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依照国家统计局及商务部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的统计数据,对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既有国内成本上升及输入通胀的原因,也有流通不畅、监管不力等其他原因.政府应加强农业生产、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产品流通、建立农产品进出口调节机制及加强价格监管等措施应对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问题.  相似文献   

2.
《北京农业》2010,(9):51-51
针对媒体关注的中国10年来首度大量进口玉米,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日前表示,前段时间部分社会游资囤积、炒作大蒜、绿豆等农产品,最近有转向炒作玉米的苗头。国家进口玉米有利于抑制国内玉米价格过快、过度上涨。  相似文献   

3.
2010年以来,中国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游资炒作是主要原因.游资选择产量小、产地集中、易囤积的小宗产品,以集中控制货源、强化涨价预期、拉抬产品价格、结成价格联盟等为主要手段,不仅使得被炒产品价格急剧上涨,同时也间接带动了棉花、糖等大宗产品价格的上涨,强化了通胀预期.游资炒作对中国农产品、对贸易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其加剧了农产品出口的波动,带动了农产品进口大幅增加,加剧了农业经营风险,同时也对转变农产品贸易增长方式带来不利影响.要推动中国农产品贸易健康发展,一方面要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转变贸易发展方式;另一方面也要为贸易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政府必要的服务和扶持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对此,各界众说纷纭,如"供需关系变化论"中间环节加价论"人为炒作论"等等。记者采访发现,上述原因确实在短期内不同程度地推高了农产品价格  相似文献   

5.
“豆你玩”“蒜你狠”“辣翻天”“玉米疯”……在农产品轮番上涨之后,无奈的老百姓,只能用类似的冷幽默面对现实生活。为遏制农产品价格的非理性上涨,国务院早在5月26日,就专门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决定,一旦确认游资炒作农产品,国家发改委将根据相关价格管理办法进行严厉处罚。  相似文献   

6.
2010年以来,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农产品价格持续性上涨的局面,尤其是杂粮和蔬菜,被称为“发高烧”。舆论一般把便于储存的杂粮、辣椒、大蒜等价格的暴涨归之于投机资金的炒作.而将蔬菜价格几乎翻倍的行情怪罪于天灾,即年初的倒春寒导致蔬菜产量的下降。而事实上,涨价的不仅是农产品,奶粉、生活用纸等都已纷纷上涨。  相似文献   

7.
201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对此,各界众说纷纭,如供需关系变化论、中间环节加价论、人为炒作论等等。《半月谈》记  相似文献   

8.
<正>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每一轮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都成为化肥价格上涨的有利支撑。但令人遗憾的是,每次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特别是部分农产品在短期内发生波动和急剧上涨,化肥就会成为人们讨伐的罪魁祸首。像"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等现象,就有相关专家、学者分析认为,除了游资炒作嫌疑最大,流通环节费用太高之外,化肥涨价也是原因之一。于是乎,化肥每次都会成为政策调控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9.
201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对此,各界众说纷纭,如“供需关系变化论”“中间环节加价论”“人为炒作论”等等。记者采访发现,上述原因确实在短期内不同程度地推高了农产品价格,从更深层次上讲,则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致使我国农业正在步人“高成本时代”。  相似文献   

10.
“逗你玩”“蒜你狠”余波未了,“姜你军”开始来势汹汹。据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最近两周,全国九成省区市生姜价格持续上涨,最高涨幅超过30%。近期。发改委再出重拳,扩大农产品调控范围,制止农产品囤积和价格炒作行为持续发生。这已是从5月起,国家第四度出手抑制农产品涨价。但为何在政策趋紧的情况下,生姜等小宗农产品价格还在逆势上涨?价格调控之下,谁是涨价的背后推手?  相似文献   

11.
吴旭贤  彭新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494-7495
农产品价格是百价之基,近期人们过分地关注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而推高的通货膨胀率,却忽视了在农产品价格普涨的背景下,我国的农业基础产业所面临的困境。从农产品价格普涨的大背景出发,分析以四大粮商ADM、邦基、嘉吉和路易达孚为代表的国际资本是如何悄然对我国农业中最基础的产业进行渗透与控制的,并提出振兴我国农业基础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中国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但需求低迷。农产品价格整体稳中偏弱,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由于国内外价格差距较大,2012年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为1124.8亿美元,同比增18.6%,进口大幅增加对国内部分产业造成一定影响。展望未来,受宏观经济及农产品供求形势影响,2013年农产品需求低迷态势将有所缓解,但具体产品价格走势受各自供求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13.
中国蔬菜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优柱  杨珊珊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895-2898
中国既是蔬菜生产大国,亦是消费大国.蔬菜具有地域性、季节性、消费普遍性、销售时效性等众多复杂特征.近年来蔬菜价格波动剧烈,流通参与环节多,导致到消费者手中时价格偏高.学术界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较多,但对蔬菜这一特珠农产品的电子商务研究则较少.提出了用电子商务解决中国蔬菜流通中的问题的方法,分析了中国蔬菜电子商务的现状以及制约其发展的原因,对蔬菜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分析农民的生产行为入手,研究了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结果显示,农产品作为必需品本身的特性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根源,对农产品价格的预期,引起农民、消费者、投机者对农产品的储存和抛售行为加剧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不合理的农产品储备制度会加剧农产品价格的波动,选择合适的收购或抛售时机并考虑这些行为对农户生产和对社会储存或抛售的影响,才能起到抑制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作用,农业信息化能够提高农民预测的准确性和农民对其之间相互影响的认识,达到抑制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际农产品批发价格呈现大幅波动态势,对我国国内农产品市场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农产品批发价格经历了2007年的大幅上扬后,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理性回归。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国内大多数学者对农产品市场批发价格都做出了上涨的预测,但2009年第一季度,国内外农产品市场都出现了批发价格下跌的趋势。在对2008~2009年的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进行回归分析后,提出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农产品价格依然会呈现下降趋势的预测,并对农产品价格下降这一现象及其影响作了相关分析,提出了稳定价格、降低价格波动不良影响的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16.
曹昆 《安徽农业科学》2012,(5):3095-3097
考察了农产品价格和产出量的决定机制,构建农民的农业收入和农产品总产出的联立模型,分析二者的联动关系并得到结论:农民的农业收入受到农产品产出影响并通过价格影响农产品产出;农产品产出农业由上期农产品的价格决定,上期农产品价格上升则当期农产品总产出增加;农产品价格受到农产品产出、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其中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程度较高;农产品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因此价格和产量均衡被打破后不可能自动回归,需要政府进行宏观政策调控。  相似文献   

17.
在剖析农产品价格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关联性基础上,基于2006—2012年的月度数据,利用VAR模型分析了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在模型中加入了货币供给量以及原油价格变量。研究表明,农产品价格具有较强的时间惯性,扣除其自身因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对农产品价格影响较大,且比较稳定,货币供给量和原油价格的影响较小。最后对农产品价格变动进行了预测: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影响农产品价格的权重将会增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也会在更大程度上带来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电子拍卖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如何利用农产品现代交易方式健全价格机制、改善农产品流通过程,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博弈论为分析论证的基本方法,主要依据农产品价格及本身特性,建立了买卖双方选择农产品交易方式的博弈模型,并找出了该模型的纳什均衡解--买卖双方都选择电子拍卖交易方式,从而为农产品电子拍卖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蔬菜等农产品价格频繁波动,影响到市场稳定与居民消费,影响到生产发展与农民收入,也影响到政府宏观决策。总体上看,当前管理者、生产者、消费者及媒体对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厘清。中国已逐步进入农产品的高价格时代,价格波动是正常的市场现象,是成本变动、粮食基础价格不断抬高、农产品价格与石油价格联动、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联动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管理部门与媒体应理性对待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动。但当前政府的宏观调控滞后和媒体的过度炒作,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市场价格的波动。政府管理部门应采取综合性措施,既要保证城市消费的利益,更要保证生产者的利益,减少农民在价格波动中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动态影响,基于1999年1月-2017年2月的相关数据,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进口价格、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的动态传递效应。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人民币汇率对农产品进口价格、农产品生产价格和农产品消费价格传递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对农产品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最大,其次是对农产品生产价格的传递效应,对农产品消费价格的传递效应最小;从长期来看,1999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对农产品进口价格和农产品生产价格的传递效应总体呈波动增加态势,而对农产品消费价格的传递效应呈先增后降的态势;不同汇率制度改革时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