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红地球葡萄4年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表现穗大、粒大、色艳、肉脆、味香甜、品质优、丰产性好、耐贮运,定植后第2年开始结果,第3~4年平均产量1400~2000kg/667m^2,平均穗重75~1000g,单粒重12~14g。同时总结出一套丰产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篱壁式栽培红地球葡萄不同节位冬芽分化情况,探寻极短梢修剪法的效果,开展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处理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结果母枝的粗度,其中中梢修剪对粗度的增加最显著;短梢修剪的萌芽率,均高于其他修剪方式;长梢修剪剪口芽结果母枝的比例最高,但采用短梢修剪也能达到果品数量、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2001年太原市小店区加节村栽植了0.67公顷葡萄园,其中有一多半栽植了红地球,其余的栽植了一些早熟品种。经过3年来的精心栽培,栽植后第二年产量就达到了1000千克/667平方米,第三年产量就达到了2000千克/667平方米。同时经济效益也很可观,按每公斤3.5元计算,效益达到7000元,其产 相似文献
6.
7.
甘肃兰州地区地处高纬度(北纬36°)、高海拔(1700米左右)的黄土高原,属内陆干旱性气候,由于无霜期短(160天),年有效积温偏低(3300℃),以前几乎没有栽过极晚熟葡萄品种。近几年,气温逐渐升高,红地球葡萄在兰州地区开始有少量引种栽培。我们于1999年在兰州市园艺实验场成片栽植200亩红地球葡萄,长势良好,结果正常,比较充分地表现出红地球葡萄的优良性状。现将生产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调查发现,红地球葡萄幼树生长势旺盛,连续结果4~5年后,树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早衰现象,严重影响栽培效益。针对红地球葡萄的特点,建议采取以下防早衰措施。 相似文献
9.
红地球葡萄原产美国,属欧亚种,1987年引入我国。该品种特大穗、特大粒、优质丰产、耐贮运,在我区8月底至9月上中旬成熟上市,极具市场发展前景。2003年我们引进了红地球进行试种,发现存在抗逆性差、花芽分化不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红地球葡萄在中国所占有的市场份额的增加,红地球葡萄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通过各界专家学者的努力,我国在红地球葡萄的栽培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综述了近几年我国红地球葡萄品种栽培技术方面研究成果,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生长期的水肥管理、整形修剪以及果实套袋技术,对今后栽培技术和生产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嘉峪关市酿酒葡萄引种试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的5个酿酒葡萄品种在嘉峪关试种的结果表明,适宜当地戈壁种植的酿酒葡萄品种为赤霞珠、霞多丽、意思林;品种双优红虽抗寒性强,但是在产量和果实品质上难以达到较好的经济回报,不适合戈壁滩地种植;品种梅鹿辄抗寒性较弱,但产量和果实品质较高,可在防寒条件下适当种植。 相似文献
12.
13.
优无核等20个葡萄品种引种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增加湖南省的葡萄栽培品种,于1999年1月引进优无核、粉红亚都蜜、类人指、秦龙大穗、无核白鸡心、皇家秋天、奇妙无核、红宝石无核、维多利亚、京玉、夏黑无核、高妻、红地球、京秀、里扎马特、秋红、秋黑、金星无核、夕阳红、红双味等20个葡萄品种,以巨峰为对照,采用高产、优质、高效无公害系列配套技术,定植在常德市澧县小渡口镇,观测其生长特性、物侯期及其果实产量与品质。结果表明:优无核等15个欧亚品种于避雨栽培条件下,适应澧县的气候条件,定植后第二年优无核等品种平均株产超过7.5kg,品质较好,可在湖南及南方各省适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目前鄂西北襄樊地区的鲜食葡萄品种90%以上为巨峰及巨峰系列品种,品种结构过于单一,成熟期多在7~8月,属中熟品种,存在成熟期集中,不耐贮运,品质较差等问题,给葡萄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在借鉴同仁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湖北农科院等单位引进了高妻、京亚等10个品种试种,研究其在鄂西北襄樊地区的适应性,以筛选适合鄂西北襄樊地区栽培的葡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基于酚类物质的酿酒红葡萄品种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酚类物质不仅影响葡萄酒的感官质量,还决定葡萄酒的许多生理活性功能。通过对采自黄土高原产区的20种酿酒红葡萄品种中酚类物质的含量、种类,葡萄果实不同部位中酚类物质的差异进行研究,为有效改良酿酒工艺及酿酒葡萄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太谷)国家葡萄种质资源圃的20种酿酒红葡萄为材料,取样测定果粒大小及果形指数,葡萄皮、籽、果肉各部位重量及所占百分比,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指示剂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含量,比色法测定总酚、总黄烷醇、花色苷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果肉中单体酚含量。【结果】20种测定的酿酒葡萄品种的果形指数均高于0.95,即果形都为椭圆形或圆锥形。不同葡萄品种之间,葡萄皮、籽和肉所占比例差异显著,其中具有良好酿酒品质且是中国酿酒葡萄第一主栽品种的‘赤霞珠’,果皮、果籽合计比重达31.3%;而‘蛇龙珠’的果皮、果籽合计比重最低,只有10.62%,其加工成葡萄酒后,酒中酚类物质较少,所制葡萄酒口感较柔顺。20个品种葡萄的可滴定酸含量在3.97-9.00 g·L-1,可溶性固形物在14.5-25.4 g·L-1。葡萄果实的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差异十分显著。葡萄皮中总酚(TPC)含量为12-125 mg·100g-1FW(果实鲜重),黄烷醇(TFA)含量为1-27 mg·100g-1FW;葡萄籽中TPC为17-456 mg·100g-1FW,TFA为22-505 mg·100g-1FW。葡萄果肉中TPC为1.24-3.24 mg·100g-1FW。葡萄籽中总酚含量是葡萄皮中的3-4倍,籽中黄烷醇含量是皮的10倍以上。花色苷主要存在于果皮中,含量在1-34 mg·100g-1FW,其中也是‘赤霞珠’含量最高,‘宝石解百纳’、‘马瑟兰’和‘蛇龙珠’等次之。‘马瑟兰’、‘赤霞珠’等葡萄品种具有较高的酚类物质,‘蛇龙珠’、‘黑虎香’和‘神索’等品种酚类物质含量较低。不同葡萄各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差异明显,葡萄籽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为葡萄皮中,而果肉中酚类物质含量较低,果肉主要贡献酚酸类物质。利用HPLC法从葡萄果肉中鉴定出12种单体酚,其中包含表儿茶素、儿茶素和芦丁等4种黄酮类物质,没食子酸、绿原酸和咖啡酸等7种酚酸类物质和白藜芦醇。【结论】葡萄果实的性状是葡萄酒品质的决定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影响葡萄酒酚类物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果粒的大小、葡萄皮籽比例及果、皮、籽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种类决定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通过酿酒工艺控制葡萄皮、籽和果肉中酚类物质进入葡萄酒的量可以改良酒的品质;根据葡萄酚类物质的特性,可有选择性的进行葡萄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