛孵期(5月中旬)喷施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24%螺虫乙酯悬浮剂3000倍液、5%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药后7 d防治效果分别为95.67%、93.70%、93.40%。冬季施用29%石硫合剂水剂300倍液,药后15 d防治效果为69.80%。  相似文献   

9.
枣大球蚧[Eulecanium gigantea (Shinji)]于1980年首次在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园艺场树上发现,目前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均有分布.在新疆的寄主有25科45种,几乎包含当地常见的林、果树种和一些灌木及草本植物,枣大球蚧为多食性害虫,寄主范围较广,危害严重,繁殖力及适应能力强.在塔里木盆地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固定在枝干上越冬,翌年3月下旬、4月上旬随树体萌芽刺吸取食.球蚧花角跳小蜂的寄生能明显降低枣大球蚧雌虫抱卵量、减小介壳体积.果树萌芽前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的防效为75.70%,越冬若虫虫体膨大前以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和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分别为91.32%、88.65%.  相似文献   

10.
竹链蚧在上海地区主要危害慈孝竹和凤尾竹,一年发生3代,越冬虫态为受精雌成虫、孕卵雌成虫、若虫和蛹。三代若虫孵化高峰分别在5月中旬、7月上旬和8月下旬。经防治试验,在第一代若虫盛孵期以10%一遍净3000倍喷防,防效达100%,花保100倍、1%杀虫素2000倍,防效也匀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辣椒上桃蚜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28℃以下,桃蚜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当温度达到30℃时,其发育历期延长。在25℃恒温条件下。成虫寿命平均为 7.38d,单雌产若蚜数平均为 38.29头;在日平均温度为21.29℃的自然变温条件下。成虫寿命平均为11.95 d,单雌产若蚜数平均为52.05头。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96℃,有效积温为81.48日℃。药剂防治结果表明,5%蚜虱净乳油2 000倍液、 0.6%虫螨光乳油 1000倍液和 2 000倍液、 20%绿保素乳油 1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好,施药后3d的校正死亡率都在90%以上;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和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较差、施药后3d的校正死亡率只有65%左右。  相似文献   

12.
对桃树重要害虫桑白蚧的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桑白蚧在豫北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三代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至翌年3月树体开始萌动时,吸食树体汁液进行为害,并于4月上旬开始产卵,第一代若虫盛孵期为4月下旬。第二代若虫盛孵期为6月下旬,并开始世代重叠。第三代若虫盛孵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10月底进入越冬休眠状态。在调查桑白蚧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性的同时,还观察记载了桑白蚧的天敌8种,如红点唇瓢虫、异色瓢虫、草蛉和寄生蜂类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从卵到成虫发育历期及繁殖能力,比较叉角厉蝽各虫态的主要形态鉴别特征,为叉角厉蝽的扩繁及生防潜能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室内条件下,以云南元江采集并在室内扩繁6代以上的叉角厉蝽为研究对象,在培养皿中采用单头饲养的方法测定叉角厉蝽生长发育指标(卵孵化率、若虫存活率、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在饲养盒中雌雄虫配对共培养测定其成虫繁殖力特征。运用显微照相系统比较叉角厉蝽各虫态的主要形态特征。【结果】叉角厉蝽从卵到成虫的平均发育历期为29.00±1.41 d,卵历期为8.00±0.21 d,若虫期为19.76±0.12 d,1~5龄若虫平均发育历期为3.24~5.38 d,卵孵化率为92.91%,若虫存活率为80.21%,雌、雄成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35.40±1.96和37.40±2.65 d;叉角厉蝽雌成虫交配后,一生平均产卵次数为4.73±2.01次,最多9次,最少2次,平均产卵前期为7.87±2.75 d,产卵期持续14.33±5.13 d,雌成虫与雄成虫交配单次平均产卵量为59.46±15.77粒,未交配雌成虫单次平均产卵量为29.34±15.31粒且为无效卵,最终无法孵化。叉角厉蝽卵为矮杯形或圆筒形,具卵盖,边缘有10~12根刺状精孔突,有金属光泽;1~5龄若虫体色红黑相间,若虫触角4节。1龄若虫触角第2和第3节末端有明显白色环,喙暗红色,接近体长,无翅芽;2龄若虫头部前段扁平突出,触角节间环变为红色,喙黑色;3龄若虫触角第2和第3节末端红色环明显,喙长为体长的一半;4龄若虫喙长为体长的一半,胸部刻点明显,出现翅芽,并延伸至胸部末端;5龄若虫喙暗红色,短于体长一半,中足和后足胫节中部出现白斑,翅芽延伸至腹部第3节;成虫体色黄褐与黑褐混杂相间,密布刻点,触角5节,喙黄褐色,最后一节黑色,喙长短于体长的一半,前胸背板侧角呈剑叉状突出,雄虫腹部近三角形,雌虫腹部卵圆形。【结论】明确了叉角厉蝽的发育历期和繁殖能力,证实叉角厉蝽无孤雌生殖现象。农业生产中可以喙的颜色、长度及翅芽发育作为叉角厉蝽主要形态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4.
白蜡绵粉蚧(Phenacoccus fraxinus)在西宁市1年发生1代,2个龄期.3月中、下旬雌雄若虫分化、结茧化蛹,4月上旬开始羽化,5月上旬产卵,6月中旬开始孵化,8月下旬1龄若虫开始蜕皮,10月上旬2龄若虫开始在白蜡树皮裂缝、翘皮下、芽鳞间、树杈、侧枝背阴面结茧越冬.白蜡绵粉蚧在西宁市的城西、城中、城南、城东区的危害率分别为95.7、79.2、62.2、3.4.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吐鲁番地区葡萄斑叶蝉的天敌种类及控害效果.[方法]葡萄园田间定点调查结合室内饲养试验,观察葡萄斑叶蝉不同天敌种类及其捕食量.[结果]纤赤螨Leptus sp,蜘蛛为吐鲁番葡萄斑叶蝉主要天敌.纤赤螨以幼螨体外寄生葡萄斑叶蝉若虫,对1-2低龄若虫有较高的寄生和致死率,但对3龄以后的高龄若虫致死率低;成螨则直接捕食若虫.球腹蛛科、圆蛛科和微蛛科蜘蛛多结网捕食,狼蛛科的丁纹豹蛛Pardosa T-insignita Boes.et Str.和蟹蛛科的种类多直接捕食.蟹蛛科、狼蛛科和球腹蛛科蜘蛛对若虫的捕食量较大,平均3-6头/d.圆蛛科和微蛛科蜘蛛捕食量低于2头/d.草蛉成虫、卵在田间常见,幼虫少见;瓢虫、食蚜蝇和蚁蛉等其它天敌种类仅零星出现.[结论]纤赤螨Leptus SP.是吐鲁番葡萄斑叶蝉的优势天敌,田间寄生率达10;-30;,对葡萄斑叶蝉有较好的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吐伦球坚蚧(Rhodococcus turanicus Arch)自然种群生命特征,为虫合理化控制该提供基础.[方法]田间定点系统调查.随机选取55枝1~2节生枝,每7d调查1次,统计各因子致死数.[结果]吐伦球坚蚧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1~2年生枝条上越冬,4月中下旬雌虫开始产卵;在自然条件下吐伦球坚蚧的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为4.70,世代总存活率为0.73;;对吐伦球坚蚧控制作用最大的因素是捕食及其它因素,其次是寄生性天敌因素,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分别为7.4g和2.41.[结论]在自然状况下,下一代吐伦球坚蚧种群数量将是当前这一世代的4.70倍;若虫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7.
黔西南园林植物草履蚧生物学特性观察及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对黔西南地区危害园林植物的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 Kuwana)的防治提供参考,对草履蚧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和药剂防治试验.该虫在黔西南1年发生1代,以卵在树干周围的土层(10 cm左右)、土缝、石缝、草堆中越冬.1月中旬卵开始孵化,3月中旬至4月上旬蜕皮,4月下旬开始出现成虫,5月中旬交配,5月下旬至8月下旬产卵.雄若虫4月上旬第2次蜕皮后化蛹,雌若虫第2次蜕皮后则继续取食,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3次蜕皮成成虫.40%速扑杀乳油1 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对草履蚧具有良好的防效,药后7 d的防效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壳点红蚧一年发生一代,寄主为麻(木樂)、栓皮(木樂),对放养柞蚕影响很大。每年3月下旬和4月中旬越冬的雌雄虫开始为害,5月上旬雌成虫出现,該虫不能孤雌生殖,雌雄交尾后,5月末是产卵和孵化盛期。一龄若虫固定为害,6月中旬至11月中旬滞育,11月中下旬进入二龄期,雌雄分化,分群群居越冬。对該虫的各虫态作了詳细描述和图示。通过生命表分析,提出若虫孵化期、雄虫羽化期和二龄越冬期是防治的有利时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越冬代二化螟发蛾盛期稻田人工释放拟澳洲赤眼蜂,考察寄生蜂对螟害的控制作用,据此研究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的效果,从而为水稻病虫绿色防控配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试验设放蜂田、农民自防田和不防治对照田3个处理,对赤眼蜂寄生率和保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拟澳洲赤眼蜂释放区的一代二化螟卵块和卵粒平均校正寄生率分别为66.18%和15.94%,保苗效果为56.52%。[结论]于越冬代二化螟发蛾始盛期释放拟澳洲赤眼蜂对一代二化螟的危害有一定控制效果,可作为一代二化螟绿色防控措施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