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始于1964年袁隆平发现雄性不育株。1970年李必湖在海南崖县南红农场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为我国水稻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打开了突破口。1973年我国成功实现籼稻杂交水稻三系配套,1976年籼型杂交稻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进行水稻杂种优势商品化利用的国家。至1999年我国杂交稻累计种植2.5亿hm2,增产粮食3.7亿t,杂交水稻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1 育种现状近年来我国在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稻育种研究上均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仍保持世界领先水平。1.1 三系新质源发掘和不育系选育野败型不育系育性稳定,可恢性好…… 相似文献
2.
两系法杂交水稻应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规律、实用两用核不育系与广亲和系选育以及优势组合选配方面综述了两系法杂交水稻应用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现状和发展趋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现状和发展趋向廖伏明,罗闰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410125)自我国1970年首次发现野败(即WA)后,经全国各地协同攻关,迅速开展了大量的测保和测恢工作。1972年,采用连续回交的办法育成了二九矮4号A、二九南1号A…… 相似文献
4.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是用水稻的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统称两用核不育系)作母本与恢复系杂交,利用其杂种优势生产杂交种子的活动。而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最大特性是存在育性转换的现象.导致其育性转换的主导因子是温度(籼型)和光照(粳型),气候条件(温度和光照)是影响两系制种的关键因素。所以,与三系法制种相比,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有更严格的要求。笔者认为,须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相似文献
5.
6.
试谈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粮食的需求日益增多,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为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推动作物学科发展,本刊从第1期开始将陆续发表起高产育种和栽培方面的文章,欢迎投稿,亮明观点、集思广益、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8.
水稻三系杂交制种与两系杂交制种的优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水稻杂种优势研究及杂种优势利用在国际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对杂交稻的研究始于1964年,1973年利用三系法成功制得强优势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并于几年后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20世纪70年代又开始了具有更大优势的两系法研究,并在80年代取得关键技术点的突破,两系法制种在大面积生产中呈现飞速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不育系育性及鉴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杂交水稻的繁殖和制种过程中,亲本不育系种子的纯度不仅直接影响繁殖制种的产量,而且还影响杂交水稻杂种优势的发挥。本文通过对13个不育系两地三季鉴定试验结果的分析,力求对杂交水稻不育系育性变异及鉴定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两系”杂交水稻是我省一项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高新技术。目前的理论和实践均已证明 ,“两系”杂交水稻的研究已获得成功 ,技术逐步完善 ,一批通过审定的组合如培两优特青、培两优 2 88、香两优 6 8已在南方各省大面积推广应用。可以说 ,“两系”杂交水稻的发展正处于方兴未艾之中。但回顾近十多年来“两系”杂交水稻的历史 ,其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特别是我省 1993、1996、1999年部分“两系”杂交水稻种子严重不纯 ,给“两系”杂交水稻的发展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起点临界温度已漂高 ,但没有得…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两用核不育在贵州的育性转换特性和不同地区气温条件的分析,认为低温敏类型两用核不育系可在贵州气温低的拔地区繁种,气温高的低海拔地区制种。提出了适宜两系法杂交稻制与繁殖的季节和地区。 相似文献
13.
14.
自1972年发现光敏感核不育水稻以来,研究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光敏核不育基因已初步定位;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温作用模式已基本建立;以农垦58s为光敏不育基因供体已育成多种类型的光过核不育系;两系杂交稻组合已在部份地区示范、推广。同三是杂交稻相比,两系杂交稻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温光型核不育两系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1998年度全国温光型C49S两系杂交小麦联试资料表明,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极地较对照增产。平均增产11.10 ̄21.62%。其产量的超标优势主要来源于穗粒数和有效穗优势,并以穗粒数优势起主导作用。其中,MS1每667m^2疸可达655kg,比对照绵阳26号增产66.4%,比常规小麦平均增产21.62%。 相似文献
19.
温光型核不育两系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8年度全国温光型C49S两系杂交小麦联试等资料,对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优势的利用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常规小麦品种都是C49S的恢复系,但恢复度的高低与父本耐冷性的强弱关系密切。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极显著地较对照增产,一般平均增11.10%-21.62%。最好的两系杂交小麦MS1比常规小麦(对照)平均增产21.62%,每667m^2产量可达655公斤,比绵阳26号增产66.4%。初步展示出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两系杂交水稻种子实行商业化推广以来,因其不育系在育性敏感期易受低温危害发生育性转换,严重影响种子的质量,所以,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越来越受到各种业公司高度重视,如何有效降低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风险,成为各生产单位共同研究的课题。本文从种子生产管理角度,简述了降低影响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