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叶科学》1966,3(1):46-48
分级红茶是一个新品种,过去我省是生产传统工夫红茶的,对分级红茶制造,缺乏实践经验。为了适应贸易的需要从1963年起,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各有关部门派员共同参与下,以宜兴芙蓉茶场为试点,组成了工作组,结合生产进行了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2.
以晚春茶为对照,本研究对夏季茶园喷灌、遮阴不同技术组合进行大田试验,并对16个试验茶样干茶色泽、汤色的DL?、DA?、DB?、DA?/DB?进行检测、分析及感官审评,结果显示:对夏季绿茶干茶色泽、汤色影响大小依次表现为(喷灌+遮阴)、(遮阴+不喷灌)、(喷灌+不遮阴)、(不遮阴+不喷灌),设施停止后短期内仍有持续效应,...  相似文献   

3.
红茶的汤色是红的,绿茶的汤色是绿黄色的,这是由各自的制茶工艺特点所决定的。形成汤色的物质虽然很复杂,但从本质上来看,主要是由于茶多酚的种类及其不同程度的酶性氧化的程度不同而造成的,其它的植物色素虽有所影响,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红茶色素(茶红素、茶黄素)是红茶生产过程中茶多酚类物质经过多种氧化而形成的,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物质;作为纯天然的有机色素,红茶色素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突变、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红茶色素与红茶品质关系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本描述了用成本低廉的小型C8药筒快速分离和测定虹茶茶汤中茶虹素和茶黄素的常规方法。传统方法分析速度慢,而且,由于黄酮醇糖苷的干扰,茶红素的测定结果往往偏高。本也将药筒法与其它测定茶黄素和茶红素的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发酵程度祁红的多酚类物质氧化产物及其组成,结果表明,不同发酵程度祁红茶黄素(TFS)及各组分的含量不同,因而导致祁红的汤色、乳色品质产生差异。对祁红乳色品质影响较大的是茶黄素(TF1)、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2)、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这三种茶黄素,它们与祁红乳色得分均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7、 0.854和0.952。  相似文献   

7.
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在茶饮料汤色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CA)对38个以不同工艺加工的茶样为原料制成的茶饮料汤色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从17个影响茶饮料品质稳定性指标中提取4个主成分指标构建数学评价模型,并基于综合评价得分(Z)对38个不同工艺进行聚类。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将38个不同加工工艺的原料茶划分为3类,第1类Z<10,表现为茶饮料汤色稳定性好;第2类10≤Z≤20,表现为茶饮料汤色稳定性一般;第3类Z>20表现为茶饮料汤色稳定性差。将数学评价模型结合工艺处理综合分析后发现,原料茶的干燥处理对茶饮料汤色稳定性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多种不同工艺加工的茶叶样品,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其汤色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从17个影响茶饮料品质稳定性的指标中,选取4个主要指标,构建相应的数学评价模型,基于综合评价得分,对上述茶叶加工进行聚类。最终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将38种不同加工工艺获得的茶叶分为3类,第一类综合评价得分在10以下,茶饮料汤色稳定性好:第二类综合评价得分在10-20之间,茶饮料汤色稳定性一般;第三类综合评价得分在20以上,茶饮料汤色稳定性差。经对比分析,茶叶的干燥处理是影响茶饮料汤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现在各国生产的红茶,依原料形状可分为条形红毛茶和碎形红毛茶两大类。我国依其精制成品种类,通常分别称为工夫红毛茶和分级红毛茶。前者在初制阶段保持了完整的芽叶而紧卷成条,是适于精制工夫红茶的原料;后者则在初制过程中,经重复揉切使芽叶碎断成颗粒,为加工分级红茶的原料。  相似文献   

10.
选择溶剂系统乙酸乙酯/正己烷/甲醇/水(3/1/1/6),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茶黄素单体成分,可以将红茶中的四种主要条黄素成分分成三个部分。调节样品溶液与流动相溶液的pH值时,会导致流动相流出液中不同pH值区域的出现,茶黄素成分的分离和纯化受溶液pH值的影响,分离和洗脱过程与溶液的pH值紧密相关。该法可以高度浓缩富集茶叶中的四种主要茶黄素成分。  相似文献   

11.
红茶变温发酵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红茶发酵是影响红茶品质的关键工序。根据红茶发酵机理,进行化学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红茶发酵主要是由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三者组成的复杂反应。其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是茶黄素(TF)生成和积累的决定步骤。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和一级反应,应用 Arrhenius 方程对温度与 TF 量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证明,高温或低温的恒温发酵均不能获得更多的 TF,只有先高温后低温的变温发酵才能达到 TF 最高量,从而提高红茶的品质。红茶生产经验也正是这样。  相似文献   

12.
茶黄素类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及其在茶树育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红茶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16世纪末叶,就已发明了红茶制造。红茶是全发酵茶,品质的优劣与红茶的发酵产物——条黄素类(TFs)和条红素类(TRs)含量密切相关。这两类色素尤其是TFs含量的变化又制约于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和贮藏条件等。为了提高和保持红茶的TFS含量,在茶树育种中采用了氯仿鉴定和多种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筛选优质红茶品种;红茶的加工工艺也由传统的盘式揉捻机向CTC、LTP揉切机转变,红茶贮运过程所采取的充氮、真空包装以及冷藏等保鲜技术也是为了减少TFS下降而展开的。自从TFS和TRS被发现以来,有关的研…  相似文献   

13.
卷曲形红茶机制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继伟  何昆萍 《中国茶叶》2009,31(11):29-30
云南滇红色深味浓驰名中外,以其外形肥壮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浓郁和滋味浓醇回甘的品质独树一帜。近几年,受名优绿茶良好效益的驱使,不少厂家加快了名优红茶的生产步伐,尤其是机制名优红茶的生产。  相似文献   

14.
韩文炎 《中国茶叶》2005,27(3):48-48
连续4年从一氮钾肥试验地采摘茶树一芽三叶新梢,加.T=成CTC红茶并分析其茶红素、茶黄素、咖啡碱、香气成分、粗纤维和水浸出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当氮或钾的使用量偏高时,对茶叶品质不利。当m(氮):m(钾)=1:0.83,年施氮量为300kg/hm^2或450kg/hm^2时,茶叶品质较好,特别是香气指数高,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也较高。当氮、钾肥的施用量较少或不施时,茶多酚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产地红茶主要品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收集国内外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红茶茶样,对其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感官方面,国外红茶样整体水平优于国内红茶样品。内含品质成分方面,云南大叶种红茶水浸出物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则均在3%~5%之间,差异并不明显;国外红茶样茶多酚平均含量高出国内红茶样2.66%;咖啡碱含量在2.35%~5.45%之间,其中产于斯里兰卡的两个红茶样高于其他地区红茶;国外红茶样茶黄素含量整体较高,茶红素以肯尼亚红碎茶含量最高,国内红茶样则是茶褐素含量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16.
红茶色素的形成与降解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萧伟祥  李纯  萧慧 《茶叶科学》1992,12(1):49-54
在红茶制造中,用铜酶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能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24%左右,从而部分的抑制了茶叶发酵,特别是茶黄素的形成受到了抑制。采用茶叶匀浆发酵法,结果表明,非酶性氧化产物中茶黄素约为酶促氧化形成量的6.8%,茶红素约为20.6%。用茶黄素单没食子酯在纯过氧化物酶作用下,研究其降解作用,其产物用双向纸层析和紫外光谱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鉴别出3,4-二羟苯甲酸、咖啡酸、没食子酸和邻苯二酚等4种成分。  相似文献   

17.
紫笋红茶是绿茶生产强省——浙江省长兴县近年采用夏秋季-芽-叶制作而成的红茶产品。本文介绍了紫笋红茶(包括条茶工夫红茶和饼茶)加工工艺,并对其产品品质进行了鉴定。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长兴夏季工夫红茶外形和秋季工夫红茶香气超过对照福建一级工夫红茶5分,汤色超过对照2—4分,滋味和叶底得分均接近对照;红饼茶外形美观,香、味品质良好,其中秋季红饼茶还带有花香。理化检测结果表明,紫笋红茶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虽然氧基酸含量偏低,但咖啡碱较对照要低。紫笋红茶品质已经达到优质红茶标准,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和较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8.
黄星明 《中国茶叶》1989,11(4):15-15,14
工夫红茶的筛号茶拼配,即是红毛茶精制过程中分出大小、长短、粗细、轻重不同的筛号茶,经审评定级后严格对照加工标准样或成品标准样,把那些外形规格大体相同、内质基本一致的同级筛号茶进行合并,拼配出一个品质水平与标准样相当的成品小样。筛号茶拼配对调剂品质,稳定和提高成品茶质量,形  相似文献   

19.
作者于1964年参加了云南分级红茶科学实验,对分级红茶的工艺作了各种比较试验,针对云南大叶种鲜叶原料特点及云南地区的气候条件,结合勐海茶厂分级红茶生产实践,在制茶工艺上获得了一些初步结果,为了便于共同来研究分级红茶的制茶工艺,特将初步资料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汉中工夫红茶汤色滋味评价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主成分分析法(PCA)是研究如何将多变量问题转化为较小的新变量问题的一种统计方法。傅隆生等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猕猴桃的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白沙沙等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苹果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说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食品样品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是可行的。近年来,汉中利用采自800~1600m海拔的高山茶鲜叶,经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艺精心研制成工夫红茶,具有条索紧细,金毫外露,汤色红亮,香气持久,滋味鲜醇高爽,叶底厚软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