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电力先行。国网临海市供电公司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点工作任务,以打造"用户满意,政府放心,社会赞许"的人民满意供电所为窗口,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积极赋予电力使命,不断进行临海农业农村电气化建设新途径探索与实践,努力成为县级供电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好样板。  相似文献   

2.
1 从基础入手,加强设备管理 1.1 加强电网改造,优化供电网络 县级电网规划应确定合理的、且符合本地特点的电网网架.重要的35 kV变电站应有双回电源进线,尽量避免采用单电源辐射型线路供电.中压配电网应做好负荷预测,确保有一定容量裕度,接线方式应灵活,以满足用电负荷增长和转移的需要.县城配电网重要用户较多,主干线应采用"手拉手"环网供电方式,在检修或故障时能灵活转供电;分支线路可以采用电缆线路,并通过环网柜形成小分支"手拉手"环网向用户供电,形成网格式的供电结构,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提高县级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水平的供电可靠性是评估电网的一个重要指标,更是供电企业对电力用户的一项基本承诺,因此.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特别是配电网络的供电可靠性已成为各供电企业的主攻课题.  相似文献   

4.
《农电管理》2023,(2):I0001-I0001
为深入贯彻“双碳”战略目标,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助力农村清洁能源发展,提升新能源的消纳水平,推进电能替代,助力乡村振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专业委员会拟于2023年6月中旬举办“建设新型(农村)配电网,助力农村清洁能源发展利用(论坛)”,研讨电力能源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论坛的主题是“落实双碳目标,助力乡村振兴,构建新型农村配电网”。论坛将邀请专家和论文作者参会交流。  相似文献   

5.
刘启凤 《农村电工》2009,17(10):22-22
1 现状分析 1.1 电源单一,供电可靠性差 现在的县供电企业大都只有一座110 kV变电站和几座35 kV变电站,且主干线基本上是"T"接进变电站,当主干线因故障停电时,变电站和用户也只能停电,这就严重制约了地方城乡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2021年12月8日,江苏首个县域新型电力系统数据中心--连云港市赣榆县域新型电力系统数据中心建成投运,这标志着赣榆区绿色低碳发展工作步入快车道。赣榆区供电公司研究源、网、荷、储协调互动支撑,推进配网“一张图”体系建设,探索构建气象监测、消纳预警、可观可测、群调群控的源网荷储全息感知的新型电力系统,全面运用数字化技术,全力打造赣榆新型电力系统数据中心。在中心建设、系统功能设置、整县光伏模块设置、美丽乡村模块设置等一直走在江苏省电力公司系统前列。推出赣榆地区能源总览、整县分布式光伏管控、碳排放量检测、电力“鹰眼”环保监测、零碳美丽乡村等功能,助力政府开展政策规划、能源企业管理、碳排放监测、能源生态管控等工作,推动社会整体能效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面对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作出的战略性决策,人才是战略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新型职业农民是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加快培育职业农民有助于彰显乡村振兴活力,推进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还要意识到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面临着选拔过程不够规范、培训主体力量不集中、中央政策在地方落实不够到位等问题,因而要着力激发新型职业农民的内生动力,构筑职业农民培育协同发力作用机制,拓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必要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8.
服务乡村振兴是职业教育的新方向,农业职业院校需要在涉农专业学习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创新教学模式。阐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政策、新目标和新要求,构建了4种新型职业农业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培养模式、丰富学习模式、提高培育质量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电管理》2013,(10):5-5
近日,贵州电网公司出台方案,就着力打造23个“5年100工程”供电服务示范点进行部署,旨在通过示范点的示范带头作用,发挥电力对“5个100工程”的支撑作用,为贵州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电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国网金昌供电公司以助力乡村振兴为总纲,以助力农村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立足实际、开放兼容、精准施策,创新性地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五位一体"农村电网规划精益管理实践,以"高点站位、多方联动、精准规划、样板打造、固化机制"推进乡村电网规划体系落地,全面增强农村电网供电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农村供电服务水平,全面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随着智能电网的深入发展,"信息化"逐渐成为农村电网的高频词汇,从营销到运维无不充斥着"信息化"的影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深入运用,智能电能表的全面普及,PMS,GIS应用移动终端的使用以及各类平台的上线,让人们享受着信息化管理带来的人力极大释放,获取大数据时代推送的价值信息,这些都无不将电网管理水平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电网发展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电网两头薄弱问题亟待解决,新能源和分布式电源发展迅猛,社会用电友好互动要求不断提高。应对挑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本在于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从本质上看,坚强智能电网就是以坚强网架为基础,集成现代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联接大型能源基地、分布式电源和各类电力客户的能源互联网,是功能强大的能源转换、高效配置和互动服务综合平台。当前,要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实现安全、高效、清洁、友好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布局合理、结构坚强的县域电网是保障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实现电网长期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的基础。当前随着“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对县域电网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当前电网规划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规范流程,夯实基础,实现电网规划建设精益化管理,精准化投资。笔者现简单介绍陕西商洛地区县级供电企业电网规划管理与提升的实践,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多数供电部门特别是县级供电企业主抓线损管理,抓好了线损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提升,同时也更能反应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否在逐步上升。本文主要围绕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对策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便指导供电人员开展线损降损工作。县级供电部门特别是农村供电所普遍存在用电秩序混乱现象,导致管理线损比理论线损高,线损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供电部门的形象和经济效益。为有效解决管理线损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海宁市供电局在获得国家一流县级供电企业的基础上,又先后取得了新农村电气化、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农网技术进步试点县、SGI86工程等重大建设成果。在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电网装备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本期简要介绍海宁市供电局的一些工作经验以及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16.
常鸿  王斌 《农电管理》2020,(2):50-52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于2019年初印发《关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乡村电气化的意见》规划在2019—2 0 22年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到2022年全面落实国网乡村电网发展规划,农村地区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达到38.5%,在当前基础上提升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调控一体化"模式将减少电网运行管理的中间环节,缩短电网调度的日常业务流程,不仅使电网应急能力得到有效加强,也是实现调度、监视、操作一体化、集约化、精益化模式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当时县级电网自动化程度不高,县级调度值班员对电网的管理主要依赖各变电站值班员定时汇报电网运行情况,对电网进行调度操作主要根据各变电站主接线图图纸进行指挥。进入2000年后,县级电网内新建变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电网改造工作全面实施后,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得到了保证,如何使电力设备处于最佳的经济运行状态,以达到降损、节能、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是县电力调度亟待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9.
钟慧玲 《农村电工》2019,(11):13-13
平乐,寓意平安快乐。平乐县位处广西桂林南部,地势特色让农业经济发展占有优势。广西水电集团有限公司平乐供电分公司充分发挥电力行业优势,通过电网改造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以充足的供电能力和优质高效的供电服务,"电亮"村民脱贫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支撑。电网改造,村民用上致富电"自从供电公司对我们村进行电力扶贫电网改造工程,通上动力电后,现在每家都在制作月柿,人均年收入上万元,不用外出打工也能挣钱了。动力电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针对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变化引发的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的现实问题,基于农机应用型人才的观念转变、素质提升、学历提升和技能提升的多重需求,对高职院校农机应用型人才培育方式进行探索与研究,将高职院校农机专业教学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融合,确定了青年学生、农机企业员工、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生产者四类培养对象,面向青年学生开展订单式(定向)培养,面向农机企业员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开放式培育,面向新型农业生产者开展专项培训,形成了三位一体、两端响应、四维联动的农机应用型人才培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