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科学、准确地辨识长输天然气管道坡面水毁风险敏感性因素,为管道水毁灾害的防治提供决策依据,根据长距离输气管道坡面水毁的特点,提出了管道坡面水毁风险敏感因素的辨识方法。通过对坡面水毁灾害特征的分析,将辨识过程分为基础分析、初步分析、详细分析3个阶段。在基础分析阶段,给出了确定待辨识区域的识别准则;在初步分析阶段,给出了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的关键内容;在详细分析阶段,建立了管道坡面水毁失效故障树,从而辨识出管道坡面水毁风险敏感因素。研究表明,利用分阶段的辨识方法对长输天然气管道坡面水毁进行风险分析,能够全面、系统地识别显存的和潜在的坡面水毁风险敏感因素。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上游花岗岩山地坡面相对平衡坡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水动力学及土力学理论,采用室内和野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江中上游花岗岩山地坡面进行了研究.认为坡度是决定坡面稳定的重要因素,提出了花岗岩山地坡面相对平衡坡度这一概念,并建立了山地坡面相对平衡坡度方程.实验得到坡面相对平衡坡度值为26.3°,根据土力学原理实验得到坡面相对平衡坡度值为24.99°,结果十分相近.据此提出该地区花岗岩山地坡面相对平衡坡度值,为当地的坡地开发利用、水土保持、坡面工程设计及合理发展农林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揭示不同坡型坡面不同空间部位表层土壤发生侵蚀、搬运、堆积作用的差异。[方法]对六苟小流域烧荒林地不同坡型的坡面表层土壤进行降雨前后机械组成分布及变化特征研究。[结果]烧荒林地坡面表层土壤机械组成各粒径组分含量在坡面不同空间部位分布不一致。降雨前后坡面表层土壤机械组成的变化特征,可以指示降雨作用下,不同坡型坡面表层土壤在坡面不同空间部位的侵蚀——堆积作用。[结论]对于不同坡型条件下的坡面表层土壤侵蚀,还需要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暴露于大气中受到水、温度、风等自然因素的反复作用的路堤和路堑边坡坡面,为了避免风化作用和坡面径流冲刷作用引起的表层剥落、碎落、表层土溜坍、冲沟等破坏,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对坡面加以防护。对于上质坡面而言,危及坡面稳定的主要肇因是坡面降水形成的径流冲刷作用,石质坡面(主要是开挖的路堑),岩体风化是影响坡面稳定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易风化的软质岩层和较破碎岩土路段。  相似文献   

5.
黄土区土壤结皮和垄高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不同坡面处理(有结皮、无结皮)和垄高(7、10和13 cm)产流产沙情况,为黄土区等高耕作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同一垄高下,土壤结皮使坡面初始产流时间提前,径流强度增大,径流总量增加;同一坡面处理下,随垄高增加,坡面径流总量和泥沙总量减少。垄高通过蓄积雨水能力影响土壤结皮对坡面泥沙总量作用。垄高7 cm时,蓄积雨水能力较小,坡面径流量较大,土壤结皮增大坡面产沙量,相比无结皮坡面增加38.70%;垄高为10 cm和13 cm时,蓄积雨水能力较强,坡面径流量较小,土壤结皮减少坡面产沙量,相比无结皮坡面分别减少21.10%和65.70%。坡面土壤侵蚀过程中,土壤结皮首先抑制坡面产沙,但随着降雨历时增加,土壤结皮促进坡面产沙。因此,在黄土区等高耕作中,应合理设置垄高,抑制结皮,以降低土壤侵蚀程度。  相似文献   

6.
上方汇水对黄土坡面侵蚀方式演变及侵蚀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定量评价坡面上方汇水对坡下方土壤侵蚀方式演变及侵蚀产沙的影响。【方法】利用由位于坡面上部的供水装置和位于坡面下部的试验土槽组成的试验系统,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条件下,上方汇水对黄土坡面片蚀-细沟侵蚀-切沟侵蚀方式演变过程及侵蚀产沙量的影响。【结果】当坡面接受上方汇水后,各侵蚀方式演变速度明显加快,侵蚀产沙量迅速增大,且坡面侵蚀产沙增加幅度随上方汇水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坡度和降雨强度相同条件下,坡面侵蚀产沙量和上方汇水引起的坡下方的净侵蚀产沙量,均随坡面上方汇水流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受降雨强度、坡度和坡面侵蚀发育不同阶段的影响,坡面汇水引起的净侵蚀产沙量占总侵蚀产沙量的15.36%~78.15%。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条件下,坡面侵蚀产沙量与上方汇水流量呈幂函数关系。【结论】坡面上方汇水强度对坡面侵蚀方式演变和产沙过程具有重要影响,若能有效控制坡面上方汇水,将可有效减少坡面侵蚀产沙量,抑制沟蚀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塬坡坡面土壤水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土残塬区坡面土壤水分规律研究,阐明塬坡坡面的土壤水分特征。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研究结果表明:整地方式对坡面土壤含水率有较大影响;坡度与坡向对坡面土壤含水率亦有较大影响。相同下垫面条件下,小坡度阴坡土壤含水率要远大于大坡度阳坡土壤含水率;整地、坡度、坡向三者对坡面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坡向影响最大,其次为坡度、整地。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的坡面侵蚀预报模型在提取地形地貌特征因子中的局限性,选取坡面在次降雨条件下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可视化的模拟了坡面的原始地貌.以计算机图形学的分形布朗运动为理论,采用随机中点位移法构造坡面地形,并在此基础上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水分入渗和产流产沙的模型和试验结论为依据,提出了模拟坡面侵蚀过程的三层映射法:将土壤、降雨、植被的属性映射到坡面地形的三维空间,形成土壤层、水流层、植被层,通过图形处理的空闲回调渲染水沙运移路径随降雨过程及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变化场景.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以分形维数真实的刻画坡面的地貌形态,以图形学和可视化技术验证侵蚀模型的正确性,在降雨-径流-产沙的研究中能够将科学计算与情景模拟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模拟降雨条件下覆沙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不同覆沙条件下坡面降雨的产流产沙过程,为揭示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风水复合侵蚀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3个雨强(0.5,1.0,1.5mm/min)和3种覆沙方式(全坡、半坡、无覆沙)在室内进行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不同雨强和覆沙条件下坡面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坡面覆沙与无沙坡面(裸坡)相比延长了降雨初始产流时间1~30min;坡面覆沙后使得坡面的产流产沙过程复杂化,出现多峰多谷现象;坡面的累计径流量和累计产沙量均与降雨历时呈显著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在0.9以上;累计径流量与累计产沙量之间呈函数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90以上。【结论】坡面覆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侵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李德利  王瑄  邱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71-21974
[目的]分析天然降雨条件下,裸坡、植被坡的产沙产流特征。[方法]以10°、15°裸坡和植被坡为试验对象,分析了裸坡、植被坡在天然降雨条件下的产沙产流特征,以及裸坡与植被坡的降雨量与产沙量关系。[结果]裸坡与植被坡的产沙量、产流量都与降雨量、坡度、坡面植被有关。各坡面累积产沙量、产流量的大小关系均为15°裸坡〉10°裸坡〉15°植被坡〉10°植被坡。天然降雨情况下,各坡面产沙量与降雨量均呈幂函数关系。[结论]在相同坡度条件下,植被坡的产沙量、产流量都比裸坡要小,说明其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电气控制电路图的图面区域的划分办法,接触器、继电器等自动电器触点位置索引的画法。介绍了一种阅读比较复杂的控制电路时既能避免遗漏、又不会重复的比较全面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利用自动气象站所观测的大量数据,以Delphi2010为开发环境,采用TalukGIs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控件,通过查询所获取的各类自动观测数据结合矢量及栅格地图,实现了全市自动气象站资料的显示、色斑图绘制、雷达图叠加、数据分析等功能,为台站业务人员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自动气象站数据分析平台及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平台。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现场测试的效率和数据的准确度,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噪声衰减原理而建立虚拟噪声源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根据有限的实际测量数据,对实际测点周边的噪声值进行预测计算,绘制噪声传播线图,过程简便,结果一目了然.通过该方法计算的预测噪声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度和可行性,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区域噪声污染现状和噪声污染在区域内的变化情况,为砂光机等多噪声源的现场环境噪声测试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夏健爽  李忠  施昆  卢作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116-13118
空间参考系统在GIS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制图、数据融合、分析等数据应用的基础。遵循OpenGIS规范开发的空间参考系组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开放性、互操作性,使得该组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适用性强,可以为众多的GIS应用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5.
运用AHP景观分析法,分析了南直路、长江路、上坞路、世茂大道的最佳植物景观效果,运用Excel作图与数据统计分析法,得出南直路、长江路、上坞路的最佳街道绿化生态效应,期望以最佳植物景观效果和最佳街道绿化生态效应指导哈尔滨市街道的绿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生态系统与生境、人类生存安全度、生态经济三大类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对项目区和对照区的评价指标分别进行了定量计算。得出矿区开发前后的生态环境发展趋势定量评价结果及由于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结论,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姜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759-9760,9826
通过文献分析法从定性和定量2个角度对生物质能源成本问题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运用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深入研究生物质能源的环境成本问题的建议,为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AHP和RS的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流为主线,以流域为单元,根据生态系统内部诸因子的相关性以及绿洲与荒漠两大生态系统间的耦合机理,对交错带生态环境通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其权重,得出了该带生态环境的危险程度定量结果.层次分析法对于田绿洲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结果基本符合实际,可以为解决生态安全评价中分配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提供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同时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和推广提供一种有效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Conventional soil maps contain valuable knowledge on soil–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Such knowledge can be extracted for use when updating conventional soil maps with improved environmental data.Existing methods take all polygons of the same map unit on a map as a whole to extract the soil–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uch approach ignores the difference in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represented by individual soil polygons of the same map unit.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of mining soil–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from individual soil polygons to update conventional soil maps.The proposed method consists of three major steps.Firstly,the soil–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represented by each individual polygon on a conventional soil map are extracted in the form of frequency distribution curves for the involved environmental covariates.Secondly,for each environmental covariate,thes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curves from individual polygons of the same soil map unit are synthesized to form the overall soil–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for that soil map unit across the mapped area.And lastly,the extracted soil–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are applied to updating the conventional soil map with new,improved environmental data by adopting a soil land inference model(SoLIM)framework.This study applied the proposed method to updating a conventional soil map of the Raffelson watershed in La Crosse County,Wisconsin,United States.The result from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compared with that from the previous method of taking all polygons within the same soil map unit on a map as a whole.Evaluation results with independent soil samples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exhibited better performance and produced higher accuracy.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服务理念的转变, 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能够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满足读者不同的需求。通过对知识地图和个性化知识服务的介绍, 论证了在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中, 知识地图应用的可行性和应用方法, 以期通过引入知识地图提升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的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