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果实生育早期的果形指数和果实纵径 横径可以成功预测苹果果实成熟时的果形指数和单个果实的重量。红富士苹果通过盛花后30d时的果形指数(X)预测成熟时的果形指数(Y)的回归方程为幂函数Y=0.805X0.278,果形指数随盛花后天数的变化拟合抛物线函数Y=1.36-0.009X 0.000035X2。在中国西北黄土高原旱原地区,红富士苹果在盛花后约50d以前果形指数大于1;之后逐渐降低,盛花后约129d时降低至最小0.7814;果实成熟前有所回升,至成熟采收时约为0.8740。通过测量盛花后50d时的果实纵径 横径(X,cm),可以预测成熟时的单果重(Y,g),其回归方程为幂函数Y=0.677X3.2。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影响柑橘(Citrus reticulate Blanco.)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和果实品质变化的因子及机理,为提高栽培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连续3a(2013~2015年)对柑橘不同幼果大小与其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及品质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比较。结果表明,(1)幼果大小与果实纵径、横径年生长量及日生长量的生长高峰期在年生长过程中出现的次数和时间有关;在果实年生长量方面,纵径有8~10次生长高峰期,横径有8~9次生长高峰期。在果实日生长量方面,纵径有5~7次生长高峰期,横径有7~9次生长高峰期。(2)柑橘幼果大小与果实纵径日生长量、横径年生长量和横径日生长量的生长高峰期次数呈正相关,与果实纵径年生长量生长高峰期次数呈负相关。(3)柑橘幼果大小与成熟果实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和果皮厚度呈极显著相关,与果形指数和果汁含糖量呈显著相关。生产上以选留大的幼果效果最好,其次是选留较大幼果。建议把幼果大小作为柑橘疏花疏果的重要依据之一和影响果实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CPPU+GA对苹果和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江苏省9个苹果和梨的主栽品种为试材,通过花后一个月幼果喷布10mg/LCPPU+25mg/LGA混合液对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初步结果表明:CPPU和GA制剂可促进大部分品种果实纵径和横径的生长,增加国光苹果和胎黄梨的果形指数,提高鸡冠、金帅、红富士苹果和鸭梨的平均单果重,增加国光、伏翠苹果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进苹果着色,减轻红富士苹果的歪斜程度,不改变果实风味,但雪花梨和鸭梨会产生一定比例的畸形果  相似文献   

4.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测定了不同时期摘袋处理对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摘袋对果实色泽、光洁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可溶性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以及甜酸比均有影响,综合各项指标,鲁中南地区红富士苹果适宜的摘袋时期为采收前13 d(10月10日),此期内摘袋并适期采收,果实着色鲜艳,光洁度好,糖酸比高,耐贮运性好。  相似文献   

5.
短枝红富士苹果不同时期除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短枝红富士苹果8个不同时期除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除袋对果实着色有影响,但不影响单果重和果形指数;同一时期采收的果实,随着除袋时间的推迟,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下降的趋势。短枝红富士苹果在陕西渭北产区最佳除袋时期为9月24日~10月10日,除内袋后6d内,果皮花青苷含量迅速上升,果实着色最快,6~8d果面鲜红,光洁,外观最佳。  相似文献   

6.
以3种不同矮化中间砧(B9、M26、SH38)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果实细胞数目、果实大小和幼果发育期间果实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矮化中间砧影响果实大小和果实细胞数目,并没有影响果实细胞分裂次数(均为4次);不同矮化中间砧果实内IAA、GA3、ZR变化趋势相同,但含量不同,大部分时期以B9、M26为中间砧的红富士苹果幼果内IAA、ZR、GA3含量高于以SH38为中间砧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富士’苹果着色的生理指标,以‘富士’苹果为试材,对进入着色期的‘富士’苹果果皮花青苷及果实糖份、相关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对其变化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富士’苹果从盛花后110d到120d(辽宁熊岳9月1~10日)淀粉含量从3.12%增至最高值3.51%,之后淀粉含量逐渐下降并转化为糖,直至盛花后160d果实采收时(辽宁熊岳10月20日,)淀粉含量降至0.15%;淀粉酶活性从盛花后120d(辽宁熊岳9月10日)的10.67μmol/〈g.h〉逐渐升高至采收时为24.13μmol/〈g.h〉。从盛花后130d(辽宁熊岳9月20日)果实开始着色至果实采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性糖从12.1%、9.223%、7.09%增至16.9%、13.76%、10.57%,花青苷从28.652U/100cm2增至55.468U/100cm2;果实PAL酶活性从0.82U/〈g.h〉逐渐增至0.99U/〈g.h〉。且果皮花青苷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61**和r=0.9240**),与果实PAL酶,淀粉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82**和r=0.9364**),与果实蔗糖酸性转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8731*)。说明淀粉酶、蔗糖酸性转化酶酶活性的变化促进了糖的积累,进而促进了花青苷的合成;PAL酶的不断增加,促进了花青素的积累,进而促进了花青苷的合成。由此可见,富士苹果着色起止日期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性糖份含量可以作为‘富士’苹果着色的直接参考生理指标,此期的果实PAL酶、淀粉酶、蔗糖酸性转化酶活性变化可以作为‘富士’苹果着色的间接参考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8.
对"英格尔"蟠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相关因子的变化进行研究,旨在对蟠桃果实的品质调控和适时采收提供相关依据.以蟠桃品种英格尔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纵横径、单果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新疆英格尔蟠桃果实发育期为盛花后100~110天;果实发育过程中纵横径的变化与单果鲜重变化趋势一致,呈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前期逐渐升高,至70天后开始平稳下降;此外,抗坏血酸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增长迅速,盛花后50天时开始下降至90天后略有回升直至采收,而可滴定酸含量则在整个发育期呈逐渐下降趋势;由此认为,英格尔蟠桃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能较好地保持品种特性,果实适宜的采收时期为盛花后100天左右,口感风味较佳.  相似文献   

9.
采收期对嘎啦苹果采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采收期对嘎啦苹果采后果实品质的影响。分别于盛花期后110、1171、24 d和131d采果,在室温条件下定期测定几项品质指标的变化。盛花期后117 d以前采收的果实其果皮亮度好但着色程度差,盛花后124 d采收的果实其果皮和果肉的色度均较好,盛花后124 d采收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变化较小,失水少,商品品质较好。盛花后117 d到124 d左右为嘠啦果实的最佳采收期,不同采期果实色泽差别明显,可以作为判断采收期和果品品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昆明市西山区苹果果实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3年对昆明市西山区大河果园乔纳金、金冠、红富士3个苹果品种的果实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苹果成熟先后顺序是乔纳金、金冠、红富士;红富士品种的平均单果重较其他两个品种大,各品种的果形指教均达0.825以上,大、中型果所占比例均在75.00%以上,成熟度达8.0以上时,糖酸比均在40以上.红富士苹果的果实硬度在9.0 kg·cm-2左右,维生素C含量为5.67~8.65 nag·100g-1,钾/钙的比值低于30.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金柑果实生长发育的数学模型,以确定适合金柑生长的栽培措施。[方法]以融安金柑为试材,通过测定金柑果实生长发育期间果实纵径、横径、发育天数等指标,建立融安金柑果实的生长模型,明确其相互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花后30 d内,金柑果实的纵、横径存在1个迅速生长期,期间果实纵径发育速度明显快于横径;花后30 d后,果实发育进入缓慢生长期,果实横径发育速度略快于纵径;花后100~110 d,果实大小有1个增长小高峰。果实横径(y)与发育天数(x)之间的生长模型方程为y=0.000 057x2-0.007 971x+0.611 333,R2=0.995 0;果实纵径(y)与发育天数(x)之间的生长模型方程为y=0.000 097x2-0.013 264x+0.855 225,R2=0.990 2。[结论]金柑果实横径、纵径与发育天数之间存在明显的多项式回归关系,且其生长进程数学模型同为二次方程。  相似文献   

12.
曾湘洁 《云南农业》2012,(11):11-12
以10年生盛果红富士苹果树为试材,观察了套袋对红富士苹果果实产量和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套袋可增加单果生长量和果实产量,改善果型和果面色泽以及光洁度。可见套袋有利于果农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3.
以9年生盛果期红富士苹果树为试材,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硫酸氢钠(NaHSO3)溶液对红富士苹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果实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富士苹果的光合色素含量和果实生长量按NaHSO3浓度1、10、5mmol/L依次升高;Chl a、Chl b和Car.最大峰值出现在6月中、下旬。不同季节的Chl a、Chl b相对含量均呈现明显的双峰,且两峰值分别出现在夏初和夏末,这与果实相对生长量双峰值出现的时段叠合,而不同季节Car.的相对含量峰值则出现在夏末,这与Car.作为一种营养物质参与果实着色有关。这些结果表明,夏初和夏末是红富士苹果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即NaHSO3溶液的最佳喷施时机和次数为夏初和夏末各1次。  相似文献   

14.
<正>一、术语和定义1.新鲜。果实无失水、皱皮、色泽变暗等。2.果面缺陷。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机械的作用,对果实表面造成的损伤。3.果实横径。单个果实的最大横截面的直径,以毫米为单位。二、质量要求1.外观。有机红富士苹果果实外观等级应符合表1的规定。2.规格。有机红富士苹果果实大小规格按果实横径划分,按照山东省地方标准《苹果果实分级与检验》的规定执行。3.理化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鲜苹果》附录B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选用金红栗、谢花面、金香蜜3个西洋南瓜品种,从开花当天开始测量瓜横径、纵径等指标,得到西洋南瓜果实生长曲线.调查结果表明,开花后3 d果实处于缓慢生长期,4~15 d为迅速生长期,15 d后为缓慢生长期,到22 d时,果实大小基本固定,不再膨大;分别采收花后30、35、40 d的果实进行维生素C、胡萝卜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3个品种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果实营养品质指标呈增加趋势,35 d和40 d采收的果实各营养指标差异均不显著,但与30 d采收的果实测定结果差异较大.总体看,3个西洋南瓜品种不同采收期果实外部形态和各项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嫩瓜适宜采收期为花后15 d,老熟瓜适宜采收期为花后35~40 d.  相似文献   

16.
芸苔素叶面微肥对苹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塬红富士花后 2 0 ,35 d两次喷施芸苔素叶面微肥结果表明 ,芸苔素叶面微肥具有促进幼果纵径伸长、抑制幼果横径伸长、促进春梢封顶的作用 ,可以显著改善成熟果实的内外质量 ,提高果形指数、红果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并能降低偏斜果率 ,减小单果重变幅 ,使果个大小一致性增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盛花期和幼果期对红富士苹果进行不同浓度的生物活性有机钙处理,研究了适期补钙对果树生长和苹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钙肥浓度为1、3、5、7 g/kg的处理均可以抑制新梢的生长速率,叶面积、平均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花青苷含量均增大,果实酸度减小。其中喷施5 g/kg钙肥的红富士苹果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有所提高,果形指数明显增加;喷施7 g/kg钙肥可降低果实酸度和提高果实硬度。综合考虑,5~7 g/kg的生物活性有机钙效果最好,使果实的品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红星苹果虎皮病的发病率高低与采收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从1980—1981年试验的盛花后117天、127天、138天采收的红星苹果和1981—1982年试验的盛花后130天、140天及150天采收的红星苹果来看,都一致证明采收时期愈早,虎皮病的发病率愈高。塑料薄膜封闭包装有增加红星苹果虎皮病发病率的趋势。综合红星苹果在贮藏过程中生理和品质变化以及虎皮病的发病情况,认为北京地区的红星苹果以盛花后140天左右采收为宜,并初步认为果实采收时的乙烯浓度约为1ppm合适。  相似文献   

19.
不同采收期对凉香苹果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凉香苹果果实为试材,分5批采收,测定不同采收期果实的理化指标,探讨不同采收期对果实后期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辽宁熊岳地区,9月21日和25日采收的凉香苹果,在贮藏过程中品质能够得到较好的保持,且贮后180 d果实的硬度分别为7.84 kg/cm2和7.76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2.27%和13...  相似文献   

20.
干旱区套袋红富士苹果的品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娜  李建贵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6):1022-1027
[目的]通过研究干旱区不同时期套袋、摘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干旱区套袋苹果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阿克苏地区红富士苹果为试材,测定不同时期套袋、摘袋苹果的光洁度、着色度、果实硬度、总糖、还原糖、蔗糖和总酸等果实品质指标.[结果]随着套袋时期的推迟,苹果果面光洁度、着色度、硬度逐步降低,而总糖、还原糖、蔗糖含量逐渐升高.随着摘袋时间的推迟,苹果的光洁度下降.总糖、还原糖、蔗糖具有同不套袋果基本相同的消长规律,但含量均始终低于对照.[结论]套袋时间选择在5月30日至6月9日较为理想,摘袋时间选择在10月1~6日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