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半旱式栽培的基本形式,是改传统的平作为一定规格的垄沟,以垄沟中的水持续浸润垄埂的灌溉方式栽培水稻,改变了几千年来全田淹水种植水稻的传统习惯,为水稻生长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条件。1986年本县在41.8亩稻田中推广半旱式栽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1987年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稻品种(系)有机栽培产量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高产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我国水稻单产居世界先进行列,但伴随着水稻产量的提高,物能投入迅速加大,特别是氮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在许多地方已到了滥用的程度,施纯氮超过水稻一生氮素需求量的1倍以上,667m2用农药量为世界之最。大量氮肥和农药的投入,引起稻株对氮素和农药的富集,导致稻米品质和卫生质量下降,同时过剩的氮素和农药流入水体,流入自然生态系统,污染环境。本文在彻底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农药和药品的水稻有机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水稻品种(系)对有机栽培产量的影响,为发展水稻有机栽培生产提供优良品种(系)和理论…  相似文献   

3.
覆膜栽培对盐碱地水稻生长的影响及节水潜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覆膜栽培对盐碱地水稻生长的影响,并对盐碱地水稻覆膜栽培的节水潜力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可促进水稻抽穗,提高了盐碱地水稻穗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和收获指数,但由于覆膜采用了宽窄行种植模式,改变了插秧密度,导致膜上密度增大,抑制了水稻分蘖,造成水稻产量略低于常规栽培。与常规栽培相比,覆膜栽培降低了盐碱地稻田表层土壤pH值和盐分含量,有利于水稻植株前期的生长,以分蘖期为例,覆膜栽培处理表层(0~10 cm)土壤pH值较常规栽培处理下降了0.3个单位,电导率(EC)下降了0.35~0.48dS/m。盐碱地水稻覆膜栽培可较常规栽培节水17%,提高了水分生产力,并且有利于减少土壤速效养分的流失,具有培肥土壤的作用,但也造成追肥困难,容易出现后期脱氮现象。因此,盐碱地水稻种植既要充分发挥覆膜栽培节水、抑盐的作用,也要全面考虑覆膜后合理移栽密度和肥料的有效供应,才能真正实现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4.
水稻栽培学研究若干进展及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我国水稻栽培学发展历程,论述水稻栽培学研究进展,介绍了扬州大学农学院在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上的成就与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水稻栽培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黔东南水稻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情况,分析了超高产栽培水稻的生理生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措施,提出了黔东南水稻超高产栽培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水稻强化栽培(SRI)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提高湘西水稻产量 ,2 0 0 1年 ,引进了一项新型栽培技术———水稻强化栽培 (SRI)试验 ,强化栽培技术基本观点是 :重施有机肥 ,施有机肥 2 5 0 0kg/ 6 6 7m2 ;软盘育秧 ,单本移栽 ;栽小苗 ,叶龄 1.5~ 2 .0叶 ;稀植 ,密度 33.33cm× 33.33cm或 4 0cm× 4 0cm ,或 1m2 插 4株正方形栽培 ;间歇轻度灌溉(孕穗以前田间只保持湿润 ,田间开细坼时灌水 ,灌至田面湿润即停灌 ,孕穗期保持浅水层 ,成熟前 2 0~ 2 5d排干 ) ;人工中耕松土通气除草。根据SRI栽培的技术原理与基本方法 ,结合当地高产栽培的实际经验 ,进行 4个丘块SRI栽培试验 ,以探…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川北丘陵地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杂交水稻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在同一品种下对强化栽培、旱育秧、强化栽培+羊育秧、配方施肥、高产组装技术(下称:超高产栽培)、常规栽培六种栽培方式进行了田间时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差异均达到板显著水平,产量由高到低排序为超高产栽培>强化栽培+旱育秧>强化栽培>旱育秧>配方施肥>常规栽培.通过分析,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下的产量构成因素最优化,最协调统一.该技术具有广泛的运用前前景.  相似文献   

8.
水稻半旱式垄作栽培(简称垄作)是一种新的稻田栽培水稻的方法,主要应用于冷、烂、锈水田。1988年在贵定昌盟小场镇,冷、烂、锈水田上试验示范18亩,平均亩产560.5公斤,比平作增产27.7%,收到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水稻垄作栽培方法在有水源灌溉的坝子田(简称饱水田)能否推广应用?是否也能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1989年在昌明区小场镇饱水田上连片种植110亩  相似文献   

9.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土地、人力、资金和水资源,保护土壤和地下水不受化学污染,而且贫穷的农民也能采用这种技术。马达加斯加耶稣协会的Fr.Henri de Laulanie经过20多年与农民的共同努力,在不依靠外来投入的情况下提高了水稻产量以后,于20年前提出了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概念。现在,水稻强化栽培体系正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栽培模式对杂交粳稻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杂交粳稻常优3号和常优5号为材料,设置未施氮处理(0N)、当地高产栽培(对照)、高产高效栽培、超高产栽培、超高产高效栽培和氮肥高效利用栽培等6种不同栽培模式,并观察上述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超高产栽培和超高产高效栽培的产量平均分别达12.0 t hm-2和10.9 t hm-2,较当地常规高产栽培分别高出41.6%和29.1%。与当地常规高产栽培相比,超高产栽培和超高产高效栽培等处理的茎蘖成穗率明显提高,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增加,有效叶面积和高效叶面积比率增加。上述两处理还提高了水稻粒叶比,改善了源库关系,并提高了剑叶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以及抽穗后的根冠比和根系伤流量。这些结果表明,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与优化,可以改善水稻群体质量,获得更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优质再生稻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通过水肥等栽培管理措施,使头季稻(中稻)收获后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进一步生长发育而成的水稻。它具有生育期短(60天左右),种一次收两次,投入产出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率高,省工,省种,省肥,省秧田等优点。再生稻的米质好,食味佳,无污  相似文献   

12.
六十八团1 95 9年建场,1 968年开始种植水稻,有34年的栽培经验。近几年由于狠抓管理并努力完善各相关配套高产优质技术,种植面积由当初的1 3.33余hm2发展到2 0 0 3年的1 5 33.33余hm2 ,667m2 (旧制1亩,下同)产也由当初的41 kg增至现在的670 kg,水稻单产位居全师前列。1 增加投  相似文献   

13.
我市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光能资源丰富,热量较足,有利于水稻高产。但年度间和季节间降雨蓄水不匀、不稳、不足,影响了水稻面积的扩大和单产的提高。因此,我们从1984年起,进行了“二改”节水技术,即,改耕翻整地为旋耕灭茬;改长期水层灌溉为浅水勤灌,后期干干湿湿灌溉的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研究。通过6年来的试验、调查、示范和验证,已基本摸清了节水栽培下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和变化规律,从而总结形成了水稻节水栽培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水稻大田生产中的田间通风透光状况,提高光合效率,改善密植条件下的穗部性状,减少病虫害等,我国水稻栽培方式已改传统的正方形密植为宽行窄株的条栽方式。同时,也有相当部分稻田采用宽窄行栽培法,对此2种栽培方式的生产效果,各地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而且,根据前人研究及生产实践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穗数范围内,杂交  相似文献   

15.
关于水稻轻简载培问题的探讨凌启鸿(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南京210008)1水稻轻简栽培改革必须坚持“高产、省工、节本、高效’的方向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水稻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单产最高,总产占的比例也最大,1996年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国的……  相似文献   

16.
水稻免耕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水稻免耕栽培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抛秧技术和免耕抛秧栽培的方式和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介绍,提出了今后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黄天浩 《种子》2017,(6):124-125
绿优4923是四川省绿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适应广、抗性强的特点,栽培管理应做到育壮苗、嫩秧早栽、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数据统计发现,我国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占有比例超过50%,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稻米消费大国的同时也是一个稻米生产大国。然而在耕地问题日渐紧张的今天,如何实现水稻高产栽培目标成为了研究的重点问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水稻栽培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鉴于此,从我国水稻栽培现状出发,对高产栽培目标的实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旨在为今后我国水稻栽培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水稻直播技术的应用能大幅度的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率,是近年来水稻轻简化栽培措施的重要技术。江油市是四川省主要水稻生产地,为促进直播技术的推广,对影响江油市水稻直播技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以杂交粳稻常优5号为材料, 设置未施氮肥处理(0N)、当地高产栽培(对照)、超高产栽培和氮肥高效利用栽培等4种栽培模式, 观察其对水稻不同生育期根系形态生理和地上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差异极显著。超高产栽培与氮肥高效利用栽培两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2.29 t hm-2和9.62 t hm-2, 平均分别较对照增产41.4%和10.7%。上述两种栽培模式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每kg施氮量增加的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80.7%和76.8%, 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较对照提高62.1%和32.3%。与对照相比, 超高产栽培与氮肥高效利用栽培均增加了水稻地上部干物重、叶面积指数、根干重、根长, 提高了粒叶比, 改善了库源关系, 并提高了根冠比与根系伤流量。同时也提高了灌浆期剑叶净光合速率、根系氧化力、根系总吸收表面积与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 生育中后期根系、叶片以及根系伤流液中的玉米素(Z)与玉米素核苷(ZR)含量、灌浆期籽粒中蔗糖合酶(SuSase)以及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活性。这说明, 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与优化可以提高水稻灌浆期根系和地上部的生理活性, 促进水稻高产与水分养分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