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关中西部高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实践,以高粱品种‘红缨子’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种植密度、锰肥、复合肥和锌肥不同组合对高粱叶片光合能力、籽粒品质、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获得高产的最佳组合方式是种植密度水平为3,锰肥、复合肥、锌肥水平分别为2;最优光合能力综合得分的组合方式是种植密度和锌肥水平分别为1,锰肥和复合肥的水平分别为2。不同因素组合方式对粗蛋白、淀粉、粗脂肪和单宁的含量均有一定的影响,且获得不同品质指标的最优组合方式存在差异。关中西部地区高粱种植密度16.5万株/hm2,配施锰肥7.5 kg/hm2、复合肥750 kg/hm2和锌肥7.5 kg/hm2可实现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双优。  相似文献   

2.
李爱国 《种子科技》2023,(13):19-21
为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对糯高粱种子和幼苗的为害,实现精少量播种,大面积推广糯高粱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针对引进的7种不同种衣剂进行不同剂量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播前100 kg糯高粱种子用40%溴酰·噻虫嗪悬浮种衣剂450 m L包衣处理表现突出,可使出苗率达到94.12%,地下害虫防效达到82.67%,实现产量11 178.92 kg/hm2,比处理8(CK)产量10 585.29 kg/hm2增加593.63 kg/hm2,增产率为5.61%,并对糯高粱生长安全,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3.
沂水县地处山区,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3万hm2。近些年,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面积减少到2万hm2左右。虽然面积减少,但随着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普及,产量由原来3750 kg/hm2提高到6000 kg/hm2左右,总产基本实现平衡还有所增加。但是近些年,由于栽培、气候等因素影响,导致小麦单产减少300~450 kg/hm2。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补救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品种、种植密度、施氮量和播种方式与糯高粱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关系。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品种、种植密度、施氮量和播种方式对糯高粱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糯高粱品种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差异较大,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随之增高,而穗粒数和单穗重则随之减少,密度对糯高粱的叶片数、茎粗、穗长及千粒重影响不明显,施氮量255 kg/hm2的糯高粱穗长、穗粒数、单穗重和千粒重最好,不同种植方式对生物性状的影响不明显;糯高粱生物性状的株高、叶片数、穗粒数和单穗重与产量成正相关,茎粗、穗长和千粒重与产量成负相关;品种是影响糯高粱产量的主要因子,其次是种植密度,再次是种植方式,产量以组合A2B3C1D2最高,达12257.28 kg/hm2,其次为组合A2B1C2D3,产量为11553.91 kg/hm2...  相似文献   

5.
氮肥和密度对高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氮肥施用量和密度对高粱产量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密度为主区,以氮肥施用量为副区,分别设置3个密度水平(7.5万、10.5万和13.5万株/hm 2)和5个氮肥水平(0、75、150、225和300kg/hm 2),对不同密度和氮肥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粱的产量先随密度的增加和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密度为10.5万株/hm 2,施氮量为225kg/hm 2时,高粱的产量达到最高。在不同密度和氮肥处理,高粱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变异较大,千粒重变异较小。密度主要是通过单位面积穗数,氮肥主要是通过穗粒数来影响产量的构成。施氮量与高粱产量是非线性关系,氮肥在高密度条件下对产量的调控更加明显。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在高密度处理比低密度处理要高,并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密度为13.5万株/hm 2,施氮量为150kg/hm 2时,氮肥的农学利用率达到最大。本研究表明,增加密度、控制氮肥用量是增加高粱产量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建议晋杂23号在汾阳种植时宜采用密度为10.5万株/hm 2,施氮量为225kg/hm 2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6.
李挺 《作物杂志》1998,14(6):27-27
我们于1992年在我区北洋镇前蒋村推广了马铃薯—双季稻这一新的种植制度。目前,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推广面积越来越大,1997年面积达到67.5hm2,马铃薯产量稳定在18000kg/hm2左右,产值在3万元/hm2以上。根据近3年试验结果统计,马铃薯……  相似文献   

7.
闽北中低产田土壤主要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林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1):203-208
南平市是福建省的粮食主产区,耕地面积为22.05万hm2,其中水田21.33万hm2。以单位面积产量水平划分,有71.74%为中低产田。这些中低产田是制约粮食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增加粮食总产的潜力所在。笔者通过分析不同类型中低产田的主要土壤障碍因素和肥力特性,总结经过实践可行的工程措施及农业生物技术措施,旨在为2015—2018年抛荒山垄田复垦改造及今后中低产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绿色食品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旭亮 《作物杂志》2003,19(2):26-27
青岛市是山东省花生的主要种植区,常年种植面积12万hm2 左右,近年来青岛市大力推广花生良种、地膜覆盖等农业新技术,花生产量逐年提高,但由于花生生产中存在超标准使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和生长调节剂问题,花生质量却有所下降,直接影响我市花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1995年我市开始进行花生无公害生产的试验研究工作,1999年青岛市种子公司在青岛平度市建立面积为0.4万hm2 的绿色食品花生生产基地,2000年5月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批取得“A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2002年该生产基地的花生平均单产达到4980kg hm2,总产达到1982万kg……  相似文献   

9.
旱田除草剂药害与防控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董家兴 《作物杂志》2005,21(2):38-39
我国农田化学除草剂的应用面积,从1967年的327万hm2 逐步上升到1998年的4000万hm2,现在每年约4300万hm2。山东省邹平县农田化学除草面积也从1987年的002万hm2,上升到2004年的8万hm2。目前,农田化学除草面积仍在不断扩大,除草剂品种也在不断增加。随着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农民对除草剂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但除草剂应用技术比较高,药害情况屡见不鲜。本研究自1988年开始,经过十余年的试验推广,掌握了部分旱田除草剂易产生药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1 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现在生产上应用的抗虫作物有抗虫棉,而抗除草剂作物在我国还没有应用与生……  相似文献   

10.
熊杂4号高粱杂交种是我校1989年以辽宁省铁岭市农科院选育的214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4930为父本组配而成。目前累计推广面积达13.33万hm2,1997年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芽拱土能力强。苗期抗寒,根系发达,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11.
密度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垦丰16为试材,在30万株/hm2、33万株/hm2、36万株/hm2和39万株/hm24个密度条件下,研究不同密度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冠层光合速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M1~M3),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M3产量最高达3815.22kg/hm2,当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则产量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2.
大棚茄子—杂交晚稻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粮食连年丰收,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宁海县在稻区推行粮经两熟制栽培模式 :大棚茄子 +杂交晚稻。实行水旱轮作,既能防治土壤病害、草害,又可防治土壤酸化、盐化;既确保粮食生产总产的稳定,又促进经济作物的发展,达到粮经双丰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01年全县推广面积150hm2,平均单产茄子57180kg/hm2,产值92631元 /hm2;晚稻7989kg/hm2,产值10386元 /hm2,年产值103017元 /hm2,扣除生产成本33045元 /hm2,年纯收入69972元 /hm2;……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高粱属新材料‘SX-1’的基本性能,对其饲用潜力进行初步评价,本研究以‘晋牧1号’高丹草(Sorghum bicolor × S. sudanense cv. ‘Jinmu No. 1’)为对照进行连续2年品比试验,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和营养成分等进行测定。新材料‘SX-1’表现为多年生且雄性不育,第1年抽雄期刈割时平均株高为311.33 cm,显著高于(P<0.05)‘晋牧1号’(263.00 cm),分蘖数为12.00~13.00个,第2年分蘖数极显著提高(可达40个以上)。建植第1年鲜草总产量为110822.43 kg/hm2,显著低于(P<0.05)‘晋牧1号’(125846.43 kg/hm2);但干草总产量(22300.71 kg/hm2)显著高于(P<0.05)‘晋牧1号’(19039.32 kg/hm2)。‘SX-1’建植第2年鲜、干草总产量为150373.33 kg/hm2和28866.77 kg/hm2,分别较‘晋牧1号’高10.53%和38.00%,同时较第1年增加了35.69%和29.44%。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粗脂肪含量年平均分别为9.98%、53.28%和2.20%,均与‘晋牧1号’(10.05%、53.93%、2.09%)差异不显著(P>0.05);酸性洗涤纤维年均为35.25%,显著低于(P<0.05)‘晋牧1号’(45.20%);粗灰分为8.59%,显著高于(P<0.05)‘晋牧1号’(7.57%)。相对饲用价值为107.27,高于‘晋牧1号’(92.61)。新材料‘SX-1’生物产量高、耐刈割、饲用品质优良,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多年生高粱血缘的高粱属种间杂交种是选育饲草高粱的潜在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山西省高粱田杂草防除难的问题,采用完全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进行了山西省高粱田土壤封闭剂和茎叶处理剂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土壤处理,莠去津、金都尔和2,4-D丁酯单剂用量分别在6750、1350、1200 mL/hm2以下时,高粱出苗安全且除草效果好;莠去津和金都尔复配组合最优配比为5250 mL/hm2+ 900 mL/hm2。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单剂二氯喹啉酸、莠去津、二甲四氯、2,4-D丁酯除草效果较好且对高粱产量影响较小,使用剂量分别为750 g/hm2、2700 g/hm2、1500 g/hm2、 1050 mL/hm2;复配剂最优配比为莠去津2250 g/hm2+二氯喹啉酸 600 g/hm2、莠去津2250 g/hm2 +2,4-D丁酯300 mL/hm2和苯达松3000 mL/hm2+二氯喹啉酸750 g/hm2。  相似文献   

15.
大豆品种黑河19的窄行密植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泽宇 《作物杂志》2005,21(1):44-45,i006
自1996年开始,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选 用黑河19进行了窄行密植试验,试验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黑河农科所进行,参试品种为半矮秆大 豆黑河19。1997年采用大区对比法,设3种密度: 即44.4万株/hm2、55.6万株/hm2及66.7万株/ hm2;设4种行距:即45cm、30cm、22.5cm及15cm。 平作不起垄,小区面积31.5m2,每隔3区设66cm垄 距,保苗30万株/hm2为对照。1998年和1999年试 验采用随机区组法,3次重复,设3种密度:即44.4 万株/hm2、55.6万株/hm2及66.7万株/hm2;设3种 行距:即30cm、22.5c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对杂交糯高粱群体库源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密度为主区,设置4个密度(9.0万、10.5万、12.0万、13.5万株/hm 2)处理,副区为3个杂交糯高粱品种,共计12个处理,小区面积14m 2,3次重复。研究杂交糯高粱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群体库源特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和源生产能力均与密度显著相关,增加种植密度是增源的关键措施,增加密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群体有效库容量,因此,合理的密植是实现库源协调的关键措施。在高密度条件下,增加穗粒数是进一步提高有效库容量的关键措施。选用类似于泸糯8号这种源足、库大的品种,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是四川东南部杂交糯高粱进一步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王通强 《种子》1992,(5):51-52
近几十年来,世界油菜发展较快,面积扩大1.5倍,单产提高50%,总产增加2倍。世界油菜1985年总面积为22452万亩,单产84公斤,总产1888.7万吨;1990年总产达2400万吨。我国1985年总面积为6741万亩,单产83公斤/亩,总产559万吨;1990年总面积为8255万亩,单产84公斤,总产693万吨。我国油菜面积和总产居世界首位,其次是加拿大和印度;单产水平最高的是西德、法国和英国,分别为201公斤/亩,199公斤/亩和184公斤/亩。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春小麦产区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133万hm2左右,现在从最高年份的227万hm2已降到1997年的110万hm2。小麦面积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农民种麦成本高,商品麦品质较差,不符合市场需求,导致外来小麦及面粉进入我省市场,致使我省小……  相似文献   

19.
日本马铃薯产业的总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天峰 《作物杂志》2005,21(3):35-37
日本马铃薯生产水平比较高,年种植面积10万hm2左右,平均产量达33t/hm2,主产区超过40t/hm2,产量水平超过了我国马铃薯单产的1倍多,可以和世界马铃薯生产水平较高的欧美国家相媲美,在亚洲居领先地位。日本的马铃薯食品加工业比我国起步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的卡乐比马铃薯有限公司和欧美的一些马铃薯加工企业几乎是同步来到我国开展马铃薯加工业务。1生产与消费概况日本马铃薯的主产区在北海道,属于马铃薯一季作栽培区,栽培面积占全日本马铃薯栽培面积的65%左右,总产量占全国的77%。马铃薯是这里农作物轮作体系中的骨干作物,栽培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甜菜。长崎县和鹿儿岛,马铃薯栽培面积分别占……  相似文献   

20.
以高粱品种克杂15号和克杂19号为试验材料,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常规化肥(CK)、生物复混肥(B1)、缓释肥(B2)和复合肥(B3),4种肥料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研究不同肥料对极早熟高粱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各处理产量均表现为B2和B3处理显著高于CK和B1;B2和B3处理穗粒数较CK增加约3%,达到了显著水平;B2和B3处理显著增加了株高与穗柄长,株高增长5.5~7.5cm,穗柄长增长3.1~5.7cm;B2和B3处理在生育后期仍有较高的叶绿素相对含量;B2和B3较CK显著提高了籽粒容重和淀粉含量,B1处理较CK显著提高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综合分析表明,缓释肥(B2)和复合肥(B3)是最佳处理,与常规化肥(CK)处理相比,二者可以明显提高高粱产量,其中克杂15号的产量在7700kg/hm2左右,增产幅度3.19%~4.28%,克杂19号的产量在8000kg/hm2左右,增产幅度5.08%~5.95%,同时提高了高粱的容重,改善了农艺性状并保持了较好的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