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前言条石养蛎,是我国南方沿海普遍采用的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 L.)养殖技术。采用水泥板代替条石作蛎苗附着基,是对传统养蛎技术的一项革新。水泥板比条石具有价格便宜,结实耐用,附苗牢固,操作方便等优点。在我国北方,特别是辽宁沿海,历来都是采捕野生牡蛎。由于只捕不养,产量逐年下降;目前,蛎肉已成为市场上的中高档水产品。为了提高牡蛎产量,有必要在辽宁南部冬冻较轻的海涂,开展人工养殖牡蛎的实验,建立牡蛎商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宁海县牡蛎养殖历史悠久,据《宁海县志》记载,相传宋咸谆四年(公元1268年)就开始抛石养蛎,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该县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沿用原始古老的“块石地播”法养殖牡蛎,用工多而产量低,近几年全县推广水泥条立体养蛎,比“块石地播”法增产3倍~4倍多,经济效益显著。一、根据牡蛎的生物学特性,选好采苗海区。牡蛎是一种营国着生活的海产贝类,各地养殖用的蛎苗都是采集海洋中的自然苗。俗语说:“苗好三分收”,要使牡蛎高产,采好蛎苗是关键。采集蛎苗的海区宜选择沿海内湾,风浪小,流速慢,并有淡水注入的中、低潮海区(潮水干…  相似文献   

3.
牡蛎产卵、附苗期一般从春末开始至秋后结束。秋蛎挂养,即在秋季时进行褶牡蛎附苗挂养的一种牡蛎养殖法。它以聚乙烯绳子为穿结褶牡蛎壳成串为附着基质,选择最好的附苗潮区,集中附苗,待见苗后移到低潮区下缘养殖台架上进行挂养。它可充分利用低潮区下部浅海滩涂、半垦区,以及下缘海水丰富的  相似文献   

4.
人工养殖牡蛎的方法,大体可归纳为三大类型,一是地播养殖法,如地播石头、地播蛎壳、地播瓦片等;二是插立养殖法,如插水泥柱、插石柱、插水泥片、插竹和桥石等;三是垂下养殖法,如栅架式吊养、筏式吊养、延绳式吊养等。同一海区采用上述三种类型的方法,把近江牡蛎(ostrearivnlarisGould)养成收获规格院长15厘米左右),其养殖时间和每1/15公顷产量(鲜肉)分别是:地播石头养殖法为5年和0.15-0.25吨;水泥柱插养法为5年和0.3(030-0.40吨;栅架式垂下养殖法为3年和2.00-2.50吨。栅架式垂下养殖法不但养殖周期短,而且单产高…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乳山县海阳所镇渔民辛启伦充分利用泥质滩涂插苗养殖牡蛎获得高产。辛启伦有丰富的滩涂养贝经验。他根据牡蛎适应性强的特点,把蛎苗均匀地插在泥质滩涂上进行养殖。春天插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浙江省牧蛎养殖模式,处延牧蛎养殖海区,进一步巩固自然附苗基础上的规模养殖,大为发展太平洋牧蛎人工育苗,搞好太平洋牧蛎良种构建设规划,尽早使太平洋牧蛎三倍体育苗达到 工厂化生产水平,重视牧蛎养殖的可续发展规划,搞好养殖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拓宽牧蛎销售渠道,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牡蛎是福建省漳浦县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目前该县养殖牡蛎面积有3.7万亩,1988年生产牡蛎肉5750吨,主要运销香港。传统的牡蛎养殖方法是把乱石和破旧陶瓦片等堆放在滩涂上作为附苗器,因有效附苗面积小,产量低。七十年代未期,该县曾推广条石养蛎法,产量成倍增长。但条石养蛎受潮水限制,不易推向潮间带下缘,干露时间长,牡蛎个体小。1986年,县海珍品实验场在古雷乡进行棚架式牡蛎吊养技术试验取得了成功;1988年在全乡推广该技术,1260亩吊养面积总  相似文献   

8.
1.采用棚架式、浮台式、蛎石增养三种方法,以聚乙烯绳穿结牡蛎壳成串作附着基质。选择最好的附苗潮区、集中附苗,待见苗后移到低潮区下缘,或浅海养殖台架上,或蛎石间隙增养(即利用过去条石养殖石架增养)。一般壳串长2米,立绠长50厘米,横缆40厘米,脚绳长5米,吊苗绳长0.5米,桩长1.2米,脚1.8米、桩长1.2米、行距2.2米、串距0.2米、壳距0.1米。按每块2亩,每亩5台设计。  相似文献   

9.
胡嘉文  汪进兴 《福建水产》1990,(3):40-42,47
褶牡蛎是我国贝类养殖中的重要品种,全国沿海广有分布。传统养蛎以石、竹为附苗基质,附苗和养成受到制约因素较多,养殖区局限在潮间带,牡蛎摄食时间短,生长慢、个体小、产量低、且操作繁杂,生产发展缓慢。随着国外对牡蛎养殖技术的研究改革,我省于七十年代开始进行了垂下式壳串吊养试验,但由于采苗和养殖方法等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未能得到很好解决,经济效益不明显,长期以来仍处在小规模的试验阶段。根据褶牡蛎养殖法改革中附苗、养殖方法等存在的问题,我们自1980年以来,对褶  相似文献   

10.
明代嘉靖年间一位名叫郑洪图的举人说:“沿海之氓,田少海多,往往藉海为活。”这话反映了当时的情况。“活”者,生计也。几百年以前,沿海地区的群众,就把海水养殖和种田同样看待,用以维持生计。早在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就开始养殖牡蛎。诗人梅尧臣的《食蠓诗》就是记载插竹养牡蛎的:“亦复有细民,并海施竹牢,采掇种其间,冲击恣风涛,咸卤与日滋,蕃息依江桌。”福建的福宁、霞浦,广东的东莞、潮州,浙江的温州等地,养殖牡蛎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据《霞浦县志》记载:“蛎为南区特产,涵江、沙江、竹屿、武岐居民以蛎为业,  相似文献   

11.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部门积极扶持牡蛎(大蚝)生产,位于钦州湾要冲的康熙岭乡被确定为牡蛎和海水鱼虾的养殖基地。1986年组建的康熙岭水产养殖公司,利用地处近江牡蛎采苗区的优势,大力发展牡蛎自然苗的采集生产,改过去单支插植为15支一丛的“枪架式”插植法,大大提高了附苗量,成为全区的牡蛎采苗基地之一。目前这批苗  相似文献   

12.
厦门市东南郊何厝乡,处在海防最前沿。该乡农、渔业社社员,由于党的正确领导,在对敌斗争极为尖锐的形势下,坚持生产,采取一切措施,创造了六亩二分深水蛎埕,亩产蛎肉4,320斤的高产纪录,比去年单位产量提高一倍左右。他们主要的技术经验是:抓季节(“立夏”到“小满”附苗;“立  相似文献   

13.
一、养成牡蛎的养成方法多种多样,大体分滩涂平养及浅海吊养两大类。滩涂平养按附着基不同,又分为块石、插竹、条石、水泥条养殖等方法,浅海吊养,有棚架式、筏架、延绳式垂下养殖等方法。充分利用海区各种有利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养成方法,是养殖生产的重要一环。(一)场地选择在风平浪静,潮流畅通,水质澄清的内湾,选择底部平坦,有淡水注入,盐度变化不大的海区进行牡蛎养成是适宜的。深水区可进行吊养,滩涂平养一般在最长干露时间不超过3小时的中低潮区。底质以泥沙混合为宜,其比例沙占30~40%,泥占60~70%。如沙过多,  相似文献   

14.
孙田 《福建水产》1986,(1):55-55
惠安县山腰乡锦川村庄宝元大胆改革牡蛎养殖方法,弃传统的竖石养蛎为栅栏式吊养,获得产量高,成本低,效益好的良好效果。去年他吊养30亩,预计亩产鲜蛎肉14担,比老法养殖增产1.8倍,为牡蛎生产闯出了新路子。其生产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惠安县山腰乡锦川村庄宝元大胆改革牡蛎养殖方法,弃传统的竖石养蛎为栅栏式吊养,获得产量高,成本低、效益好的良好效果。去年他吊养30亩,预计亩产鲜蛎肉14担,比老法养殖增产1.8倍,为牡蛎生产闯出了新路子。其生产方法介绍如下: 一、设置台架在寄养海区内打桩设置栅栏架,桩采用石条或长木或篙竹均可。每约8米打一桩,用以张结主绠,主绠可用粗尼龙绳,长50—60米,拉紧结于两桩之间。用于结挂吊绳。台架顺流向设于低潮区下  相似文献   

16.
褶牡蛎棚架式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褶牡蛎棚架式养殖是利用聚乙烯绳将牡蛎壳穿结成串,作为附着基质,选择适宜的附苗潮区集中附苗后移到低潮区下缘的养殖台架上进行分苗挂养的养殖方式。这种养殖方式投资少、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而且  相似文献   

17.
与其它种类相比,由于巨蛎是优良的移植对象,所以已被许多国家所利用,英、法.西德、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盛行巨蛎的养殖,产值很高,巨蛎的养殖在太平洋西北和东北部(日本、朝鲜、加拿大、美国等)很发达、年产量三百八十余万吨。  相似文献   

18.
南安市棚架式吊养褶牡蛎增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吊养牡蛎技术是近几年大力推广的养殖新技术,平均亩产比传统条石养蛎提高一倍以上,经济效益显著。通过吊养牡蛎养殖技术的推广,可充分利用低潮区深水区,并逐步向浅海发展,扩大养殖面积,改善养殖条件。我市在推广惠安县吊养牡蛎养殖技术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我们大队位于浙江省温岭县青屿公社,是一个劳力多、田地少,地贫瘠、山头秃的大队。发展生产,靠田、靠山都有困难。去年,大队党支部号召社员发展条石养蛎生产时,部分干部社员激烈反对。他们说,条石养蛎一无经验、二缺技术,搞不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大队党支部经过进一步讨论分析,认为本队发展条石养蛎有四大有利条件:一是滩涂面积大,底质好、适合条石牡蛎生产;二是港湾里自然生长的蛎子多,苗种资源丰富,把握大;三是社员有丰富的抛石养蛎生产经验;四是有兄弟大队条石养牡蛎的试点经验。干部社员统一认识后,干劲倍增,决心把滩涂变良田。  相似文献   

20.
泥蚶,又叫蚶子、花蚶,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对象之一.养殖泥蚶是沿海许多人民公社发展集体副业生产的重要内容.养殖泥蚶所需的蚶苗,历来靠天然繁殖,产量不稳定,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增加蚶苗产量,是发展养蚶生产的关键.过去群众在增产蚶苗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浙江省乐清县蒲岐公社用人工筑塘附苗的方法增产蚶苗,取得较好的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