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4 毫秒
1.
资讯     
<正>科技科研人员发现增加叶片储水可提高兰花对附生生境的适应性本刊讯近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张石宝等人以兰属植物为对象,发现增加叶片储水可提高兰花对附生生境的适应性,这对于研究兰科植物的生态适应与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兰科植物中70%以上的种类生长于林冠。以前的研究认为由地生向附生的生活型进化是促进兰科植物物种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林冠提供了丰富的异质生境。但是林冠的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了生态适应性对盆景植物选择与配置的影响及其意义。盆景作为一种独特的园艺形式,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观赏性。生态适应性是植物对特定环境的适应能力,对盆景植物选择与配置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综合文献资料和案例研究,探讨了生态适应性在盆景植物选择与配置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发现,考虑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特征能够提高盆景植物的生存能力和观赏效果,增加盆景作品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性。生态适应性的应用可以促进盆景植物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推动盆景植物选择与配置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兰科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科植物俗称兰花,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科之一,分布较为广泛。兰花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其经济价值及科研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对兰科植物的研究不断深入,主要集中于物种鉴别、分类、育种及繁殖等方面。鉴于此,本研究综述了兰科植物的形态学、细胞学、菌根生物学、传粉生物学、育种及组培快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兰科植物研究和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力加强乡土植物在新疆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乡土植物的概念乡土植物又称本土植物。广义的乡土植物可理解为:经过长期的物种选择与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的总称。而人们通常把当地土生土长的,经过长期种植,能很好的适应当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自然分布,  相似文献   

5.
种子休眠通常是指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仍不萌发(发芽)的现象,是植物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抵抗外界不良环境条件,以保持物种不断发展与进化的生态特性.种子休眠对于植物延续种和物种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对于农业生产而言,休眠的种子发芽力降低,会严重地影响田间出苗率.  相似文献   

6.
邹超荣 《分子植物育种》2023,(18):6260-6264
本研究旨在研究生态适应性与室内观赏园艺植物选择之间的关联性。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美化的需求增加,对于选择适合室内环境的植物变得越来越重要。生态适应性是指植物对特定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对光照、温度、湿度、土壤等因素的适应。本研究通过综合文献资料和案例研究,分析了生态适应性对室内观赏园艺植物选择的影响和意义。研究发现,选择具有良好生态适应性的植物可以提高植物在室内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观赏价值,同时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不同植物品种的生态适应性特征、植物与室内环境参数的相互作用关系,并结合现代技术拓展研究的范围和应用领域,以推动室内观赏园艺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可打破物种生殖隔离障碍,实现基因在物种间的转移和遗传重组,创造出具有亲本优良性状的远缘杂交物种。对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来说,PEG-高Ca~(2+)-高pH融合法可使原生质体达到理想的融合效果,对植物培养有重要意义。主要介绍了PEG-高Ca~(2+)-高pH融合法,为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桂西北岩溶地区古树附生或寄生维管束植物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喀斯特地区古树栖居的高等植物的常见种类、分布特点、传播方式及其对古树的影响,探讨岩溶地区古树保护的策略以及珍稀物种生物学保护的有关措施。调查结果发现,桂西北岩溶地区古树寄居植物共有40科59属68种,其中寄生植物4种,附生植物64种。寄居植物的分布与古树的年龄、树种及生境有一定的关系,其繁殖体主要通过风媒或鸟媒等途径传播,并且对生活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寄居植物以草本植物种类居多,蕨类、兰科植物和寄生植物种群数量最大。寄居植物(寄生植物除外)与宿主(古树)之间主要表现为互利共生关系,一般不会对古树造成严重影响。为保护古树及寄居的珍稀物种,笔者提出了五点有关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植物特异DNA序列是指在某些植物属、种、基因组或染色体上单独具有的特异存在的DNA序列。几乎所有的高等生物基因组中都有一些物种或基因组特异(有)的DNA序列。研究这些特定序列,对研究物种间在进化过程中的关系及现有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特异性状表达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述了植物特异DNA序列的种类,总结了利用特异DNA序列作为与某一性状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的应用情况,以及特异DNA序列在鉴定外源染色体的来源、某一染色体组或基因组、某一物种或属植物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植物糖转运蛋白SWEET基因家族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重要的糖转运蛋白,通过调节糖分在植物体内的转运及分配等,进而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抗逆境胁迫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物种中SWEET基因所表现的生物学功能不同,对植物生物生命活动起着重要影响。本研究报告了植物SWEET基因家族的蛋白结构、转运机制以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现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SWEET基因家族的其他结构与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日益增加,本研究探讨了景观设计中考虑生态适应性植物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的意义和影响。生态适应性植物作为具有适应能力和生态功能的植物种类,在水循环、空气净化、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实现生态适应性植物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本研究提出了选择适应当地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植物种类、合理配置植物、注重植物与景观要素的融合以及管理和维护措施等指导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杨树(Populus L.)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树种之一,其天然种众多,长期被作为造林树种广泛应用。物种特有基因的全基因组分析对探明物种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性进化机制及筛选重要功能性状的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序列同源性比对的方法,在杨树基因组中鉴定了物种特有基因。在此基础上,统计了杨树特有基因在染色体分布、长度、外显子个数等方面的序列结构特征,并分析了杨树特有基因的功能和扩增机制。与杨树全基因组序列比较后发现,杨树特有基因具有序列长度短、内含子个数少等特点。功能预测的结果表明,杨树特有基因显著富集于翻译和能量代谢的功能中。在进化研究中,鉴定出91.76%的杨树特有基因在共线性区域中,表明杨树特有基因可能是通过全基因组复制产生的。本研究工作深入挖掘了物种特有基因在序列特征、功能和进化上的规律,为探明杨树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董永义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2):291-291
处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腹地的G304国道两侧沙化现象严重,随时都面临着沙尘的侵袭,严重时造成交通堵塞,宜建立植物防沙体系。先调查研究G304国道两侧的植被物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营造防沙体系。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差不嘎蒿是该路段乃至科尔沁沙地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小叶锦鸡儿——差不嘎蒿群落是这里的顶级植被,属土壤演替性质,可视为土壤——气候演替顶级,并表现出特别耐寒风沙抗干旱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它们是植物防沙体系首选灌木、半灌木种群。小叶杨、旱柳则是这个体系首选的乔木树种。乔、灌、草2~3行相间排列组合是这个体系防沙功能最佳、结构最优化的配置。夏秋移栽乔、灌木和雨季种植灌木、半灌木及其沙生植物是G304线植物防沙体系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岳璐 《分子植物育种》2023,(15):5183-5186
乡土植物是指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生长范围广泛的本地植物。作为园林景观设计和管理的重要资源,乡土植物具有独特的多样性和特征特性,对园林景观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综述旨在综合评述乡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及其意义。首先,乡土植物的多样性为园林景观提供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可以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景观效果,丰富了景观的观赏价值。其次,乡土植物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和环境适应性,能够在园林景观中长期生存并维持稳定的生态系统。此外,乡土植物为园林景观提供了良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栖息地,它们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条件,促进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态平衡。综上所述,乡土植物多样性及特征特性在园林景观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和合理应用乡土植物资源,可以增强园林景观的生态功能,提升景观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因此,加强对乡土植物的保护、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的生理调控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种子休眠是植物在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是调节种子萌发的最佳时间和空间分布的有效方法,具有普遍的生物学及生态学意义。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很多种,独立或者交互作用影响着种子的休眠与萌发。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种子休眠划分为多种类型。本文就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的遗传变异、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代谢、激素平衡、休眠与萌发过程中的信号传导和种子的二次休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刘中洁 《分子植物育种》2023,(16):5547-5551
乡土植物多样性与城市植物群落结构形成的相关性一直是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探究乡土植物多样性与城市植物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发现乡土植物多样性对城市植物群落结构具有重要影响。首先,乡土植物多样性丰富性和物种组成对城市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起到关键作用。其次,乡土植物的存在可以提供适宜的生境条件,促进物种的适应和繁衍。此外,乡土植物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也具有积极影响。最后,乡土植物的保护与城市规划和绿化管理的结合,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人们的居住体验。因此,保护和促进乡土植物多样性对于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种子》2007,26(12):F0002-F0002
由于澳大利亚地理上的孤立性,使其植物种类保持了高度的持有现象。大多澳大利亚特优观赏植物都颇具经济价值和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植物寄生线虫是分布广泛的世界性植物病原物,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寄主植物在物质能量代谢水平如何应对线虫侵染的研究十分匮乏,解析寄主植物特定代谢途径对病原线虫的适应性变化及该途径中关键酶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tepathway,PPP)是植物体中葡萄糖代谢的重要途径,可以产生大量的供还原性物质合成之用的还原剂NADPH,其中间产物亦可作为底物原料参与核酸、氨基酸、脂肪酸等的生物合成。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是PPP途径的关键性调控酶,催化第  相似文献   

19.
植物细胞程序化死亡响应非生物逆境胁迫反应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程序化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不仅在植物发育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是植物抵御不良环境胁迫的重要方式。本文对植物PCD的主要类型、特征及信号传递途径、植物PCD响应环境胁迫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PCD如何参与抗逆反应及其意义进行了讨论,为深入研究PCD参与植物环境适应性的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紫花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豆科苜蓿属植物,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具有营养丰富、高产稳产、利用期长、经济效益高、生态性能好等特点,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为了适应当前兵团大力发展畜牧业形势的需要,现将紫花苜蓿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生物学特点紫花苜蓿为豆科苜蓿属多年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