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红安珍珠菜     
珍珠菜是一种喜爱高寒的天然野生植物,盛产于红安县北“天台山”一带。每当桃花盛开的季节,当地农户纷纷上山采摘珍珠花苗,采摘珍珠菜季节性强,过了谷雨季节采摘的花苗,与适时采摘的比较,色、香、味稍逊一等,价格低一至二成,因此有谷雨菜之称。花苗用高温蒸熟后,切忌用太阳暴晒,用栗炭火烤干即可用塑料袋包装储存。烹调上桌菜,与肉食类作蒸,焖,烧的配料,效果最佳,其味香脆可口,还具有清热解毒之功,肠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台湾红枸杞、人参菜、菊花脑、益母菜、黄秋葵、当归菜等6种野生保健菜的特征特性及其种植技术,以期为野生保健菜的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红凤菜是我国传统的山野菜,其全草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食用。红凤菜含丰富的营养,具有清热、消肿、止血、生血功效,是得天独厚的绿色食品和营养保健品,深受消费者青睐。一、生物学特性红凤菜别名红番苋、红菜、红苋菜、红玉菜、红毛番、当归菜,为菊科类植物,多年生草本。主要分  相似文献   

4.
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红花苗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以3个红花株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红花幼苗生物学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硝态氮比例的增加,红花幼苗叶片数目、叶片长度和幼苗单株鲜质量和生物学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以处理N3(50%铵态氮+50%硝态氮)对红花苗菜增产幅度(23.98%~40.06%)最大。铵态氮比例的增加有利于红花幼苗多糖的合成,而硝态氮比例的增加有利于可溶性蛋白的累积,处理N1至N4与N0相比,‘1-12’红花幼苗多糖质量分数增加21.78%~51.49%,而其可溶性蛋白N4、N5比N0分别增加4.91%、12.14%。施氮降低红花幼苗中黄酮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质量分数,而与氮素形态无直接关系;施氮会提高红花苗菜中硝酸盐质量分数,随硝态氮比例的增加,红花幼苗中硝酸盐质量分数增加幅度较大;全铵态氮(N1)时硝酸盐质量分数增加0.72%~4.57%,全硝态氮(N5)时硝酸盐质量分数增加23.43%~59.71%。苗菜中维生素C表现下降趋势,但维生素C下降幅度低于铵态氮。因此,红花苗菜生产以100%铵态氮(N1)或75%铵态氮+25%硝态氮(N3)为宜,既提高苗菜产量又可保证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红凤菜一年中总黄酮、总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抑制α-淀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收集2019年1-12月的12份红凤菜,以95%乙醇提取,得到12份提取物.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月份红凤菜总黄酮和总酚含量;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采用ABTS和DPPH法,评价不同月份红凤菜抗氧化能力;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采用α-淀粉酶抑制试验,评价不同月份红凤菜抑制α-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红凤菜1、2、12月总黄酮和总酚含量较高,抗氧化能力和抑制α-淀粉酶活性较强.这一研究提示红凤菜更适合在1、2、12月药用及食用.  相似文献   

6.
紫背天葵又名两色三七草、紫背菜、红背菜、红菜、观音菜、红风菜、红番苋、红毛番、叶下红、红玉菜、血皮菜、当归菜、木耳菜等,以嫩梢和幼叶供食用。它是集菜用、药用、观赏为一体的半栽培种,茎紫红、叶背紫、花黄,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紫背天葵原产我国南部地区,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台湾、浙江等均有栽培。近年来引入华北、东北等地。  相似文献   

7.
营养钵装料机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俊花  程改青  张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235-5237
根据市场对花卉和花苗制钵机的需求,在分析营养钵装料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花卉育苗的农艺要求和新式营养钵装料机工序,通过设计营养土的填入机构,使其可以定时、定容、准确地将营养土送到营养钵;设计营养土的压实机构,使营养土可以有一定的紧实度,便于机械的进一步处理,并且为花苗的成长提供一定的土壤环境,来实现花苗营养钵装料机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近期,福建省武平县中山镇试养殖的星洲红鱼开始陆续上市了。 据了解,星洲红鱼是武平县中山渔业协会为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特意从厦门引进的,首批引进了星洲红鱼水花苗5000尾,体长2cm。在池塘中经4—5个月的饲养达350~700s/尾,成活率在90%以上,现有部分星洲红鱼已上市。  相似文献   

9.
为了合理利用新乡红花,收集了新乡不同居群的红花材料,优选12个株系进行试验,采用HLPC法对不同供试材料的花及不同发育期植株进行腺苷和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植株中腺苷含量表现为从莲座期到薹期逐渐升高、蕾期迅速降低、到花期又逐渐升高的动态变化;腺苷1-3含量较高,为154.50μg/g;H-33抽薹前期腺苷含量为636.90μg/g,花中红花黄色素A含量为13.24~19.93 mg/g,3-10最高。H-33可以作为红花苗菜的育种材料;3-10和1-3花、种子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等表现较优,可以作为新乡红花产区药用红花的农家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红凤菜是我国传统的山野蔬菜,其全草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食用。它含丰富的营养,具有清热消肿、止血、生血功效,颇受消费者青睐。 一、生物学特性 红凤菜别名红番苋、红菜、红苋菜、红玉菜、红毛番、当归菜,为菊科多年生草本。主要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西、广西、江苏、湖南、湖北等地,多生长在500米~1000米以下的山谷杂草地,林下溪边或路旁。  相似文献   

11.
播种密度对黑豆芽苗菜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黑豆芽苗菜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计6161、2321、8472、4633、079 g/m25个播种密度,研究播种密度对黑豆芽苗菜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黑豆芽苗菜产量呈增加趋势,当密度大于2 463 g/m2时,产量增长幅度趋于平缓。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黑豆芽苗菜株高呈增加趋势,但幅度较小,当密度由1 847 g/m2增至2 463 g/m2时,株高有较大幅度增加。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黑豆芽苗菜蛋白质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均在3~4 g/100 g。[结论]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黑豆芽苗菜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播种密度为2 463 g/m2时,黑豆芽苗菜的产量和生产成本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现有水稻育秧方式存在的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悬挂式水稻田间育秧播种机,参考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要求等相关行业标准开展试验测试,分析育秧播种机的铺土均匀性、播种均匀性和机具的整体作业质量。结果表明,该机在播种作业过程中只需驾驶员和辅助人员两人即可完成,每小时可播种4 000盘以上,具有用工少、生产效率高、播种质量高等特点。该机采用直径为160 mm的大直径外槽轮式排土辊和直径为110 mm的大直径、大窝眼式排种辊,满足了水稻育秧底土量和播种量较大的要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育秧盘内不同点的底土铺土厚度变异系数均小于6%,每盘播种均匀度和总播种均匀度均在90%以上,按插秧时对应切块位置测得的每格播量合格率均≥85%,作业流畅、性能稳定,各项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和实际生产要求。研究表明,悬挂式水稻田间育秧播种机挂接在插秧机底盘后,可一次完成在水稻育秧盘内均匀铺底土和播种作业。  相似文献   

13.
观察红花在萌发期和幼苗期对Na Cl胁迫的响应特征,确定红花幼苗的耐盐阈值,为深入研究红花幼苗的耐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以蒸馏水和不同浓度Na Cl溶液浸泡(0.06 mol/L、0.12 mol/L、0.18 mol/L、0.24mol/L、0.30 mol/L)红花种子,沙培法培养,苗期浇灌含有不同浓度Na Cl的霍格兰营养液。通过测定红花幼苗形态指标、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来考察红花幼苗对Na Cl的响应。结果表明:①蒸馏水浸泡和Na Cl浸泡组中,幼苗株高与根长均随Na Cl浓度的增高而下降,且对地下部分抑制强于地上部分。②蒸馏水浸泡和Na Cl浸泡组中随Na Cl浓度的增加,SOD酶活性先增高后下降,在0.06 mol/L Na Cl处理下达到最高值; POD酶活性显著增强,在0.18 mol/L Na Cl处理下POD酶活性最高;同一浇灌浓度下,Na Cl浸泡组POD酶活性均大于蒸馏水浸泡组。③蒸馏水浸泡组,MDA含量随着Na Cl浓度的增高而增加; Na Cl浸泡组,MDA含量先减少后增加,在0.06 mol/L Na Cl处理下含量最低,在0.18 mol/L Na Cl处理下含量仍比对照组低。Na Cl浸泡组中MDA含量整体低于蒸馏水浸泡组。表明红花种子经过Na Cl浸泡,幼苗耐盐性提高,初步确定红花幼苗的耐Na Cl阈值为0.18 mol/L。  相似文献   

14.
不同育苗方式及种粒大小对擎天树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育苗方式及种粒大小对擎天树苗木生长的影响,为选择优质擎天树苗木、加强育苗技术管理、提高苗木产量、质量和大面积造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营养袋和苗床直播两种方式对不同粒级的种子进行育苗对比试验,测定和比较苗木的生长量及生物量指标,根据苗高与地径生长因子对苗木进行分级.[结果]营养袋苗的平均苗高、地径及叶片数分别比田间苗床的直播苗提高12.0%、22.0%和11.5%,各项根形态指标均大于田间苗床的直播苗;营养袋苗的平均侧根数量达25.5条,比田间苗床的直播苗增加了63.5%;平均侧根数、地下部分干重及根冠比指标在两种育苗方式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营养袋苗的地下部分干重及根冠比显著大于苗床直播苗;大粒、中粒种子苗木的苗高、地径和叶片数的生长与小粒种子苗木相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而大粒与中粒种子苗木的各项生长指标之间则差异不显著.[结论]营养袋育苗的擎天树生长量和苗木质量明显高于田间苗床的直播育苗,有利于苗木的高径生长和根系生长;生产上应选用大、中粒种子进行育苗,以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晋谷56号选育及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抗除草剂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晋谷56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进行了论述,并利用其抗除草剂特性进行了简化栽培技术研究以及最佳留苗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晋谷56号与其不抗除草剂姊妹系按4.5 kg+7.5 kg比例混合均匀,每公顷播量为12 kg,在苗期三叶一心期喷施除草剂拿捕净,能成功起到化杀间苗并除草的作用;每公顷留苗36万株左右时产量最高。此项研究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易发生冻害地区的冬小麦防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鲁麦6号为试材,采用D-饱和最优设计法研究播期和播量耦合与小麦越冬死苗的关系,建立了小麦越冬死苗的数学模型。[结果]10月25日播种,基本苗120万/hm2小麦的越冬死苗率最低,为10.8%。播期(冬前积温)、基本苗对鲁麦6号越冬死苗率的作用均为正效应,且播期为第一位,播量为第二位。10月1日播种,基本苗390万/hm2,死苗率最大为93.19%;10月6日播种,基本苗344.1万/hm2,死苗率最大为65.97%。10月16日播种,基本苗302.6万/hm2,死苗率最大为49.65%。10月25日播种,基本苗229.1万/hm2,死苗率最大为37.46%。[结论]播期对小麦越冬死苗率的作用占第一位,播量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栽培上首先要适当晚播,再就是适当降低播量。  相似文献   

17.
苗族药用植物野生百尾参间套作不同播期育苗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野生百尾参种子驯化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间套作下不同播期对野生百尾参出苗和幼苗生长发育性状影响较大,百尾参野生种子在安顺地区均能在12月27日至次年的4月10日播种,但以3月初播种既可减少冬季管理,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其成苗率和秧苗素质等各方面综合表现均好,是较理想的播期。对百尾参出苗率低和未出苗原因以及百尾参与玉米间套作栽培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百尾参作为下一步GAP基地驯化育苗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采用稻草还田免耕直播、稻草还田翻耕直播、非稻草还田免耕直播和非稻草还田翻耕直播4种耕作方式,探讨它们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免耕直播的水稻出苗率、低位分蘖发生率、成熟期绿叶数均为最高,分别达94.98%、93.2%和2.7张叶;倒伏率最低,为0。稻草还田和免耕直播对水稻出苗率、低位分蘖发生率、成熟期绿叶数的单效应均为正效应,表现为促进作用,并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倒伏率的单效应为负效应,表现为抑制作用。稻草还田与免耕直播配合,对水稻出苗率、低位分蘖发生率、成熟期绿叶数的交互作用也表现正效应,而对倒伏率表现负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稻茬麦在延期播种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半冬性品种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以期找出节本、高产、稳产、增效的耕作方式。[方法]小麦品种为洛麦23。采用5种种植方式。试验期间,调查小麦群体动态、产量及其结构、子粒干物质含量。[结果]稻茬小麦不同耕作方式的基本苗、高峰苗、有效穗数都表现出差异性,早播浅旋耕(方式5)这3项指标均最高;5种不同耕作方式中,打捆和鼠道犁的耕作方式(方式2)比其他耕作方式成本高,打捆方式的经济效益最低,早播浅旋耕(方式5)的经济效益最高。[结论]早播稻茬小麦可以争取足够基本苗,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数,获得高产。在秸秆还田、提高产量的同时,降低机耕作业成本是增加单位面积效益的途径之一,因此减少灭茬碎垡的作业次数可以作为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比较了穴盘育苗移栽和直播对甜玉米品种"晶甜5号"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播栽培相比,采用穴盘育苗移栽可以使"晶甜5号"田间生长整齐,使其采收期提前了6 d,还显著提高了其穗长、单穗重和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