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红地球葡萄4年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表现穗大、粒大、色艳、肉脆、味香甜、品质优、丰产性好、耐贮运,定植后第2年开始结果,第3~4年平均产量1400~2000kg/667m^2,平均穗重75~1000g,单粒重12~14g。同时总结出一套丰产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红地球又名美国红提、晚红等,1987年沈阳农业大学将其引入我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篱壁式栽培红地球葡萄不同节位冬芽分化情况,探寻极短梢修剪法的效果,开展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处理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结果母枝的粗度,其中中梢修剪对粗度的增加最显著;短梢修剪的萌芽率,均高于其他修剪方式;长梢修剪剪口芽结果母枝的比例最高,但采用短梢修剪也能达到果品数量、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5.
2001年太原市小店区加节村栽植了0.67公顷葡萄园,其中有一多半栽植了红地球,其余的栽植了一些早熟品种。经过3年来的精心栽培,栽植后第二年产量就达到了1000千克/667平方米,第三年产量就达到了2000千克/667平方米。同时经济效益也很可观,按每公斤3.5元计算,效益达到7000元,其产  相似文献   

6.
红地球葡萄品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红地球葡萄的品种特性,介绍了红地球葡萄在天津地区的栽培特点及综合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甘肃兰州地区地处高纬度(北纬36°)、高海拔(1700米左右)的黄土高原,属内陆干旱性气候,由于无霜期短(160天),年有效积温偏低(3300℃),以前几乎没有栽过极晚熟葡萄品种。近几年,气温逐渐升高,红地球葡萄在兰州地区开始有少量引种栽培。我们于1999年在兰州市园艺实验场成片栽植200亩红地球葡萄,长势良好,结果正常,比较充分地表现出红地球葡萄的优良性状。现将生产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调查发现,红地球葡萄幼树生长势旺盛,连续结果4~5年后,树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早衰现象,严重影响栽培效益。针对红地球葡萄的特点,建议采取以下防早衰措施。  相似文献   

9.
红地球葡萄原产美国,属欧亚种,1987年引入我国。该品种特大穗、特大粒、优质丰产、耐贮运,在我区8月底至9月上中旬成熟上市,极具市场发展前景。2003年我们引进了红地球进行试种,发现存在抗逆性差、花芽分化不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红地球葡萄在中国所占有的市场份额的增加,红地球葡萄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通过各界专家学者的努力,我国在红地球葡萄的栽培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综述了近几年我国红地球葡萄品种栽培技术方面研究成果,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生长期的水肥管理、整形修剪以及果实套袋技术,对今后栽培技术和生产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嘉峪关市酿酒葡萄引种试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的5个酿酒葡萄品种在嘉峪关试种的结果表明,适宜当地戈壁种植的酿酒葡萄品种为赤霞珠、霞多丽、意思林;品种双优红虽抗寒性强,但是在产量和果实品质上难以达到较好的经济回报,不适合戈壁滩地种植;品种梅鹿辄抗寒性较弱,但产量和果实品质较高,可在防寒条件下适当种植。  相似文献   

12.
13.
优无核等20个葡萄品种引种初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增加湖南省的葡萄栽培品种,于1999年1月引进优无核、粉红亚都蜜、类人指、秦龙大穗、无核白鸡心、皇家秋天、奇妙无核、红宝石无核、维多利亚、京玉、夏黑无核、高妻、红地球、京秀、里扎马特、秋红、秋黑、金星无核、夕阳红、红双味等20个葡萄品种,以巨峰为对照,采用高产、优质、高效无公害系列配套技术,定植在常德市澧县小渡口镇,观测其生长特性、物侯期及其果实产量与品质。结果表明:优无核等15个欧亚品种于避雨栽培条件下,适应澧县的气候条件,定植后第二年优无核等品种平均株产超过7.5kg,品质较好,可在湖南及南方各省适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葡萄鲜果色泽艳丽,清凉多汁,甜酸适中,香甜宜人,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葡萄的质和量需求均有所提高.贵州省葡萄生产起步较晚,品种单一,大多是巨峰系列的黑奥林、红富士、水晶系列,属于中早熟品种,成熟期比较集中,且不耐贮藏和运输,故不能满足人们对葡萄鲜果的长期需求.基于省内葡萄生产现状,贵州省农科院园艺所山茂中心从郑州果树研究所葡萄组引进7个葡萄品种进行试栽,以期从中筛选出适合贵州种植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目前鄂西北襄樊地区的鲜食葡萄品种90%以上为巨峰及巨峰系列品种,品种结构过于单一,成熟期多在7~8月,属中熟品种,存在成熟期集中,不耐贮运,品质较差等问题,给葡萄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在借鉴同仁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湖北农科院等单位引进了高妻、京亚等10个品种试种,研究其在鄂西北襄樊地区的适应性,以筛选适合鄂西北襄樊地区栽培的葡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基于酚类物质的酿酒红葡萄品种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酚类物质不仅影响葡萄酒的感官质量,还决定葡萄酒的许多生理活性功能。通过对采自黄土高原产区的20种酿酒红葡萄品种中酚类物质的含量、种类,葡萄果实不同部位中酚类物质的差异进行研究,为有效改良酿酒工艺及酿酒葡萄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太谷)国家葡萄种质资源圃的20种酿酒红葡萄为材料,取样测定果粒大小及果形指数,葡萄皮、籽、果肉各部位重量及所占百分比,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指示剂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含量,比色法测定总酚、总黄烷醇、花色苷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果肉中单体酚含量。【结果】20种测定的酿酒葡萄品种的果形指数均高于0.95,即果形都为椭圆形或圆锥形。不同葡萄品种之间,葡萄皮、籽和肉所占比例差异显著,其中具有良好酿酒品质且是中国酿酒葡萄第一主栽品种的‘赤霞珠’,果皮、果籽合计比重达31.3%;而‘蛇龙珠’的果皮、果籽合计比重最低,只有10.62%,其加工成葡萄酒后,酒中酚类物质较少,所制葡萄酒口感较柔顺。20个品种葡萄的可滴定酸含量在3.97-9.00 g·L-1,可溶性固形物在14.5-25.4 g·L-1。葡萄果实的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差异十分显著。葡萄皮中总酚(TPC)含量为12-125 mg·100g-1FW(果实鲜重),黄烷醇(TFA)含量为1-27 mg·100g-1FW;葡萄籽中TPC为17-456 mg·100g-1FW,TFA为22-505 mg·100g-1FW。葡萄果肉中TPC为1.24-3.24 mg·100g-1FW。葡萄籽中总酚含量是葡萄皮中的3-4倍,籽中黄烷醇含量是皮的10倍以上。花色苷主要存在于果皮中,含量在1-34 mg·100g-1FW,其中也是‘赤霞珠’含量最高,‘宝石解百纳’、‘马瑟兰’和‘蛇龙珠’等次之。‘马瑟兰’、‘赤霞珠’等葡萄品种具有较高的酚类物质,‘蛇龙珠’、‘黑虎香’和‘神索’等品种酚类物质含量较低。不同葡萄各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差异明显,葡萄籽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为葡萄皮中,而果肉中酚类物质含量较低,果肉主要贡献酚酸类物质。利用HPLC法从葡萄果肉中鉴定出12种单体酚,其中包含表儿茶素、儿茶素和芦丁等4种黄酮类物质,没食子酸、绿原酸和咖啡酸等7种酚酸类物质和白藜芦醇。【结论】葡萄果实的性状是葡萄酒品质的决定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影响葡萄酒酚类物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果粒的大小、葡萄皮籽比例及果、皮、籽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种类决定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通过酿酒工艺控制葡萄皮、籽和果肉中酚类物质进入葡萄酒的量可以改良酒的品质;根据葡萄酚类物质的特性,可有选择性的进行葡萄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为丰富常德地区的葡萄栽培品种,于2014年2月引进4个葡萄品种,以夏黑无核为对照,采用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观测其生长特性、物候期及其植株产量与品质。结果表明:早生内玛斯和阳光玫瑰2个品种于避雨栽培条件下,适应常德的气候条件,定植后第二年平均株产超过10.5 kg/株,品质佳,可在常德及湖南其他地区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引进的‘沈农金皇后’、‘沈农香丰’、‘沈农硕丰’、‘香妃’、‘26-3-4’和‘火洲黑玉’6个鲜食葡萄品种的物候期、果实经济性状和抗病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26-3-4’品种在元谋地区表现良好,成熟较早、颜色鲜艳及耐储运,适合在元谋地区大面积栽培发展;‘火洲黑玉’品种成熟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及耐储运,但果粒质量较小,抗霜霉病和白粉病弱,‘沈农金皇后’、‘沈农香丰’、‘沈农硕丰’和‘香妃’4个品种果穗小、果粒软及不耐运输,不适宜在元谋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几个欧亚种葡萄品种的引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田间试验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引入荆州市塑料大棚栽培的7个欧亚种葡萄(Vitis vinifera L.)品种的主要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及果实经济性状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维多利亚综合性状最好,具一定推广价值;红木拉格、研选5号、凤凰51号、早紫表现次之;9307、粉红亚都蜜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20.
饲草高粱新品种键宝为美国育成的高粱雄性不育系与苏丹草的杂交种,甘肃省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1年从德农种业有限公司引进。2002-2003年在11个省(市)25点(次)的国家高粱饲用组区域试验中,2 a平均产草量116.02 t/hm^2,比对照品种皖草2号增产10.2%,居所有参试杂交种(组合)第1位。鲜草含粗蛋白5.24%、粗脂肪1.80%、粗纤维40.39%、粗灰份8.86%、无氮浸出物43.71%、水分86.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