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地膜覆盖机械穴播栽培技术(以下简称“地膜小麦”)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经过多年研究提出的一项促进小麦生产再上台阶的新技术,它与常规小麦种植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节水,提高地温和化肥利用率,增产增收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地膜小麦一般可使小麦生长期内亩节水50~100立方米,提高地温3~5摄氏度,平均亩产392.7千克,亩增产140.5千克。其中,水地膜小麦亩产432.7千克,亩增产121.2千克,增幅38.9%;旱地地膜小麦亩产300千克,亩增产140.4千克,增幅88.0%;地膜冬小麦亩产290.8千克,亩增产131.0千克,…  相似文献   

2.
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通过地膜覆盖的增温、节水效应,达到增产增收小麦生产新技术。推广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使小麦增产1500kg/hm2,节种375kg,节水1500m3,增加纯效益1500元。现将此项技术的应用与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地膜小麦栽培技术,自1995年引进新疆以来,已引起愈来愈多的领导、科技人员和农民的关注.1996年农机部门在全疆7个地州的26个点试验推广以地膜覆盖栽培为中心的小麦高产组合配套机械化技术.在新机具研制、配套机械化技术、机械化栽培模式等方面,取得快极进展.巴州农机研究所、红旗机械厂、库尔勒市农机推广站、阿克苏地区农机厂、自治区农机化所先后研制出5种小麦地膜覆盖播种畸;自治区农机局制订了《小麦地膜覆盖播种机械作业规程》(草案).1996年起分别在各试验点进行生产试验,取得增产幅度大、节水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的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4.
一、主要任务根据农业部农机化司的统一部署及我省的实际情况,今年各地农机科技工作要以部、省项目为重点,集中力量,抓出成效。重点是解决两个技术难点,推广三大技术,打好两大“战役”,实施四项工程。两个技术难点──围绕农业节本增效工程实施,在1997年组织省内科研院所,对与各种小型拖拉机、耕整机配套的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机系列和化肥深施机系列进行重点攻关,解决技术上的难点,完善提高这类机械的技术性能。推广三大技术──机械深施化肥技术600万亩,要求亩平增产20千克以上;精量半糖量播种技术100万亩,要求亩平增产25千克…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机械覆膜穴播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增产节能效果显著的农业工程技术,是我国小麦实现高产高效的一项突破性技术措施,也是农业部今后一段时间内重点推广项目之一。它主要采用机械方式,将一定数量的种子,按照农艺要求的位置(行距、穴距、深度)播入土壤中,并将地膜...  相似文献   

6.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七十年代引进我国以来,首先引起西北、东北地区的关注,在进行小面积试验示范的同时,黑龙江、辽宁、山西、新疆、北京、江苏等省(市)区陆续开发、研制了一批人力与机力地膜覆盖(播种)机具,为地膜覆盖播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铺平了道路。九十年代初该项技术已推广到全国近一半省(市)区,机械铺膜面积突破.1000万亩。进入“九五”之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进一步扩展到全国2/3以上的省(市)区,计装备大中型.地膜覆盖(播种)机7千多部,小型地膜覆盖(播种)机具5.7万部,机械铺膜面积达到2400多万亩,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7.
我市作为辣椒之乡,种植面积已达0.67万hm~2。据试验表明,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播种的辣椒,一般1hm~2增产375kg~750kg,增收4500元~9000元,节水750m~3左右。且具有省工、无缓苗期、防涝等优势。一、配套机械地膜覆盖播种机可与8.8kW~11kW小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一次完成开沟、点水下籽穴播、覆土、覆膜多道工序,使用机型如2BM—2型棉花覆膜穴播机和2BMYJP—2型辣椒、棉花、玉米多用穴播覆膜机。  相似文献   

8.
旱作节水铺膜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先进适用的配套机具。针对我国现有地膜覆盖栽培机具功能单一、作业效率低等缺点,研究设计出一种多功能全膜播种施肥机,以实现全膜覆盖技术与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相融合,达到水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促进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1机械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效果赤峰市农机部门,自1995年开始研制、生产、推广应用机械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经过科技人员的艰苦努力,两年内累计推广由宁城县和喀喇沁旗农机研究所研制的ZBSM一2型坐水铺膜播种机496台,完成作业面积0.65万公顷。由于适时采用ZBSM一2型坐水铺膜播种机播种,两年累计新增玉米952.5万kg,平均亩增产91kg,并获节工、节种、节膜、节水效益727.4万元,两项合计增收节支1450万元。实践证明,大面积推广机械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将为全市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和农村的脱贫致富发挥很重要的作用。2自然环境及基…  相似文献   

10.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与行走式节水补灌技术的集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因春旱引起的播种难出苗以及因土壤缺墒造成的诸多耕作问题,讨论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和行走式节水补灌两项抗旱耕作适用技术的内容、特点及其发展历程;并对两项技术的共同性和互补性进行了分析;建议在研究、开发、试验、示范、推广和运用中集成配套,对两项抗旱耕作技术现有适用机械的主要结合点(免耕施肥坐水播种联合作业机)做进一步的研究,提高其通用性与精准性,以彰显免耕施肥坐水播种联合作业工艺的优势,达到干旱地区抗旱节水与增产节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旱地冬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能增温、节水、保墒,改善田间小气候,促进小麦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发育,是获得早熟、高产、优质产品增产的实用技术,是实现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小麦是新疆各族人民主要食粮,种植面积占整个粮食播种面积的57%,种植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由于耕作较粗放,小麦单产总体上处于中低产水平.开发小麦高产栽培机械化新技术,实现大面积小麦高产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课题.新疆农机系统广大科技人员,在引进、消化甘肃省地膜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新疆实际,开发以地膜覆盖种植为中心的小麦高产组合配套机械化技术,在新机具研制、配套机械化技术、机械化栽培模式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被誉为“三百”技术(每亩地膜小麦增产100千克、增收100元、节水100立方米).1996年9月新疆农机局召开“地膜小麦栽培机械化技术现场会”,总结经验,现场演示新研制的小麦地膜机及配套机械,为自治区实施“小麦地膜高产345程”(3年推广400万亩,亩产500千克)打下了良好基础.一、地膜小麦机械化技术试验情况1995年下半年起,农机科技人员相继研制出三种小麦地膜覆盖播种机,在全疆7个地州市26个点  相似文献   

13.
农业部推广十项重大技术“九五”期间,农业部将积极推广10项农业重大技术.这10项技术分别是:一、良种及其配套技术;二、水稻旱育稀植及抛秧技术;三、玉米地膜覆盖及配套栽培技术;四、精量半精量机械化播种技术;五、平衡施肥配套技术;六、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  相似文献   

14.
地膜覆盖小麦穴播已被国家三部委列为我国“九五”期间十大科技攻关项目之一。地膜覆盖小麦具有节水、保墒、增产、改良盐碱地土壤等显著优点,是实现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的有效措施,增产幅度大,为我国旱地冬小麦的高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通过几年试验,我们研制了直插式...  相似文献   

15.
精少量播种经济效益显著黑龙江省海伦市农具研究所孔庆峰机械精少量播种技术是一项先进的农机技术,是农业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是节本增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10年的推广实践证明,该技术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精播机具的推广量与播种面积19...  相似文献   

16.
邵东县位于湖南省湘中衡邵干旱走廊 ,水稻生产历年来受旱灾困扰。为了探索南方丘陵稻区的水稻生产配套机械化节水模式 ,1998年湖南省农业厅给该县下达了“20万亩水稻增产配套机械化节水灌溉技术”项目 ,两年的实施中 ,通过推广小型清淤、挖砂机械 ,清挖山塘、河坝泥砂 ,增加蓄水能力 ;推广机械深耕 ,营造土壤“水库” ;推广微型旋耕机械 ,革新耕作方式(采用带水旋耕 ,耕整地一次完成 ,代替传统的两犁两耙一平) ;普及排灌机械 ,推广控灌节水技术以及推广旱育秧、抛秧技术 ,早稻稻草覆盖晚稻田的防蒸发技术等农机、农艺节水增效配套技…  相似文献   

17.
杨永来 《新疆农机化》2004,(1):19-19,58
木垒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沟畦播种灌溉技术,山旱地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玉米机械铺膜技术,喷灌等节水技术,现已建成喷灌面积6670hm^2,节水增产成效显著。但是还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2003年又从兵团引进膜下常压软管微灌技术在打瓜和玉米作物上进行推广试验。膜下常压微灌节水技术实施是将系统的滴灌带(毛管),  相似文献   

18.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1978年从国外引进的一项现代农业增产技术,开始仅用于蔬菜生产,后逐步发展到棉花、玉米、高粱、花生等作物。20世纪90年代初,甘肃、内蒙古、宁夏3个省(区)率先在小麦种植上进行了试验示范,增产效果显著,进而在北方旱作农业区大面积推广。长治市郊区于1996年引进试验示范小麦机械铺膜播种技术,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小麦生产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9.
棉花地膜覆盖技术及机械河北省冀州市农机局傅俊杰棉花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可实现棉花的稳产高产。1.地膜覆盖棉增产的原因(1)地膜覆盖可以保墒春旱是我区的特点,棉田播种前必须先遣墒,但由于春季风大,水分损失跑墒严重,往往是播种后土壤表墒不好,而使棉种落干,...  相似文献   

20.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引进我国以来,首先引起西北、东北地区的关注,在进行小面积试验示范的同时,黑龙江省也进行开发、研制了一批人力与机引地膜覆盖机具,为地膜覆盖播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铺平了道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该项技术已推广到全国近一半省份,机械铺膜面积突破1000万亩。进入“九五”之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进一步扩展到全国2/3以上的省份,机械化装备大中型地膜覆盖(播种)机7千多部,小型地膜覆盖(播种)机具5.7万部,地膜覆盖栽培的作物包括棉花、玉米、小麦、花生、瓜果、蔬菜等,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