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瑶  杨赛  谢云  陈五岭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67-17568,17574
[目的]筛选对梨黑星病病原茵具有一定拮抗能力的菌株以及适合农业生产的喷雾防治方法和喷洒浓度.[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对从梨根际土壤、牦牛粪、蚯蚓粪等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多株细菌进行初筛和复筛,并对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了大田防治试验.[结果]初筛和复筛结果显示,FJ1是所有菌株发酵液中对梨黑星病病原茵抑制效果最强的菌株,抑菌率为65.3%.大田试验表明,喷雾防治较灌根防治更能有效提高砀山酥梨果实健康率.[结论]稀释的FJ1发酵液能够维持较好防效,节省防治成本,可望用于开发绿色、高效、安全的梨黑星病生物防治新型微生物杀菌剂.  相似文献   

2.
罗伦隐球酵母对葡萄采后病害的拮抗效果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罗伦隐球酵母菌 [Cryptococcuslaurentii (Kuffer .)Skinner]是从苹果果实表面分离筛选获得的一种广谱抗性的拮抗菌。通过对该拮抗菌对葡萄 (VitisL .)采后由于机械伤引起的自然发病的抑制效果研究表明 ,C .lau rentii能有效抑制葡萄采后伤口引起的自然发病率 ,其拮抗效果与拮抗菌的使用浓度成正比。外加钙离子对拮抗菌的抑病效果没有明显作用 ,而外加一定浓度的NYDB营养液能提高该拮抗菌在伤口处的菌群数量 ,大幅度增加其抑病效果。同时 ,在NYDB营养成分中 ,以酵母浸粉对增强拮抗菌抑病效果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3.
以拮抗酵母菌膜醭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aefaciens)和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B)装液量对其生长的影响以及其体外对柑桔指状青霉菌(Penicillium digitatum)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培养时间、PDB装液量对2种拮抗菌生长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PDB装液量;汉逊德巴利酵母的生长速度比膜醭毕赤酵母快;拮抗菌对指状青霉菌的抑菌效果与其浓度有关,随着拮  相似文献   

4.
从龙眼果皮中分离获得的2株拮抗细菌和3株拮抗酵母菌对10种常见的病害病原真菌进行了室内抑菌谱测定及对香蕉的采后病害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室内抑菌谱测定时,拮抗细菌AP-01拮抗活性最强,对所有病原菌菌株的平均抑制率达到了66.13%,其次是拮抗酵母BP-7,BP-10和BP-12,对所有病原菌菌株的平均抑制率分别达到41.30%,40.96%和42.37%。拮抗酵母BP-7对香蕉采后炭疽病的控制效果最好,相对防效达到68.9%,但所有拮抗菌株对香蕉轴腐病的防效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对棉花黄萎病菌有拮抗效果的酵母菌株,以230株酵母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琼脂块法进行筛选,并利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26S r 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6株拮抗酵母菌(ZHB39、19-10、F3、S4B2-13、T1、MLY1)随着黄萎病菌孢子浓度的降低,其抑菌活性增加,当黄萎病菌孢子浓度为104cfu/mL时,拮抗酵母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大,分别为12.50、13.83、16.33、25.17、21.83、11.17 mm,均具有较好的抑菌能力。6株拮抗酵母菌株分别被鉴定为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Kazachstania sp.、美极梅奇酵母、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Barnettozyma californica。  相似文献   

6.
木霉菌对土传病害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采自宁夏14个市、县的170份土样及其它材料进行分离,得到96个木霉茵株,采用形态分类方法鉴定出9种木霉菌以及2种未知名菌种,竞争及对峙培养结果表明:11种木霉菌对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豌豆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 f.sp.pisi)和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中哈茨木霉、黄绿木霉、康氏木霉、绿色木霉、拟康氏木霉和待鉴定种T.sp2)对3种病原菌的竞争作用及抑菌作用均很显著,其生长速度比病原茵平均快1.5~12.8倍;在对峙培养中拮抗系数达Ⅰ~Ⅲ.抑茵率高达84.85%;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木霉菌丝缠绕病原茵茵丝生长,致使其茵丝发生断裂、消解等现象.  相似文献   

7.
假丝酵母对柑橘采后绿霉病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柑橘果实分离的假丝酵母Candidaspecis CWW-4菌株对贮藏柑橘绿霉病菌有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拮抗酵母菌生防效果与病原菌和绿霉菌的浓度以及接种时间有关,在25℃下当接种绿霉菌浓度为1×104个/mL时,1×108cfu/mL拮抗酵母能较好的抑制绿霉病的发生。假丝酵母先于病原菌24 h接种,5 d后可完全抑制绿霉病的发生。在4℃和25℃下,拮抗酵母菌接种1 d以后可在果实的伤口处快速繁殖,伤口处无论是否接种病原菌其数量都分别增加20倍和60倍以上。采用不同的处理液处理果实,发现假丝酵母悬浮液和培养原液对绿霉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培养滤液和热杀死液抑制效果差。25℃离体条件下,1×108cfu/mL假丝酵母悬浮液24 h能完全抑制绿霉菌孢子的萌发,培养滤液和热杀死液无抑制效果。NYDB1所含各组分的营养液都不同程度的降低假丝酵母对绿霉病菌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假丝酵母Candidaspecis CWW-4菌株对柑橘绿霉病有很好的防治潜力,其抑制机制可能与营养竞争有关。  相似文献   

8.
王友升  田世平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2):2811-2820
 【目的】研究酵母拮抗菌Cryptococcus laurentii,病原菌Monilinia fructicola与甜樱桃果实在接种伤口处的互作效应。【方法】在‘先锋’甜樱桃果实伤口处分别单独接种病原菌、酵母拮抗菌以及病原菌与酵母拮抗菌共同接种,分析不同处理体系下果实的发病、酵母拮抗菌的生长动态、果实的脂质过氧化以及氧化酶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酵母拮抗菌C. laurentii在25和1℃下均能有效抑制甜樱桃果实褐腐病M. fructicola发生。病原菌M. fructicola在接种初期刺激拮抗菌生长,而后期则抑制拮抗菌。单独接种病原菌M. fructicola或同时接种拮抗菌和病原菌均能诱导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并加速脂质过氧化作用。病原菌M. fructicola侵染甜樱桃果实发病后特异诱导多酚氧化酶(PPO)同工酶新酶带出现;而拮抗菌C. laurentii对甜樱桃果实的抗氧化酶体系、脂质过氧化程度以及PPO同工酶谱的作用效果相对较弱。【结论】在酵母拮抗菌C. laurentii、病原菌M. fructicola与甜樱桃果实的相互作用中,甜樱桃果实褐腐病病害发生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M. fructicola刺激拮抗菌的生长并诱导果实抗性相关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9.
季也蒙毕赤酵母对采后草莓病害控制及冷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季也蒙毕赤酵母(Pichia guilliermondii)作为拮抗菌处理采后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esne.'Toyonoga'),测定不同浓度酵母菌悬液对采后草莓果实灰霉病害的抑制效果,以及菌悬液对草莓果实冷藏(2 ℃、RH 90%~95%)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季也蒙毕赤酵母能显著抑制草莓灰霉病病斑的扩展,且菌悬液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菌悬液浓度为5×109 CFU·mL-1时,病斑直径比对照小34.0%.拮抗菌悬液处理对果实呼吸强度影响很小,但可以保持果实的光泽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显著减小失重率,维持果实硬度,延长果实的贮藏寿命.季也蒙毕赤酵母菌悬液处理显著提高了草莓的冷藏品质.  相似文献   

10.
Trichoderma spp.对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Trichoderma属3个菌株与樟子松枯梢病茵(sphaerop sissapinea)对峙培养试验的结果表明:Trichoderma virideI.Trichoderma viride2及Trichoderma harzianum对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茵都有抑制效果,其中Tri—choderma viride2对病原茵的相对抑制效果最好,且其相对抑制效果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长,在40h达到最高,为73.55。Trichoderma viridel和Trichoderma harzianum对病原茵的相对抑制效果在16h达到最高,分别为4.86及2.59。  相似文献   

11.
童志丹  易有金  柏连阳  胡瞬  王秀  温尤  纪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42-10243
几丁质酶作为一种用于生物防治的天然溶菌酶类,具有抑真菌效果好、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对几丁质酶概况、防治果蔬采后病害效果、作用机理及应用途径进行综述,分析讨论了目前几丁质酶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12.
柑橘溃疡病土壤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效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具有生防潜力的柑橘溃疡病拮抗菌,从湖南省不同地区采集了16个土壤样品,经分离、纯化、筛选获得3株拮抗效果突出的菌株,其中CLT3为链霉菌属,CLH2为假单胞菌属,CZR1为伯克氏菌属;拮抗菌室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个菌株的防效基本都在50%以上,其中CLT3的防效最佳,达到83.85%。这说明3株拮抗菌对于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有一定的作用,并显现出较大的开发潜能。  相似文献   

13.
以生防菌TY-1以及新型农药50%凯泽悬浮剂为供试药剂,于黄瓜白粉病发生初期进行了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生防菌TY-1能降低黄瓜白粉病的发病率,防治效果达62.79%,仅次于50%凯泽悬浮剂1 200倍液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鉴定生防菌株TC35,评价其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克隆gyr B基因序列鉴定生防菌种类,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抑菌谱,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研究其防治效果。[结果]生防菌TC35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与辣椒疫霉的抑菌带为22 mm,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为84.3%~92.1%。[结论]多粘类芽孢杆菌TC35发酵液对辣椒疫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应用于辣椒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AG-3)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是马铃薯生产中重要的土传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利用微生物杀菌剂防治马铃薯黑痣病是环境友好、切实可行的措施之一。本研究旨在获得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细菌并明确其防病作用方式,为生防细菌发酵工艺的优化、微生物杀菌剂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峙培养法和温室盆栽试验筛选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细菌,通过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16S rDNA序列以及gyrAgyrBrpoBrpoC多基因序列分析对生防细菌进行分类鉴定。通过盆栽试验比较生防细菌菌株发酵液、无菌体上清液和菌体悬浮液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脂肽提取物进行分离,通过抑菌活性测定结合质谱(UPLC-Triple TOF-MS/MS)技术鉴定生防细菌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测定马铃薯根际黑痣病菌的DNA拷贝数。【结果】通过对2 106株细菌进行筛选,获得3株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细菌,其中HMB33604菌株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较高,达到52.9%。通过生理生化及多基因序列比对,将HMB33604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发酵液和上清液对马铃薯黑痣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2.2%和66.4%,而菌体悬浮液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仅为16.9%,证明该菌株主要通过产生抑菌活性物质而起到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作用。HMB33604菌株可以产生泛革素(fengycin)、伊枯草菌素A(iturin A)和表面活性素(surfactin),抑菌试验证明泛革素和伊枯草菌素是HMB33604菌株产生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这两种脂肽类抗生素能够显著抑制黑痣病菌的生长,并且造成菌丝畸形。菌株发酵液和无菌体上清液均显著降低马铃薯根际黑痣病菌的DNA拷贝数,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60.3%和64.0%;而菌体悬浮液处理后根际黑痣病菌的DNA拷贝数仅降低10.3%。【结论】获得一株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HMB33604,该菌株主要通过产生抑菌活性物质而发挥生防作用。泛革素和伊枯草菌素是HMB33604菌株产生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泛革素和伊枯草菌素不仅造成黑痣病菌菌丝畸形,还可显著降低马铃薯根际黑痣病菌的数量,从而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  相似文献   

16.
巩文峰  岳海梅  旺姆  马青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741-2744
在in vivo和in vitro条件下测试了酵母菌3SJ对青霉菌(Penicillium expansum)、友霉菌(Botrytis cinerea)和炭疽菌(Colletotrichum)3种苹果采后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20℃下,酵母菌3SJ对青霉菌和灰霉菌抑制效果较好,对炭疽菌的防治效果稍差.在苹果伤口接种酵母菌孢子悬浮液能有效抑制苹果的腐烂,而上清过滤液和灭菌液不能抑制苹果的腐烂,说明酵母菌3SJ的作用机制主要是营养竞争.在4℃低温条件下,酵母菌3SJ可以在苹果伤口上存活30d以上,且数量增加,其耐低温性为酵母菌在果品低温冷藏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对19种桑树品种进行苗期抗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sp.)测定,结果显示,粤桑C20表现免疫,粤桑C8、粤桑87和粤桑44表现高抗,粤桑85、粤桑C10、粤桑C21、粤桑C19、粤桑C15、粤桑C121和粤桑C43表现中抗,粤桑51、粤桑119、粤桑110、粤桑C45和塘10×109表现中感,粤桑84、粤桑120和283×抗10表现高感.对桑树根结线虫病进行室内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inus)和5%毒死蜱粉剂对桑树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75%和70%,其次为生防细菌侧孢短芽孢杆菌(Bacillusfalciparum),防效为50%.研究结果为开展田间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球毛壳DN35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生防效果,为该菌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植物内生真菌球毛壳(Chaetomiumglobosum)ND35为供试菌株,在温室和大田条件下测定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对5种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ND35对杨树侧根和胸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接种ND35能诱导杨树对腐烂病菌和叶锈病菌产生抗性;也能诱导番茄和菜豆对灰霉病菌产生系统抗病性;还可有效防治菜豆立枯病。[结论]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引起的诱导系统抗病性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球毛壳ND35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生防效果,为该菌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植物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为供试菌株,病原菌有杨树腐烂病菌、立枯丝核菌、番茄灰霉菌。(a)调查球毛壳ND35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扦插杨树枝条时,设2个处理:①接种10g长有球毛壳ND35的麦粒培养基;②接种10g无球毛壳ND35的麦粒培养基为对照。出芽后,测量杨树高度、1.3m处的胸径,同时调查侧根(d≥8mm)数量。(b)大田试验测定球毛壳ND35对杨树腐烂病的拮抗作用。采用烫伤接种的方法,在主干距地面高50cm和100cm(约树干的1/3和2/3)处先用火烫伤树皮,再接种含病原菌菌丝体的PDA菌饼。在随后的1个多月统计发病情况,以29d后发病的为0级,26~28d发病的为1级,23~25d发病的为2级,20~22d发病的为3级,19d之内发病的为4级。分级计数,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和拮抗效果。(c)大田试验调查球毛壳ND35对杨树叶锈病的拮抗作用。在杨树1.3、1.7、2.1m处分别调查2个处理组杨树叶片正面(冬孢子堆)及背面(夏孢子堆)的发病情况,在发病杨树上,根据同一高度叶正面和叶背面的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比例确定分级标准:没有发病为0级、0~20%为1级、20%~40%为2级、40%~60%为3级、〉60%为4级。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和拮抗效果。(d)温室试验测定球毛壳ND35对灰霉病的诱导抗病作用。将菜豆、番茄分别分为2个处理:①接种拮抗菌ND35;②不接种ND35。分别测量病斑长短直径,计算病斑面积。(e)温室测定ND35对菜豆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处理组:播种时接种内生菌球毛壳ND35,同时接种立枯丝核菌;对照组:播种时只接种立枯丝核菌。在接种10d后观察发病情况,根据病斑直径占茎基周长的比例确定分级标准:没有发病的植株为0级,〈25%为1级、25%~50%为2级、50%~75%为3级、〉75%为4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结果]球毛壳ND35在植物体内定殖后能促进杨树根系和胸径的生长,使植株粗壮,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接种球毛壳ND35能诱导杨树对腐烂病菌和叶锈病菌产生较好的拮抗效果;也能够诱导番茄和菜豆对灰霉病菌产生抗病性,诱导抗性效果分别达58.85%和35.65%;还可有效防治菜豆立枯病,防治效果达50.9%。[结论]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引起的诱导系统抗病性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