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综合分析了工布自然保护区地域特性、开发状态和旅游环境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地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包括资源空间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社会环境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4个分量因子。在分析旅游供求关系是否平衡的基础上,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一定的计算模型和公式,计算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通过对上述承载力计算结果,从工布自然保护区目前的开发建设现状测算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最适值为每天1 682人次,由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决定,同时比较各个分量因子的计算结果,可知瓶颈为资源空间承载力,并探讨了其解决方法。通过对工布自然保护区游客量时空分布特性的分析,得出旅游地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评价结果为弱载,对旅游黄金季节出现的超载现象提出了调控方案。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分析了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以及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评价环境承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以旅游生态足迹为理论模型,结合统计数据对长白山地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定量研究,进而分析生态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以2005年长白山地区的统计数据为例,计算长白山地区旅游生态足迹和旅游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2005年长白山地区整体生态旅游环境存在0.009 9 hm2/人的生态盈余,其中延边地区尚存在较大旅游生态盈余,白山市地区已经出现旅游生态赤字.根据生态盈余和生态赤字的判断可知,延边地区生态旅游环境具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白山市地区存在不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科学合理规划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综合生态环境承载力、资源空间承载力、社会心理承载力和环境设施承载力四个方面对青海刚察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以期为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参考.结果表明: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旅游承载力为10032...  相似文献   

5.
森林生态旅游承载力是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为科学划分森林生态旅游功能区、限制旅游开发强度.结合漓江流域的资源与地域特色,从生态环境、旅游接待、社会环境3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静态协调,耦合形成三重矢量综合评价模型,以期为漓江流域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桂林漓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赞  李丰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80-2383,2385
从评价旅游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角度出发,通过构建漓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模糊评价法对漓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评价目前漓江生态旅游发展状况,指出制约漓江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子,对保证漓江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静态数学模型法对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环境承载力时间和空间的利用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上,年平均承载力和日平均承载力为弱载,高峰期日平均承载力严重超载;空间上,景区内各景点客流量分布差异明显,个别景点出现严重超载。结论:安邦河湿地保护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存在着时空分异,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大,最后提出了调节安邦河湿地旅游环境承载力时空分异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本研究主要探讨了目前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发展状况,并从加强运用多学科开展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中的应用、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同类型旅游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四个方面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选择和分析了山水类风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分量指标,构建了山水风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组成体系,对各个指标值进行了计算,最后综合分析,得出了黄家湖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并提出了相关环境承载力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生态旅游和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并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环境容量、生态足迹和环境承载力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指出国内生态旅游资源利用评价的研究和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在人文资源利用评价、生态旅游资源利用评价方法和跨学科的合作研究等三个方面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川西贡嘎山地区旅游可持续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73-6974,7009
贡嘎山地区具有优越的旅游资源,但因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不足,在开发理念和开发管理模式上均不达国内外山地旅游的先进水平。贡嘎山旅游存在缺乏整体开发规划、缺乏体制支持、品牌形象缺失、资金投入不足、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笔者针对贡嘎山地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依据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贡嘎山地区旅游可持续开发措施。措施包括:设定贡嘎山地区山地生态旅游开发规划,解决贡嘎山地区交通问题并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住宿设施,培训具生态专业知识的服务、管理人员;建立贡嘎山地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实行生态旅游管理,创新管理体制,建立生态监测体系,对旅游地进行科学功能分区,建立环境容量调控系统和山地灾害管理系统,完善医疗和高山救护系统。贡嘎山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与西部地区相似,笔者希望通过对贡嘎山地区旅游可持续开发的研究,可为中国西部广大山地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蓉  唐萍萍  张硕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49-5250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客源市场的细分化,生态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最具活力的发展方式。但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通过分析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统一关系以及发展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刘圆圆  滕健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11):1434-1438
【目的】利用加权综合指数法对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为巴马盘阳河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建立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集巴马盘阳河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现状数据资料,并利用加权综合指数法测算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结果。【结果】根据建立的评价标准及评价值计算出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数值为0.6376,在0.5000~0.7000之间,且接近于0.7000数值,即接近于轻度超载状态。【结论】巴马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属于轻度超载;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限制因子主要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径流总量、径流量时间分配率、环境空气质量、游居比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兴起以及旅游业的空前繁荣,使人们的环境意识日益增强,人们开始探讨旅游环境承载力,但是少有人研究特定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通过对现有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分析,提出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  相似文献   

15.
潜水旅游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影响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期潜水活动曾被认为是一种经济价值高且对珊瑚礁影响较小的生态旅游项目,但随着潜水旅游逐渐盛行,诸多研究结果表明,全世界潜水区的珊瑚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一些热门潜水旅游区每年接纳的游客数量甚至远超出珊瑚礁的生态承受极限.笔者对与珊瑚礁生态系统与潜水旅游承载能力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潜水活动影响珊瑚礁的...  相似文献   

16.
合理控制湿地公园旅游者数量是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指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在不损害旅游目的地的自然人文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确保旅游者旅游感受质量的前提下,旅游地接待旅游人数的最大值。本文综合旅游生态容量、旅游空间容量、旅游设施容量、旅游管理容量、旅游心理容量五个因素,对下渚湖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测算,并提出发展生态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是一种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生态旅游地资源空间容量是景区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景区生态旅游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实现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确定景区的旅游资源空间容量,以此协调旅游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本文以实地调查为基础.利用面积法、线路法对森林型生态旅游风景区--武陵源天子山景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空间日容量以及不同季节空间容量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景区旅游空间容量夏半年为7000 人/d,冬半年为3840人/d,年均容量为204.6万人次.以上结果为天子山景区的生态旅游规划及风景区相关旅游产业的开发、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生态旅游的含义以及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介绍,研究生态旅游对自然资源的环境影响,包括对大气、水体、动植物、地质地貌等资源的影响,提出了加强生态旅游区景区保护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等控制对策与措施,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倡导生态旅游与环境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构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概述了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情况.提出了其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及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生态学理论指导原则、全面规划原则、旅游资源保护优先原则、景观协调性原则和区内旅游、区外服务原则。针对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现状提出了其开展生态旅游应进行的旅游环境建设重点.在此基础上根据旅游资源特征对生态旅游项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