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为了研究杂交水稻制种不同的行带宽度(以下简称带宽)和父母本行比(以下简称行比)与杂交一代种子产量(以下简称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索产生这种关系的原因,寻求能够实现最高制种产量的带宽和行比,我们于1986~1990年进行了专门的试验研究。1991年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制种田的实践表明,所得结论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种子》1990,(2):59-65
一、单式行比的增产效果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上父母本行比的配置大多采用2∶14~16的复式行比。近两年,我们试行行比改革,将父母本的田间排列方法进行适当调整,变双行父本为单行,通过试验、示范1∶10~12的单式行比证明:母本有效穗和结实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云南省两个主要制种基地开展亲本行比与制种产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以不育系D62A、G2480A、Ⅱ-32A为母本的一类重穗型组合制种,其父母本行比在景谷点以2(父):16(母)、水富点以行比2(父):14(母),产量最高。应用这一研究结果,并采取相应配套措施,大面积平均制种产量可达231~260kg/667m^2。  相似文献   

4.
谢建华 《种子》1994,(1):53-54
本文提出了杂交稻制种中亲本有效颖花比这一概念,并对亲本颖花有效性进行了分析。还提出了如何提高亲本有效颖花比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选取5项栽培因子,对杂交稻制种母本每亩总颖花量超2000的综合农艺措施研究,建立了总颖花量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单位面积总颖花量最重要的因素是有效穗,其次为每穗总粒数。栽培上穗、粒兼并,攻多稿大穗则是增颖花量的技术策略;增加插秧密度,辅之以较高N量,稍迟插秧,争秧田分蘖高成穗率和成大穗则是增颖花量的关键措施。回归预测预控和较大面积的示范对比,收到增颖花量增产增收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7.
8.
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质量之我见浙江省种子公司许德信我省常年种植杂交水稻在900~950万亩,制种面积10~12万亩。虽然一贯坚持“省提、地繁、县制”的良繁体系,但是由于长期应用老亲本,加上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变化,近几年来制种产量和质量与兄弟省比较差...  相似文献   

9.
浅析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构成与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建平 《种子》2010,29(12)
分析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构成与高产制种技术,对提高制种产量,加快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相关试验材料的统计分析,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母本的有效穗数,实现高产的主要途径是增穗、保粒、提高异交结实率.夺取高产的主要制种技术措施是应用父母本的时差、叶差合理安排调控播差期,采用1期父本大双行确定适宜的行比,配套培育壮秧,规格分厢插足基本苗,合理进行肥水管理,科学喷施"920",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抽穗扬花期适时适度赶粉,确保苗足、穗够、花遇良好、异交结实率高.  相似文献   

10.
11.
贺浩华  刘宜柏 《种子》1998,(1):20-21
针对杂交水稻秋季制种结实率低,父本花粉量少、活力弱、母本群体偏小等问题,实行“三项技改”,即改传统的小双行,小行比和拉绳赶粉为大双行、大行比和竹竿赶份,制种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细胞分裂素及稀土微肥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顺  徐振平 《种子》1999,(4):24-26
本文对杂交中稻岗优22制种田亲本始穗期喷施“细胞分裂表”,“稀土微肥”及“细胞分裂素”_“稀土微肥”混合液对母本穗部性状及产量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者的明显提高母本颖花的开花数量,异交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降低败育率,并优化影响结实的有关性状。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制种母本结实对高温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般认为,杂交水稻制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比水稻大田生产更为严格,但确实的证据一直较少。2013年长江流域出现罕见连续高温天气,中国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江苏盐城的高温一直持续到常年的制种授粉适宜期。本研究以同一杂交水稻制种组合不同播期批次所经历的不同温度条件为处理,探讨其经历不同气温历期后的结实率差异,及其与高温等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3批次父本和母本在结实敏感生育阶段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高温逆境。其中,3批次父本的结实率较常年略有降低,但批次间的结实差异不显著;而3批次母本的结实率较常年降低30%~40%(绝对值),且其在不同批次间差异极显著。此外,母本结实率与其经历的危害温度天数呈极显著相关。本研究表明,杂交水稻制种可能确实比普通水稻生产对高温反应明显更敏感。进一步测定各关键不育系及杂交水稻制种的高温受害条件,确立即时性高温御防技术将是中国杂交水稻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侯剑 《种子》2004,23(3):36-38
在油菜制种区选择不同海拔高度的制种田花期进行田间小气候记载和70块制种田进行结实情况考查,并对历年500余公顷的制种田的实际产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海拔高度制种田母本结实情况和产量存在着明显差异:海拔较高的制种区,油菜初花晚,花期内气温较高且变化相对稳定,母本平均有效角率、角粒数和结实系数较高,实收产量也相对较高.海拔在700m以上比海拔500m左右的制种油菜结实系数要高2%~3%,产量高出5kg/667m2左右.因此,在选择制种隔离区时,最好选择海拔较高的地区制种.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杂交晚稻可降解秧盘育秧所需的适宜播种量,以杂交晚稻品种‘天优华9’为材料,设置每盘干种60,70,80 g 3个播种量水平,展开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播种量对可降解秧盘育秧的秧苗素质具有显著影响,供试水稻的叶龄、单株根数、倒二叶SPAD值、苗茎基宽、苗干重等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均降低,株高增加,叶、茎、穗的干物质量和收获指数减小;播种量越少,根系生长速度越快,分蘖早发,70 g/盘最高分蘖数和有效分蘖多;不同播种量育秧对水稻的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各处理间差异较小,播种量为60 g/盘和70 g/盘的实际产量分别比80 g/盘增产237.75 kg/hm2和228.15 kg/hm2,增产率分别为2.97%和2.85%。综合考虑各指标结果,杂交晚稻可降解秧盘育秧的最适播种量为60 g/盘。该研究结果可为南方双季杂交稻机插育秧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杂交早稻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7个恢复系及其与6个不育系配组的42个杂交组合的11个产量性状间和8个品质性状间作了相关分析,并对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间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从相关分析可以看出;高的整精米率,大的长宽比和低的低的垩白度之间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所以三者可以同时进行改良,从典型相关分析可以看出:播始历期载荷量较小,所以在一定的生育期内,实现早稻的高产是可能的,糙米率,精米率和垩白度的载荷量较小。它们的改良可以与产量性状的改良同步进行。粒宽和长宽比载荷量的负值较高,我们在选育时要协调粒宽,长宽比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气象条件对杂交水稻汕优63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水稻品种汕优63为材料,分析了信阳地区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气象条件与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分蘖率在300%左右成穗率较高,适宜的日平均温度和日照时数分别为26℃和5.5h;分蘖期有效穗数与日照时数的变化成正比,当日照时数达到5h以上时有效穗数的变化不大;孕穗期温度在28~30℃,日较差在8~10℃时有效穗数较高;孕穗、抽穗期的高温(>30℃)及光照不足(<5h)会显著降低水稻的结实率;灌浆期日照总量、降水总量和气温日较差对水稻千粒重均有影响;各产量构成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结实率>有效穗数>千粒重  相似文献   

18.
戈加欣 《种子》1997,(2):20-25
本研究采用了延缓不同活力来交稻种子吸水速率的方法,可促使其活力的恢复与提高,增强抗逆性,促进发芽生长。预湿处理将新种子发芽率提高3.2%,陈种子发芽率提高76%,新、陈种子活力指数分别提高19.5%、21.5%,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有机栽培对杂交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杂交粳稻(常优2号、常优5号、甬优8号)和常规粳稻(淮稻5号、南粳46、南粳5055)为试材,比较研究了有机和常规栽培方式对两种类型粳稻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索了有机栽培条件下杂交粳稻实现稳产优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有机栽培杂交、常规粳稻平均产量分别为8.11 t hm–2和6.29 t hm–2,前者比后者高28.93%。有机栽培杂交粳稻的群体总茎蘖数低于常规粳稻,但成穗率较常规粳稻增加了6.5个百分点。两种类型水稻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有机栽培常规栽培,但有机栽培杂交粳稻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降幅较小。有机栽培条件下,杂交粳稻生育后期平均群体生长率是常规粳稻1.29倍,干物质积累比例高出8.81个百分点。有机栽培略微降低了杂交粳稻的加工品质,但显著改善了外观品质,提高胶稠度、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对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小,总体上改善了蒸煮食味品质。有机栽培下杂交粳稻产量优势明显且有较好的品质性状,在有机稻米产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高温对一季晚稻结实率与产量的影响及其防御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寻找湖南省主推一季晚稻品种最佳播种期,避开水稻幼穗分化的减数分裂期与抽穗期的高温热害,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不同时期的气温对一季晚稻品种幼穗分化的减数分裂、抽穗灌浆结实及产量的影响,同时调查了湖南省大面积生产的高温热害。研究与调查结果表明:在湘中地区,生育期相对较长的一季晚稻品种最佳播种期是5月20日左右,生育期相对较短的一季晚稻品种最佳播种期是5月30日左右,最安全的幼穗分化的减数分裂期是8月13日后,最安全的抽穗灌浆期则是8月下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