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番鸭细小病毒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以腹泻、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雏番鸭肝、脾病料,接种14日龄非免疫番鸭胚,80%胚在3-7天死亡,胚体呈弥漫性充血、出血。接种番鸭胚成纤维原代细胞72小时可见细胞圆缩、聚团等变化。聚苯乙烯乳胶凝集试验呈阳性,提取病毒接种细胞及尿囊液 DNA,用自行设计引物扩增到与设计相符的 600bp片段,克隆至 T载体,经酶切及序列分析表明我们所分离到的病毒为雏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iling  Pavovirus,MPV)。  相似文献   

2.
广西番鸭细小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 5年以来在我国的福建、广东、浙江、江西等省先后发生了以腹泻、呼吸困难和脚软为主要症状的番鸭细小病毒病 ,对 1 -3周龄的雏番鸭危害极大。 1 989年法国西部也发生了致死率为 80 %的番鸭细小病毒病 ,并分离到了病毒。广西从 1 996年开始在番鸭中也出现了类似疾病 ,为了明确病因 ,我们从广西各地采集疑似番鸭细小病毒的病料 ,进行了病原分离和鉴定 ,结果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从南宁市郊、北流、博白、柳州等地采集 2 0余份病死雏番鸭的肝、脾、胰等脏器 ,用含双抗的Hank’s液按 1∶5的比例磨成组织混悬液 ,…  相似文献   

3.
4.
番鸭细小病毒病又称雏番鸭"三周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侵害雏番鸭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喘气和腹泻为主要症状.1985年以来,在我国的福建、广东、浙江、江西等省先后发生该病,对1-3周龄雏番鸭危害极大.1989年法国西部也发生了致死率为80%的番鸭细小病毒病,并分离到了病毒.广西从1996年开始在番鸭中也出现了类似疾病,为了明确病因,我们从广西各地采集疑似番鸭细小病毒病料,进行了病原分离和鉴定.  相似文献   

5.
雏番鸭细小病毒的初步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贵州某猪场发生一起以初产母猪产弱仔、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为特征的疫病,根据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确诊此次疫病为猪细小病毒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从福建省某猪场疑似猪细小病毒病死胎的淋巴结、肝脏中分离到1 株病毒。病料接种PK-15细胞36 h后出现了圆缩、集聚、脱落等细胞病变,猪细小病毒阳性血清能特异性地中和该分离病毒。根据已发表的细小病毒(PPV) VP2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采用PCR方法可扩增531 bp DNA片段。测序结果表明,分离株VP2基因与NCBI公布的NADL-2株的同源性高达99.2%,证实分离的病毒株为猪细小病毒。为进一步开展该病毒致病机理、流行病学、诊断研究与疫苗免疫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猪细小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利用F81传代细胞从病死猫脾脏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该毒株可使培养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CPE)。并对其进行形态学、理化学、人工感染试验和分子病毒学等鉴定,证明所分离的这株病毒为猫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10.
选用PK-15传代细胞系从吉林农业大学鹿场采集的梅花鹿粪样病料中分离出一株病毒,经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及电镜观察对该病毒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为鹿源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11.
猫细小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丰富猫细小病毒(FPV)流行病学资料和制备灭活疫苗,通过猫肾传代细胞(F81)培养方法从疑似感染FPV病猫粪便中分离病毒.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和FPV特异性检测引物PCR鉴定,然后对FPV的VP2基因进行扩增测序.理化性质分析结果与FPV特性均相符,VP2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已发表的FPV标准株VP2基因序列对比分析,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0%,证明该分离毒株为猫细小病毒.该毒株的成功分离进一步充实了我国FPV病毒库,也为灭活疫苗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自死胎和胎猪中分离的3株病毒均可在胎猪肾或仔猪肾原代细胞上增殖、继代,并可产生细胞病变;能凝集鸡、豚鼠及小白鼠的红细胞;对乙醚、氯仿不敏惑;耐酸(pH3.0)、耐热。病毒颗粒多呈圆形,无囊摸,直径为20~23nm。这些病毒的特性及形态等均酷似猪细小病毒,而且在血清学上与从日本和美国引进的毒株有共同抗原性,故认为分离的3株病毒均系猪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13.
金淮  徐汉坤 《畜牧与兽医》1990,22(3):108-111
<正> 犬细小病毒(CPV)是引起犬急性出血性胃肠炎和幼犬心肌炎的主要病原。1977年首次由Eugster和Nairn从患腹泻的病犬粪便中分离出病毒,随后许多国家陆续报道。1980年秋以来,在我国警犬中发生疑似本病的流行,对养犬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了我国警(军)犬事业的发展。1982年开始使用国外引进疫苗,但仍未控制流行。为查清病原,确定病性,以便提供有效地诊断和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制预防番鸭细小病毒病的卵黄抗体,试验对采自云南省曲靖市某番鸭养殖场的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阳性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用分离株灭活抗原免疫产蛋鸡,制备MDPV卵黄抗体并进行效力试验.结果 表明:试验成功分离到MDPV,命名为MDPV YN株;该毒株与GenBank...  相似文献   

15.
番鸭细小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鸭细小病毒(M PV或M DPV)是感染禽类的自主性细小病毒,由它引起的番鸭细小病毒病传播快,病死率高,是目前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疫病。因该病主要侵害1~3周龄雏番鸭,故又称3周龄病。一病原番鸭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番鸭细小病毒为球形、直径为20~25nm、无囊膜  相似文献   

16.
番鸭呼肠病毒的分离与RT-PCR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发病番鸭中分离到1株病毒,用该病毒接种番鸭胚,至第2代可引起鸭胚死亡,胚体出血,部分鸭胚肝脾有少量白点。分离毒经用RT-PCR方法进行检测,可与番鸭呼肠病毒标准株扩增出大小一致的特异条带,证实该分离毒为番鸭呼肠病毒。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病毒分离鉴定的常规方法,从某番鸭养殖户自然死亡的番鸭中分离到1株病毒,用分离到的毒株试验感染1日龄敏感番鸭,其死亡率达100%,临床及病理变化与自然感染发病的番鸭基本一致,并可回收到该病毒,分离毒株与番鸭呼肠孤病毒有一定的血清学交叉反应。根据试验结果,初步确定该病毒为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8.
犬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猫肾(F81)细胞从沈阳某养犬场病死犬的肠内容物中,分离到1株细小病毒.根据犬细小病毒(CPV)VP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了两对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的病毒株进行PCR扩增,分别得到846 bp和815 bp的2个片段,PCR产物经纯化后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CPV参考株PLI-IV(typeFPV)、CPV-b(type2)、V154(type2a)、LCPV-V204(type2b)、LCPV-V139(type2c(a))和LCPV-V203(type2c(b))的VP2基因序列相比较,根据分析比较的数据结果,确定此株细小病毒为CPV-2a亚型.  相似文献   

19.
用F_(6s)细胞从疑似传染性肠炎的病死貂肠内容物中分离出一株病毒。经免疫电镜观察、细胞培养物核内包涵体检查以及血凝抑制试验证实为水貂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20.
鹅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鹅细小病毒病,在我国又称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引起的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感染1月龄以内的雏鹅,雏番鸭也很易感染.GPV是细小病毒科、依赖病毒属成员、无囊膜的单链DNA病毒,病毒直径20~22 nm,是目前已知的动物病毒中较小、较简单的病毒之一.该病最早由我国学者方定一于1956年在扬州首次发现,并于1961年用鹅胚分离到病毒[1].自1965年以来,先后有许多国家有类似该病的报道[2],鹅细小病毒病以肠道栓塞为主要特征病变,近年来研究发现,小鹅瘟的发病日龄有所增大,超过30日龄占总发病率的14.3%,这可能与细小病毒毒力增强及基因变异有关[2].为了进一步研究GPV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变异趋势,本研究对本世纪初黑龙江某鹅厂疑似小鹅瘟病鹅肝脏进行GPV分离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