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蚕区种场上簇和蛹期保护是薄弱环节,抓好上簇和蛹期的合理保护是提高蚕种产质量的重要关键。 1.蚕的上簇时间短,数量集中,技术处理对产质量关系很大,1976年我场有一个生产队,饲养苏12蚕期发育经过很好,克蚁上簇熟蚕2150头,但因上簇准备工作做得迟,  相似文献   

2.
(一)采茧 1.采茧适期:熟蚕结茧终了后,蜕皮化蛹,随着蛹的发育,体皮变硬,皮色转深,当皮色转为黄色时为采茧适期。春蚕期在上簇后6~7天,夏秋蚕期在上簇后5~6天,晚秋蚕期在上簇后7~8天,一般可采茧。采茧过早,蚕尚  相似文献   

3.
前言为发展蚕业生产,节省劳力,降低成本是革新技术的目标之一。目前,国内外在养蚕生产过程中,熟蚕上簇是花劳力较多的环节,致使成本提高,影响蚕丝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我省蚕区,上簇技术处理多采用蜕皮激素作催熟剂,使老熟蚕一致,可节省一些捉熟蚕的用工。但节省劳力还不够显著。因此,一些劳力不足的蚕户,由于劳动强度繁重,常常因捉熟蚕上簇不及时,造成“窝边茧”增加,影响了蚕茧的质量。为改良当前的上簇技术,达到省力化养蚕的目的,我们进行适熟蚕自动登簇剂生产中间试验。  相似文献   

4.
小经验     
蚕儿在高溫干燥的情况下用冷水刺激能提高結茧率昌化县溪阳人民公社蚕种场,在1959年夏蚕期间,由于在上簇时气溫高而干燥,熟蚕上簇后徘徊在簇枝上,很多不結茧只吐絲少量,我们就(?)隔夜的井水,將熟蚕后浸渍一下,再进行上簇,效果良好。成績如下表:  相似文献   

5.
<正> 原蚕苏六多结下层茧。农村原蚕点蚕农采用草制或塑料折簇上簇往往因上簇密度不当以及簇室通风排湿不良而引起簇中多湿,不结茧增多。也有一些农户采取翻簇拾出不结茧蚕,重新上簇等补救措施,但损失还是难免的。而采用方格簇上簇后蚕儿入孔快,营茧快,结茧率高,死笼率低。我们于1991年秋进行了调查比较,折簇上簇的蚕儿营茧速度比方格簇上簇的营茧速度慢3小时左右,结茧率低2.1%,而死笼率高1.05%。但使用方格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方格簇因多次重复使用,养蚕前要进行彻底消毒,晒干保存待用。消毒一般采  相似文献   

6.
目前上簇方法主要用手工操作,工效低。为了提高上簇工效,我们进行了利用对熟蚕有特殊刺激的化学制剂促进熟蚕自动上簇的试验。我们先后试验利用醋酸、蒿草、香樟等的特殊气味促使熟蚕自动上簇,但都不够理想。自1973年开始,我们多次试验利用“月桂醇”熟蚕登簇剂,都取得良好效果,并经过农村较大面积的应用,证明是一种比较好的登簇剂。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后。一、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 我县在过去推广试用方格簇的基础上,根据我县素有大蚕下地蚕习惯的特点,于1982年进行了方格簇地蚕自然上簇的多点推广试验。经过一年来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推广效果,现把推广情况整理于后。一、推广情况与方法 (一)推广情况:春蚕期推广试用方格簇4万片,夏蚕期13.5万片,早秋蚕期17.5万片,中晚秋蚕期25.2万片。采用的方格簇为9×12孔与7×16孔的双连座式簇片。 (二)方格簇地蚕自然上簇方法: 1.上簇前的准备:上簇前将蚕座整理好,每张蚕种的蚕座面积为20~22平方米左  相似文献   

8.
我县贤德公社文村大队蚕桑专业队,在方格簇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大搞科学实验,不断摸索营茧规律和上簇方法,依靠群众,试验成功了回转架上簇法。从去年夏蚕开始,连续经过四期蚕的试验,均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广大贫下中农一致认为,回转上簇法比搁挂上簇法好,它的优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地面育与自动上蔟省力养蚕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蚕的工作量主要集中在大蚕期(4~5龄期),大蚕期的工作量约占养蚕工作量的82%。大蚕期的工作量主要集中在采叶、喂叶、除沙、捡熟蚕上簇等工序上。传统养蚕是蚕的全龄期都在蚕窝饲养,大蚕期喂叶、除沙、捡熟蚕上簇等工作既花时间又花力气,严重影响种桑养蚕  相似文献   

10.
蚕台隔沙育是蚕业科技人员研究出来的一种适合养蚕重点户规模生产的较好的养蚕方法。通过试点,初步摸索到它具有蚕座空气新鲜;蚕体和桑叶与蚕粪相对隔离,减少病原感染,少发蚕病;给桑方便;有利于稚蚕与壮蚕分开饲养;可以自动上簇,减轻劳动强度等优点,是一条逐步走向省力化的科学养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不结茧蚕与特定的蚕病不同,一直到熟蚕,从外表上看与健康蚕没有什么不同,但上簇之后不能吐丝结茧,所以叫做不吐丝蚕或者不结茧蚕。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疾病、遗传、生理性失调等,现分述如下: (一)因脓病引起不结茧蚕脓病多角体在吐丝口附近的筋肉和神经、气管等处形成、使吐丝机能发生紊乱而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前言 蚕以桑叶为食料,从中摄取各种营养物质,借以建造蚕体,维持生命和生产丝物质。一条蚕从蚁蚕到上簇约食下桑叶20~25克,其中85%以上是在第5龄食下的,蚕体内丝腺的极度成长和丝物质的大量合成,也是在5龄期。现行蚕品种在5龄期大致食下桑叶9  相似文献   

13.
1958年7月11日7月30日大热收蚁饲育华十×沄文一单张,实养头数17822条,全龄经过19日,产茧71.5斤。蚕儿成熟每斤熟蚕133条,上簇后六天采茧,每斤鲜茧为220粒,茧层率雌雄平均为19.183%。共用去桑叶888.9375斤,担桑产茧8斤多。  相似文献   

14.
去年,缙云新建区寺干大队蚕场,重视夏伐后疏芽和留叶工作,做到疏芽早,留条匀,亩留近万条,做到夏蚕不采夏伐桑片叶,仅用春、夏伐疏芽叶和春伐桑部分片叶,早秋蚕上簇后,每枝桑条留叶15片以上,中秋蚕上簇后,每枝桑条留叶10片以上,晚秋蚕结束后每条不少于3-4片叶,并且做到自下而上,分多次采,从而保证整个夏秋蚕期桑园有较大的绿叶面积,提高光合利用率,增强了桑园通气性,避免了桑园郁闭,闷热,而使桑叶黄化损失,取得了夏秋茧期期丰收,占全年产茧量71.5%.各期蚕饲养实绩是:  相似文献   

15.
在为缫丝工业提供原料的丝茧育生产中,上簇,特别是营茧阶段的温度是决定茧质和丝质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国内外对干上簇的适温标准均有过许多研究。所谓上簇适温,即在该温度条件下吐丝营茧,蚕体内残留丝量少,茧解舒好。目前我国生产上所采用的标准一般以24℃为中心,而日本的适温标准是21~23℃,比我国的略低。日本之所以采用这一标准是因为试验证明:解舒以20℃为优良,23℃时蚕体内残留的丝量最少。为了究明我国现行蚕品种的上簇最适温度,我们  相似文献   

16.
<正> 上簇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养蚕过程中工作最繁忙、劳动最紧张的时期。在生产实践中,往往因劳力不足,操作粗放而降低养蚕成绩,影响蚕茧的产量和质量。我社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养蚕数量的增加,这一矛盾日益显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于1977年夏蚕期,在陈塘林业队进行了熟蚕自动上簇试验,并取得了成功,随即在全公社推广,受到群众的欢迎。近三年来,我社各蚕期的地蚕育和蚕台育,采用这一方法上簇的占养蚕张数的三分之二左右。  相似文献   

17.
在养蚕生产过程中熟蚕上簇是用劳力铰多的环节之一。当前我省蚕区不少蚕户因执熟蚕上簇不及时,造成“莴边茧”增加,使茧质下降。在清新县浸潭镇和石潭镇调查了“新九×7532”和“东43×7·湘”两品种应用“适熟蚕自动登簇剂”收到了节省劳力,增加收茧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朱毅 《江苏蚕业》1991,(3):64-66,59
<正> 小蚕共育能使蚕作安定,较好地发挥省力化、节约化作用,在日本被称为与全年条桑育、上簇方法改善并列的促进养蚕经营规模扩大的主要技术之一。 (一) 小蚕共育的发展过程二次世界大战后,刚开始的小蚕共育主要是以村落为基础进行的。通过养蚕农家的自觉行动来维持。主要目的是保证蚕作安定。为此制作了与之适应的各种简易饲育装置以及各种形式的夏秋蚕小蚕用桑育成法。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我区蚕茧生产中,一般多注重从饲养优良品种,良桑饱食,防病等方面来提高茧质,增加收益,而忽略蚕期后的营茧管理,因此,次下蚕茧较多,经济效益下降。实践证明在养好蚕的前提下,采用结构优良的蚕簇和良好的上簇方法,加强簇中保护是有效地提高蚕茧质量和上簇工效,使蚕茧生产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 茧质好坏的基础是养蚕,关键是上簇。抓好上簇这一环,是养蚕生产取得高产优质好收成的最后一道工序,至关重要。上簇工作除了要抓好上簇方法、改善通风透气环境条件等内容外,改革簇具,推行适合目前农村大面积养蚕上簇实际又能满足熟蚕正常吐丝营茧需要的优良簇具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