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Mann-Kendall等方法对贵州省黔南州12个站1964—2017年的年日照时数、季节日照时数进行了线性趋势和突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全州12个县年日照时数均呈一致减少的趋势,其中独山和罗甸减少趋势最为显著,分别为-80.3987/10a、-75.116/10a;在突变检验中仅荔波、惠水年平均日照时数存在突变现象,突变时间分别为1982年和1989年。但其他县仍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另外,从空间分布来看,黔南州 54a 平均日照分布呈现西部、南部高, 东部、北部低的分布, 平均值在 1800~ 700h /a 左右; 最高值区域 (≥ 1800h /a ) 出现在罗甸, 最低日照值区域出现在贵定和都匀市的部分地区 (≤ 700h /a)。  相似文献   

2.
利用连山县1966—2015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变换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近50年连山县日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连山县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变化率为-5.05 h/a,减少趋势非常显著;春、夏、秋、冬各季日照时数变化总体都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74、-2.20、-1.44、-0.59 h/a。连山县年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准16年特征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为主周期,25~28年尺度为第2周期。年日照时数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突变,具体是从1990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搞好"三农"气象服务,采用1959—2013年建平地区气候资料,运用现代气候统计诊断技术,分析了建平南北地区温光水资源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建平县以奴鲁尔虎山山脉为界分为差异明显的南北2个气候区,岭南区年平均气温为8.5℃、年日照时数为2 813h、年降水量461.3mm;岭北区年平均气温为5.6℃、年日照时数为2 934h、年降水量438.3mm。气温升高明显,岭南区气候倾向率为0.243℃/10a、岭北区为0.095℃/10a;日照时数明显减少,岭南区气候倾向率为-36.922h/10a、岭北区为-35.454h/10a;降水存在减少趋势,岭南区气候倾向率为-12.065mm/10a、岭北区为-9.754mm/10a。年平均气温在1987年突变升高,突变之后升高0.5~0.9℃;日照时数在1983突变减少,突变之后减少103~111h。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暖干旱化趋于严峻,扩建农田水利设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利用南堡盐场气象站1966~2005年40 a逐年各月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和风速等资料,应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各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且均通过了99%显著性检验,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41℃/10 a、0.31℃/10 a和0.46℃/10 a;年日照时数和年蒸发量呈减少趋势,且通过了99%显著性检验,气候倾向率分别为-224.1 h/10 a和-147 mm/10 a;年降水量和年平均风速变化趋势不显著;年平均气温与年日照时数和年蒸发量为负相关关系,年日照时数与年蒸发量为正相关关系,年平均气温升高不是日照时数和蒸发量减小的直接原因,日照时数是影响蒸发量的1个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选取1981—2010年30年的乌昌地区15个气象站的日照时数资料,利用气候倾向率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了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仅高山带在30年间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1.1 h/10 a,中、低山带和平原区均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59.3、-27.4、-74.1 h/10 a。四季中冬季的日照时数减少最为显著,平均值达到-24.4 h/10 a,秋、夏、春3季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依次减弱。突变检验分析得:仅低山带1987年日照时数发生了突变减少,其他区日照时数均未发生突变。冬、春季是是设施农业生产最需要光照的时间,也是乌昌地区日照时数减少最为明显的时期,因此乌昌地区近3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对设施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1~2020年静宁县逐日温度、降水、积温、无霜期、日照时数、晚霜日终日等资料,用线性趋势函数对30年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本地区气候呈暖湿特征,30年平均温度为8.2℃,气温以气候倾向率为0.223℃ /10a的速率变暖,未发生突变。≥10℃年活动积温以气候倾向率为26.189d·℃/10a速率增多。30年年平均降水446.1mm,降水年际增多趋势比较显著,气候倾向率63.02mm/10a,降水在2018年开始发生突变,进入异常增多时期;年平均无霜期为170d,呈增多趋势,气候倾向12.389d/10a,晚霜冻终日主要出现在4月中下旬并以气候倾向率为-4.285d/10a的速率减少,苹果生长期内4-10月日照时数呈现弱减少趋势。晚霜冻若呈弱提前趋势,但气候变暖,苹果开花期明显提前,综合分析,苹果遭受春季冻害的风险加大,苹果生长期日照减少,对苹果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7.
利用乌鲁木齐市1976—2018年逐月日照时数,运用线性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及Mann-Kendall检验方法,研究该要素变化特征及规律。结果发现:乌鲁木齐市年平均日照时数呈较显著的上升趋势,增加速率达到69. 97h/10a;四季也呈增加趋势,但增加速率不同,其中春季增加速率最大。年平均日照时数突变时间发生在2006年,春季和夏季发生在2004年,秋季在2006年,冬季出现突变年较晚,在2013年,年和四季在突变年后均表现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1—2020年静宁县逐日温度、降水量、积温、无霜期、日照时数、晚霜日终日等资料,用线性趋势函数对当地30年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本地区气候呈暖湿特征,30年平均温度为8.2℃,气温以0.223℃/10 a的速率升高,未发生突变。≥10℃年活动积温以26.189℃·d/10 a的速率增多。30年平均年降水量446.1 mm,降水年际增多趋势比较显著,气候倾向率为63.02 mm/10 a,降水在2018年发生突变,进入异常增多时期;年平均无霜期为170 d,呈增多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2.389 d/10 a,晚霜冻终日主要出现在4月中下旬并以-4.285 d/10 a的速率提前,苹果生长期内4—10月日照时数呈现弱减少趋势。虽然晚霜冻呈弱提前趋势,但气候变暖,苹果开花期明显提前,综合分析,苹果遭受春季冻害的风险增大,苹果生长期日照减少,对苹果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9.
张明捷  冯杉  姚胜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213-215
采用线性分析等数理统计的方法,利用濮阳市所辖5县观测资料,对日照的年、季、月的气候变化特征作了较全面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0年濮阳年日照时数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14.3h/a;历年各季日照时数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0.574~-1.893h/a,最大降幅为夏季的-1.983h/a;历年各月日照时数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21.5~-2.13h/a,最大下降月份为7月的-21.5h/a;年日照时数在1983年发生了一次突变,日照时数在20世纪60、70年代为相对偏多时期,80年代中后期为相对偏少期  相似文献   

10.
罗城县近52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对罗城县近52年日照时数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2年来罗城县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倾向率为-41.8 h/10 a;夏、秋、冬3个季节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其变化趋势分别为-0.49、-0.31、-0.35 h/a,春季则呈增加趋势,其变化趋势为0.28 h/a;1—10月日照时数为减少趋势,11月为增加趋势,12月变化趋势为-0.003 h/a且基本保持不变;罗城县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与云量、大气透明度和探测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1.
根据南疆阿拉尔地区1961~2013年逐日日照时数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距平与累计距平分析方法分析了阿拉尔地区近53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拉尔地区日照时数年际间波动较大,1987年前年日照时数减幅(166.0 h/10a)高于1987年后年日照时数增幅(57.9 h/10a),呈"高-低-高"的动态变化,1987年是年日照时数突变点,1975年和2005年是年日照时数转折点;阿拉尔地区日照时数季节性明显,呈"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季节分布,7月份最高,12月份最低;阿拉尔地区四季日照时数年际间波动较大,1987年前四季(春、夏、秋、冬)日照时数减幅(63.9h/10a、39.4 h/10a、21.2 h/10a、27.8 h/10a)高于1987年后四季日照时数增幅(35.7 h/10a、2.0 h/10a、17.3 h/10a、2.9 h/10a),呈"高-低-高"的动态变化,四季日照时数突变点均出现在1987年,转折点均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后和2000年后。  相似文献   

12.
陈朝基  李琳  雷淑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33-14934,15029
[目的]研究玉门气候变化对啤酒花的影响。[方法]根据玉门镇气象站1953-201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和对比分析法,分析了玉门近58年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啤酒花的影响。[结果]玉门气温、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上升速率为0.2℃/10a,年降水量增加速率为3.0 mm/10a。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25.7 h/10a;年平均风速呈减小趋势,减小速率为0.3m/(s.10a);无霜期有缩短趋势,积温呈增加趋势。玉门气候变化对玉门啤酒花的产量和质量均产生了一定影响,1989-2008年玉门饮马农场啤酒花单产量和甲酸含量的下降速率分别为543.8 kg/(hm2.10a)、0.5%/10a。[结论]该研究为啤酒花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且末县1981—2010年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资料,对且末县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且末县近30年气温呈逐年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436℃/10年;降水量呈逐年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14 mm/10年;年平均日照时数2 700 h,1998年以后以29.15 h/10年速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1961—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的气温、降水以及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分析了多伦县的气候特征,并探讨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多伦县近55年平均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397℃/10 a。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温度的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419、0.286、0.319、0.564℃/10 a,增温幅度最大的为冬季。多伦县降水量大致上呈现波动性减少的变化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978 mm/10 a,减少趋势不明显。多伦县降水量年际间波动起伏较大,极易发生旱涝灾害。多伦县的日照时数表现为显著减少趋势,线性倾向率为-77.095 h/10 a。气候显著增暖、降水量年际间大幅度起伏以及日照时数显著下降均会影响多伦县水、热、光资源的平衡性,还会引发各类气象灾害以及病虫害,针对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当地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图里河地区1961-2010年日照观测资料,通过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图里河各月份、各季节、各年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得出50a来年日照呈现出波动减少趋势,减少倾向率为3.8h/10a,春季和冬季日照时数呈现出波动减少趋势,减少的倾向率分别为6.7h/10a和0.4h/10a,夏季为波动增加趋势,增加的倾向率分别为5.2h/10a,秋季无明显变化。作物生长期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为极缓慢增多趋势,倾向率为1.3h/10a,生长期时数的增多对当地作物的生长提供更好的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6.
青南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甘德、河南1981—2017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及大风日数资料,利用线性回归法对近37年青南高原气候特点及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青南高原近37年平均气温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0.473℃/10年;四季平均气温与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且冬季增温最明显。近37年降水量整体呈略微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9.28 mm/10年。近37年日照时数呈现略微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5.756 h/10年;各月日照时数分布均匀;大风日数呈显著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14.886 d/10年;冬春季大风最集中,占年平均大风日数的73.4%。  相似文献   

17.
庞成  郑学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005-1007,1015
利用张掖站的日照观测资料,对张掖市甘州区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气候突变理论对日照时数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955~2009年甘州区年、季、月日照时数均呈略增加趋势,其气候变化率为每10年增加3.67 h,日照时数年代际变化幅度较大,20世纪50年代最小,60年代最大,差值205.8 h。各季日照时数为春夏增加,秋冬减少,气候变化率分别为0.742 5、0.448 4、-0.121 5、-0.722 9 h/a。各月日照时数4、6月增加明显,9月减少明显。年日照时数在1976和1992年附近发生突变。甘州区太阳能可利用天数近39年为298 d/a,近半年时间超过26 d/月。  相似文献   

18.
利用静宁县气象观测站1989-2018年各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和最低温度、降水、日照时数、年最大冻土深度数据,用线性回归法对近30年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年平均温度为8.1℃,气温以气候倾向率为0.298℃ /10a的速率变暖,年极端最高和最低温度变化趋势与气温的变化保持一致。近30年年平均降水为436.6mm,降水年际增多趋势比较显著,气候倾向率为26.625mm /10a;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和降水相反,以气候倾向率为125.22h/10a的速率呈减少趋势;年最大冻土深度以气候倾向率为1.386d/10a增加,但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陕西黄土高原1961~201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方法]基于陕西黄土高原43个台站1961~2010年逐月日照时数,采用气候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Mann-Kendall分析、小波分析和线性相关等方法,对近50年陕西黄土高原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引起该区域日照时数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近50年来,陕西黄土高原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4.47 h/10a。除春季日照时数表现为增加趋势外,其他季节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其中,以夏季减幅最显著,平均减少24.34h/10a。陕西黄土高原年、季日照时数气候趋势系数呈上升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米脂、子洲、绥德、延安、延长和安塞,其余区域为下降趋势。近50年来,陕西黄土高原年日照时数在1972和2003年发生突变,并存在5~7年的振荡周期。近年来,大气污染严重,混浊程度加大,从而增强了大气对太阳光的反射及吸收作用,使太阳辐射减小,由此造成年日照时数减少。[结论]该研究为分析陕西黄土高原的气候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塔城市1961~2007年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47年来温度、降水、日照和风速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气温变化速率达0.50℃/10a,47年平均气温上升了约2.4℃。四季季平均气温整体上都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最为明显,线性增长率达0.85℃/10a;秋季次之,线性增温速率为0.58℃/10a;夏季线性增长速率为0.39℃/10a;春季线性增温速率最小为0.34℃/10a,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呈波动式上升特征,增温率为0.37℃/10a。春、夏、秋、冬的线性增温率分别为0.217、0.266、0.488和0.540℃/10a。平均最低气温年代际变化与平均最高气温年代际变化比较相似。近47年来,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倾向率3.49 mm/10a,年降水量变化的波动较为明显,春、夏季降水量变化不太明显,秋季降水量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上升趋势最明显,对全年降水量上升趋势贡献最大,其次为春季。近47年来,平均日照时数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其变化速率为-21.1 h/10a。年平均风速呈较小的减弱趋势,减少速率仅为-0.08 m/s.10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