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北地区沙尘暴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9  
沙尘暴天气是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乃至半湿润地区天气现象,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乃至人们生命财产和身体健康具有相当的危害,西北地区是沙尘暴的重灾区,自50年代以来强和特强沙尘暴频次有增多的趋势;且集中出现在甘肃北部至内蒙中部,宁夏,新疆东部至甘肃北部,新疆吐鲁番盆地等地区,究其原因,受气候、下垫面,水源、社会等诸多因素影响,针对西北地区沙尘暴灾害的特点,分布和成因,作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调查并统计了全盟8个站40年资料,研究分析了兴安盟沙尘暴天气的气候统计特征,讨论了其时空分布特征的气候成因,剖析了风沙灾害机理,提出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东部群发性强沙尘暴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沙尘暴发生规律的研究中存在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现实中,我们很难用状态方程对其进行精确的描述。利用风险分析方法,对沙尘暴的发生规律进行不确定性意义下的量化分析,可以得到有用的知识。本文建立了基于直方图统计方法的强沙尘暴风险估计模型,是区别于传统沙尘暴研究方法的一种探索。利用1954-2001年的沙尘暴记录,对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群发性强沙尘暴年内发生风险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地区群发性强沙尘暴每年出现的风险值为0.8541,而年内出现次数大于8次的可能性几乎为0,群发性强沙尘暴在该地区每年平均出现2次,研究结果对研究地区强沙尘暴的认识和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和南部沙尘暴的形成及危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沙尘暴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种气象灾害 ,我国的西北地区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区 ,新疆又以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南部频次最多 ,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大。盆地南缘的和田地区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 3 -6月 ,西缘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 4-6月 ,多年发生频次一般为每年1 0 -3 0次 ,多则达到每年 3 5次。塔里木盆地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如此之高 ,主要该地区有沙尘暴形成的气象条件 ,下垫面条件和环流条件。在新疆沙尘暴的危害是巨大的 ,如何减少其危害 ,改善塔里木盆地地区的生存环境 ,是我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东北西部沙尘暴灾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东北西部地区地处半干旱生态脆弱带,是我国主要的农牧交错地区,近几十年来,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生态环境退化严重,主要表现在大范围的草原退化和沙漠化扩展,湿地萎缩。文中利用考察成果和文献资料分析了东北西部地区近年来沙尘暴灾害性天气的发生规律,提出了比较可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春季沙尘暴地面加热场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 NCEP/NCAR1 958-2 0 0 0年月平均全球再分析网格点资料 ,对西北地区春季典型沙尘暴年和典型非沙尘暴年的感热通量场、潜热通量场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 ,找出了感热和潜热通量场与沙尘暴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 ,春季典型沙尘暴年中沙尘暴发生区上游和西北区东侧是影响沙尘暴发生的关键区。西北地区春季典型沙尘暴年上游区为热汇区 ,沙尘暴发生区主要为热源区。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春季沙尘暴的区域性时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应用方差极大准则下的正交旋转因子分析(REOF),对我国西北地区近46a(1960-2005年)春季沙尘暴日数资料序列进行客观分区,并采用11年滑动平均方法和morlet小波对其各区区域性时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春季沙尘暴可划分为5区,它们是河套区、南疆区、高原区、河西区和北疆区。2)西北各区的春季沙尘暴日数自1960年以来有下降趋势,南疆区下降趋势最快,北疆区下降趋势较缓,其它三区数值接近,且夹与上述两区之间。3)在年代际变化方面,南疆区下降趋势明显,各年代也呈现下降趋势。河套区和河西区沙尘暴从60年代开始有增加,分别在70年代初和70年代末达到峰值,然后转而下降。除南疆区以外的其它4个区春季沙尘暴日数较少,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在90年代中期开始有所回升,到21世纪初又呈现下降趋势。4)在年际变化方面,利用小波分析方法清晰分析出西北各区域春季沙尘暴日数的年际变化,对小波功率谱进行90%的信度检验,提高小波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得出了各区周期主要集中在2~3a和4~8a周期尺度上。  相似文献   

8.
我国沙尘暴形成机制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沙尘暴是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土地上的一种自然灾害,其形成机制是气候干旱;土地基质稳定性差;起沙大风多;地表植被覆盖度低和人类不合理生产生活活动。沙尘暴防治必须走综合防治路线,建立起5个配套的防治体系,即沙尘暴防治技术体系、沙产业发展体系、科技保障体系、法律法规体系和社会化融资体系,能实现有效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9.
烟粉虱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烟粉虱的危害情况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自治区沙尘暴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国家气象局的48个基本气象站沙尘暴及相关资料分析得出,影响内蒙古自治区沙尘暴的因素,不仅有风速、大风持续时间与频率等动力因素,亦有物质组成(颗粒)、植被盖度、土壤含水量等下垫面因素。沙尘暴并非单一天气现象,而是天地碰撞的产物,人可通过干扰"地"而影响沙尘暴。文中提出一些观点可为研究区域沙尘暴成因,科学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西北干旱区土壤的生态特征与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详实的资料,分析了干旱区主要土壤类型、分布及其生态意义,土壤的理化性状、养分特征以及在盐碱化、沙化和灌耕条件下的变化,并论证了这种变化在生态功能上的影响。其结果表明:①干旱土壤分布具明显空间垂直地带性及径向分布规律。极端干旱条件下的暖温带棕漠土的生态功能最差,其他土壤的生态功能排序依次为灰棕漠土< 灰漠土< 灰钙土(棕钙土)< 灌耕土< 草甸土类;②土壤生态性能在灌耕,风沙及盐碱化条件下发生显著变化,耕灌条件下使高生态性能的土壤逐渐退化而低生态性能土壤有所改善;盐碱化和风沙化的结果使土壤贫瘠化和粗质化,生态性能严重退化;干旱区平原土壤的生态特征与变化规律决定了其具有潜在荒漠化倾向。对干旱区土壤和生态特性及其变化的认识,是干旱区水土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北地区的小冰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考察、地衣测年、树轮资料、冰岩芯资料、文史资料、及有关公式推算等,对天山和祁连山小冰期的年代、气候、冰川及地表迳流等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同北半球其它地区进行了对比,初步总结了中国西北地区小冰期的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13.
河北丰宁坝上的治沙造林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河北丰宁坝上的自然环境特征,探讨了该地区的治沙与造林措施,以及适于该地区的造林树种选择,防护林体系的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沙地农业开发利用,去除原有的植被,扰动了土体。在最初几年,土壤风蚀量不仅没有降低,而且明显增加。本文就产生土壤风蚀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新开辟沙地的风蚀季相,以及高坑旱作型,灌溉型,流沙型,低温型土壤风蚀年际变化,进行了土壤风蚀量,风沙流结构的研究,对开发早期的不同类型的土壤风蚀,提出了不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宁夏土地沙质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宁夏土地沙质荒漠化的现状、形势、防治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因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而导致的宁夏土地沙质荒漠化是影响其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对此,提出了进一步搞好土地沙质荒漠化防治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西北干旱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及总水资源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表水与地下水同出一源,地表水与地下水多次转化是我国干旱区水资源的主要特点,因此研究干旱区总水资源计算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有重要实践意义。根据估算,干旱区总水资源量为1040.4×108m3/a,由于干旱区地表水与地下水,从山区至平原不断转化,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总量之和,扣除总重复量,才是真实总水资源。  相似文献   

17.
大西北自然灾害及其对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近40年来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灾害统计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地自然灾害产生的地理背景、灾害类型、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减灾对策作了概括和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环境与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由于生态环境恶化,经济结构不善,西北经济的发展必须注意与环境协调,资源开发必须与生态经济平衡。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发挥人才优势。欧亚大陆的贯通给西北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要发挥资源优势,由资源型向资源加工型经济转变。  相似文献   

19.
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系统与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以水为纽带构成一个完整的山地——绿洲——荒漠水循环系统,系统内水资源、生态环境及其两者之间相互关联。人类经济活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已影响到内陆水文状态并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要考虑系统的相互联系,以流域为单元,加强水资源的统筹调配和高效利用;强化科学管理和保护,促进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国沙漠地区沙丘石英砂的表面结构特征,通过实际观察和分析,较系统地将其分为搬运介质机械作用特征、化学溶解——沉淀作用特征和不同时期不同沉积环境所形成的复合特征等三类。并分别与一定的搬运介质、气候条件和演变历史相联系,论述了它的鉴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