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当前我国北方地区果园生产实际,在苹果园行间种植不同类型的草种或组合,比较了各生草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容重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苹果园行间种草后,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林间各土层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各生草处理中整体来说以单种白三叶、单种黑麦草、混种白三叶+黑麦草的效果较好,建议以后在我国北方果园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生草栽培对南方鲜食枣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适宜南方鲜食枣园生草栽培的草种,以白三叶、1年生黑麦草和多年生黑麦草为试材,在鲜食枣园分区分别进行生草栽培试验,通过与清耕区的对比,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白三叶生草栽培条件下枣园0~15、15~30、30~45 cm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高出37.5%、22.4%、15.6%;夏季白三叶生草栽培区地表和20 cm土层的温度分别比对照降低了4.8和6.4℃,降温保墒效果优于其它处理。2与对照相比,白三叶生草栽培区的土壤容重降低,土壤总孔隙度大幅增加,各处理的土壤总孔隙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1年生黑麦草、对照;3生草区0~15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都比对照高,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速效氮含量增加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1年生黑麦草、对照,各处理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幅由高到低依次为白三叶、1年生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对照。  相似文献   

3.
李富平  冯捷 《绿色科技》2012,(10):119-121
指出了矿产资源开发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形成了大量的采矿迹地。对其现有生态农业重建模式进行了以能量流动分析为主的能源利用效率评价分析,反馈修复生态农业重建模式,提出了以提高采矿迹地的综合生物生产力,构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目标的采矿迹地生态农业重建模式,为实现采矿迹地高效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生草对桃园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生草栽培对桃园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在浙江省嘉兴市水蜜桃园设置栽培黑麦草、白三叶、紫花苜蓿及清耕试验。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种植黑麦草、白三叶、紫花苜蓿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21.1%、31.6%、25.0%(P<0.05),增加的部分以羰基碳为主;园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提高53.7%~130.4%、59.27%~80.3%(P<0.05);3种生草的土壤微生物活性(SMA)显著高于清耕,微生物Shannon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也表现为白三叶和紫花苜蓿处理显著高于清耕。综上,生草栽培可增加桃园土壤有机碳含量,提升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其中以栽植白三叶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5.
山核桃投产林林下套种绿肥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增加山核桃投产林林下植被覆盖度、提高林地水土保持效果,增加土壤肥力,2008—2009年开展了山核桃林下套种1年生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红三叶以及紫花苜蓿等5种绿肥,对其生物量、土壤有机质、林下昆虫多样性、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清耕为对照)。结果表明:(1)林下套种绿肥显著增加林下植被生物量,以1年生黑麦草效果为好,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达到55 000和9 420 kg/hm2,套种白三叶使土壤有机质增加了2.3 g/kg;(2)林下套种绿肥有利于增加害虫天敌数量和减少害虫密度,其中主要害虫山核桃蚜虫、山核桃花蕾蛆等害虫密度分别降低了57.14%和36.45%;(3)林下套种绿肥显著提高山核桃产量,套种平均产量为821.55kg/hm2,较对照增加12.46%,套种后果品品质也明显提高;(4)综合评价5种套种绿肥的效果后认为,山核桃林下以套种白三叶、1年生黑麦草和多年生黑麦草较好。  相似文献   

6.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人工林地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建立12个径流场对不同林地清理方式林地肥力变化进行了6年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采伐迹地的不同清理方式导致了林地肥力的较大差异。炼山清理迹地具有短期的激肥效应,经雨水冲刷,林地肥力急剧下降,至杉木幼林郁闭,肥力趋于稳定。其林地肥力变化可分为激肥效应期、肥力下降期和肥力稳定期,在同一林地上周期性炼山是导致连栽地力衰退的重要原因。不炼山林地6年的肥力变化可分为采伐剩余物分解初期、分解高峰期和分解末期,经采伐剩余物分解,其林地养分得到富集,肥力得到维持。  相似文献   

7.
详细论述了生态系统恢复的定义和内涵,对被恢复生态系统的特征进行了详细说明;综述了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基质改良技术,植被重建和景观再造,生物多样性重现和生态功能持续。以大兴安岭古利库砂金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为例探索了生态恢复的途径和方法。首先是调查和评价立地条件,有针对性的开展生态恢复工作。接着根据采矿迹地土壤沙砾含量高,蓄水保墒能力差,土壤肥力低和轻度重金属污染的状况,分别使用了保水剂提高土壤蓄水能力,粉煤灰降低重金属污染,食用菌废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方法改善土壤基质,同时还接种外生菌根菌提高植物的抗性。通过植物筛选和群落优化配置研究筛选出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这两种适合采矿迹地生态恢复的乡土树种,3种适合古利库砂金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的最优植被恢复模式,分别是采矿迹地生态林植被恢复模式、采矿迹地经济林植被恢复模式和采矿迹地近自然植被恢复模式。最后对采矿迹地生态恢复的未来研究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边坡绿化草种混播配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3种混播组合对高速公路边坡的防护效益,结果表明:混播组合方案1(红豆草60% 无芒雀麦20% 多年生黑麦草20%)的防护效果最好,减少径流82.6%,减少冲刷90.1%;其次是混播组合方案3(多年生黑麦20% 草地早熟禾50% 高羊茅30%),减少径流80.9%,减少冲刷80.9%;而混播组合方案2(小冠花70% 多年生黑麦草30%)的防护效果最差,减少径流76.4%,减少冲刷73.5%。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适宜南方鲜食枣园生草栽培的草种。【方法】以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1年生黑麦草为试材,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枣树的光合指标,研究不同生草栽培处理对鲜食枣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3个草种生草栽培处理均可促进鲜食枣的生长,其中白三叶生草栽培处理中鲜食枣的株高增幅、地径增幅、枣吊长度、SPAD值分别比对照高出30.94%、9.83%、11.58%、26.39%,优于其他处理。不同生草栽培处理中,鲜食枣的光合能力差异显著,其中白三叶生草栽培处理的最大光合速率为16.83 μmol/(m^2·s),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分别为11.62、3.36 μmol/(m^2·s),显著低于其他处理。鲜食枣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和17:00,白三叶生草栽培处理11:00的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8.79 μmol/(m^2·s)。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趋势与净光合速率一致,而胞间CO_2浓度呈早晚高、中午低的不规则"V"形曲线变化,在13:00降到最低值,之后又逐渐回升。按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值由高到低排序,依次均为白三叶生草栽培处理、多年生黑麦草生草栽培处理、1年生黑麦草生草栽培处理、对照。【结论】综合各处理对鲜食枣主要生长指标和光合指标的影响,白三叶生草栽培处理下,鲜食枣可充分利用光合有效辐射和CO_2,提高净光合速率,进而促进树体生长。  相似文献   

10.
在辽宁省清原和宽甸两县应用林草净及其它除草剂混用进行了造林地化学除灌技术的研究。大量试验表明,草甘磷+林草净混用比例为2:1,是极为理想的配方,经济用药量为2250g/hm2,最佳施药期在每年的6月中旬至7月初,除莠效果在86%以上,每公顷可节约费用930元。  相似文献   

11.
在辽宁省清原和宽甸两县应用林草净及其它除草剂混用进行了造林地化学除灌技术的研究。大量试验表明,草甘膦+林草净混用比便为2:1,是极为理想的配方,经济用药量为2250g/hm^2,最佳施药期在每年6月中旬至7月初,除莠效果在86%以上,每公顷可节约费用930元。  相似文献   

12.
冷季性草坪草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24℃,广泛分布于气候冷凉的湿润、半湿润及半干旱地区。目前,黑龙江省常用的冷季型草坪草种有早熟禾、紫羊茅、黑麦草、高羊茅、无芒雀麦等。其中以早熟禾和紫羊茅中的一些品种最为常用。  相似文献   

13.
河西走廊地区梨园生草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春鸣 《防护林科技》2010,(6):16-17,74
西北干旱区荒漠绿洲光热资源充足,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梨园的发展。通过连续4 a对梨园进行生草栽培覆盖防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种植白三叶草效果最为明显,种植多花黑麦草次之;白三叶草和多花黑麦草处理单株平均产量比清耕园提高14.9%~42.2%,平均单果质量比清耕园提高8.7%~10.5%;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清耕园;白三叶草、多花黑麦草生草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均高于清耕园,地面和20 cm深土层土壤日温差明显低于清耕果园;自然生草有一定的效果,但与清耕梨园差别不大。因此,建议在西北干旱区梨园推广以白三叶草为主的生草栽培。  相似文献   

14.
土壤的改良是采矿迹地生态恢复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生态恢复的关键.土壤改良剂对于土壤的理化性质能显著改善和提高土壤的养分,同时对土壤微生物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显著提升退化土壤的生态功能.本研究分别使用食用菌废料、保水剂和粉煤灰三种土壤改良剂进行沙金矿采矿迹地的基质改良.结果表明:食用菌废料、保水剂和粉煤灰对于土壤基质改...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解除草地雀麦和无芒雀麦种子休眠的处理方法,进行了不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草地雀麦种子的最佳处理方法为干湿交替处理,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为75.3%、69.3%和49.8%。无芒雀麦种子的最佳处理方法为40℃热水浸泡处理,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为72.0%、68.7%和48.3%。  相似文献   

16.
江苏海岸带林草复合生态技术及其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江苏海岸带6年生2-69杨林分下,通过外来牧草引种和土著牧草开发,结合简化培育技术,时空配置技术,林分密度调控技术和牧草载培技术等林草复合生态措施,建立了稳定的林下草场,在空间上,形成杨树-杨树萌生枝-牧草的三层垂直格局和多种牧草混播的水平格局,在时间上,形成多花黑麦草+紫花苜蓿(11-5月)-苏丹草+杨树萌生枝(6-9月)-狗尾草或茅叶荩草(7-10月)的同生产产量格局,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海岸防护林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湖北宜昌大老岭林场次生林采伐迹地3种不同更新方式林分的调查数据,对不同 的更新方式的林分组从树种组成、林下植被和林木生长三个方面分析了林分组成;从林地水分 物理性质和林地化学性质分析了林地肥力状况,得出如下结论:1.不同更新方式的林分组成和 林地肥力有明显不同;2.次生林采伐迹地更新所形成的人工林表现出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华西雨屏区不同密度柳杉林下两种牧草生长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川西低山丘陵区坡耕地发展林草复合模式的需要,选择"柳杉+多年生黑麦草"和"柳杉+苇状羊茅"两种林草复合模式,研究在不同密度柳杉林(2 222株.hm-2、1 667株.hm-2、1 333株.hm-2、1 111株.hm-2)下多年生黑麦草和苇状羊茅的净光合速率、草高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柳杉林密度的降低,两种牧草的净光合速率、草高和生物量均表现为上升趋势,但净光合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黑麦草草高和生物量在柳杉林各密度下差异显著(P0.05);(2)4种柳杉林密度下,两种牧草净光合速率均为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但随着柳杉林密度的降低,两者之间差值减小;(3)4种柳杉林密度下,黑麦草草高和生物量均明显高于苇状羊茅,且随着柳杉密度的增加,差值越大。  相似文献   

19.
造林前整地的目的是促使土壤耕作层形成团粒结构,使土壤结构疏松,提高土壤的肥力条件,为造林后林木生长发育打基础。造林前整不整地、整地质量的好坏,对提高大面积造林成活率,改善幼林生长状况具有重大意义。由于造林树种一般都是多年生木本植物,植株体大根深;加之造林用地又跟农作、苗圃用地不一样。因此,造林前的整地与一般整地不同,自有其特殊的技术和方法。用作造林的土地,一般都是荒山或采伐迹地。荒山上一般都生长着茂密杂草和灌木;采伐迹地则采伐  相似文献   

20.
用黑麦草对华山松林进行林草混作,考察其对华山松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撒播黑麦草有利于华山松幼苗生长,其促进作用大于施N肥小于施复合肥,并体现为一种相生相克关系,当地力条件趋好时,促进生长与养分竞争并存,促进作用不明显;反之,则呈现相生关系。同时,黑麦草能有效地改善华山松林地土壤的物理性状,使其具有更为协调的通气保水性能,更有利于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