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茶油精制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茶油经过除机械杂质、脱胶、脱酸、脱水、脱色、分提、脱臭等工序处理可得到高级烹调茶油、色拉茶油、化妆品原料茶油等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2.
茶油精制工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茶油经过除机械杂质、脱胶、脱酸、脱水、脱色、分提、脱臭等工序处理可得到高级烹调茶油、色拉茶油、化妆品原料茶油等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3.
茶油水化脱胶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6种茶油水化脱胶工艺效果及该工艺对茶油品质的影响,并对中温水化脱胶工艺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常规水化脱胶和湿法脱胶工艺能满足茶油的脱胶要求,对酸价、过氧化值和碘价的影响较小,并有较高的工艺得率;中温水化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化温度为60℃.加水量占茶油质量的30%,水化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4.
茶油精炼工艺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传统榨制技术加工的茶油 ,油质混浊 ,含水率高 ,涩味重 ,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更高需求。为充分开发和利用茶油这一资源优势 ,平江县开展了茶油深加工的研究探索 ,并初步总结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茶油利用的溯源、食用、使用和食疗记事、传说轶事等历史文化和当代茶油的习俗文化的挖掘整理,把握住我国茶油消费特征和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依靠茶油文化这一"软实力"是促进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另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稻草是传统茶油压榨过程中用于包裹茶籽粉的材料。为了给稻草包饼材料对茶油感官品质影响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分别以湖南双峰产的茶油及添加了不同稻草压榨的自制茶油为供试的茶油样品,对其色差值、关键香气成分与感官属性进行了检测和评价。检测结果表明:双峰茶油的关键香气成分依次为辛醛、(E)-2-癸烯醛、(E)-2-壬烯醛和壬醛,3种添加稻草自制的茶油其关键香气成分均为(E)-2-癸烯醛、苯乙醛和壬醛,与双峰茶油的色泽和香气最接近的是添加了青稻草的自制茶油;分别以色差值、关键香气成分与感官属性建立了PLS模型,该模型对茶油感官品质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青稻草包饼材料对茶油的色泽及香气品质均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青稻草使茶油变绿变暗,其色泽不符合国家标准,并使茶油具有青草味,且稻草发霉可能导致霉味等不良气味的产生。因此,建议压榨茶油时可改用其它包饼材料,以确保茶油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7.
林檎叶黄酮含量的测定和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时期林檎叶中的总黄酮含量,并对测定方法进行了各种条件试验,探讨了黄酮粗产品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林檎不同时期总黄酮含量在1.5 ̄3.5%之间。  相似文献   

8.
采用经典法测定活性炭中的水溶性锌含量,操作复杂,且易受到多种金属离子干扰。我们利用K_3[Fe(CN)_6](铁氰化钾),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活性炭中的水溶性锌,方法简便可靠。与原子吸收法比较,相对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9.
高品质茶油精制工艺进展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茶油物理化学性质与橄榄油相似,还含有橄榄油所没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如山茶苷、山茶皂苷、茶多酚等,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应用价值。文章从脱胶、脱酸、脱色、脱臭、脱腊等几个方面综述了高品质茶油的精制方法研究进展,认为开发生产高附加值的茶油化妆品和医药系列产品市场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10.
蜂胶及其产品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聚胺柱层析,利用分光光度法,对中国蜂胶及其产品蜂之宝进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测定波长510nm,测定结果:蜂胶中总黄酮含量为52.47%,回收率为97.55%〈蜂之宝口服液中总黄酮含量为44.30,回收率为100.78%。  相似文献   

11.
以阿拉伯胶和明胶为壁材的凝聚法生产茶油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及条件如下5%阿拉伯胶和5%明胶与一定量油茶籽油在60℃下乳化1min,在pH4.4下凝聚0.5h,10℃下固化1h,经离心和真空干燥即可.该法制备的微胶囊,有较高的含油率和包埋率.其粒径与凝聚时的搅拌速度密切相关,但其水溶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油茶籽仁中油脂的水酶法提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An aqueous enzymatic extraction method was used to extract oil from oil-tea camellia seed (Camellia oleifera).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yield rate such as enzyme kind, addition methods, concentration of enzyme, enzymatic hydrolysis time and temperature, and ration of solid to liquid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ing: The acid protease and cellulase have higher oil yield rate than the other treatments,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cid protease and cellulase (P<0.05). By directly adding acid protease to seed slurry of oil-tea camellia seed, more oil yield rate can be gotten than those treatments which added acid protease to ground slurry or filtered ground slurry. By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enzymolysis are: the concentration of acid protease, 0.1 % (w/w); the enzymolysis temperature and time, 55 ℃ and 3 h, respectively; and the ratio of solid to liquid, 1∶ 10.  相似文献   

13.
对油茶枯饼的脱毒和发酵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醇对油茶枯饼中的皂素有较高的脱除率,枯饼中的营养成分损失少;黑曲霉、毛霉和117假丝酵母能在脱皂油茶枯饼上正常生长,枯饼固态发酵后,其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提高程度为66.7%~99.7%;平菇、紫木耳能在油茶枯饼中正常生长,而金针菇则生长不正常;紫木耳对枯饼中蛋白的提高程度在各食用菌中最高,为74.2%~110.7%;以毛霉、平菇和紫木耳的一次发酵产品再经117产朊假丝酵母二次发酵,其粗蛋白质含量接近20%,氨基酸组成趋向平衡.  相似文献   

14.
茶油冷榨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压榨法制取茶油,产品油质浑浊、颜色深、杂质多、且含水率高。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开展了油茶冷榨工艺中烘干、剥壳、冷榨、过滤等相关工序的优化研究,并初步总结出一套系统的冷榨工艺参数,生产出的产品达到《油茶籽油》(GB 11765-2003)压榨二级油标准,油质较好。  相似文献   

15.
作为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培育高产、优质品种一直是油茶育种工作重点.传统育种周期长且存在盲目性等缺点,已无法满足当前油茶育种需求,而分子育种可以快速选择目标性状,加速育种进程,实现精确、高效育种.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油茶分子标记、多组学研究及重要农艺性状关键基因挖掘等相关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现存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作出展望,以期为今后油茶分子育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茶油微胶囊化植脂末生产工艺研究的结果表明:采用 HLB 值为 6 的乳化剂,用量为 5% ~6% (占油脂质量), 温度为70℃,用水量为油脂质量的 4 倍等条件下对茶油进行乳化,以明胶、酪朊酸钠和麦芽糊精作为壁材,在进风温度为 250℃,出风温度为85℃,进料速度为 50 m L/m in 等条件下对乳化液进行喷雾干燥,制得茶油植脂末, 其包埋率在 87.2% ~94.5% ,茶油含量在 40% 左右,包埋后茶油的分散性能良好,抗氧化稳定性比精炼茶油明显提高,在常温下贮藏可达 8 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新造油茶林营养的及时补充,促进树体生长,对油茶新造林进行了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促进新造林植株生长,提高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施肥处理的抽新梢率和平均新梢数分别为83.3%和3.8,分别比对照高31.6%和47.0%;施肥处理叶片的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达5.43 mg/g和39.98 mg/g;不同品种油茶苗造林后施肥效果不同,其中‘湘林67’的施肥生长效果最好;施肥有利于促进容器苗新梢的生长,增加新梢叶片叶绿素及内含物的含量,但对裸根苗造林植株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物种及品种油茶籽营养物质变化,建立基于理化及营养特性的综合评价技术。[方法]测定11个油茶物种和20个普通油茶品种油茶籽含油率、脂肪酸、酸值、过氧化值、α-生育酚、角鲨烯、β-谷甾醇和酚类物质等理化和营养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物种及品种油茶籽酸值和过氧化值均较低,α-生育酚、角鲨烯、β-谷甾醇和总酚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所含脂肪酸主要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酚类物质主要为没食子酸、表儿茶素、邻香草醛、邻香豆酸和反式肉桂酸。[结论]不同物种及品种油茶籽含油率、微量营养物质(α-生育酚、角鲨烯、β-谷甾醇和总酚)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油茶物种和品种综合评价排名与其含油率不一致,在油茶选育过程中,除了考虑油茶籽含油率,应结合其微量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19.
油茶种子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通过对44个油茶优良品系种子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的研究,探索油茶不同品系、不同地点种植时其种子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与果实的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油茶的干籽含油率为13.7%~42.84%,品系间差异较大.(2)油茶的果实主要经济性状与干籽含油率相关性大小为:干出籽率〉鲜出籽率〉每果心室数〉每果籽数〉单果质量〉果形指数〉鲜籽含水率.(3)从3个不同种植点看油茶品系北移时,其干籽含油率明显降低;当在高海拔地区种植时时,干籽含油率明显增加,不同品系间存在差异.(4)油茶种子脂肪酸主要由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组成,不同品系以及同品系不同地点种植时,其脂肪酸组成有一定差异.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87.15%~92.17%,平均89.45%,变动系数为1.2%;油酸含量77.91%~88.88%,平均83.58%,变动系数为3.1%;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变化相对大些,其中亚油酸含量2.22%~10.36%,平均5.87%,变动系数为31.7%;棕榈酸含量5.78%~10.80%,平均7.67%,变动系数为19.0%.(5)油茶种子各脂肪酸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油酸与亚油酸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921,而二者含量之和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