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ERP沙盘模拟》课程作为一门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企业经营管理技能的实践课程,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本文以"双创"教育为视角,结合本院校会计专业开展《ERP沙盘模拟》课程的情况和探索,浅析把ERP沙盘俱乐部引入教学中的重用性以及对"双创"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ERP沙盘教学是ERP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体验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及相互沟通协调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ERP沙盘教学课程显得尤为重要。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ERP沙盘教学实践,研究ERP沙盘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并提出为保证ERP沙盘教学质量必须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沙盘教学是经济类课程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丰富教师教学方法方面作用明显,但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的差异,教学效果参差不齐,本文在总结多年沙盘教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分析了顺利组织沙盘教学的一些关键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多媒体等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时间、空间、内容、手段和模式得到很大程度的扩展和创新.ERP沙盘模拟课程是一门采用团队形式组织的模拟体验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锻炼学生自主式、协作式学习的综合性课程.笔者浅析ERP沙盘辅助教学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研究过程,并阐述了此系统的特点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在该专业中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课程实训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基于此,提出了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课程实训的设计思路、目的、基本内容,以及在课程实训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保证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工程立体程控沙盘虚拟实验室为例,介绍了森林工程教学通过沙盘模拟采伐作业、集材作业、木材运输、贮木场作业、林道网规划以及林区总体规划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沙盘模拟在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弥补实地勘测的不足,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协作精神方面的优势。同时,分析了沙盘模拟在森林工程教学中的局限性,进而从沙盘模型实际化、多样化、精细化方面探讨了沙盘模拟的改进措施。期望通过该研究为相关院校的森林工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辉  刘煜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5):139-140
分析了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引入模型制作的意义,介绍了手工模型在设计基础类课程、历史理论类课程、工程结构类课程及设计类课程等中的运用,以期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并起到开拓设计思路、深化设计认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职业院校《ERP沙盘模拟》课程为研究对象,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力求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侧重于教师讲授、教学模式单一的现状,通过调查、研究、实证,重构《ERP沙盘模拟》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让学生从"听众"变成"演员",教师从"演员"变成"裁判",从"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学生学习内容从单纯来自教师、来自课内转变为既有教师课内又有其他学生和课外。  相似文献   

9.
HRM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主要考核的是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应用的能力。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应该做到首先要建立全面的评价指标,其次要注意加强过程考核,最后还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手段。这样才能保证客观而全面地考核学生实训课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一般楼盘在前期预售时,开发商就是利用沙盘模型作为展示,给消费者提供参考。无论是楼盘外部的自然环境、配套设施,这是房间格局布置等,都可以通过沙盘模型展示。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半干旱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该文以半干旱农牧交错区的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了该旗近20年来景观和景观要素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整个景观正从单一的人为景观向多样化的近自然景观过渡,其中前期(1977—1987年)变化主要发生在梁滩相间区,后期(1987—1998年)变化则发生在整个区域内,整个景观趋于稳定.从土地利用结构上来看,前期乔木林地的变化以面积变化为主,而后期则以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为主.前期灌木的过度利用和后期灌木大面积种植则对整个景观的变化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影响,这表明治沙造林的观念正在由以往的大面积营造乔木林向灌木林转化.营造灌木林将是整个半干旱农牧交错区受损景观恢复和重建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与此同时,近20年来流动沙地的面积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从空间分布上看,未治理的流动沙地变得越来越集中,治理难度可能也越来越大.维持这些流动沙地的存在,可能有助于增加景观稳定性,并实现半干旱区有限资源利用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唐莉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34-14836
探讨了景观艺术的含义,分析了其研究层面及内容,指出景观艺术应该产生在景观设计层面,其特征主要在于3个方面: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处于公共空间之中,具有公众参与性,能够体现公共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多学科的综合交叉。在此基础上,从设计内容、设计原则及设计手法方面就景观艺术的设计展开研究,指出景观设计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场所环境中的各个要素,并应与景观、建筑设计一样,遵循整体性、公共性、时间性、人本性、生态性5个原则,景观艺术设计方法则应注重美学观念的融合、形式美学的借鉴、实践语言的表达,而关于审美问题的阐释、景观艺术作品价值与意义的评价,能够对景观艺术起到良性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类活动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一方面对自然景观产生了破坏作用,另一方面对自然景观进行有目的改造和修饰,将自然景观改造为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格局。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人类活动在景观演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的生产生活对农业景观格局的变化以及农业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吕荃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004-9007
结合当前荣观设计的实际案例,探讨我国当代景观设计在审美价值取向上体现的各种特征,这些特征具体表现为:在”全球化”的语境背景下,我国当下的景观设计一方面在审美取向上呈现出与西方现代菁观的趋同,另一方面传统园林文化的影响仍在延续并不断被重新阐释;景观设计的审美原型逐步从第一自然和第三自然向第二自然和第四自然拓展;景观设计中审美编码的理性与非理性趋向的并存与共进;重视景观的社会功能和从社会视角出发的设计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福建滨海地区岩岸景观、沙岸景观和泥岸景观可选择的耐盐园林植物种类、群落结构和适宜的配置模式,为福建滨海地区绿化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采取野外实地调查获取福建滨海地区耐盐园林植物种类,通过访谈、专家咨询与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对岩岸景观、沙岸景观和泥岸景观进行耐盐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结果】岩岸景观可选择的耐盐园林植物有44种,以岩生灌草丛和亚热带阔叶乔木山地林构成植物群落;沙岸景观可选择的耐盐园林植物有50种,以沙生草本植被、沙生灌木植被、沿海防护林和混交林构成植物群落;泥岸景观可选择的耐盐园林植物有60种,以真红树植物、海岸陆缘半红树林和岸后季节性雨林构成植物群落。【结论】3类海岸景观的园林植物种类选择与配置构想模式,可作为福建滨海地区耐盐园林绿化植物应用工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周燕  樊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72-10373,10379
在分析城市河流景观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从城市河流历史文化景观再生的观点来进行河流景观研究的理念.分析得出城市河流景观的生态属性、文化属性、社会属性、美学属性的特征及研究重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城市河流景现的保护与利用的科研与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实地考察绍兴地区茶叶特色乡村的基础上,经统计数据分析,提出绍兴地区茶叶特色村庭院的生态景观营造应遵循生态效益优先、美观实用、结合茶文化、以乡土植物为主的原则。以大面积庭院为例,对庭院景观中的茶禅文化小品、植物、铺装、休憩设施、围栏、墙绘的具体营造要素进行分类探讨,并设计出样板庭院,旨在为美丽乡村庭院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公众参与视角下的园林雕塑景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公众参与的角度探讨了园林雕塑景观的内涵,研究了公众参与和园林雕塑景观的关系。调查显示,公众对园林雕塑景观的参与性有较大的期待,园林雕塑和园林环境是影响公众参与性的重要因素。公众的参与是完善园林雕塑景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引用影响林分材种收获量的主要因子胸径、林龄、立地指数为参数,采用多因子综合描述的方法,建立了日本落叶松林分材种出材量预测模型H=α1D^a2A^a3si^a4,V=α1D^a2H^a3。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同一立地等级、不同龄阶下各径阶材种出材量表,该表可为及时准确地掌握林分的材种结构及变化、进行林分材种结构调整、落实限客伐森林面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神农架林区森林保护工程陆续实施,使得神农架林区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需要分析这些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以探究保护工作成效,同时为林区未来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合理利用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方法  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以神农架林区为研究对象,选取1996、2007、2018年共3个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分布重心模型与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了神农架林区1996?2018年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力。  结果  1996?2018年,林地与水域景观处于稳定向好状态,林地是研究区最主要的用地类型,占林区总面积的90%以上;草地与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他土地用地类型向建设用地转化的趋势较明显。神农架林区总体上景观破碎度有所降低,而东北部区域与中南部区域的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多样性也随之呈现扩散趋势。经济、人口、政治等是引起景观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  结论  神农架林区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初见成效,景观格局总体趋于整合,局部破碎化加重而景观多样性有所增加,社会经济空间与生态空间相互融合;近年来神农架大力开发的旅游产业造成了人工斑块对自然景观的侵占,对林区生态安全产生威胁。图4表5参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