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便携式播种器对不同耕作方式播种玉米对产量及产值的试验,开展处理生育期、叶片生长状态、生物学性状及产量构成研究,明确了灭茬起垄播种的耕作方式种植玉米,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为该区域玉米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辽南地区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 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南地区(海城和瓦房店)以当地3个玉米主栽品种为材料,采用裂区的试验设计,分析了免耕平作和常规垄作两种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土壤含水量、出苗率、收获有效穗数、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产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免耕平作在播种期和苗期的土壤含水量、出苗率、收获有效穗数均高于常规垄作。两种耕作方式经济效益对比结果表明:免耕平作节省机耕费和人工费,经济效益高于常规垄作。从节本增效的角度考虑,辽南地区免耕平作优于常规垄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小麦不同播种方式的研究,分析不同播种方式下小麦的产量和产值,为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小麦净作,按照基肥施用N/P_2O_5/K_2O=15/15/15硫酸钾复合肥25公斤/亩的标准,要尽量采用30厘米窄幅撒播,此时小麦的实际产量为450.03公斤/亩,净产值为1870.15元/亩。  相似文献   

4.
针对广西玉米主产区土壤耕层变浅、犁底层坚硬的问题,以当地习惯的耕作方式旋耕为对照,设置深松35 cm+免耕、深松35 cm+旋耕、深松25 cm+免耕、深松25 cm+旋耕和免耕6种不同耕作方式,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干物质积累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处理均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其中以深35 cm+旋耕和35cm+免耕的保墒效果最佳;深松处理均增加了叶面积、根冠比;而深松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研究设定的6种耕作措施中,以深松35 cm+旋耕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5.
于2002-2004年进行了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方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垄作下留茬免耕、留茬覆盖和灭茬免耕比传统耕作增产;平作下留茬免耕、留茬覆盖和灭茬免耕比传统耕作增产,其中留茬覆盖的增产效果最明显。垄作方式的平均产量高于平作。在保护性耕作方式中,垄作下留茬免耕的产量高于灭茬免耕,平作下留茬免耕的产量低于灭茬免耕,不能判定是否受试验误差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验证,而垄作和平作留茬覆盖的增产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在吉林省东部,使用便携式施肥播种器播种玉米,可同时完成播种和施口肥,便于单人播种作业,效果很好。提高了群体整齐度,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重要技术措施,同时具有节省种子和田间管理工时、增产增收等优点,为吉林省东部半山和山区的玉米丰产栽培提供了技术支持。为更好的提高播种器播种的质量,下面阐述使用播种器播种玉米的关键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2010,2011年的大田试验,对常规耕作、免耕、深翻、深松4种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容重和氮、磷、钾、有机质含量以及玉米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深翻>深松>常规耕作>免耕;深翻和深松处理0~30 cm,土壤容重较常规耕作分别降低10.27%和2.10%,免耕较常规耕作增加4.1%;深翻和深松处理较常规耕作的土壤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增加;深翻和深松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较常规耕作提高20.38%和3.74%,免耕处理较常规耕作减产15.11%。选择合理的耕作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找出广西玉米生产中的最佳耕作方式.本试验以桂单162为材料,研究常规旋耕25 cm(对照)、深松35 cm+免耕、深松35 cm+旋耕25 cm和免耕共4种耕作方式下的玉米叶面积指数、株高、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玉米籽粒品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RT...  相似文献   

9.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生育过程中根据地膜覆盖、米麦套种和比空栽培、米豆间作等不同耕作方式,测定其对玉米的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大豆间作对玉米品种的影响最大,产量较高;相间种植能够产生边际效应,使玉米对光能和空气CO2的利用程度增加。在农业生产中,应选择适宜的耕作方式与方法,以最大限度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在玉米生育过程中根据不同耕作方式,地膜覆盖、米麦套种和空栽培、米豆间作,测定对玉米的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业生产中,应选择适宜的耕作方式与方法,达到产量的最上限.  相似文献   

11.
采取多年定点定位研究方法,设置常规旋耕+秸秆还田、连续深耕+秸秆还田、连续深耕秸秆不还田、隔年深耕+秸秆还田、深松+秸秆还田5个处理,对不同耕作方式与土壤理化性状、玉米单株叶面积及产量形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比常规旋耕、深松和深耕均能显著降低0~40 cm土层的容重,增加孔隙度,其中深松效果最好,对于深耕,秸秆还田与否对于土壤容重影响较小,隔年深耕对比连续深耕,土壤容重显著增加;对比常规旋耕,深松和深耕均能增加单株叶面积,土壤深松后,整个灌浆期均能维持较高灌浆速率,而深耕后灌浆初期和中期速率较高,后期迅速下降;深松后玉米产量和千粒重显著高于深耕和常规旋耕,常规旋耕显著低于深耕,隔年深耕与连续深耕差异不显著,深耕秸秆还田与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大举 《农技服务》2009,26(1):15-15
通过玉米单株育苗定向移栽、双株育苗任意向移栽和直播双株任意向试验结果表明,单株定向移植的产量最高。但由于不同栽培方式工序操作不同改变了工时用量,以双株育苗任意向移栽的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环境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探明干旱地区玉米抗旱播种的有效方法,进行了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环境和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探墒播种条件下,2~7cm土层土壤容重较旋耕增加了4.31%,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旋耕较免耕探墒提高了地温,但免耕探墒条件下0~20cm土壤水分含量最高;少耕处理的产量最低,为6555.38kg/hm2,免耕探墒播种的产量为6591.82kg/hm2,较旋耕降低553.36kg/hm2,减产效果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免耕探墒播种是旱地农业生产中有效的抗旱播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赵磊  孙璐 《新农业》2020,(3):18-19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品种,根据玉米播种期的不同,可以分为春玉米、夏玉米等。在我国春玉米的种植地域相对较广,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以及华北等地区,是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本文在对当前春玉米不同耕作方式等相关内容阐述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不同耕作方式对春玉米土壤水分、温度及产量的影响,进而探寻适合不同地区春玉米生产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5.
对玉米扣半留茬播种与三犁川播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扣半留茬播种比三犁川播种增产达990.0kg/hm2,增收节支达1488.0元/hm2,土壤含水量提高0.9~1.0个百分点;出苗率提高9.5个百分点。同时,扣半留茬播种能降低水蚀发生点数,通过根茬保留在垄台上,也能大大降低风蚀的危害性,是具有推广价值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半干旱地区不同耕作方式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常规垄作(传统)、留茬平作(留高茬30cm)、灭茬平作3种耕作处理方式对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个耕层中可以看出,在玉米生长发育时期内留茬平作的土壤含水量略高于常规垄作和灭茬平作。播种、苗期到拔节时期常规垄作不同土层的温度均高于留茬平作和灭茬平作。垄作的产量明显高于留茬平作和灭茬平作。常规垄作的20m2穗重比留茬平作和灭茬平作高13.2%和5.6%。垄作产量比留茬平作和灭茬平作高16.1%和7.3%。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设秸秆全层深翻、常规旋耕混拌、免耕(对照)3个不同耕作处理,研究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机械化精量直播条件下玉米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免耕相比,深翻处理开花期叶面积和叶干重均增加,整株干重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均明显高于免耕;不同耕作和秸秆处理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进程、株高、穗位高和茎粗影响较小.深翻处理在开...  相似文献   

18.
<正>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原始植被多为针阔混交林,年降水量700~900cm,≥10℃的有效积温2750℃,日照时数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5%~4.0%,耕地多以丘陵坡地为主,其坡度多在10°~15°,海拔高度多在400~700m,占总耕地面积70%。耕地土壤多  相似文献   

19.
通过2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模式对黑土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可降低黑土容重,增加土壤剖面含水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与传统耕作相比,两年翻耕和一年翻耕耕层土壤容重降低了11.11%~23.53%,并处在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容重范围内。连续翻耕的土壤有机含量除犁底层和母质层有所升高外,其他层次均有降低,降幅为2.65%~3.94%;一年翻耕除母质层外,其他层次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为增加,增幅为3.07%~4.94%。翻耕结合秸秆还田有利于玉米高产稳产,可比传统耕作玉米产量提高8.80%以上,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翻耕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于玉米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不同播种方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我县当前夏玉米主要播种方式及技术要领1.1免耕栽培其操作要领是:小麦按"三密一稀"方式种植,收获时留20~25cm高的麦茬,最高不超过30cm,收获前人工在空带内点播玉米或麦收后用人力点播机播种,遇旱灌出苗水,将麦草均匀撒在行间,不必进行中耕,玉米3~4喷施除草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