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张霆 《绿色大世界》2013,(8):115-117
指出了生态文明是一场终结现代生态危机的革命,它有“协调”和“循环”两个基本的概念。振兴农业要从建构和完善“三农”生态体系入手,形成兴农活力,把反哺农业的“输血”方式转变为“三农”的“造血”功能,引导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并轨,形成“三农”发展的合力和良性循环,开拓出百花齐放的具有正能量、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2.
张霆 《绿色科技》2013,(8):115-117
指出了生态文明是一场终结现代生态危机的革命,它有"协调"和"循环"两个基本的概念。振兴农业要从建构和完善"三农"生态体系入手,形成兴农活力,把反哺农业的"输血"方式转变为"三农"的"造血"功能,引导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并轨,形成"三农"发展的合力和良性循环,开拓出百花齐放的具有正能量、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3.
象州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如何发展好生态农业,实现农民收入增加,是当地农业主管部门面临的问题,也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文章就该县生态农业发展进行调研,认为该县生态农业发展具有良好自然资源和生态基础条件,有生态农业示范基础,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发展好该县生态农业,要加强组织领导,从发展规划到技术支撑,建立工作长效机制等都要进一步抓好。  相似文献   

4.
浅论生态经济林与生态农业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浅论生态经济林与生态农业的结合谭梓峰,杨志玲(湖南省株洲市林科所,株洲,412002)(中南林学院)1生态经济林与生态农业的关系我国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之一。由于传统农业的局限性,我国历来偏重于粮食生产,对林牧渔重视不够,对生态方面问题认识不足,以致造...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遂昌依托高山原生态环境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发展生态特色现代农业为方向,以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建设“和谐、天然、雅致、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生态农业专业村,大力发展生态食品文化产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促进了遂昌生态农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农业是生态上能自我维持,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审美方面不产生大的和长远的变化的小型农业系统。生态农业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自身的生长机能,通过科学规划,生态机能系统的培育,自然能量的多级利用以及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系统对能量与物质的转化效率,最后达到提高农业生产产量和促进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双重目的。本文在分析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生态农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生态农业研究》1995年征订启事《生态农业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和中国生态经济学会联合主办的生态学与农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13-1165/s,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8219),...  相似文献   

8.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强调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并确定要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瓶颈问题,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衢江区地处钱塘江源头,既是个农业大区,又是个生态示范区,贯彻落实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们要立足区情,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发展观和产业观,实施生态建区战略,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快速协调推进,努力构建和谐衢江。[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林业与生态》2013,(5):1-1
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城镇化进程。专家估计,未来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从现在的39%提高到75%左右?面对这种燎原之势,各地一定要在总结过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生态城镇是人们非常向往的一种宜居环境,包括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生态空间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能源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生态模式,在整个现代农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源生态农业是在解决农村生活用能的基础上与农业科技相结合的一种能实现生态良性循环的农业模式。其模式之一就是利用人、畜粪便和生活废弃物为原料入沼气池生产出沼气———沼气入室作为炊事燃料———沼液、沼渣入地入田作为肥料———农产品产量增加、质量提高———农民收入增加———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养殖业———能提供更多产生沼气的原料。仅从以上这一个周而复始循环的链条可以看出,其着眼点就是能把人、畜粪便既能产生可作燃料的沼气,又能转变…  相似文献   

11.
生态农业旅游概念性规划——以响堂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响堂村生态农业旅游概念性规划的实例来探讨生态农业旅游的原则和主要内容。生态农业旅游概念性规划,不但要遵循旅游业规划的各种原则,更要考虑到规划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乡土特色文化等,达到生态、农业、旅游文化相结合;还要体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对农业经济效益的促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浅谈发展生态农业建设与环境保护郭培臣生态农业是近十几年来问世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它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因地制宜和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使太阳能的转换率和生物能的利用率得到充分的提高,从而维持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达到农业生产率持续发展的目的。生态农...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强调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并确定要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瓶颈问题,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一直处于粗放式发展之中。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使得农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污染问题,妨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我国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生态农业已初具规模,目前正朝着中国特色可持续现代化农业发展。但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分析了生态农业发展历程,对我国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生态农业的实质是农村的全面生态化发展.生态农村发展模式以和谐、可持续为理念,以建设生态文明的农村社会为目标,以生态产业、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为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理想模式,是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农业及其产品逐渐成为都市人群的消费选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出路。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也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为此,本刊记者最近采访了著名生态农业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校务处处长吴文良教授。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生态文明发展,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征之一,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设计说明湖北易陶然生态农业观光园以绿色、健康、生态为主题,着重把农业、生态和鲜菜瓜果销售、观赏旅游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花海、农业生产活动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鲜菜瓜果采摘、垂钓、休闲娱乐等。规划设计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性及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自然地形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通过规划设计主要实现3大功能分区——生态农业区、观光旅游区和现代农业生产科普区。  相似文献   

18.
一、现代生态农业的基本结构从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来看,食品加工业与农业是一体化的,例如,法国的农业部全称为:农业与食品工业部。畜牧业一般占农业与食品工业产值的60-75%左右。草食动物(主要指牛、羊)牛业(包括奶牛和肉牛)占畜牧业的60%以上,奶牛又占牛业的大半。由此可见,牛业在现代农业中占有主导地位,草业在现代农业中则占据着基础地位。纵观世界各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横观世界现代农业,大都走的是“以蛋白质为纲”的发展路线。而落后的传统农业大都走的是“以粮为纲”的发展路线。现代生态农业除了具有规模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运行和经营现状,探讨了倘甸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以及生态开发模式,对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与管理策略,以期为实现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解决好农业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但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却面临诸多问题。要实现我国农业的大力发展,就必须要探寻出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农业、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多元化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