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课题是承担省科委科技攻关项目。用黑白花奶牛改良秦川牛,对后代实行科学管理,定向培育,使其向乳用方向转化,向乳、役兼用型发展。培育乳用性能较好的奶杂牛群,提高秦川牛的经济价值,为黄牛综合利用开辟新路。  相似文献   

2.
3.
1987年以来,我县利用丹麦红牛对当地秦川牛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杂交改良。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及业务、教学、科研门大力支持下,使我县黄牛奶改工作已见成效。截止1991年11月底,全县黄牛存栏43027头,其中适繁母牛20615头,累计黄改配种5327头,占适繁母牛25.8%,  相似文献   

4.
本课题中第一批试验牛9头(18月龄)已于1979年12日屠宰,其结果在《西北农学院学报》1980年第二期和《黄牛技术资料》第十一期业已分别发表。第二批试验牛12头(公4、母6、阉2)(图1),原拟于24月龄时屠宰,但困六、七月份天气正热,牛肉易坏,特提前于1980年5月4日屠宰,故第二批试验牛的实际平均年龄为21—23个  相似文献   

5.
利木赞牛改良秦川牛效果初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陕西岐山农村开展利木赞牛杂交改良秦川牛,已配母牛2230头,已产犊1000多头。犊牛初生重公犊平均31.3kg,母犊平均为30.4kg,分别比当地秦川牛犊高出26.7%和25.1%;6月龄体重公犊172.6kg,母犊158.9kg,分别比当地秦川牛高出22.7%和25.9%。说明用利木赞牛改良秦川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正>针对我国地方黄牛生长速度慢、产肉性能低等突出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昝林森教授率领的项目组,产学研紧密结合,重点开展了秦川牛种质资源挖掘保护、肉用选育改良及产业化开发工作,成效显著。20年来,项目组在研究揭示秦川牛种质资源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秦川牛产肉性能和肉质理化指标数据库及遗传评估模型;挖掘了秦川牛肉用特色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富平县是全国著名的奶山羊基地县,近年由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奶山羊产奶量低,经济效益不高,已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家庭经济发展的要求,因而出现奶山羊大幅度“滑坡”现象,以致鲜奶供不应求,乳品加工厂奶源严重不足。为了解决奶源问题,富平县于1987年开始用丹麦红牛改良秦川牛,二年来共配2367头,产犊670头。丹秦F_1体型外貌与秦川牛相比,背腰宽广,后躯宽平,乳房大,毛色多呈紫红或红色;其初生重平均为29.69kg,比秦川牛提高49.20%,30、90、180、360日龄体重分别提高43.9、30.6、4.5和23.0%;F_1牛耐粗饲,适应性强,能耐寒、耐热,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相似文献   

8.
<正> 秦川牛是我国优良的役肉兼用黄牛品种,产于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具有角短细致,体躯高大结实,结构匀称,役用性能强,肌肉丰满,肉质良好,遗传性稳定,适应性强,耐粗饲等优点。尤其是全身被毛紫红色的秦川牛,更受欢迎。全国有20几个省选用秦川牛作种畜。  相似文献   

9.
前言安邦草原位于三江平原的中部,开展这一草原的改良,利用等有关试验研究,对探索整个三江平原的广大草原,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基于对小叶章的饲用价值,合理利用,小叶章草场的退化及解决办法等,于八○年春、夏在草原上做了烧荒、灌水、施肥的增产效果生态变化及二次刈割青贮的试验观察和经济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二、黄牛奶改的工作措施黄牛奶用改良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需要较长工作时间,同时需要依靠政策、科学、流通、效益、服务5个环节的有机配合,才能取得成果的一项生物工程。为使这项工作在我县顺利进行,几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加快黄牛奶改工作的步伐。首先,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发出了“关于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秦川黄牛的早熟性及其产肉性能,以及不同屠宰月令对肉产量、质量和饲料报酬率的影响,于1980年8月9日至1981年元月用22头(公母各半)6~7月令秦川牛重复进行了第二期第三批的肥育试验。试验结束时屠宰公牛10头,母牛5头,其结果与第一期的一(18月令)、二(22.5月令)批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3月令日增重公牛为0.80公斤,母牛为0.66公斤;18月令的平均日增重公牛0.70,母牛0.55,阉牛0.59公斤;22.5月令则相应为:0.72,0.48,0.50公斤。每公斤增重的饲料消耗:13月令组,饲料单位:公6.97,母6.45公斤;可消化粗蛋白质:公646.32,母623.48克;18月令组公7.83,母8.69,阉9.63公斤饲料单位和972.64,1132.42、1071.30克可消化粗蛋白质质,22.5月令组则相应是,11.00、13.07、12.41公斤和1034.95、1208.87,1154.38克。试验牛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骨肉比、脂肉比分别是:13月令——53.27%,45.73%,85.83%,6.04,11.44;18月令——58.28%,50.50%,86.65%,6.13,6.52;22.5月令——60.75%,52.21 0%,81.09%,6.51,6.58。各种组织所占比例:13月令肌肉79.27%骨骼13.27%,脂肪7.46%;18月令相应为76.04%,12.88%和11.65%;22.5月令组为76.06%,11.65%和12.29%。眼肌面积是:13月令,72.25±13.17平方厘米,18月令97.02平方厘米,22.5月令87.00平方厘米。9—11根肋骨样块的水份、脂肪、蛋白质和灰分含量,13月令分别为60.54%,22.09%,16.58%和0.80%。18月令为53.75%,28.08%,17.47%和0.77%;22.5月令为50.4%,35.18%,13.8%和0.62%。18月令比13月令肌肉中含水量低(P<0.01),屠宰率(P<0.01),净肉率(P<0.01),骨肉比(P<0.01)及眼肌面积则均较高;22.5月令屠宰牛的屠宰率(P<0.05)和净肉率虽较18月令屠宰的试验牛高,但牛肉中蛋白质含量低(P相似文献   

12.
<正> 榆林地区地处陕西省北郊,全区现有黄牛8万多头,多属蒙古牛,体格较小,役用性能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全地区各县相继引进秦川牛与本地牛进行杂交。现在全区有秦川种公牛187头,杂种牛6140头,绥德县杂种牛和秦川牛已占总牛数的40%左右。据对神木县永兴、城关公社;绥德县石家湾、辛店公社37个大队的本地牛、改良牛进行的调查,其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县本地黄牛属华北牛类型中的一个类群,体型小、役力弱,生长慢、长期本交有退化趋势。为改变上述缺点从陕西等地引进纯种秦川公牛。对本地黄牛进行了杂交改良,其效果一岁龄体重比本地牛增加20—40%;改良牛在良好的饲管条件下,岁体重可达180公斤‘役用性能比本地黄牛提高36%,本地黄牛双套木犁耕沙土田,每天耕5亩,改良牛  相似文献   

14.
应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CNR)的邀请,以南阳地区行署副专员黄玉钧为团长一行3人,于1990年9月11日至9月24日在意大利北部皮埃蒙特大区进行了为期14天的肉牛业考察。此次考察主要目的是:第一,4年来中意肉牛合作项目所取得的成就,对意方专家友好的支持,技术的指导表示问候;第二,对皮埃蒙特牛的形成、现状、发展和  相似文献   

15.
正案例一达标排放模式——浙江美保龙种猪育种有限公司一、简介浙江美保龙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创办于2010年8月,是浙江大飞龙动保集团旗下企业。公司坐落于江南山水名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古方二村毛草园,占地面积360亩,地处丘陵地带,白沙溪畔,环山绕水,独具天然防疫屏障。公司总投资约1.2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6.
4饲料和营养对乳蛋白率的影响 奶牛的品种是影响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主要因素,例如中国荷斯坦奶牛的平均乳脂率为3.4%,乳蛋白率3.1%;而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的平均乳脂率在4%以上,乳蛋白率3.6%以上;娟姗牛的乳脂率高达5~8%,乳蛋白率4.0%以上.相对于乳脂率,乳蛋白率受遗传影响较大,因此,在生产中通过营养来提高乳蛋白率比提高乳脂率的难度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秦川牛的发展方向,在保留其优良特性的前提下,改进其体型外貌方面的主要缺点,提高其乳、肉生产能力和商品生产率,特引用乳肉兼用型短角牛进行改良,其产肉性能的改良效果通过屠宰试验进行测定。材料和方法 1.试牛选自周至县楼观台牛场1983年8月至11月出生的短秦F_1代公牛6头,同时选同期出生的秦川牛3头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18.
对短秦F1、F2和本地母牛初生、6、12、18、24月龄体尺、体重进行测定,并对其生长发育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农村粗放饲养条件下,F2牛初生6、12月龄体重比本地牛分别增加4.3、37.2、35.6kg,相应提高16.6%、28.2%、17.9%;F1牛18、24月龄比本地牛分别增加30.9、47.8kg,提高11.0%和15.6%,改良牛纠正了本地牛的尖斜尻缺点,且生长发育快,增重效果明显,体躯有向肉乳兼用型发展趋势,若加强断奶后的培育,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秦川牛肉用选育及其技术策略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近几年来,我国肉牛生产发展很快,但生产水平较低,平均产肉率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迄今我国还没有一个自己培育的专门化肉牛品种。要大力发展我国的肉牛生产,除了利用国外优秀的肉牛品种杂交改良我国地方黄牛外,还必须培育自己的肉牛品种。本文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市场变化入手,对秦川牛作了评价,回顾了它的选育历史,指出了现时期秦川牛肉用选育方向的紧迫性。在分析了秦川牛的优点及其与国外著名肉牛品种相比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秦川牛选育的主要目标和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选择和建立核心群、建立健全秦川牛的选育体系、建立选育协作组、开展联合育种、导入适当外血和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加快秦川肉牛的分子育种等,以早日培育出秦川肉牛新品系,使所形成的秦川肉牛新品系,在秦川牛现有经济类型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与改造,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促进肉牛产业化发展。这对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DHI(奶牛牛群改良)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奶牛产奶量的高低和奶的质量直接影响牛场的经济效益。DHI是牛群遗传改良的基础,是改善牛群素质、提高奶牛泌乳能力和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的根本措施。国外奶牛生产先进国家早就开始进行此项工作,使奶牛群的遗传水平和泌乳能力持续提高,已成为奶牛群改良科学化、规范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