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PCR方法扩增了卡氏住白细胞虫rDNA的ITS 2及部分 5 .8S和 2 8S序列 (ITS2 +) ,并对该序列进行了克隆和测序。采用巨型裂殖体为材料 ,并根据SaccharomycescerevisiaerDNA中的 5 .8S、2 8S保守序列所设计的通用引物ITS3、ITS4 ,进行了虫体ITS2 +的PCR扩增 ,将所扩增片段纯化后成功地克隆于 pGEM Teasy和PMD18 T载体的T T窗口。经双向自动测序显示 ,该ITS2 +片段的大小为 2 70bp ;经NCBIBlast联机检索 ,结果显示 ,所扩片段中 5 .8S序列与S .cerevisiae的 5 .8S序列有部分相同 ,而ITS 2序列为虫体所特有 ;同时经wDNA SIS软件分析 ,显示该ITS 2序列与S .cerevisiae间同源性相对较远 ,而与柔嫩艾美耳球虫间同源性相对较近 ,故而本试验中所测序列为卡氏住白细胞虫的ITS 2特有序列。 相似文献
2.
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是由卡氏住白细胞虫(Leu-corytozooncaulleryi)引起的一种细胞内寄生性原虫病。1909年,Matins和Legar首先在越南北部发现本病。1980年,张泽纪在广州地区分离出L.caulleryi病原体,并证实了该病在中国大陆的存在。目前,本病广泛流行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我国包括台湾省在内的20多个省市先后报道了本病。由于它严重影响产蛋率和增重效果,并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应引起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1生活史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的生活史包括三个阶段: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其中,裂殖… 相似文献
3.
4.
5.
鸡住白细胞虫病病原体以卡氏住白细胞虫为主,是一种侵害血液、肌肉与内脏器官的原虫性寄生虫病。1.流行病学住白细胞原虫在鸡体内进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在蠓等吸血昆虫体内形成生殖性孢子小体。它的生活史是鸡→蠓→鸡。 相似文献
6.
对邯郸地区7个县鸡群的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进行了调查,并开展了临床诊治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邯郸地区鸡群中鸡住白细胞虫病的感染率为60%~90%.而1997年则为35%~100%。各个县鸡群的感染率有较大的差异.用磺胺类药物,呋喃类药物,及抗原虫的克球粉,血虫净以及中药原虫清散均有较好效果,一般都能在3 d 内清除症状,使鸡群逐渐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7.
8.
9.
鸡住白细胞虫病的病原是血变科住白细胞虫属的原虫,以卡氏住白细胞虫为主,是一种侵害血液、肌肉与内脏器官的原虫性寄生虫病。本病在秋季多发,主要临床症状为咯血、排出绿便、冠与肉髯苍白和呼吸困难、发育迟缓、产蛋率下降等。一、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0.
<正>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又叫鸡白冠病。它是由寄生原虫引起的以拉绿色稀粪、鸡冠苍白、咯血等为主要症状,内脏器官组织和肌肉组织广泛性出血为特征的一种血液原虫病。本病的传播媒介是库蠓,俗称"墨蚊",一般气温在20℃以上时,库蠓繁殖快,活动力强,本病流行也随之严重起来。因此本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各地的流行季节随气候的差异有很大的不同。桂南地区多发生于4~10月,而最严重发病期见于5~8月,最高峰在5 相似文献
11.
The second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2) of Leucocytozoon eaulleryi was amplified byPCR using a pair of conserved primers and cloned into the T-T windows of plasmid pGEM-T easy vector. Theinserts were successfully sequenced an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ITS-2 plus flanking sequence (ITS2-+-) wascomposed of 270 nucleotides, and the ITS-2 was 113 bp in length. The ITS-2 of L. eaulleryi was analysed byNCBI Blast, and the degree of homology of the ITS-2 of L. caulleryi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Eimeriatenella, Candida tropicalis and Saccharomyces kluyveri and others by wDNA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ITS-2 of L. caulleryi is characteristic and has the greatest similarity with E. tenella (21.2%).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蓝灰团网菌(Arcyria nigellaEmoto)的分子系统学的关系,对基物湿室培养获得的标本进行了rDNA的提取及ITS序列的扩增。首次通过玻璃棒研磨的方法对蓝灰团网菌DNA进行了提取,并得到了高质量的DNA。采用ITS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了序列长度为587bp的rDNA片段,并在Genbank上进行了注册,登陆号为HM101140。同时,将该序列与大粉瘤菌(Lycogala flavofuscum)的相应序列(Genbank登陆号为AY743240)进行了比对,其序列同源性为70.6%。 相似文献
13.
有齿食道口线虫ITS及5.8S DNA片段的PCR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PCR方法以保守引物NC5及NC2扩增了从广东阳江地区猪体分离的食道口线虫rDNA 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8S序列。将PCR扩增出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用PCR技术及酶切鉴定阳性菌落,对阳性菌落质粒DNA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片段大小为828 bp,包含部分的18S、28S及全部的ITS-1(362 bp)、5.8S(153 bp)及ITS-2(217 bp)序列。序列比较表明,该食道口线虫为有齿食道口线虫。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中国猪有齿食道口线虫的ITS及5.8S序列,为食道口线虫的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用12S 1对引物对筒菌Tubifera ferruginosa(Batsch)rDNA进行扩增,并对其片断进行了克隆测序,序列长度为315 bp。 相似文献
15.
参考genebank已发表的IBV纤突蛋白S2基因序列,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黑龙江肾型分离株Mg/Mk和K进行RT-PCR扩增,将扩增后得到的PCR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并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显示:S2基因的核苷酸全长为1884bp,编码一条由62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与网上报道的相一致。地方分离株Mg株、Mk株、K株分别和标准株T株比较,其同源性分别为92.3%、94.7%和94.2%。而Mg和Mk株的同源性为97.2%,Mg和K株的同源性为96.7%,Mk和K株的同源性为99.5%。说明地方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和T株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高邮麻鸭白细胞介素-2(CIL-2)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方法]以高邮麻鸭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的总RNA为模板,根据已发表的鸭IL-2基因cDNA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应用两步RT-PCR技术扩增出IL-2基因的特异性片段。将扩增片段插入pGEM-T-easy载体,并进行测序分析和结果验证。[结果]阳性克隆所含插入片段的DNA序列全长为433bp,与预期大小一致,含有1个423bp大小的开放性阅读框,共编码141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N端21个氨基酸形成信号肽,成熟蛋白为120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13.66kD,含1个糖基化位点。该序列与绿头鸭、绍兴鸭、固始鸭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9.8%,与广州白鸭的同源性为99.3%,存在少量核苷酸差异。[结论]高邮麻鸭IL-2编码区基因相对高度保守,为其用于临床疾病治疗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吉林省流行的猪附红细胞体基因序列,根据发表的猪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长度约为541 bp的基因片段,并成功地将该基因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将经Not Ⅰ酶切鉴定和PCR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进行测序,与发表的附红细胞体基因序列进行比较,试验所获得的核苷酸序列与猪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非常相近,同源性为97.8%~100%,从而证明吉林省所流行的猪附红细胞体属于16S rRNA基因群. 相似文献
18.
采用CTAB法对基物培养获得的香蒲拟发网菌(Stemonitopsis typhina(Wiggers))进行总DNA提取,并用引物对其12S rDNA片段进行扩增,扩增产物序列长度为376 bp,探讨了香蒲拟发网菌的分子系统学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YU Gaobo WU Fengzhi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China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英文版)》2011,18(1):25-32
In order to optimiz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amplification of the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 rDNA region from fungi found in black soil in North China,an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L16(45)] was used to evaluate five factors(template,Mg2+,dNTP,Taq DNA polymerase,and primer) from four levels.Subsequently,the optimal annealing temperature,annealing time,extension time and cycle numbers were evalu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ized PCR solution for amplification of ITS region comprised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