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罗思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333-5334
[目的]研究台山地区土壤富硒来源,为资源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从成土母质和大气沉降上,对比分析了硒的含量。[结果]源岩中,上寒武系地层含硒量高,可达1.34 mg/kg;大气干沉降物中,硒年通量平均达285.18μg/(m2.年)。[结论]上寒武统水石组为该区的主要物质来源,而大气沉降为提供丰富物质补充。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究不同施硒浓度对5种作物的影响,了解不同作物的硒吸收及积累特性,为筛选适宜大规模种植的硒蛋白原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油菜、玉米、洋葱、番茄、绿豆分别代表不同科作物进行盆栽试验,以亚硒酸钠为硒源调控土壤基质中的施硒浓度分别达20、40、60、80 mg/kg,同时以不施硒的基质为对照组(CK),培育作物直至开花期,采收其地上部分并测定其硒含量、蛋白含量及蛋白中的硒含量,结合作物生物学产量计算硒积累量与蛋白中硒积累量,从而分析5种作物对硒的吸收与积累情况,并筛选出适合硒蛋白生产的最佳原料。[结果]玉米、洋葱、绿豆、番茄和油菜最佳施硒浓度分别为60、20、60、40、60 mg/kg。在最佳施硒浓度下玉米、洋葱、绿豆、番茄和油菜的蛋白中硒积累量表现为油菜>玉米>番茄>绿豆>洋葱。[结论]与玉米、洋葱、番茄和绿豆相比,油菜的蛋白含量与蛋白硒含量最高,是潜在优良的硒蛋白来源作物,且在施硒浓度为60 mg/kg时表现出最佳的集硒特性。  相似文献   

4.
5.
对成都市龙泉驿区土壤中含硒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龙泉驿区土壤中硒含量略低于我国土壤中平均自然含硒量,并且土壤环境硒水平不会造成硒中毒.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龙泉驿区土壤含硒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成都市龙泉驿区土壤中含硒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龙泉驿区土壤中硒含量略低于我国土壤中平均自然含硒量,并且土壤环境硒水平不会造成硒中毒.  相似文献   

7.
基于瑞安市27个乡镇34个主要农作物产地耕作层土壤中的全硒、水溶态硒、交换态硒和有机态硒含量分析数据,以及土壤基本性质的分析结果,对瑞安市农产地土壤硒含量、形态与分布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瑞安市主要农产地土壤全硒含量在0.22~1.21 mg/kg,平均含量0.48 mg/kg;水溶态硒含量在0.5~3.5μg/kg,占全硒含量的0.3%;交换态硒变化在2~8μg/kg,占全硒含量的0.8%;有机态硒分布范围为41~205μg/kg,占土壤全硒含量的23.8%。土壤硒含量、形态和分布与土壤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粘粒和有机质含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9.
土壤硒的荧光法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测定土壤中不同形态的硒,研究了土壤中不同形态硒的提取、荧光法测定的方法和条件.结果表明:淹水土壤有效态硒的最佳提取剂是KH2PO4,土壤样品的最佳消化液是HNO3-HClO4,建立了土壤不同形态硒的荧光系统分析方法,应用本法测定淹水土壤不同形态硒。  相似文献   

10.
土壤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以及各形态的生物活性、迁移特点是现阶段环境和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采集了9个硒含量不同的土壤样品及其上生长的茶树叶,使用标准方法分析了土壤中各形态硒和茶树叶硒含量,并采用统计学方法构建了土壤各形态硒与植物硒含量平衡模型。结果表明,离子结合态硒、腐植酸结合态硒、残渣态硒与植物硒含量具有正相关性,其中离子结合态硒对植物硒含量影响最大;强有机结合态硒与植物含硒量成负相关。模型设计比较简单,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提出,希望对探讨土壤各形态硒含量与植物硒含量的相互关系有益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台山市土壤硒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分布特征,发现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高,平均值达0.56 mg/kg。高硒主要分布在寒武系地层、侵入岩及第四系地层范围,且以有机态为主;在垂向上,土壤硒含量呈上高下低分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广西茶叶主产区茶园富硒情况、开发富硒茶和制订相关栽培技术规程,对广西凌云、乐业、桂平、昭平4个茶园土壤和茶叶含硒量进行调查。分析了影响富硒茶栽培的土壤含硒量、种植品种、土壤p H、有机质含量、采摘季节和等级等主要技术条件,提出了相应的富硒茶生产调控措施,并从外源施硒的方式和注意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土壤硒含量对小麦主要产量相关性状和硒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普冰151’‘西农黑大穗’‘周黑麦1号’为试验材料,紫阳高硒矿粉为硒源,采用盆栽试验,设置5种不同土壤硒含量,S0(0添加硒矿粉),S1、S2、S3、S4(土壤硒含量分别为4 mg·kg~(-1)、8 mg·kg~(-1)、12 mg·kg~(-1)和16 mg·kg~(-1))。结果表明:土壤中施加高硒矿粉对小麦分蘖数和穗长无显著影响;但在土壤硒含量S2和S3水平下‘西农黑大穗’的株高显著提高。土壤硒含量增加可显著提高小麦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随土壤硒含量的增加,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较S0均显著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土壤中施加高硒矿粉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粗蛋白含量,S2、S3和S4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S1水平。在土壤硒含量S1和S2水平下,3个小麦材料籽粒有机硒含量均达到富硒小麦标准(GB13105-1991),S2水平为最适宜种植富硒小麦的土壤硒含量。3个小麦材料的籽粒有机硒含量在S2水平下分别为0.258mg·kg~(-1)、0.288 mg·kg~(-1)和0.273mg·kg~(-1),籽粒硒转化率分别为82.958%、84.457%和82.979%,‘西农黑大穗’在3个材料中表现最高。表明土壤中施加一定量硒能有效提高小麦产量、籽粒粗蛋白含量和硒含量。  相似文献   

14.
土壤和植物硒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土壤硒是植物硒的直接来源,植物在自然界硒生态链转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植物硒是决定食物链硒水平的关键环节。综述了土壤和植物中的硒含量状况,对影响植物吸收硒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土壤和植物中硒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戈娜  许秀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73-19074
[目的]探讨野生佛茶以及不同浓度的纳米硒与机体抗氧化的关系。[方法]将2月龄雌性Wistar健康大鼠40只随机分为5个组,用各自受试物饲养30 d后,测定其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中剂量纳米硒茶组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野生佛茶组比较,低、中剂量纳米硒茶组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纳米硒茶可增强大鼠机体抗氧化损伤的能力,尤其是中剂量纳米硒茶组的抗氧化损伤能力更好。这一结果为今后各种纳米硒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土壤中硒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土壤中硒的赋存形态、生物可利用性,以及影响土壤硒生物可利用性的土壤理化性和植物本身的因素。提出了加强对土壤硒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机理及其在植物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开发富硒植物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人工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机硒,以探讨其对家蚕生长的影响及在蚕体内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的情况。结果表明:无机硒添加量在5mg/kg时,对蚕的生长没有影响,蚕有机硒含量为1.987mg/kg,是未添加硒的4.83倍;当添加量达到10mg/kg时对蚕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抑制,蚕有机硒含量为3.558mg/kg,是未添加硒的8.66倍;当添加量为15mg/kg时,蚕对无机硒毒性仍有一定的耐受力,蚕有机硒含量为4.997mg/kg,是未添加硒的12.16倍;当添加量达20mg/kg时,5龄蚕存活率为零。由此得出硒的最佳添加量为15mg/kg。  相似文献   

18.
叶面喷硒对稻米产量和含硒量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叶面喷硒对稻米产量和含硒量的影响,采取随机小区试验,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向水稻叶面喷施富硒叶面肥,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不同处理稻米的含硒量,同时计算小区稻米产量。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对于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没有影响,千粒重有小幅提升,但是显著提高了水稻结实率,从而有效提高了水稻产量,增产幅度在4.56%~11.43%之间。叶面喷施硒肥不仅对于水稻有一定程度增产作用,而且显著提高了稻米中硒含量,在齐穗期后7 天叶面喷施硒肥,对水稻增产作用和提高稻米中硒含量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马铃薯块茎在加工中微量元素硒的分布特性,为生产开发富硒马铃薯产品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选择高硒土壤中生产的马铃薯块茎,按传统工艺加工薯片和淀粉,测定加工产品和副产品含硒量,分析硒回收率和流失率。[结果]以蒸汽加热方式脱水加工薯片硒回收率较高,达到39.63%,比水煮脱水加工薯片高近5个百分点,但有超过60%的硒流失;加工的淀粉含硒量只有原料块茎鲜基含硒量的9%,淀粉加工硒回收率仅为13.91%。[结论]通过传统的加工工艺不可能生产出富硒马铃薯淀粉,加工富硒马铃薯薯片也有必要改进传统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