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换向分层式小型谷物干燥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一种能应用于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南方农村地区的小型谷物干燥机,并对干燥箱、换向机构和热风炉等主要部件进行了设计计算,确定了合理的结构参数与工作参数。样机性能试验表明,该机干燥稻谷的处理批量为2t/批,每批干燥时间约10h,稻谷干燥成本约0.025元/kg。该机适用于一般谷物,或荔枝、龙眼、八角,以及可切成块状的农副产品如木薯和中药材等的干燥作业。  相似文献   

2.
隧道式干燥机节能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隧道式干燥机的节能研究现状。研究将各种节能措施与隧道式干燥机有机结合起来,对不同物料的最佳干燥工艺,以达到最大程度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猕猴桃又称为奇异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水果。它质地柔软,口感酸中带甜,并且还含有维生素C、葡萄酸、钙和锌等大量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深受人们所喜爱,而猕猴桃的栽培技术也有着将近千年的悠久历史。针对猕猴桃栽培的各方面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一种较为先进的新型塔体结构干燥机,运用"正交试验法"对样机进行了模拟试验,找出了所需的各项最佳参数,成功地应用到"HTM-20型粮食干燥机"的设计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逆流式谷物干燥机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逆流式谷物干燥机的性能。介绍了风量、热风温度、初水分和谷层厚度对逆流式谷物干燥机性能的影响。表明,在一定风量和热风温度条件下有一个最佳谷层厚度,超过该厚度干燥效率将降低。为了减少能耗和提高干燥效率,研究得出不同条件下所需风量和热风温度的最佳值,这些数据可供设计和改进逆流式谷物干燥机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南方地区稻谷收获季节短,收获稻谷的原始水分高,需要及时进行干燥处理的特点,通过对干燥机的原理、结构和特点的分析,对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研制出移动式稻谷连续干燥机。该干燥机在高水分段(28%以上)一次流序的降水率为4%~10%,适合南方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高水分含量稻谷的前期快速处理。  相似文献   

7.
杨杰 《种子科技》2020,(8):26-27
保护地应保持生态特征,借助人力干预维持保护地的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与文化资源,目前我国的保护地已经紧锣密鼓地开设了生态建设,通过高效经济作物的栽培,产生经济效益,回馈给保护地,使得土地资源既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又能够产生循环效益,达到地区自然保护、风景保护、林木植物保护的综合效果。在保护地的平台上,如何构建高效经济作物,如何进行作物的栽培,是目前应关注的问题。简述了保护地高效经济作物栽培的目的、栽培技术及栽培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栽培的红花是当年张骞从西域引进的,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了。在20世纪30年代,甘肃省敦煌县就把红花当作油料作物栽培,其油作烹调之用。古时候,红花还用来制作染料和化妆品,但主要还是用做中药材和油料,在河南,红花籽油被称为“二香油。”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L.),又称红兰花、草红花、菊红花、杜红花、怀红花、刺红花、红花草、红花菜等,为菊科1~2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作物。它茎干直立,圆柱形,光滑无毛,浅绿色至白色,茎基部较粗,从上部分枝处开始变细。叶片的形状有卵形、椭圆形、矩圆形和倒披针形,叶互  相似文献   

9.
普洱市思茅区经济作物土壤养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养分状况能表现土壤为植物提供营养条件和协调环境条件的能力,科学的分析土壤养分状况可合理的分析评价其土壤肥力平衡状况,对指导当地农作物生产平衡施肥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测试分析项目的要求对思茅区种植经济作物(咖啡、茶叶、橡胶)的种植区进行土壤养分测定及分析,为思茅区的经济作物种植及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陶妮 《种子科技》2021,(13):83-84
对经济作物科学施肥,有助于经济作物更好生长.对经济作物科学施肥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经济作物的客观生长规律,提出了经济作物科学施肥的对策建议,对确保经济作物更好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种植业区划是为了当地种植业的发展,使当地种植业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并适当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收集了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29个县、市、区种植业方面2005年的数据,选取11个指标作为区划指标.用DPS软件进行系统聚类,用Arc View GIS3.2软件形成区划地图。最后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种植业共分为4个区,即:(1)中部、东北部洼地、平原、山地粮食作物种植区;(2)西南、中部山地、丘陵粮食、油料作物种植区;(3)西北、北部山地、洼地棉花、油菜种植区;(4)东南、东北部丘陵、平原粮食兼油菜、糖料、蔬菜作物种植区。通过区划,对当地种植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秸秆废弃焚烧与资源化利用的经济与环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研究就农作物秸秆资源废弃焚烧与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系统归纳了国内学术界有关秸秆焚烧现状、原因、危害以及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等方面文献。研究显示,秸秆废弃焚烧已成为中国显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而农户之所以会焚烧秸秆是由于收获和利用秸秆的机会成本过高,且收益较低;秸秆发电、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等新型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环境效益明显,但经济效益受技术、原料、市场等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秸秆收储运成本高及相关体系不完善,成为制约秸秆规模化利用的关键因素。总体上看,现有技术的综合效益不明显,这限制了中国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的提高,急需政府扶持以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3.
在集约化种植和经济效益的驱动下,连作在中国已经成了较为普遍的种植模式,即年复一年地在田间种植单一作物。长期的连作导致了病虫害严重、产量低下、土壤健康状况降低等诸多问题。轮作是有效解决连作障碍的方法之一,在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等战略实施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利用对比分析法,进行文献综述,阐述相比于连作,轮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且通过国内外相关轮作制度的对比,为中国轮作产业的发展提供建议。结果显示,相比于连作,轮作在经济与生态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效益。同时通过对比发现,中国目前的轮作体系与国外在指导思路、推广机制、补贴方式与监管措施上均有差异,在轮作发展过程中,中国仍存在诸多问题。结合国外的相关轮作经验,中国应该着手于制定科学的轮作计划、发展轮作的配套技术(如保护性耕作、覆盖作物、节水灌溉等)、加强轮作相关的宣传与推广、精准落实轮作政策同时按时进行轮作的合理评估与政策调整,进而完善中国的轮作体系,这对于在国内大规模开展轮作种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湖南省邵阳市的金银花、黄花菜等经济作物的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提高金银花、黄花菜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生产效率的对策与途径,推广农业机械化是做大做强湖南省经济作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不同粮食作物、不同耕作制度下的田间杂草种子库差别较大。本文通过土样采集、室内诱萌、田间调查等方法,对西安市72块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的粮食作物田土壤杂草种子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西安市粮食作物田20 cm土层中杂草种子平均为11351.70粒/m2,有活性的杂草种子占3.50%,田间实际发生的杂草占0.51%。(2)不同生态类型粮食作物田杂草种子量差别较大,表现为塬岭区>沿山>平原灌区>河漫滩,平原灌区作为西安市的主要粮食作物田,其土壤杂草种子为11044.44粒/m2,与塬岭区、沿山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3)在不同土层中,7~14 cm土层的杂草种子量占杂草种子总量的37.04%,略多于0~7 cm和14~20 cm土层的杂草种子量。  相似文献   

16.
王广钦  樊巍 《华北农学报》1989,4(2):108-114
根据二十多年来的调查研究,着重论述条农间作在改变生态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增强物质能量循环以及生物效应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作用,为条农间作的合理配置、类型划分提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姜向阳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109-113
探讨不同农作物各器官的热值含量,为提高光能利用率和种植结构调整及农艺调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集山东地区23 种农作物籽实或块根及5 种农作物不同器官,采用氧弹式量热仪测量其热值。农作物籽实或块根热值变化范围在16357.72~29513.69 J/g 之间;油料作物芝麻的热值达到了29513.69 J/g,是水生作物中莲藕(块根)的1.8 倍。不同类别农作物籽实热值的高低顺序为:油料作物>豆类作物>禾谷类作物>水生作物;陆生薯芋类块根热值略高于水生作物莲藕。相同作物不同器官的热值顺序为籽实(20005.80 J/g)>叶(17452.77 J/g)>茎鞘(16911.04 J/g);不同作物的籽实和茎鞘热值最高的是花生,叶片热值最高的是甘薯。农作物种类及类别不同,其籽实或块根热值之间差别巨大;相同作物不同器官的热值亦存在较大差异,不同作物相同器官的热值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运用3种方法预测作物产量潜力,结果表明:(1)利用作物历年单产回归拟合后进行趋势外推,得出多数作物的未来产量潜力极限大约是现在单产的2~3倍;(2)运用“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共同开发的“农业生态区划”(AEZ)模型计算中国主要粮油作物的区域单产最高潜力,得出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和大豆的单产潜力分别是它们2005年全国平均单产的1.2倍、2.2倍、2.2倍、2.9倍、2.0倍、1.9倍;(3)运用自然界中植物的最大光能利用率计算世界主要粮油作物单产的光合潜力,得出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大豆产量的最大光合生产潜力大约分别是目前高产地区单产的1.4倍、2.5倍、1.2倍、1.8倍、1.9倍、2.2倍。据此:从作物产量潜力极限出发,阐述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再从“封闭”系统特性出发,论述了全球生态经济系统的不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The projected growth in global food demand has resulted in increased attention towards underutilized crops with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global food security and ability to mitigate advers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s. Changing consumer demands in favour of more nutritiously balanced and organically grown crops have added to the interest in species such as amaranth. Promoting the consumption and cultivation of amaranth could be valuable due to its unique nutrient composition and inherent tolerance of drought and other stress factors. Due to current and predicted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s, these attribut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maranth is a source of high quality protein, as well as dietary fibre and lipids rich in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The seeds contain desirable levels of minerals, vitamins for human diets, in addition to other bioactive components such as phytosterols, squalene, fagopyritols, saponins and polyphenols. Amaranth is currently in demand by specific consumer groups, such as high‐performance athletes, malnourished children, and people suffering from diabetes and coeliac disease. Even so, there are few detailed analyses available concerning the potential for using amaranth to improve and support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present review has assessed the promotion and improvement of amaranth production in East Africa to hold subtstantial potential for benefitting small‐holder farmers in Africa, by providing a stable source of income and food for subsistence farmers, while also mitigating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through the prospect of suppor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food and nutritional security.  相似文献   

20.
作物覆盖度是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学和水土保持学等学科中的重要研究参数,因此如何快速和准确地地获得覆盖度数据对相关科技工作者具有实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的作物覆盖度的近地面观测方法,将其归纳为三大类:地面实测类、动态模型类和遥感类,提出并评估了利用叶面积指数推导作物覆盖度的模型法。同时,在分析各种方法的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对不同情形下的覆盖度方法的使用提出建议,最后对作物覆盖度测量方法可能的发展与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快速获得适宜的观测方法和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