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马莲河流域干燥度变化特征。[方法]利用马莲河流域7个气象站1961—2015年地面观测资料,根据Holdridge生命地带模型对近55年来马莲河流域的干燥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近55年来马莲河流域内可能蒸散率(PER)以0.01~0.07/10 a的趋势上升,地区差异明显。马莲河流域PER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最大值,比20世纪60年代平均增大了0.36,为干旱最频繁发生时段。马莲河流域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幅为1.3~13.9 mm/10 a,其中上中游降水量减少最为明显;年生物温度升高,增加趋势为0.13~0.29℃/10 a,下游地区年生物温度升高最为明显。[结论]马莲河流域出现了明显的暖干化趋势,对农业生产、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将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4.
<正> 1 前言 保康县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是个山区县,在1998年汛期,气候异常,暴雨不断,连续7次遭受洪涝灾害袭击。农作物受灾面积1.1万hm~2,倒塌民房1035间,冲毁河堤19.7km,渠道21.8km,毁坏干线公路123km,直接经济损失7000万元。 相似文献
5.
2012年8月3—4日,大洋河发生流域性特大暴雨洪水,其下游沙里寨水文站发生自1961年以来的最高洪水位。该文从暴雨成因及特征、洪水组成及洪水特征值等方面对此次暴雨洪水进行了分析,以为今后大洋河流域的洪水预测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没有考古洪水,靠外延P-Ⅲ型频率曲线推求三峡工程稀遇设计洪水就非常困难。针对此问题,本研究提出了X-Ⅲ1型乘法频率曲线的原理、方法和算例,其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好的算法贵在信息利用,无论有无考古洪水,实测洪水系列在洪水频率分析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8.
采用皮尔逊Ⅲ型理论频率曲线的计算方法,分析特大洪水在推求设计洪水中的作用,说明了搞好历史洪水调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10.
8.3洪水是汤河流域有资料记载以来最大的洪水过程,降雨量大且集中,是汤河流域宝贵的洪水资料。在预报作业时,产汇流精度均偏低,为了提高水库将来预报精度,有必要对产流和汇流方案作进一步的修订和补充,增补新的单位线,完善汤河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蓄滞洪区中的工程设计及防洪影响评价方法。[方法]以二维非恒定流基本控制方程为理论基础,采用有限体积法,建立洪水演进数学模型。根据蓄滞洪区内不同地形条件及洪水调度方案,以相应的水动力学方法,对模型区域的通量、蓄水量和洪水实时淹没水位进行计算,并考虑了公路建设中路基体积、涵洞尺度、取土方量对蓄滞洪区洪水演进的影响。[结果]对建立的洪水演进数学模型用小清河蓄滞洪区的历史洪水淹没资料进行验证,模拟了自然滞洪和分区滞洪2种情况下的洪水淹没过程,模拟结果与历史统计淹没范围基本吻合。[结论]该研究为蓄滞洪区中的工程建设和防洪影响评价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森林水文学、陆地水文学及3S技术原理与方法,基于遥感影像NDVI指数与水文学模型参数的关联,构建森林植被覆盖率与洪水淹没耦合关系模型,计算了现状和高植被覆盖率情景下潖江滞洪区可能出现的洪水灾害.当潖江口分洪百年一遇洪水时,70%植被覆盖率情景与现状条件相比,淹没面积减少32.8%,农业损失减少40%,固定资产投资减... 相似文献
13.
淮河流域洪水灾害频繁,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洪水可能带来的损失逐年增加,国家防洪与救灾的压力与日俱增。行蓄洪区逐渐成为其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淮河防洪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淮河流域实施行蓄洪区运用补偿政策,以期对居民因洪水产生的损失进行补偿,但这一政策存在国家财政负担严重、居民风险意识淡薄等诸多弊端。洪水保险作为一项重要的防洪非工程措施,是洪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亟需对洪水保险进行研究并在行蓄洪区及周边受益地区逐步推行洪水保险制度。本文从淮河流域洪水保险制度实施的必要性及难以开展的原因入手,进而提出了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建立洪水保险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选取我国31个省市2000-2009年的水灾受灾面积、水灾成灾面积、旱灾受灾面积和旱灾成灾面积4个变量,基于统计学的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农业所遭受的水灾和旱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2000-2008年,水灾受灾面积与旱灾受灾面积、水灾成灾面积与旱灾成灾面积的相关性都很小,但在2009年两者的相关系数变大;在2000-2009年,我国各类区域水灾受灾面积从波动较大向波动较小的趋势变化,但各类区域旱灾受灾面积从波动较小向波动较大的趋势变化,而且旱灾受灾面积有增大的趋势。针对所得结论提出了应加强对我国水灾和旱灾相关性研究、加强对水灾和旱灾区域生态的监控以及增加对农业灌溉设施投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的矿产分布情况、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和地下水分布特征等资料,分析了该区主要地质灾害的特点和成因。结果表明,该流域南部山区主要地质灾害以地面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等为主,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开采矿山以及不稳定地质结构和软弱岩性在强降水等触发作用下形成的;北部民勤主要地质灾害以荒漠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等为主,主要原因是该区三面被沙漠包围,沙化区面积和沙层厚度较大,地下水埋深浅、矿化度高,沙尘暴频繁,自然植被遭到破坏,超量开采地下水,利用高矿化度水灌溉等,并根据不同灾害形成机制和特点,提出了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51~2004年江淮流域91个测站汛期(5~9月)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阈值分析方法来确定强降水的阈值,对强降水阈值和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淮流域中西部地区强降水阈值总体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东部地区呈南高-中低-北高的分布特征;54年间江淮流域有4个年际变化突出的区域;强降水日数总体上呈南高北低的趋势,且54年的年际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农业旱涝灾害协同防治体制创新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基于对中国农业旱涝灾害风险演变趋势的历史考察,透视中国农业旱涝防治措施失灵的现实;通过对农业旱涝防治措施失灵的制度成因分析,指出现行农业旱涝灾害防治制度造成了灾害防治行为分散、防灾投入短缺、农业脆弱性加大等问题,进而导致农业旱涝灾害成灾率居高不下;提出中国应从农业旱涝灾害防治组织体系、灾害防治投入激励机制、防灾协商机制、灾害响应体系等方面,健全农业旱涝灾害协同防治体制,为提高农业灾害防治行为的协同性与有效性提供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