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植质钵育秧盘为基础,按照水稻植质钵育播种的要求,对外凸球形穴水稻植质钵育秧盘气吸式播种机进行设计和关键参数的分析,得出了吸种盘在试验中较优的结构参数组合,使农艺指标达到较佳。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水稻植质钵育秧盘成型需要,根据农艺要求设计出水稻植质钵育秧盘结构;根据水稻植质钵育秧盘的结构,设计研制出手动与自动一体化的水稻植质钵育秧盘成型机,该机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安全、一次性成型、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对其进行大量的试验和检测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达到水稻植质钵育秧盘的成型要求,水稻植质钵育秧盘成型合格率达到99.7%。为研制其他类型的成型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稻植质钵育乳苗机械栽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本研究以稻草(植质)为原料。研制了水稻钵育秧盘,以稻壳粉与土为原料混合研制成了人工苗床土,按水稻植质钵育乳苗机械栽植技术的要求,设计和试制了水稻植质钵育乳苗栽植机,并进行了生产性试验,证明了该项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汪春教授率领科研团队以稻草为基本原料,以插秧机为基本机型,自主研发出了水稻植质钵育秧盘、植质钵育精量播种机及植质钵育栽植机.并配套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及生产管理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植质钵育机械化栽培技术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以稻草为原料制造钵育秧盘,以稻壳为原料进行育秧的水稻植质钵育栽植技术,并设计了水稻植质钵秧栽植机。按照这种植质钵育栽植技术的总体要求,对栽植机的纵向进给机构、进给滑差的防止措施、钵块的横向定位与切分秧钵的支撑结构、纵向进给中分切秧钵后残余物的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设计研究,并完成了试验和试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科技短波     
《新农村》2011,(9)
中国首创水稻植质钵育机械化栽培技术最近,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汪春教授率领科研团队历时5年自主研发的水稻植质钵育机械化栽培新技术,成功解决了制约北方水稻大幅增产以及水稻生产机械化过程中的关键瓶颈技术,为北方水稻提供了新的高产模式。经查新该项技术为国际首创。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麦茬稻钵盘旱育苗抛秧栽培技术规程(试行)一、育苗技术(一)准备钵体塑料育苗软盘1、育苗盘规格北京地区麦茬稻抛秧采用D353型育秧盘,质量标准要求达到农业部《塑料钵体水稻育秧盘标准》,即钵体育秧盘PVC片材厚度为021毫米±002毫米;秧盘...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更好地适用在北方寒地条件下水稻钵育栽培农艺要求,需设计一种水稻纸质钵育秧盘成型机。分析了纸钵成型合格的要求,根据这些要求设计成型机打孔成型装置。运用Solid works软件对纸质钵育秧盘成型机零部件进行三维建模、装配零部件、建立虚拟样机,并对虚拟样机的打孔成型装置进行运动分析,为下一步的样机设计生产及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稻钵形毯状秧盘育苗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机插育秧盘为对照,开展了水稻钵形毯状秧盘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所培育的水稻机插钵形毯状秧苗具有上毯下钵形状,秧苗素质好、成秧率高、机插漏秧率低,在大田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较常规对照增加了有效穗数,增产效应明显,两季全年平均增幅7.1%。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春稻钵盘旱育苗抛秧栽培技术规程︵试行︶一、育苗技术(一)准备钵体塑料育苗软盘1、育苗盘规程北京地区春稻抛秧育苗采用D561型中口径育秧盘,质量标准要求达到农业部《塑料钵水稻育秧盘标准》。钵体育秧盘PVC片材厚度为021毫米±002毫米;秧...  相似文献   

11.
水稻植质钵育栽植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传统的水稻栽植方式存在的缺点进行了剖析,介绍了植质水稻栽植技术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该技术研究的基本方案、工艺路线,并对该项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不同育苗方式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日本钵式盘、钵体毯式育苗盘和常规软盘在寒地水稻生产中的作用,研究以空育131、垦稻10和垦稻12为材料,探讨了日本钵式盘、钵体毯式育苗盘和常规软盘的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育苗方式的秧苗素质以日本钵式盘最优、钵体毯式育苗盘次之、常规软盘最差,产量也呈现相同趋势。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提高是日本钵式盘和钵体毯式育苗盘增产的主要原因。综合考虑产量和经济效益,钵体毯式育苗是目前最优的育苗方式。  相似文献   

13.
水产养殖系统中多花黑麦草生物过滤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助于人工基质而设计陆地草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orm Lam)盘培、浮植两种栽培方式,研究一种成本低廉、结构简单的循环水产养殖废水的生物过滤处理系统。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方式的多花黑麦草生长高度和生物量均呈抛物线上升,废水中的总氮和总磷则呈指数降低,其他水质指标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盘培多花黑麦草的生长和生物净化能力明显优于浮植,而由盘培多花黑麦草对水产养殖系统富营养废水良好的生物滤清效果将为其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烤烟浅水湿润托盘育苗的优势,为其广泛应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漂浮育苗为对照,研究烤烟浅水湿润托盘育苗时盘内温度及烟苗生长状况。[结果]浅水湿润托盘盘内温度较漂浮育苗盘内温度高0.4℃,出苗率相当,苗龄、移栽期、单株苗重、根系情况等方面均优于漂浮育苗。用该技术所育烟苗素质较好,栽后还苗期短,烟株长势较为旺盛,有利于烟叶产量、质量的提高。另外,较少的育苗用水量,有利于缓解干旱地区烤烟育苗的用水压力,减少育苗成本。[结论]浅水湿润托盘育苗技术充分继承了漂浮育苗技术和托盘育苗技术的优点,在烤烟育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叶菜定植盘残留基质、叶菜碎屑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工厂化叶菜定植盘清洗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机架、清洗组件、刮渣组件、防水组件等构成。工作时,定植盘由输送线送入清洗装置中,刮渣组件去除定植盘上较大块残留物,清洗组件去除基质、叶菜碎屑等。选用6530型不锈钢扇形喷嘴,以靶距和冲击角为试验因素,清洗面积占比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子试验和二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优化后的清洗参数为:扇形喷嘴出口孔径3.5 mm、水射流锥角65°、水射流靶距45 mm、水射流冲击角5°,清洗面积占比最大可达97.45%。经清洗试验验证,清洗面积占比均值为94.70%,可满足工厂化叶菜定植盘的清洗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沿江地区主推的2种早籼稻栽培方式,摸索不同品种在大面积条件下2种栽培方式的产量潜力。[方法]选择4个沿江地区主推早籼稻品种,分别采用毯秧窄行机插与盘育抛栽2种方式。在田块地力相近的条件下,比较2种栽培方式下的品种表现。[结果]各品种的盘育抛栽方式产量表现普遍优于毯秧窄行机插方式,但毯秧窄行机插全生育期综合效益优势更大。[结论]进一步细化栽培管理措施后,毯秧窄行机插方式可成为沿江地区早籼稻的最佳栽培方式,对多数早籼稻品种均可适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水稻育秧过程中,播种设备采用人工逐盘供秧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大、易疲劳等问题,在448穴水稻钵盘育秧播种机研究基础上,设计一种机械式自动分盘装置。该装置通过托手承接钵盘、拨指分离钵盘、凸轮控制托手与拨指运动规律配合方式,可将成摞钵盘逐个自动分离并连续供给育秧播种设备,以人工逐摞供盘取代人工逐个供盘,大幅度降低人工供盘劳动强度。结果表明,在作业效率300~420盘·h-1,每次按每摞秧盘数目10~20盘供盘条件下,分盘成功率为100%,达到设计要求。为水稻钵盘育秧播种机自动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穴盘苗自动移栽机械手的结构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穴盘苗钵体受力及夹持的工作原理分析,确定出机械手末端执行器结构参数。用3个汽缸分别来完成竖直方向、水平方向及手指开合的运动,通过合成运动实现了手指端插及穴盘苗钵体的动作。应用ADAMS对机械手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及合成运动的轨迹分析,确定了最优的工作速度,验证了机械手设计的合理性,完成了穴盘苗移栽机械手样机的试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