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杉木萌芽更新的繁殖基础是休眠芽, 其数量对更新成败关系极大。通过对立木树干基部取样测定, 基本查清影响杉木休眠芽数量变化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衫木休眠芽的数量随林分立地条件而变化, 立地愈优良, 休眠芽数量愈少, 中心产区少于边缘产区; 在同一林分中, 大径级立木休眠芽的数量少于小径级的; 随林分年龄增加休眠芽数量增加, 至中龄林阶段时达最多, 以后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 影响杉木休眠芽数量的主导因于为林分年龄和立地条件。作者还对更新措施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不间伐栽培模式杉木人工林成熟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福建中心产区杉木人工林改进的全林整体生长模型为基础的收获模型和现行经济参数,研究在不间伐栽培模式下不同地位指数级杉木人工林的数量成熟和经济成熟规律.结果表明,数量成熟龄随着地位指数和初植密度的增加而提前;初植密度对林分数量成熟时的平均材积生长量影响不大;内部收益率成熟龄随着地位指数的增加而提前;较稀初值密度(1500株/hm2)的林分具有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人工杉木林木材纤维形态变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设计,系统分析了不同林龄、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林分密度下人工杉木林木材纤维形态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影响人工杉木林木材纤维形态的主导因子是林龄,其次是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影响最小。综合考虑人工杉木林的林龄、立地条件和林分密度对木材纤维形态的影响,其作纸浆材的主伐年龄以17a ̄32a左右较好。  相似文献   

4.
对安曹下杉木丰产林不同立木径级结构和不同阶段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丰产林中杉木活立木的平均蓄积量高达966.58 m3.hm-2,断梢木和枯立木以中小径木占多数,断梢木以风折为主,枯立木主要受竞争分化而形成。杉木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材积和平均蓄积量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前期相对后期生长量高,林分植被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复杂化、多样化。由于种群自疏机制的作用,林分密度随时间和胸径的增大而递减,自然稀疏机制明显。  相似文献   

5.
杉木人工林木材密度及干缩性变异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林龄、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林分密度下杉木人工林木材密度和干缩性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杉木人工林木材密度和干缩性的主导因子是林龄,其次是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6.
杉木相对冠长指标及其应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福建杉木中心产区杉木人工林的相对冠长指标及其在林分密度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杉木相对冠长与胸径生长率间存在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林分株数按相对冠长的分布用正态分布拟合是适宜的,拟合率达73%左右,提出了以林分相对冠长的平均值作为基准,按标准差的一定倍数来划分林分生长级的标准和方法,不同林分各生长级林木的相对冠长临界值或范围随林分的年龄、优势高和单位面积株数的增加而急剧下降,但林分Ⅳ、Ⅴ级木的比例却是逐渐上升的。杉木相对冠长指标可作为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广东西江地区杉木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广东西江地区不同立地不同龄组杉木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和生产力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随立地条件不同而变化,3龄组Ⅰ、Ⅱ和Ⅲ立地地林分地上生物量和生产力分别为132.01、97.27和57.93吨/公顷及7.45、4.70和3.29吨/公顷·年。其中Ⅰ、Ⅱ立地间差异不显著,Ⅱ、Ⅲ立地间差异显著(P=0.05),Ⅰ、Ⅲ立地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相同立地条件下(Ⅰ立地)杉木林分生物量随着林龄增加而变化,3龄组分别为1、2龄组的3.44和1.6倍。其中3、1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1、2龄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2、3龄组间差异不显著。文章还对影响林分生长的栽植密度和环境因子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杉木不同季节采伐伐桩萌芽的内源激素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8年生杉木林分内作不同季节伐木和环状剥皮的试验,研究伐桩不同时期萌芽中内源激素动态.杉木伐桩休眠芽萌发与温度有关,温度条件影响激素的合成,制约伐桩萌芽能力;同时,激素的动态平衡也影响伐桩萌芽数量.休眠芽萌发中存在一最适GA/ABA比例,当休眠芽内GA/ABA达到此值时,CTK/IAA值较大,伐桩休眠芽表现出高萌发力.  相似文献   

9.
试验通过对南岭山地杉木密度试验林17年的连续观测,得到了在高立地指数等级条件下密度为:1620株/hm2、2475株/hm2、2925株/hm2、3510株/hm2,4种密度杉木试验林连续17 a的生长的观测值,用以分析不同密度对杉木林分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林分的自然稀疏、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单株材积和高径比有影响,对林分平均优势高、平均高影响不大。林分蓄积随林龄增加而递增,随密度增加而递增,当到一定年龄时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0.
丹江口湖北库区不同调控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丹江口湖北库区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从林分结构、天然更新演替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探讨不同调控密度的林分特征。结果表明,林分密度的降低有利于乔木层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优势高、枝下高的明显增加,不同调控密度林分高度分布整体均呈现正态分布曲线,但不同密度林分其峰值波动范围的宽窄程度各不相同,低密度林分高度结构更趋于完整;高密度林分立木胸径以小径阶为主,低中密度林分大径阶立木数量则明显增加。高中低密度马尾松林下更新树种种类分别为5种、7种和8种,均以栓皮栎和盐肤木构成其优势更新树种;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更新幼苗数量以及更新层优势种幼树幼苗与乔木树种数量之比均表现为逐渐降低趋势,且更新幼苗多集中在高度≥50 cm范围。马尾松林分密度的降低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林下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但不同层次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23年生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变产结果树(以稳产树为对照)生长季短枝顶芽以及休眠期花芽和叶芽矿质营养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休眠期和生长季,顶芽、花芽和叶芽中N、P和K的含量均为大年树〉稳产树〉小年树。三类结果树花芽和叶芽中N、P、K含量在休眠期较为稳定,进入萌芽期后均降低,且不同类型结果树相同元素含量的降幅基本一致,其中,叶芽中的N、花芽中的P和K下降较明显,降幅分别为39.1%~40.4%、34.6%~36.4%和26.2%~28.2%。  相似文献   

12.
以23年生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变产结果树(以稳产树为对照)生长期短枝顶芽以及休眠期花芽和叶芽内源激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休眠期和生长期,顶芽、花芽和叶芽中IAA、ZR、GA和ABA的含量均为大年树稳产树小年树。三类结果树花芽和叶芽中IAA、ZR、GA3和ABA含量在休眠期较为稳定,进入萌芽期后除ABA外均有所增加,且均以叶芽中各激素含量增加较明显,增幅分别为3.0%~7.6%、4.3%~22.3%和8.6%~10.3%,而叶芽中ABA含量明显降低,降幅为30.8%~41.2%。  相似文献   

13.
落叶果树芽休眠期的呼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论述了落叶果树芽在休眠期间呼吸强度及呼吸途径的动态变化,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呼吸代谢的影响,以期通过呼吸代谢的调控而调节果树休眠的进程。简略探讨了落叶果树芽自然休眠的酶学和膜功能研究,并对今后的研究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对6年生川西云杉(Picea balfouriana)采穗母树采用摘除主干及Ⅰ级侧枝顶端中心的1个芽和只摘除Ⅰ级侧枝顶端中心的1个芽2种摘芽处理,研究了摘芽处理对其生长、穗条数量与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芽处理能有效地抑制川西云杉顶端优势,促进保留芽萌发新梢及其伸长生长和粗生长,从而增加采穗母树冬芽数。摘除主干及Ⅰ级侧枝顶端中心的1个芽和只摘除Ⅰ级侧枝顶端中心的1个芽比对照冬芽数分别增加22.4%和21.3%。摘芽处理能刺激川西云杉节间处簇生隐芽,冬芽数和隐芽数增加提高了下年度采穗母树的产穗量。2种摘芽处理与对照当年可采穗条数(>6 cm的新梢)无显著差异,但显著提高了当年可采穗条长度、基径。摘芽后母树当年可采穗条长和基径的变异系数小于对照,穗条均匀,提高了母树当年可采穗条的质量,有利于当年扦插。  相似文献   

15.
红松芽栖真菌群落结构(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真菌学、森林病理学与群落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对红松本真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其结果:15年生红松芽经分离培养获得芽栖真菌17个属(种):25年生红松芽经分离培养获得芽栖真菌32属37种、其中冠层上部31种(属)、冠中层14种,冠下属14种,通过对红松芽栖真菌的组成研究证明,在解剖学上作为两种不同器官的芽鳞与芽体上真菌组成与数量有明显差异,即芽鳞上多于芽体上,组织外层多于组织内层,红松芽栖真菌群落的种群数量随机树龄的增加而增加,随芽生长部位高度的降低而降低,而且在群落种群组成上也有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6.
One 50-tree site with monkeys and one without were similar with respect to tree height and tree diameter, but the site with monkeys had trees with significantly more branches than those on the site without monkeys. Possibly removal of terminal buds during feeding by the monkeys releases the lateral buds from apical dominance and allows increased branching.  相似文献   

17.
以水曲柳休眠冬芽及萌动后新芽和带芽茎段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冬芽消毒以用0.1%升汞去芽鳞前后各5min3、min为好,以SH、WPM附加不同激素可诱导冬芽的萌动。对于新芽,以SH为基本培养基,附以BA、NAA及谷氨酸,可诱导愈伤组织及芽枝的生成。WPM效果不如SH。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9种优势木选择方法的选择效果,以精确评价山地人工林的立地质量。【方法】基于福建邵武卫闽林场连续观测26年的杉木密度试验林数据,比较最高株法和分层法2类共9种优势木选取方法对山地杉木人工林林分立地指数的影响;分析初植密度对林分蓄积的影响,并以林分蓄积作为评价立地质量的依据,对9种方法所确定的优势高与5,10,14,20,24和26年生时杉木人工林的林分蓄积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分层法所确定的优势木在样地内分布的均匀性明显优于最高株法;选择的优势木株数相同时,最高株法所确定的立地指数均高于分层法;随着林龄的增加,初植密度对林分蓄积影响的差异逐渐减小,24年生时林分蓄积趋于相等;随着林龄的增加,林分蓄积与9种方法所确定立地指数的相关性均逐渐增大,从10年生起达到显著水平,20年生起达到极显著水平,在26年生时相关系数达到最大;以20年生作为杉木人工林林分的基准年龄,此时采用分层法确定的优势高与林分蓄积的相关性均优于最高株法,且此时采用9种方法确定的优势高与26年生时的林分蓄积均达到了极显著相关。【结论】选择20年为基准林龄评价杉木人工林的立地质量是合理的;优势木在样地内分布的均匀性对山地杉木人工林立地质量的准确评价有重要影响,分层法确定的优势木在林分中的分布更均匀,同时考虑野外调查时的便捷性,推荐采用分层法中的5株法和固定6株法来选择山地林分中的优势木。  相似文献   

19.
引进国外蓝莓品种的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保加利亚引进的蓝莓品种B91和B92的未萌动枝条为试验材料,进行了顶芽、茎尖和茎段的萌发与分化、茎段的继代丛生与快繁、试管苗生根与移栽等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对未萌动枝条进行预处理能明显提高接种效率;WPM+ZEA 2.0 mg.L-1是接种茎段的适宜培养基,WPM+ZEA 1.0 mg.L-1是大量产生丛生芽的快繁培养基,1/2 WPM+IBA 2.0 mg.L-1+NAA 0.5 mg.L-1是生根的理想培养基;在温室中草炭、河砂和园土按1∶1∶1混合,经过硫粉调酸后是试管苗移栽的较好基质;移植到示范果园的试管苗长势旺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