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亢伟民  王永普  卢超 《种子》2001,(4):34-36
本文概括了国内外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的现状,并结合热带种质的遗传成分、地理起源、温热带种质间的杂优关系,就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的有关问题及其研究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对山东省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进行的分析表明:我省玉米杂交种生产已完全进入单交种时代;生产上使用的杂交种以省内自育的中晚熟、紧凑型杂交种为主;省内自育系×省外育成系组成的杂交种面积较大;杂交种的亲本利用更趋集中,种质基础狭窄;自交系的主要来源是二环系,国外种质在自交系种质中具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3.
姜龙  牟琪  陈殿元  马雪  孙博  范馨木  孟云凤 《种子》2019,(5):120-123
采用NCII设计,在6万株·hm-2密度下,对5份先锋玉米种质的遗传改良系和旅大红骨群自交系组配的25个玉米杂交组合进行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总结了这5份先锋玉米改良系的利用价值和改良成效。结果表明:JK 18和JK 20的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高,由此2自交系共组配出4个高产组合,有极大的增产潜力。JK 80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低,但有1个高产组合,可以进一步改良,发掘利用。先锋种质改良系×旅大红骨组配模式较国内Reid×旅大红骨组配模式的耐密性有所改良,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可在高产密植型杂交种选育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4.
玉米新种质Reid类群在我国玉米育种中应用时间较短,通过育成品种的遗传分析,Reid类群系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遗传类群,并形成了新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今后应加强其利用与改良.  相似文献   

5.
78599选系及其衍生系种质对我国玉米育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美国先锋公司引入到中国的优良玉米杂交种PN78599、PN87001、PN78698、PN78641等。全国各大育种单位也相继引入了这批78599杂交种,经过试种以后,田间表现高抗玉米叶斑病、茎腐病,成熟时青枝绿叶。商品品质优良,综合农艺性状好,并以其为基础材料直接或间接选育自交系,从此拓宽我国玉米育种遗传基础,很快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玉米新类群。为此,笔者针对78599杂交种选系、利用、杂优模式、创新等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玉米种质类群分析及其扩增与改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1981~1996年吉林省生产上推广的玉米杂交种遗传组成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目前吉林省玉米种质类群主要来源于:Reid、旅大红骨子、Lancaster、唐四平头和丹330等种质类群。其中Lancaster类群无论品种数量和种植面积均保持绝对优势,旅大红骨子和Reid种质迅速增加.遗传基础狭窄、品种更替缓慢仍是今后玉米育种和生产中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本文还对适合吉林省的种质组配模式、种质改良与扩增、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我国玉米单交种二十年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50年代后期,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在我国以双交种形式用于大面积生产。农大4号、7号在山西等省、市发挥了显著的增产作用。6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推广单交种。经过近20年的努力,单交种应用面积现已跃居世界第二位。1965年全国玉米杂交种面积不足播种面积的10%,……  相似文献   

8.
玉米种质资源系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芹郭东全  刘金根 《种子》2005,24(10):44-47
玉米的遗传基础很复杂,育种的基础材料遗传基础狭窄.目前我国常用的玉米自交系主要集中在旅大红骨、塘四平头、瑞德黄马牙和兰卡斯特等几大类群体中,并且配置单交种的自交系越来越趋向几个骨干系.本文阐述了这些自交系间的血缘关系,指出我国玉米杂交种的亲本种类较少,骨干系集中,种质遗传基础较为狭窄,并对此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9.
热带玉米与温带玉米种质杂交农艺性状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热带玉米和温带玉米为亲本,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种质玉米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苗期全株干物质积累量温×温>热×热>热×温,地上部干物质量热×热>热×温>温×温,地下部分表现趋势与地上相反;生长初期株高温×温>热×温>热×热,随着生长进程的推移,组合间株高呈现出相反的趋势;不同种质间杂交后代苗期叶片数和出叶速率没有明显差异;杂交组合中含热带种质的比例越高,最大面积叶片出现的高度越高,面积较大的叶片数相对较多;热带种质所含比例越大,后代雄穗分支数越多。热带种质带来的株高增加,主要源于植株中下部节间的伸长。  相似文献   

10.
黔西北山区杂交玉米性状改良趋势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96年-2000年期间我所进行的杂交玉米育种工作进行了回顾,并结合有关试验对黔西北山区杂交玉米性状改良进展及适应性等进行了分析。“九五“期间,育成了毕单系列玉米杂交种7个。结果表明,新育成杂交种品种类型增多,适应范围扩大,抗病性明显改善,产量潜力有较大提高。指出黔西北山区杂交玉米种要在继续关注基本育种目标的基础上,重视多种生态类型的选育,并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注意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浅析我国玉米自交系选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敬 《种子科技》2012,30(5):12-13
玉米自交系是选育杂交种的基础,优良玉米自交系是选育高产、高抗、稳产、广适杂交种的关键。1玉米自交系选育所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创新型基础自交系材料缺少,遗传基础过于狭窄,致使优良自交系的选育存在障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种质资源狭窄,杂种优势模式单一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年代玉米自交系性状改良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牛连杰 《中国种业》2004,(12):37-38
自交系是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材料.自 20世纪 60年代我国利用自交系间杂交种以来,随着玉米生产对自交系性状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通过选育和引进使玉米自交系得到逐步的改良,从而促进了玉米杂交种产量及性状的改良.然而,至今对不同年代育成自交系性状改良效果及趋势研究报道却较少.本文在前人对我国玉米自交系利用情况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 11个代表性骨干系,通过在相同条件下的种植测定,旨在探讨我国玉米自交系株型及产量组成性状的改良趋势,为玉米自交系的近一步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浅谈黄淮海夏玉米杂优模式及核心种质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黄淮海夏玉米生产中的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遗传组成及杂优模式等进行了分析,探索出黄早四、340、Mo17、478、齐319等核心种质及其衍生系的改良方法及途径,确立了黄淮海夏玉米的杂优模式,即Reid群×塘四平头群、P群×塘四平头群、P群×Reid群、塘四平头群×其他种质群等,拓宽了玉米育种遗传基础,分析了种质创新研究现状,为玉米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墨白种质在黔西北地区玉米育种应用中成效显著。从墨白1号选育了自交系大19,从墨白94号选育了自交系449和405,由449育成了毕单3号等5个玉米杂交种,由405育成了玉米杂交种毕单4号,由大19育成了玉米杂交种黔西4号;由改良自交系449育成了W260和216,由W260育成了毕单10号,由216育成了毕单13号。对墨白种质的改良主要是对骨干代表自交系449和大19进行改良,并育成了一批新选自交系,较自交系449和大19有了质的跨越。  相似文献   

15.
贵州山区玉米种质的改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山区玉米种质对贵州省的玉米育种和玉米生产有着重大贡献,但贵州山区玉米种质需要进行遗传改良和扩增,才能发挥良好作用。本文概述了贵州山区玉米种质的特点及其改良情况,并对贵州山区玉米种质的改良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黑龙江省1980~1996年间种植面积在1.0万hm~2以上的,占种植总面积80%以上的玉米杂交种亲本的分析,发现全省生产用的种质在80年代主要集中在旬11、Bup44、大黄46和冬黄等骨干系上,进入90年代后逐渐转向以Mo17类亚群、唐四平头群为主阶段,亲本应用过度集中是造成种质基础日趋狭窄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加强基础种质改良与开发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17.
孟彦 《中国种业》2013,(12):64-66
利用非洲种质抗病性强的特点改良黄淮海现有种质,可以显著提高杂交种的产量和抗逆性。CM07组配的组合产量及抗病性表现较好,ZB903及ZB905组配的组合产量差异较大,抗病性不稳定,表明直接利用非洲种质的效果并不理想,瑞德×(唐四平头+非洲种质)是黄淮海比较理想的杂种优势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高产栽培条件下夏玉米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分析了16个玉米杂交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各农艺性状的关联度排序为:单位面积粒数>灌浆期(d)>灌浆期占总生育期的比>千粒重>穗粒数>生育期(d)>株高>叶片数>成熟时绿叶数>单位面积穗数>单位面积根条数>最长根.进一步分析表明,与高产栽培条件相适应的杂交种是单位面积粒数较多、穗粒数和千粒重较高的中大穗耐密型玉米杂交种;在植株形态性状适合程度上首先表现在有一定的株高和叶片数、根条数;在生育期上灌浆时间的长短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因此获得高产应选用生育期较长、灌浆时间占全生育期50%以上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9.
美国玉米种质78599的利用与改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外玉米种质的引进、利用与改良是中国玉米育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育种成败的关键。美国先锋公司选育的78599杂交种引入中国并通过试验,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等特点,受到中国育种家的重视。用其作育种基础材料成功地选育了齐319,178,丹599,P138,丹598,K22等一系列优良自交系和改良系。据不完全统计,所组配育成并经省市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达50余个,在全国各地累计推广面积799.3×104 hm2,成为中国玉米育种新的核心种质。育种实践证明,与传统核心种质系统之间进行有利基因的渐渗是可行的,其改良的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技术在玉米种质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简述了玉米转基因工程中遗传转化的受体系统、目的基因和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转基因技术在改良玉米品质、抗虫、抗病、抗除草剂、耐盐、抗旱、抗寒性、雄性不育、抗真菌和抗病毒病基因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