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近年来,玉米逐渐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与此同时,玉米生产耕作模式经历了三次变革:第一次变革为密植取代稀植,第二次为精量播种取代传统粗放耕作,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变革,即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阐明了我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我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种业发展角度提出应对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趋势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2006-2016年河南省玉米品种利用情况进行分析表明,河南省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种植的玉米品种数量也逐年增加,但主导品种突出,耐密品种占绝对主导地位,适合全程机械化的玉米品种更有推广潜力。针对河南省玉米生产现状,提出育种对策是不断扩增、改良和创新种质资源,改进育种方法,逆境筛选增强抗逆性。  相似文献   

3.
玉米综合产量的提高是以优良玉米品种为前提,与科学合理的生产栽培技术及自然生态条件等共同互作的结果。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高推动了玉米机械化程度的快速发展,对玉米育种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玉米生产需求,从种质改良、育种团队建设、育种目标确立、育种技术应用等方面分析黑龙江省玉米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南地区玉米育种面临的挑战及相应对策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潘光堂  杨克诚 《作物学报》2012,38(7):1141-1147
在剖析西南地区发展玉米产业面临挑战的基础上,反思了西南地区玉米杂交育种存在的主要差距,并根据国内外玉米杂交育种发展趋势和我们的实践,从育种层面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措施。育种目标上,重点是抗病与抗虫、耐旱与耐瘠、适合全程机械化生产和耕作制度改革,以及拓展利用营养体优势新型“饲草玉米”。种质创新上,应明确杂优类群、简化杂优模式,系统开展基础种质评价与分析,合成与改良育种用群体,创制育种特异新材料。突破性自交系选育上,应注重特异新基因的发掘与利用,把产量GCA作为重要选择标准,把自交衰退慢的株系作为主要选择对象,自交、姊妹交或混粉交替进行,提高优良基因型频率;加大选系的鉴定力度,并测定产量。育种方法上,应增加种植密度,加大选择压力,实施南北穿梭育种,加快我国南方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同时加快高新技术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辽宁丹东地区玉米机械化收获的主要限制因素与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劳动力不足的巨大压力,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辽宁丹东地区由于受到地形地貌、种植规模、农民种植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玉米机械化收获进程缓慢,严重影响了玉米全程机械化的进程。对丹东地区限制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措施,为稳步推进辽宁丹东地区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逐步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浅谈美国玉米种质在中国玉米育种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品种的换代更新离不开种质的创新,外来种质是我国玉米育种的重要基础材料来源。本文简要分析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的美国优良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上取得的成就、种质特点及改良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浅淡美国玉米种质在中国玉米育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品种的换代更新离不开种质的创新,外来种质是我国玉米育种的重要基础材料来源.本文简要分析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的美国优良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上取得的成就、种质特点及改良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玉米生产方式逐步由人工收获过渡到机械穗收,再到机械粒收,生产上迫切需要适宜粒收玉米品种,因此选育推广宜粒收玉米品种,完成新一代品种更新换代对于保障粮食增产增效、提高玉米生产竞争力和最终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前人研究结果总结了宜粒收品种农艺性状及遗传特性,明确了宜粒收玉米品种的关键指标:(1)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低;(2)早熟耐密;(3)抗倒伏(折)和抗病(穗粒腐和茎腐病)。结合育种实践,提出了围绕技术创新、种质创新、杂种优势模式创新选育出宜机械粒收玉米新品种育种策略,期望在育种实践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我国玉米杂交育种现状的评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我国生产上主要玉米杂交种的遗传组成,不难看出掖单系列品种的崛起.打破了我国杂交玉米生产长期由Mo17、黄早四、自330和E28主宰的局面,形成六个主要自交系(加上掖478与丹340)共同主宰.但遗传基础狭窄仍然是我国玉米育种的主要障碍,今后应加强种质资源的征集、整理和利用,尤其要重视地方种质资源和外来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一些优良种质资源的重复再利用.随着我国玉米育种水平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应逐渐改变过去那种高产大穗型的育种目标,注重耐密植、耐肥水、抗倒、抗病品种的选育.同时,对我国玉米育种科研体制的改革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1国内外机收玉米品种现状近年,我国的玉米科研育种和生产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通过含有旅大红骨和唐四平头血缘选系组配出的众多玉米杂交种,普遍存在着枝叶较为平展,种植密度低、抗倒伏能力差、籽粒后期脱水慢等缺点,不具备当前生产上提倡的增密度机收的要求。因此,在创建基础材料时,可以利用外来种质资源的优异特性来创制和选育自己的玉米材料,选育出适应全程机械化操作的优良玉米新品种。美国等发达国家历来十分重视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