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茗科1号(金观音)和金牡丹等茶树品种制作天山绿茶。结果表明:金观音和金牡丹所制天山绿茶外形细嫩紧结绿翠或黄绿翠,嫩香且显花香,滋味鲜浓爽口,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整软亮,连续3年品质审评平均得分分别达93.50分和93.67分,比有性群体种天山菜茶高2.00~2.17分,达到了名优绿茶品质水平,适合名优天山绿茶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云观玉叶     
杨胜伟  刘云斌 《茶叶》1994,20(4):38-39
云观玉叶系湖北恩施市茶叶技术人员于1991年5月创制的一种高级绿茶。尔后,经过几年的反复切磋,使其工艺规程和品质规格均已定型。1992~1993年先后送恩施州、湖北省审评,连续三次分别获得恩施州供销社"十佳名优绿茶"称号、湖北省茶叶协会"1992年湖北名茶十佳展评会优质奖"和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名优绿茶水分含量、温度、氧气和光照4个关键因子对名优绿茶贮藏品质的影响,发现名优绿茶水分含量低于6%,采用普通避光包装,温度控制5℃左右,其贮藏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4.
霞浦县是福建省茶叶重点产区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自然环境优美,山青水秀,群山环抱,茶区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富锌地质背景,水、热、光资源丰富,为名优绿茶优越产区。全县茶园面积5066hm^2,茶叶产量3000t以上。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无性良种占91%,为开发名优茶生产提供有利条件。近年,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市场对绿茶名茶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县广大茶区不断地提高茶叶品质和名茶创新,先后研制成功20多个名优绿茶,其中13个评为省、部级名茶。本文以霞浦县开发绿茶名茶技术实践为依据,探讨绿茶名茶的采制技术与工艺。  相似文献   

5.
名优绿茶要求干色翠绿或嫩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顾客判断名优绿茶质量好坏的主要条件是翠绿、细嫩,翠绿是卖相好的重要标志,名优绿茶的竞争,首先是色泽竞争.但往往因炒制或贮藏不当,色泽深暗或黄暗,严重影响名优绿茶的品质和经济效益.因此,保持"三绿"是提高名优绿茶品质,促进名优绿茶生产的关键.根据笔者实践,  相似文献   

6.
对相同鲜叶(1芽1叶初展)加工成8种名优绿茶(自然形茶、扁形条、龙井、供青、毛峰、碧螺春、眉茶、绿针),其茶多酚、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分析结果表明,名优茶间差异较大。未经揉捻名茶(8种名茶中前3种未经揉捻)茶多酚含量高于经过揉捻的名茶;扁形茶中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高于其他名茶。叶绿素分析表明,名茶间Chla、Pya的差异较大,其次是Chlb,而Cda、Cdb、Pyb的差异较小。凡经揉格的名茶Chla的含量低于未经探捻的名茶(龙井制法的扁形茶除外),而Pya的含量则相反。加工工艺对名优绿茶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影响(文摘)@倪德江…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农业厅于6月19-20日在福州开展全省茶叶品质鉴定活动。全省8个市选送茶样共185只,其中乌龙茶124只,绿茶45只,红茶3只,白茶3只,花茶10只。本次活动参照农业部名优茶评选评分标准,采取密码审评的办法对茶样进行公正鉴评。同时对所送茶样按国标要求(GB9679-88《茶叶卫生标准》)委托福建省茶叶质量监督检测站进行农残检测。依据茶叶感官审评和农残检测两项要求,得分在95分以上(含95分)且农残检测合格的茶样共有20只,其中乌龙茶7只,绿茶10只,红茶1只,花茶2只,被评为省名茶,名茶比率为10.81%;得分在90-95分(含90分)且农残检测合格的茶样共…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以来,名优绿茶市场看好,消费者对名优绿茶的“三绿”(色绿、汤绿、叶底绿)和整体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皖南山区,茶季降水较多,用雨水叶或露水叶直接加工成的名优绿茶,其色泽深暗,香气熟闷,汤色偏黄,滋味不鲜爽,叶底暗绿,茶叶品质下降,卖价低。为保证名优绿茶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祁门县农技部门针对当地名优绿茶大部分由茶农分户生产的具体情况,利用农户现有的洗衣机或单用洗衣脱水机,对雨水、露水鲜叶作脱水处理,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了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1.试验方法试…  相似文献   

9.
名优绿茶感官品质相关因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信阳市2004~2007年茶文化节名优绿茶连续四届的感官质量评比结果,运用生物统计软件SAS9.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五项审评因子间,外形与其他四因子间的相关性不明显,汤色与香气、滋味、叶底的相关性显著;与品质总分(Y)的关系,滋味(X4)﹥香气(X3)﹥汤色(X2)﹥叶底(X5)﹥外形(X1);加权评分,色23分、香23分、味24分、形(包括干茶和叶底)30分的比例较为合理。并运用DPS数据软件处理,使用逐步回归建立各因子与品质总分间的相关方程为:Y=25.8852+0.731X1+0.702X2+1.02X3+1.2204X4+1.03X5。  相似文献   

10.
沈培和  刘栩 《中国茶叶》1995,17(4):36-37
近些年来名优绿茶走俏,各地纷纷开发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随之也引来了一股“名优绿茶机械热”.现有的名茶机械,除个别机种外,绝大多数是最近几年研制成功的.从制较适应性来看,有些机种制茶性能已达到成熟或基本成熟的阶段,在各地生产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这些适用的名茶机具作一介绍,供名茶生产者选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辉  龚淑英  李淦成  陈美丽 《茶叶通讯》2011,38(1):14-16,20
自然环境是名茶品质形成的重要条件.本文分别阐述了气候和土壤对绿茶、红茶和乌龙茶名茶品质的影响,提出加强长兴紫笋茶自然环境因子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名优绿茶冲泡水温及时间对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龚淑英 《茶叶科学》1999,19(1):67-72
对4省11只代表性名优绿茶的冲泡水温与时间,进行了正交试验及不同冲泡时间的单因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名优绿茶以冲泡水温100℃、时间4min,茶汤的感官品质最佳;部分原料特别细嫩、揉捻较重的名优绿茶,则以冲泡水温100℃、时间3min或冲泡水温80℃、时间5min感官品质最好;部分做形时几乎不揉捻的名优茶则以冲泡水温100℃、时间5~6min最有利于茶汤品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茶世界》2009,(6)
为了进一步促进全国名优绿茶品质的提高,引导名优茶加工向标准化、清洁化、机械化方向发展,提升茶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树立中国名茶名企形象,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与信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2009  相似文献   

14.
名优绿茶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茶产业复兴和名茶创制开发浪潮出现的新名词,含义非常明确,区别于炒青、珠茶等大宗绿茶产品,名优绿茶是采用高档原料加工出的优质绿茶,且具有个性化名称和品质特征,并在特定地域有较高的知名度。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名优绿茶产品,已经以占总产量38.98%的份额创造了总产值74.6%的效益。名优绿茶已经成为我国茶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名优绿茶是我国茶类的主体,为我国独有,主要供应内销市场。近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研制了一大批适合我国行业需求的茶叶加工机械,获得各类茶叶加工机械专利130多项,初步形成了茶叶加工机械的系列化。此外,绿茶加工清洁化和连续化受到行业高度重视,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加工技术体系和配套设备,开发出了炒青绿茶和黄山毛  相似文献   

15.
名茶的品质检验,素以感官审评为准则,迄今仍无科学讲量上的品质指标。本文拟用光谱分析和激光散射原理测定12只浙江名茶的茶汤,欲探索适于名茶品质特证审评的品质指标,为名茶品质理化审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可用资料。材料和方法样品来源:本文所用12只名茶样品由浙江省茶叶学会提供,均为1989年省茶叶学会第二届斗茶会样品。  相似文献   

16.
龙井茶分西湖龙井和浙江龙井,是浙江省的主要名茶,年产量1.4万t以上,其中西湖龙井茶约900t(含夏秋龙井),约占龙井茶总产量的6.5%.判断龙井茶品质的好坏,除其卫生指标需进行理化检验外,其他项目全依赖于感官审评.审评按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项因子进行,其中外形审评包括色泽、形态、嫩度(等级)、新鲜度等,是审评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理化检测和感官审评,对黄金茶群体、保靖黄金茶1号、黄金茶2号、黄金茶8号和黄金茶168号等5个品种(系)主要生化成分和绿茶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金茶各品种(系)内含物丰富,水浸出物含量36.42%~40.17%,茶多酚含量20.79%~29.89%,游离氨基酸含量3.03%~6.31%,咖啡碱含量3.82%~4.57%,儿茶素总量8.31%~14.90%;黄金茶群体、保靖黄金茶1号、黄金茶2号、黄金茶8号和黄金茶168号依次检测出香气成分47、30、40、43种和46种,其中共性成分18种,醇类是黄金茶各品种(系)所制绿茶的主要香气组分;感官审评结果显示黄金茶群体等5个品种(系)均适制名优绿茶。  相似文献   

18.
绿茶滋味化学鉴定法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根据绿茶中氨基酸与滋味鲜度、茶多酚与滋味浓度、氨基酸与茶多酚的比值同滋味醇度密切相关的客观原理,研究拟定了绿茶滋味化学鉴定法。该鉴定法可分别对绿茶滋味的鲜度、浓度和醇度进行测定。应用这一方法测定了中国主要炒青绿茶、出口绿茶以及部分名茶等700多只茶样,测定结果基本上反映了绿茶的实际品质。该鉴定法与感官审评比较,吻合率较高,而且重复测定误差较小,变异系数一般小于5%。  相似文献   

19.
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参评茶叶的感官审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已于1995年10月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博览会评奖的茶叶(包括茶叶制品)共358只,其中名优绿茶272只,另外还有机制普通绿茶、青茶(乌龙茶)、茉莉花茶、袋泡茶、条形红茶、黄茶、茯砖茶、罐装液体茶和其他茶叶制品。参评茶来自浙、皖、赣、鄂、湘、川、苏、粤、闽、滇、鲁、黔、桂、琼14个产茶省区。各省区送评的茶叶大多已作过筛选,以将最好的茶叶送去参评,因此,参加第二届农博会评奖的茶叶,特别是名优绿茶,高品位的很多,可代表当代中国名茶之最高水平。现将本届农博会参评茶叶的感官审评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朱继军 《中国茶叶》2010,32(4):14-15
我国是世界绿茶的主要生产、消费和出口国,绿茶是我国的优势产品。近三十年来,我国大力恢复了大量的传统历史名茶,也创新发展了一批新的名优绿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了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襄樊市地处鄂北,属我国秦巴高香优质绿茶生产区,也是湖北省名优绿茶生产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但是,随着名优绿茶的的深入推广,生产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